首頁 > 文章中心 > 贊美泰山的詩句

      贊美泰山的詩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贊美泰山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贊美泰山的詩句

      贊美泰山的詩句范文第1篇

      承蒙詩人馬啟代的厚愛,新近由線裝書局出版的新著《黑如白晝》,已贈我?guī)讉€月了,看到它就讀上這么幾首,每次都被那詩句牽引著,額頭幾乎擰出汗來,這汗一半是黑色的思索,一半是白晝里艷陽下詩美的陶醉。這“黑如白晝”是什么?是沒有白哪有黑,是沒有黑就沒有白的黑白辯證法?是藝術之光折射的對人生社會的思索。這樣說來自然繁瑣,那暗夜里的萬家燈火,正是我們慣常的比喻:黑如白晝。這樣就多了溫暖和希望。

      文學是一種圣潔的藝術,詩是文學中的文學,是頂尖的藝術。必須以一種參禪的心境寫詩,必須以一種朝拜的虔誠讀詩,寫詩缺了禪悟的心,詩就沒有了宏闊和溫暖;讀詩沒了虔誠的朝拜,就無法領略詩的柔軟與深刻。馬啟代的詩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參禪悟心的機會,在這個寫詩比讀詩的人還多的時代,在這個紅塵肆揚、浮躁無根的年代,馬啟代的詩是個特例和意外,在這個詩歌完全迷失的時代,他的詩卻有自己對生活的判定和命名,他知道自己是誰,知道把靈魂放在哪個高度,知道用詩的語言把心引領向何處,他對這個時代的黑白思考就注定了他的詩的來路和方向,他的詩在黑暗中疼痛,在疼痛中涅槃與重生,也許這是對黑白思考的最好詮釋:黑是生命的背景,白是未來的藍光。

      詩人馬啟代這本集子所收入的詩均寫于2011年元旦到2012年底。時間標注到“日”,極為詳細,地點均為“泰山”,泰山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黑如白晝》是詩人以一個“詩囚”的身份,在泰山煉獄般的生活境遇,是在心靈深處對泰山天地萬物的一種祭拜。煉獄即涅檠,這《黑如白晝》的釋義也應該包含這個意義——黑的煉獄,白的涅槃重生。

      這種關于黑白的雙色藝術孤獨的思考,思考的孤獨,是如何表現(xiàn)的?我想應該有這么幾點考慮:

      一是在“我”和萬物的對話中,表現(xiàn)孤獨。“——只有風,隔著鐵窗和判決,給我說話/天空無云,陽光和風一定非常孤獨”(《天空無云,陽光和風一定非常孤獨》)。這里詩人置身在黑暗中,把自己完全融人到面對白晝的萬物中去了,風、云、陽光是他的伙伴,“我”也是他們的伙伴,“我”是物,物是“我”,物我同在的境界,也就是物我兩忘的境界。到這里我終于理解作為泰山“詩囚”的詩人,能夠這樣“三生煉得浩然氣,拋卻浮名作詩囚”(《許多年,我為詩找一個家,其實它一直在我心里》)的堅強、樂觀、豁達的生存哲學,這應該首先感謝詩這個媒介了;其次應該感謝詩人作為泰山之子與山的相濡以沫,和諧共處,與泰山天地萬物的物我兩忘。“那些去南方串門的云朵、飛鳥/以及綠葉和花朵,忘了回來/我聽到陽光和風在天上走動”,這種以動寫靜,以物喻人的寫法,彰顯了詩人孤獨中對美好事物的期待,也是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二是對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贊美,可以理解為對外面世界的渴望,對自由的渴望。詩人寫星星“北斗七星,七個的小孩,一直望我/那么干凈的眼神”,“的小孩”即為赤子,老子曾贊美“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還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這是得道之人達到的境界,也是一個赤誠的詩人應該達到的境界。所以,詩人還說“星星,泰山上的燈,哪一盞是你在望我”,這是孤獨者的渴望。他寫各種各樣的風,“春風只在它耳旁,說了幾句溫柔話/這位老先生,就迫不及待地返老還童/冒充多情的樣子/不知趣地吐出綠來”,這是溫柔的春風,生機勃勃的風。“風不停地吹/直到把一湖的波紋吹進我心里……風不停地吹/再吹/天空,我將把這些皺紋還給你”,這是奇妙和力量的風,是魔力的風,能把皺紋吹開,可見詩人想象力的奇特。在另一首詩《一陣風把我吹回童年》巾,風的這種力量更加強大:“一陣風把我吹到中年/歲月涌過來,被礁巖撕得粉碎……一陣風把我吹回童年/我已無法再退。世界,我要生長!”這種力量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住的,因為沒有任何理由,任何勢力,能夠阻止成長的力量。“世界,我要生長!”這一聲喊出了巨石下平凡的小草。還有那成熟的風,“這是秋天,風壓在監(jiān)獄的上空,不斷成熟/一枚胚胎爆芽的聲音/讓天地顫栗”;還有那邪惡的風,“活在風中,我一直與風/較勁,撞頭/直到把風碰得喊疼,落荒而逃”;還有那兇惡的風,“天空的傷口上/有風的隊伍在集結//天空的痛是風咬出來的/風的影子,在天空自由地生長//天空,長滿了風的牙印……”縱觀這本集子,寫風和陽光恐怕是最多的了。

      三是詩是“我”的生命,萬物是“我”的代言人,是心靈的白晝。是什么支撐起了泰山“詩囚”兩年煉獄般的日子?

