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一開學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在本周的值周工作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
一年級的小朋友在樓道里追逐打鬧,擾亂了教學樓內的紀律,這樣很不好,學校提供了操場,就是大家玩耍的地方,如果想放松一下,可以在操場上玩游戲,還有,請一年級的小弟弟小妹妹們告訴你們的父母,在放學的時候,不要堵在門口,這樣很不利于值周生的管理工作,請家長配合,在藝術樓前接送您的孩子。
五六年級的同學們喜歡在樓內摸高,在潔白的墻上留下了一個個黑手印,把門口的牌子打掉是常有的事,酷愛運動,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同學們可以在活動場所運動,但如果選錯了場合,就是一件不允許做的事了。
還有一些同學偷懶把垃圾扔進廁所的下水道里,這是不道德的行為,廁所是為大家方便的地方,不要因為不想多走幾步路,就破壞身邊的公物,請同學們以后互相監督,把垃圾倒在指定的位置。
樓道的地面上如果灑上水就會比較滑,所以請大家在洗拖把時帶上桶子洗,不要制造不必要的麻煩。
有些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抄近道,這樣很不安全,請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為自己的安全負責。
下面,我宣布各班掛旗情況:
紀律方面,全校36個班,除六(1)班扣一分外,其余班級均得滿分。
兩操方面,全校36個班均得滿分。
衛生方面,全校36個班均得滿分。
關鍵詞:標新立異;激發靈感;創新;激活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9-0218-01
一、創新作文課的導入
在作文教學中,要有意改變傳統作文課開頭刻意營造寫作氛圍的狀況,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導入方式,讓學生樂意接受所選的話題。在導入上,堅持課前三分鐘演講的導入方式,讓學生現場選題,以片段的形式,即席表述觀點、贊美事物、敘述經歷等,激活學生思維。此外,主要采取談話導入,把社會“聚焦”、家庭人物、周邊事件、學校新風作為話題,讓學生自己談論:這件事怎樣講才能使人信服;對這樣的事有什么看法;對這樣的情景有什么感受……通過談論,引導學生自覺進入角色,產生不吐不快的激情。老師抓住時機,擬定恰當的話題。比如,在和學生的接觸交流中,了解到學生厭學的原因除家庭經濟困難外,主要是知識基礎差,忍受不了老師的“逼迫”,強烈想甩開學校的束縛。根據這種現象,有意設置這樣的情境:同學們,我們學校有一名學生,小學階段從不隨便曠課,考試成績始終保持前茅,可是上初中后反而不努力,甚至產生了輟學思想。他已經失去了父愛,母親知道他的行為會不會傷心,同學們會不會瞧不起他?大家怎樣看這個問題?待同學們議論后,適時在黑板上寫下《他為什么不想上學》、《他的故事給我的啟示》等題目,讓學生自由選擇題目,組織語言和材料,下筆形成作文。因為有了議論的基礎,學生寫起來十分順利。此外,寫《我的家》時,可以把提前制好的幻燈片放給學生看,同時播放旋律優美的樂曲,引領學生進入日常生活情境,并暢談發生在家里的趣事,然后再進行寫作。這種做法,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二、改變作文課的形式和內容
(一)作文課要標新立異、靈活多變。在作文課上,根據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對學生作文的立意、選材、謀篇等能力進行有計劃、分階段的訓練,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在寫《老師,我對您說》時,先對作文的開頭、結尾進行練習。有位學生的開頭這樣寫道:“如果說母親給了我一把遮陽傘,那么您就給了我迎戰風雨的翅膀,風雨中母親扶我走路,而您在前方指引我前行。老師,感謝您,給了我超過母愛的力量……”結尾是這樣的:“看著您消瘦的背影,我突然意識到,我長高的那部分正是老師失去的血肉,是您把全部的愛無私的獻給了真誠關愛的學生。”這種飽含深情的開頭和結尾,寫成的作文感情真摯,有很強的感染力,對整篇作文增添了不少亮色。
(二)作文訓練形式應趨向多元化。比如,“實話實說”、“焦點訪談”、“囊中探寶”等。實話實說,就是側重真情實感進行描述,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焦點訪談,就是通過開展各種社會調查,培養學生強烈的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囊中探寶,就是引導學生就地取材,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在開展尊老敬賢“爭做孝順好兒女”活動期間,鼓勵學生回家為父母做一件事,比如給父母洗腳、洗衣服等。在作文課上,讓學生口述做事的經過,并暢談親身感受。大多同學能用樸實無華的辭藻,娓娓敘述自己的作為,有些同學以詩歌朗誦的形式表達了自己的懺悔……結束后,引導學生根據敘述內容,把內心真實感受形成文字。這樣完成的作文,肯定充滿濃郁的情感和發自肺腑的話語,語意流暢,情感真摯,多數作文顯得深刻、獨特,充滿個性心靈語絲的自然流露。為此,作文課上要有意為序學生設置肯定、熱情、歡愉的情感體驗情境,點燃學生作文靈感的火花。
(三)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間,激活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提高想象、構思、選材等能力。在以“美”為話題的作文課上,可以設置這樣的開頭:“同學們,在這方美麗的土地上,你們已經生活了十多年,所看過或感覺過最美的是什么?請寫出答案!”收集的答案后,在學生期待的目光中播放經典名曲,要求學生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想象所見所感的最美的事物。在創設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于美妙的音樂聲中在詞語的王國自由飛翔。抓住時機告訴學生,作文可供選擇的話題有:“花開的聲音”、“太陽的味道”、“生活像洋蔥”、“友誼的常青樹”等。通過有意創設情境,喚醒學生潛藏在的創作靈感,使他們在發揮想象和調動語言詞匯的過程中,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增強寫作的自覺性,提高寫作水平。