      首先是詩歌,詩就是白晝。“我一直在這里堅持/今天,陽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詩行”,“詩是黑夜里活的陽光”,詩和陽光對于詩人同等重要,詩就是詩人的未來,陽光就是詩人的呼吸:“有一天,我要關閉呼吸,給陽光斷電,把世界含在眼簾/我的詩句,會保存我的心跳和體溫”,詩還是他的伴侶:“詩,讓你受委屈了,陪我坐監(jiān),不是我的本意/淮讓我們志趣相投呢?”這些白晝的意象,應該為詩人歡呼歌唱。“我的詩行里又飄蕩起雪花,輕柔,凜冽/還伴著呼呼的小北風”,季節(jié)在詩人的詩里變幻交替,是詩支撐著詩人獨守著囚禁的生活,詩支撐著詩人的每一天,每一天的天地萬物都會飄進詩人的詩里與之相依為命。“——風走過三遍,就是霜,再走,就是漫天的雪花/一直走,我知道百花就要開了”(《我雙手攥緊了那句讖語,怕風生雷動一直沒有打開》)。季節(jié)還在詩人的詩里變換,在另一首詩里我們可喜地看到詩的收獲和莊稼的收獲一樣可貴:“熟透的黃金已顆粒歸倉,秋風累了/熟透的詞匯也趨向內斂”(《我的詩行里又飄蕩起雪花,輕柔,凜冽》)。盧克萊修說:“心靈中的黑暗必須用知識來驅除。”(《物性論》)詩囚的心靈黑暗必須用陽光和詩來驅逐。

      其次是天地萬物生態(tài)和諧。詩人以泰山之子的情懷,以參禪祭拜的虔誠,以平等和諧共處的生態(tài)觀,面對置身囚禁的遭際,這樣泰山的天地萬物都被詩人調動起來了,天地人三才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和諧,詩人的心空才黑如白晝。這種和諧在《天堂里有翅膀的撲棱聲》中表現(xiàn)得十分充分:“一只麻雀,落入樹冠里//又一只麻雀,落入樹冠里//許多只麻雀,落入樹冠里//……松樹,激動地晃了晃/夜晚也一塊落了進去//——我站在樹下,成為夜的一部分/幾絲燈光來救我//天堂里有翅膀的撲棱聲……”一只又一只到很多只麻雀在詩人的眼前落入樹冠的巢穴,這大自然動植物生態(tài)和諧的一幕,讓身在煉獄的詩人十分艷羨,也十分溫暖。“我”和夜色融為一體,聽那天堂翅膀的聲音。“枯黃里浸透太陽的顏色/我恐一葉陽光的重量,把大地壓疼”,這里陽光濃縮在一片葉子里,詩人奇特的想象不單在把無重量的陽光想象成有重量,而且還將無感覺的大地想象成有感覺,更重要的是天地人都有了相同的情感。

      第三是對天地萬物的尊重,物是詩人寫詩的意象,本來可褒可貶無足輕重,詩人卻十分珍視。“風,和塵是萬物的形式,浮名沒有體重/詩是有重量的//我和詩站在一起,歷盡浮塵,迎風不倒/詩句閃耀出鐵質的光芒”。詩人要把“風”和“浮塵”用到對立面,還要做一句不分貴賤的解釋,足見對天地萬物的尊重了。這種對萬物的敬重也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與肯定。

      第四是這本集子里最重要的意象——陽光。在黑暗生命的背景中,詩人多次寫到陽光:“這一缸春水,一冬天的陽光/喂養(yǎng)著,幾尾嬰兒般的魚”(《電腦屏幕上的魚》),沒有陽光,哪有“那小嘴,舉著忘憂的歲月,游來游去”的電腦屏幕上的魚,讓人羨慕的魚。詩人是這樣描寫陽光和陽光的力量的:“陽光那么厚,貪婪地俯身在重巒之上/它仿佛鋪開了整個世界的光/在向我一個人示威”,因此,詩人高呼:“我被震撼了,這種力量叫浩大!”陽光的力量,在詩人筆下還很司‘愛和神奇:“久雨之后,陽光正好打在那株野菊上/我分明看到它使勁搖擺了一下/整個正午都跟著晃了晃//我不知道它要說什么,連問三聲,它一動不動/陽光在我頭上抓了一下/我拍了拍額頭,把天空拍打得直掉金子”。(《我拍了拍額頭,把天空拍打得直掉金子》)因為陽光這個意象,“詩人讓見慣不奇的生命和大自然的細枝末節(jié),重新煥發(fā)出人性的溫暖。”“我一直在這里堅持/今天,陽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詩行//終于,太陽把干凈的天空和屬于我的藍/統(tǒng)統(tǒng)還給了我”(《今天,陽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詩行》),陽光不但照耀了詩人孤獨黑暗的生活,還照耀了詩人健康的心靈和詩人如植物般四季生長的詩歌。我們不能簡單地把陽光只看成是未來的希望,他的詩對人心抱有希望,對人性抱有希望,甚至是對自己囚徒生活抱有希望,因為那是反抗黑暗的心靈之光。

      關于陽光的意象還有那么多意義包含在那么多詩意濃郁的句子里,還是采摘幾句與大家分享:“冷眼觀世界。陽光走過的地方水都活著/一閃一閃的眼神在說話”,有陽光走來,就有萬物的靈動。“突然進來的一束陽光.照在我端坐的泰山上/我臉色寧靜,牙齒咬著一座山的心事”,陽光照來,一座山一樣沉重的心事,也顯得不那么沉重了。陽光總是美好的和美麗的:“陽光被冰濾過,透明的冷,陽光還是陽光/有陽光的地方,就讓它們去填滿”,“我看到雪花站在陽光的指尖上搖晃,它桃紅的唇/在天空種植脆嫩的鳥鳴”,“看那渴死也不曾閉眼的陽光卜—一我摸一口,想吐出幾口綠”。

      詩人馬啟代的這本集子,詩藝上成熟老到,結構精益求精,煉字如金,詩意練達,意境優(yōu)美中飽含感傷和哲理,這是很特別的。總之,正如錢鍾書總結過的:“作出好詩,得經歷卑屈、亂離等愁事恨事,‘失意’一輩子,換來‘得意’詩一聯(lián),這代價可不算低,不是每個作詩的人所樂意付出的。”最后還回到詩集的最后一首詩上——《蚯蚓,是地下詩人》:“它讓土地穿越身體,如詩人讓黑暗穿越靈魂//……所謂精耕細作就是從泥土里打磨詞語/它不以柔克剛,只以小搏大”,這是靈魂的洗禮,是黑如白晝的哲理升華。

      ①由于詩人大部分詩作的標題都很長,篇幅有限,文中相關詩句均出自線裝書局2014年4月第1版的“長河文叢”中馬啟代的《黑如白晝》。

      參考文獻:

      [1]牛殿慶、傅祖棟、王巖.和諧:文學的承擔[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 3.

      [2]錢鍾書.詩可以怨[J].文學評論,1981(1).

      贊美泰山的詩句范文第2篇

      [關鍵詞]泰山旅游;旅游史;名人泰山

      旅游活動自古有之,但古代的“旅游”與現(xiàn)代的“旅游”存在很大的差異。謝彥君先生認為“旅游是個人以前往異地尋求審美和愉悅為主要目的而度過的一種具有社會、休閑和消費屬性的短暫經歷”。[1]強調了旅游的審美性和休閑性。而古代的旅游只能概括為“旅行游歷”之意。與現(xiàn)在的旅游觀光相比,古代的旅游活動內容更廣泛,古代旅游活動包括:帝王巡游、士人漫游、官員宦游、商貿旅游、僧道釋游、平民旅游等類型。

      泰山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名山、圣山,泰山旅游活動源遠流長。從遠古時代就有先人巡獵泰山,蟠柴祭天的行為,是原始的山神崇拜;到封建社會更是有歷代帝王到泰山進行封禪大典,以彰顯其天命正統(tǒng);文人名士登泰山以明志,抒感;僧道到泰山參禪悟道云游;平民百姓到泰山朝拜進香;泰山的旅游活動日益興盛起來。本文主要探析歷代帝王的泰山封禪祭祀和文人名士的泰山旅游活動。

      一、帝王的封禪與祭祀

      泰山,一直是歷代帝王們向往的朝拜之山。據(jù)《史記?封禪書》載,秦以前就有七十二位君王到泰山巡狩祭祀,這種儀式被以后帝王逐漸演變成了封禪大典,“以泰山上筑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以泰山下小山上祭地,報地之功,故曰禪。”此即封禪。[2]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六位皇在泰山舉行了封禪典禮。