在全社會都在呼吁“讓學生學會學習”的當今時代,語文教學的這種封閉狀態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語文教學應當尊重學生的需要,尊重學生的情感,以學生為根本,讓學生從心靈深處喜愛語文,熱愛生活,培養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要課內課外兩手抓,課內要向課外延伸、擴展、深化,建立課堂到生活的“超鏈接”,把學校變成與社會緊密聯系的小環境,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一、 挖掘語文與生活的聯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
語文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的語文教學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建構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學語文教材中薈萃了諸多的名篇佳作,是我們進行審美教育的最好素材。在古典詩詞中有許多蘊涵哲理的詩句,能夠啟迪智慧、催人奮進。同樣在現代歌曲中也有一些哲理性的思考,我讓學生搜集整理自己喜歡的歌曲,找到這樣的歌詞進行全班交流,這樣做一方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又引導學生在聽歌曲時,思考歌詞中蘊含的深意,學會有選擇地接受流行音樂,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學習維克多雨果《“諾曼底”號遇難記》時,我給學生觀看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沉船的片段,引導學生從關注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轉移到注意在大難來臨之時人性的偉大與卑微,體會英雄的精神。我幫助學生學會欣賞影視作品,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人物之間的關系上。這些語文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不僅學的饒有興趣,更是拓寬了視野,豐富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二、 熱心地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培養他們讀書的興趣
俄羅斯小說家尤里瓦西里耶維奇邦達列夫說:“一個人打開一本書,就是在仔細觀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鏡子深處,尋找自己的主角,尋找著自己思想的答案,不由自主地把別人的命運、別人的勇敢精神與自己個人的性格特點相比較,感到遺憾、懷疑、懊悔,他會哭,會笑,會同情和參與――這里就開始了書的影響。所有這些,按照托爾斯泰的說法就是感情的傳染。”這段話把書對人的影響力,對人的熏陶、感染、塑造作用表達得淋漓盡致。不重視閱讀,課外不花時間去閱讀,等于關閉了第二生活的窗戶,關閉了第二生活的大門。因此,我們要創造條件,盡可能讓學生多看點東西。
陶冶了一代代人的經典文學名著,是人類文化的結晶。對于青少年來說,閱讀經典作品,接受文化傳承無疑是非常必要的。我在初一開學初進行了專題閱讀“讓讀書成為生活中的亮麗風景”,選擇了朱光潛的《談讀書》、秦朔的《成長不可無書》和劉墉的《做個快樂的讀書人》,目的在于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養成讀書的習慣。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有時結合課文的學習推薦相關作品進行對比閱讀;有時推薦名家名著,截取部分精彩段落朗讀或者解讀;有時推薦新人佳作;有時讓學生互相推薦,彼此交流。這樣有計劃有目的的推薦作品,讓學生能去接觸這些人類文化的精華。課內的精讀與課外的博覽相輔相成,從某種意義上說,精讀是準備,博覽是應用,博覽是學會讀書的重要途徑。
生長在今天這個電子時代的孩子,電視機、游戲機、電腦充斥了他們的生活,在他們的心目中這些圖像、畫面和聲音類的作品,可以再感官世界里替代閱讀文學作品,因而不愿意去嘗試閱讀的樂趣。要轉變這種觀點,教師的“指”和“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西游記》改編成的影視作品非常多,學生的印象較為深刻,我讓學生先靜靜地自己閱讀指定的章節,然后再觀看電視劇片段,讓他們邊看邊思考:讀了原著后你發現電視劇對原著做了哪些改動?這些改動你認可嗎?你覺得電視劇所表現的畫面與你想象中的一樣嗎?這讓學生在比較中鑒別,學會分析評價,用自己的眼光看待影視作品,不再是一味地接受。在比較中發現閱讀的樂趣,使學生明白讀書的優越性可以盡情地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創造自己滿意的形象。以此讓學生少一些被動的觀看、消極的接受的活動,多一些主動閱讀、積極思考的活動。在閱讀中外名著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人生、對生活、對社會的理解和認識,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