      帝王巡游封禪泰山始于秦始皇。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效法古帝王“受命”舉行封禪的做法,率群臣從咸陽出發(fā),跋涉千里巡行登封泰山。始皇“自泰山陽至巔,立石頌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從陰道下,禪于梁父。”[2]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繼位不久即東巡泰山,舉行祭祀之禮,并命丞相李斯在秦始皇原刻石上再行刻辭,即《李斯篆碑》,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刻之一。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曾八至泰山,六次封禪泰山。漢武帝如此頻繁的登封泰山,為泰山留下了眾多古跡。如立于泰山極頂玉皇宮門前的無字碑,相傳為漢武帝親手所植的岱廟千年漢柏,以及位于泰安汶水邊的漢明堂基址。漢武帝登泰山留下的贊語是:“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他從不同角度贊美了泰山,他的贊語古雅渾樸,毫無雕飾。

      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三月過泰山,命官員祭泰山、梁父山。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封泰山,禪梁父山。“二月……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甲午,禪于梁父”。[3]從臣馬第伯撰寫《封禪儀記》,雖題為《封禪儀記》但內容多描述景物、風俗,可謂是中國最早的游記散文。東漢元和二年(公元85年)二月,章帝東巡至泰山,舉行柴祭,并于明堂祭祀。東漢延光三年(124年)二月丙子,安帝東巡至泰山,舉行柴祭。

      北魏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十一月,太武帝率軍南下伐宋,經泰山,行祭禮。魏孝文帝大和四年(公元480年)七月巡行泰山。隋開皇十五年(595年)正月,隋文帝東巡至泰山,柴燎祭天。

      唐朝時期,高宗李治同皇后武則天于麟德三年(666年)舉行封禪泰山,唐高宗與武則天從洛陽出發(fā),率文武百官,親赴泰山封禪,武則天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舉行過封禪大典的女性。唐玄宗李隆基于開元十三年(725年)十一月七日抵達泰山,舉行封禪,玄宗從泰山南麓登封泰山,在岱頂筑壇舉行封禪大典,并親筆撰書記述這次封禪經過,即《紀泰山銘》,鐫刻在泰山之頂?shù)姆鍘n絕壁上,即今岱頂大觀峰上的唐摩崖刻石,摩崖書法遒勁婉潤,莊嚴雄厚,在陽光下金光閃爍,蔚為壯觀。

      最后一位舉行過泰山封禪的皇帝是宋真宗,他于大中祥符元年十月登封泰山,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圣功德銘》。詔王旦撰《封祀壇頌》、王欽若撰《社首壇頌》、陳堯叟撰《朝覲壇頌》,各立碑山下。并且建造了昭真祠、岱廟、天書觀三座廟宇。并且留下了回馬嶺、御帳坪等地名。

      明永樂七年(1409年)三月,明成祖東巡,駐東平,望祭泰山。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春,世宗為求子東巡,祭泰山。清朝康熙和乾隆也都親臨泰山,為了不傷民力財力也沒有舉行封禪儀式,而是巡游致祭。康熙帝曾三次登臨泰山,并兩次登上了岱頂,拜祭泰山神。乾隆帝十次巡幸泰山,六次登臨。并且留下了許多贊美泰山的詩詞,據(jù)記載,乾隆登岱所賦泰山風景的詩章,共有170余首。

      古代帝王登封泰山,其目的主要有三:一是為了彰顯大一統(tǒng)和應天受命,并且都對自己的王位進行了一番宣揚,表示其 “功德卓著”;二是祈求天地神靈保佑國泰民安,江山永固;三是為了祈求延年益壽、長生不老之方。

      二、文人名士的泰山旅游

      除了帝王登泰山的政治性,還有歷代文人名士登泰山的休閑性。隨著泰山信仰的興起,泰山已不再僅是帝王巡游封禪的地方,有越來越多的士人大夫也慕泰山之名,前往登覽。這些文人士宦游覽泰山,感悟泰山的雄奇?zhèn)グ叮耐邪侔阈木w,抒懷,吟詩作賦,為今日泰山文化的形成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孔子登臨泰山,抒懷暢志,開闊胸襟;考察封禪,學習禮儀;了解民情,觀知時政,活動內容與歷史遺跡十分豐富。明代《泰山志》說:“泰山勝跡,孔子稱首。”孔子登游泰山,還有觀覽名勝,開闊眼界,增強道德文化修養(yǎng)的目的。并以“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名言為泰山增添儒雅之韻。還感悟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最早的旅游文化學。

      司馬遷一生曾多次來往于泰山。他二十歲時奉父命南游,并在向往已久的泰山領略峰巒之偉岸,考察封禪的遺跡,流連忘返。武帝歷次到泰山,司馬遷皆為隨從。[4]正是在這個基礎上,他才寫出了“承敝通變”的《封禪書》。

      作為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與泰山淵源極深。不僅生于泰山,他的六處封地均與泰山相去不遠。曹植多次經過、登臨泰山,既有尋仙訪道的優(yōu)游,也有抒發(fā)積極入世、建功立業(yè)政治熱情。并于黃初年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有關泰山的游仙詩,成為第一位創(chuàng)作泰山游仙詩的詩人。

      南朝劉宋時期的大詩人謝靈運,也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旅行家,游泰山時曾寫下了“岱宗秀維岳,崔萃刺云天”(《泰山吟》)的名句。現(xiàn)刻于岱廟漢柏亭南的墻壁的詩碑上。

      唐代兩大著名詩人,“詩仙”的李白和“詩圣”杜甫都曾游覽泰山。杜甫在他25歲游泰山時,留下一首千古絕唱《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李白在唐玄宗天寶元年游魯?shù)貢r登臨泰山,也留下了《游泰山)(六首),“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憑崖望八極,目盡長空閑”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名山雅句相得益彰。

      元著名詩人元好問偕友人進行泰山之游,著《東游略記》及詩數(shù)十首,,以寫實手法為主,敘述整個游覽全程,其中主要是泰山及泰城見聞。延佑年間,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游岱期間,見王母池西側的岱岳觀有古柏、古松十余株,其枝干如虬如龍,揮毫潑墨,留題“漢柏”二字。[5]

      明朝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也曾游歷泰山。在五岳之中,他率先拜訪的就是東岳泰山。 徐霞客在萬歷三十七年(1609 年)游覽了泰山,徐霞客沿十八盤徑登泰山絕頂,只見泰山雄中藏秀,秀中藏奇,美不勝收,令其嘆為觀止。

      清著名小說家蒲松齡曾多次到泰山。《聊齋志異》中有關泰山的作品有26篇,約占全部篇目的百分之五。除小說外,還有一批贊頌泰山的詩、文、賦等作品,如其描寫泰山之高的詩句“白云之上接天界,山巔又出白云外”。

      歷代登游泰山的文人名士還有孔子弟子顏回、曾子、林放,俞伯牙,史圣左丘明,秦相李斯,宋代政治家范仲淹、歐陽修,詞人辛棄疾、蘇轍,元代詩人詩人張養(yǎng)浩,清代文人紀昀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再此不一一列舉。總之,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文人名士,都將泰山作為其人生的標盡,人格的高度,精神的超越。他們在進行游覽的同時,或題字石刻,或建廟立碑,或吟詩作賦,為泰山留下了豐富的人文氣息與寶貴的歷史古跡。

      參考文獻:

      [1]謝彥君.基礎旅游學[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1999:49.

      [2]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0:8卷28.

      [3]范嘩.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卷1.

      [4]王國維.王國維文集?太史公行年考[M].北京:線裝書局,2009.

      贊美泰山的詩句范文第3篇

      一、感受古典詩詞的音律美

      因為中國古典詩詞特別講究詩歌語言的節(jié)奏與韻律。所以大多詩詞都具有一種獨特的音樂美和韻律美。這種美學特質是我國古代詩人豐富多彩的情感意蘊在古典詩詞作品中的自然流露,是美妙的音樂與深邃的思想、復雜的情感的有機結合。故此,教學古典詩詞時,我們應該借助音樂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這樣,一方面使古典詩詞閱讀教學課堂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閱讀、鑒賞古典詩詞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機會培養(yǎng)學生把握古典詩詞的節(jié)奏感與音律感的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鑒賞古典詩詞的過程中,感受古典詩詞鮮明的節(jié)奏與美妙的旋律。

      例如,教學《詩經》中的《關雎》與《蒹葭》、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古典詩詞時,可以播放從網絡下載的名家配樂朗讀音畫視頻,供學生欣賞或者模仿,讓學生充分感受古典詩詞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當然,鑒于已經有很多古典詩詞被譜曲歌唱之現(xiàn)狀,也可以將這些歌曲直接播放給學生聽,并引導學生跟音樂深情演唱學唱。事實證明:學生在學唱上述古典詩詞歌曲的過程中,均能感受與體味到古典詩詞美妙的音律。學生在美的享受中陶冶了自己的性情,涵養(yǎng)了自己的心靈,感受了古典詩詞中美麗可愛的藝術形象,品味了古典詩詞中精美凝練的語言,并由此強烈地激發(fā)出誦讀、品鑒古典詩詞的濃厚興趣,把誦讀、品鑒古典詩詞當做一種妙不可言的藝術審美體驗。

      二、體味古典詩詞的情感美

      在古典詩詞藝術作品中,詩人復雜豐富的情感變化大多是通過古典詩詞語言的節(jié)奏、韻律表現(xiàn)出來的。也就是說,詩人內在情感的不平靜,必將導致古典詩詞語言節(jié)奏與音律的巨大變化。因此,當學生初步學會感知古典詩詞的節(jié)奏與音律后,對詩人寄寓在古典詩詞文本中的感情的理解就易如反掌了。

      比如,杜甫寫于青年時期的《望岳》,整首詩的字里行間都洋溢著青年杜甫銳意進取、蓬勃向上的奮發(fā)精神。首聯(lián)“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傳遞出的是作者乍一望見高大雄偉的泰山時無法形容的高興勁兒,詩句中傳達出的是“揣摹―驚嘆―仰慕”之遞進關系的音律感,音律應是大起的。接下來的頷聯(lián)“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頸聯(lián)“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寫詩人因細望泰山層出不窮的山中云氣而心胸亦為之蕩漾,因薄暮時分了,詩人仍在長時間目不轉睛地望著投林還巢的鳥兒而產生眼眶有似決裂之感,傳遞出的是詩人對泰山雄偉壯麗景色的驚嘆與贊美,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無比熱愛之情。此時的音律應該由首聯(lián)的大起轉為平緩悠揚與綿遠深沉,誦讀的語速應該比首聯(lián)稍快。詩歌的尾聯(lián)“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詩意雙關,既是寫作者由望岳而產生的登岳意愿和假想登岳后“一覽眾山小”的開闊視野,又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了詩人不怕困難、積極進取的雄心與壯志。此時的音律應該由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平緩悠揚與綿遠深沉轉為豪壯激越、氣吞山河,誦讀的語速也應該一頓一挫,聲調應該拉長,調值由低到高,然后戛然而止,給人以無窮無盡的回味之感。

      由上可見,如此大起大落的音律皆由詩人的情感變化所致。因此,應該指導學生對詩詞節(jié)奏進行把握,使學生的情感因為《望岳》音律的跌宕起伏之變化而發(fā)生變化,從而依次體會詩人時而向往、時而驚喜、時而贊嘆、時而高揚豪邁的情感,體會《望岳》中蘊涵的美麗豐富的情感。

      三、品味古典詩詞的語言美

      中國古典詩詞的語言不同于戲劇、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的語言。戲劇、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可以采用對話、描寫、鋪陳等多種方式與很多的語言文字去表達內容,抒感,而中國古典詩詞詩不管是古樂府還是近體詩,都有著嚴格的字數(shù)限制,都要求以最少、最精練的語言文字,描繪出最豐富最美麗的畫面,傳達出最豐富最復雜的感情。并且其精練、形象、生動的語言文字,不僅都是經過詩人認真思考、反復斟酌、細細推敲而來的,更是作者情感、精神、品格、節(jié)操、命運、理想乃至時代風范、民族精神的藝術載體。正因為如此,中國古典詩詞被稱為語言高度凝練的文學藝術樣式,被稱為所有文學藝術作品中的精粹。故此,在引導學生鑒賞古典詩詞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品味古典詩詞的語言魅力,是極為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贊美泰山的詩句范文第4篇

      濟南周邊的春季賞花線路很多,不管是自駕車出游還是徒步踏青,甚至騎自行車出行,都很方便。

      迎春花

      迎春花又名金腰帶,屬木犀科,半常綠灌木。主要分布在華北、遼寧、陜西、山東等省。因為早春2-3月開花,故名迎春花,被稱為“春天的使者”。白居易在《玩迎春花贈楊郎中》一詩中這樣贊美迎春花: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恁君與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迎春花的盛花期在2月底至3月底,遍布濟南南部山區(qū)。被稱為泉城后花園的南部山區(qū),以石灰?guī)r山地為多。不論是近郊的鄉(xiāng)義寺、龍洞、黃石崖,還是遠郊的梯子山、千條溝都可觀賞。

      杏花

      杏花,因春而發(fā),春盡而逝,既有絢麗燦爛的無限風光,也有凋零空寂的凄楚悲愴,不同的人因不同的人生際遇,對杏花的聯(lián)想感慨也千姿百態(tài):有人在羈旅漂泊中感受到杏花盛開的熱烈溫馨,有人在惆悵莫名中發(fā)現(xiàn)杏花綻放的蒙蒙灰暗,有人在歷盡坎坷后感嘆杏花飄飛的落寞凄涼,也有人在相思離別時哀怨杏花凋謝的蒼涼無情……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唐代詩人錢起的《暮春歸故山草堂》就通過對比杏花和幽竹來抒發(fā)自己的人生志趣。“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如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杏花的盛花期在3月中旬,在濟南南部山區(qū)的林果種植帶分布較多,尤以長清區(qū)張夏鎮(zhèn)焦臺村至于家盤村一帶較為集中,每年3月中旬當?shù)嘏e辦杏花節(jié)。自駕車經104國道張夏轉經蓮臺山景區(qū)路口前往,也可經仲宮-高而-詩莊前往;在濟南長途汽車站乘濟南至泰安的客車到蓮臺山下車轉乘旅游專車可進山游覽;也可在青龍山客運站乘濟南至詩莊的客車直達風景區(qū);喜歡徒步的朋友可以從四道溝(臥虎山滑雪場往西南翻過天馬寨山口)到于家盤村。

      桃花

      桃花總是隨處可見于鄉(xiāng)村。她的普通與平凡來自于桃樹的絕對民間性。不管天南地北,不講氣候土質,只要與民間百姓一同落地就能生根、開花和結果。因此,即便再孤寂和再貧瘠的地方,只要有一樹桃花開放,就會有裊裊的炊煙升起。桃花就是這樣陪伴著人間百姓走過了數(shù)千年。從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我們也不難找到一樹桃花的美麗之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此外桃花還紛紛開放在唐詩宋詞以及歷朝歷代的眾多美文天地里。杜甫的“桃花細逐揚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王維的“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以及李賀的“桃花亂落紅如雨”等等歌頌桃花的詩句,今天讀起來還是四個字:妙不可言。而晉代的陶淵明則干脆在其《桃花源記》中幻化了一個世外桃園的理想樂土。即便在工業(yè)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每當現(xiàn)代游子引發(fā)思鄉(xiāng)和歸鄉(xiāng)之情時,也常常借桃花以寄情。歌唱家蔣大為的一首《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就常讓今天的許多聽眾產生共鳴而動容。

      桃花的盛花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按不同品種略有先后,在濟南南部山區(qū)的林果種植帶分布較多。歷城區(qū)彩石鎮(zhèn)玉龍村的玉龍雪桃盛開于3月底,自駕車沿經十東路到彩石路口右轉過狼貓山水庫大壩,經大龍?zhí)猛鶘|即可,或乘3路歷城公交車前往。順便可以游覽仙人堂或虎門空心山。

      肥城十萬畝桃園,盛花期在4月中旬,自駕車經泰安轉肥城或長清、馬山、老城到肥城轉桃園鎮(zhèn),全程140公里。也可在濟南各長途客運站乘長途客車到肥城轉乘短線車。

      連翹

      連翹又稱黃金條、黃壽丹,屬木器科落葉叢生灌木。連翹株高八至九尺,莖叢生直立,枝條開展而下垂,節(jié)間中空,節(jié)部有木髓。三四月先花后葉,花可開至五月。花一至數(shù)朵腋生,花冠金黃色,長約半寸余,花冠內有橘紅色條紋。

      連翹藥用部分主要是果實。它的果殼,即“羚翹解毒丸”中的“翹”,含有連翹酚、香豆精、齊墩果酸、皂甙、維生素P等。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排膿等功效。

      連翹花的盛花期在4至5月初,多生長于濟南南部花崗巖結構深山區(qū),以梯子山和泰山最為集中,花型如迎春但較大,色嫩黃。自駕車經西營、降甘到梯子山村,徒步登山觀賞。或乘65路公交車、12路歷城公交車到西營租面的前往。泰山連翹集中帶在櫻桃園-腰邊-龍角山,岜山至北獵石屋一帶,或玉泉寺-老平臺途中,均需徒步進山。

      梨花

      梨花有花團錦簇、潔白如雪的壯觀,有隨風飄零、滿目破碎的凄涼,也有沐浴朗月、臨溪綻放的高潔……凡此種種,千姿百態(tài),意趣萬千,構成了一個充滿奇情異彩的世界。一樹梨花,一段風月,人生道路上的每一處客棧,每一座庭院,每一條小溪,每一縷春風,都有一段故事,都有一顆心靈,就那么靜靜地凝固在梨花的意境里。梨花也開在唐詩宋詞里,一千年過去了,又一千年過去了,它默默地等候你的到來,等你來靜靜地聆聽,細細地品味……

      梨花的盛花期在4月上旬,廣泛分布于濟南南部山區(qū),重點在仲宮鎮(zhèn)南,西起臥虎山水庫南岸東到錦繡川水庫一線,以太甲山、透明山之陰最為集中,距濟南市區(qū)20公里,自駕車很方便。乘88、65、67路公交車可達。

      暗香透春杜鵑花

      杜鵑花有“花中西施”之稱。白居易曾贊它“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艷山紅,為杜鵑花科杜鵑屬植物,我國有650多種,大部分生長在西南部的高山地區(qū)。杜鵑花為常綠直立小喬木或大灌木,高1-5米,主要在春季開花,花開季節(jié),千姿百態(tài)的花朵掛滿枝頭,五彩繽紛,艷麗可愛,是著名的觀賞植物。

      杜鵑花的盛花期在5月上中旬,品種為灌木小葉迎紅杜鵑,在泰山北側固頂山藥山一帶多見集中生長。

      刺槐花

      贊美泰山的詩句范文第5篇

      一、在吟誦中體驗古詩的情趣

      在古詩教學課上教師要以誦讀貫穿學詩的全過程,要為學生營造濃郁的學詩氛圍,讓學生融入到古詩情境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學詩的興趣,使古詩教學課堂煥發(fā)出生機與活力。要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體驗古詩情趣,享受到韻律之美。

      例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全詩僅用28個字就寫了9種意象,組成了一幅極富特色的“深秋黃昏行旅圖”。在教學這首詩時,我讓學生在會背的基礎上進行課本劇表演。一名女生表演村婦做飯,讀“小橋流水人家”,一名男生扮演馬致遠,牽了一只玩具布偶當馬,來讀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扮演馬致遠的同學讀得很慢,把“人”字的音拉得很長很緩慢,“天涯”重音但輕讀,給人以余音繞梁之感。聽了這一名男同學的朗讀后,學生們開始發(fā)言。有的學生說:“我從他的朗讀中聽到了悲傷與凄涼。”有的學生說:“我從他的朗讀中聽到了孤獨與傷感。”還有的學生說:“這一首詩是通過對比的描寫方式有效地突出了作者此時的孤獨。”……這樣,不同的學生對這一首詩所蘊含的情趣進行了充分的理解與感受。

      俗話說,“好詩不厭百回讀”,以上教學案例中,教師在課堂上巧妙運用各種朗讀形式,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讀出味、讀出景、讀出情、讀出美……享受“詩中有畫,畫中有情”的美好感覺。可見,引導初中生對古詩進行吟誦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在吟誦的過程中就能夠充分地體驗到古詩的情趣。

      二、在想象中悟得古詩的妙趣

      詩歌的語言極為凝練,其美妙之處不僅在意境的優(yōu)美,更多的在一句之美和一字之妙。詩歌有特殊的詩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品讀想象的過程中悟得古詩的妙趣。這樣,就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與古詩的語言、意境進行充分的對話。

      還是以《天凈沙?秋思》一詩的教學為例。教師在范讀和自由讀后,讓學生說一下在腦海中呈現(xiàn)出的畫面,學生的發(fā)言比較踴躍。有的學生說:“我從‘枯藤老樹昏鴉’這一詩句中好像看到了一株已經干枯的、沒有生命力了的枯藤,這一種畫面具有悲涼之感!”有的學生說:“我從‘古道西風瘦馬’這一句好像看到了在瑟瑟的秋風中緩緩走來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馬。從這一畫面中,我仿佛看到了詩人的孤獨之感。”……在這些同學發(fā)言的基礎上,教師繼續(xù)追問:“你們的想象力特別豐富。在這一首詩里讀出了悲凄愁苦的畫面,有沒有快樂點的畫面呢?”這時一名女同學發(fā)言:“我覺得作者也有快樂的情緒。通過‘小橋流水人家’這一句,我就看見一座古樸的小橋下有緩緩流淌的河水,旁邊還有幾戶人家正在做晚飯,炊煙裊裊升起,好一幅溫馨的‘夢里水鄉(xiāng)圖’!”我贊美道:“這名同學描繪得真形象,好像這幅畫面就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yōu)樗S富的想象鼓掌!”學生通過誦讀,邊讀邊想,詩與畫完美結合在一起,達到了“人在詩中行,心在畫中游”的效果。

      以上教學案例中,正是因為教師引導學生對古詩的意境進行大膽的想象,有效地讓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古詩的妙趣,從而讓他們走到古詩所蘊含的深遠意境中去。

      三、在比較中探究古詩的理趣

      我們在閱讀古詩、理解作品主旨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同一詩人寫于不同時期的作品因其境遇不同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情感表達,同一主題的詩因作者不同、時代背景不同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表達風格。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這些古詩加以比較,求同辨異,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古詩的內涵、探究古詩的理趣,同時提高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例如,《敕勒歌》《使至塞上》和《漁家傲? 秋思》都是寫邊塞風景的作品,但情感表達和風格卻大有不同。《敕勒歌》以民歌形式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色調昏暗,感情更為蒼涼;《沁園春》感情更奔放;《觀滄海》則感情更含蓄。而同一詩人寫于不同年齡階段的作品也會出現(xiàn)不同的感情和理趣。比較《望岳》和《春望》,我們發(fā)現(xiàn):杜甫年輕時登泰山發(fā)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語,到了晚年時卻只能發(fā)出“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瞥”的感慨了。這里面既有國家從盛世到衰敗的原因,更飽含了詩人仕途遭挫、理想破滅的悲哀。詩人從年輕時的躊躇滿志到中年的落魄潦倒,學生在比較后領悟到時光的無情、青春的易逝,還有個人命運和國家盛衰是緊密相連的,引發(fā)了更多對于祖國和人才的哲理性思考。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亚洲成熟xxxxx电影|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日韩亚洲变态另类中文| 亚洲av日韩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成人亚洲网站www在线观看| 亚洲s码欧洲m码吹潮|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va亚洲va日韩不卡在线观看|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MM131亚洲国产美女久久 |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区亚洲一区成人|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 亚洲国产一区国产亚洲|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国产最大av|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小|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网| 亚洲男人在线无码视频|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最大av| 亚洲成在人线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毛片亚洲精品|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www亚洲精品久久久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