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木心的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緣分,讓我們靠近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一笑才換來今世的一次擦肩而過,這就是所謂的緣分。而我和你相識相知相惜,這或許是我們前世成千上萬次回眸的正果吧!真的很高興遇見你、認識你、愛上你!
剛認識你的時候很平淡,還算談的來。漸漸地,我們接觸的多了,彼此也有所了解;漸漸地,我們發現,彼此有那么多的共同點——我們一樣的喜歡安靜,一樣的不善和人打交道,一樣的單純天真;我們的精神世界都是那么的貧瘠,我們都是孤單的、渴望被理解的、渴望被愛的孩子,我們一樣的相信緣分。是緣分,讓我們彼此緊靠,彼此了解。其實,上帝憐愛每一個孤單的人,因為她把你帶給了我,讓我認識你,而你,是我心的牧場。
2.近在咫尺,如此甜美的距離
日升了又落,落了又升。有一天你冒昧的說:“INeedYou!”你知道嗎?!我聽了嚇得一怔,后來想想也是啊!我們性格那么像,經歷也差不多,彼此多想有一個可以傾訴的朋友,我想我們一定會成為很親密的朋友的,于是我說我們可以做知己的,我們就都不會再有“弦斷無人聽”的孤單與無奈。我清楚的記得我在你的留言板上寫到:“是啊,我們當然很需要彼此。
現在的世界,懼的是知音的缺失,欲將心事付瑤琴,弦斷有誰聽?
飄飄落落,滿地黃花向晚霞
一裘素衣已顯單薄
纖手撫琴,琴聲散落
一杯香茗轉眼已涼,卻難入喉
雁兒南飛去,心兒向何方,弦斷
現在的的世界,戀人難尋,知音更難尋,有些心事都不知道該跟誰說!
現在的世界,需要朋友,受傷的人自己知道曾受傷的霎那間凋零的不是紅色的花瓣,而是自己的心。
所以問你、所以我們需要朋友,也渴望朋友懂得自己的心。
雖然我們不在一起,但我們還是會聯系,會了解彼此的近況,會講彼此的故事,會說自己的生活感受,會談共同的向往,彼此談笑聊天,彼此支持鼓勵。那時的我們快樂、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因為我們知道彼此已不再是孤單的一個人、孤零零的一個人,因為我身邊多了一個你,而你身邊有了一個我。我們會一起走向美好的未來。
有你陪伴的日子,我好像吸進了幸福的氧氣,心里是滿滿的幸福,微笑時刻蕩漾在臉上,那是種比公主還幸福的笑,是發自內心的微笑。;
相識的日子里,我們的精神世界漸漸富庶起來,覺得能找到這樣一個有默契的朋友真的很好、很好!
驀然回首,世界那么的美好。近在咫尺,如此甜美的距離。
3.何時,我們之間開始了傷害
某天晚上你突然說愛我,也許從那時開始我們之間便開始了傷害,不過我接受了,因為我們在一起會很快樂,很自由。可是,漸漸地,心里會很壓抑,會莫名的難過,覺得我們不合適,雖然我們相似。
所以,我選擇了放棄。也許我們之間真正的傷害就是從這一刻開始的,是我深深的傷害了你,感情是我們共同的弱點,而我卻用你最在乎的傷害了你。你傷害自己,你不吃飯,每天到很晚才休息,你傷心流淚,一再的傷害自己,那些日子你是那么的憂傷、無奈又無助。我們依然聯系,不想我們之間沒了以前的歡笑快樂,我感受到的是你的脆弱、哀傷、無助、無奈。話題也變的沉重,你會告訴我希望我能回到你身邊。
看見你那么痛苦,我的心會很痛,有時聽著你憂傷的話語,會情不自津的流淚,會恨自己,我怎么可以那樣傷害你呢?!會害怕你一直傷害自己。那段時間你生病了,你那樣對自己怎么會不生病呢?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是我打亂了你平靜的生活,讓你那么痛,那么的無助,有時候聽你的話,會覺得害怕,覺得你會更傷自己,我們一樣,不開心的時候都會懲罰自己。
那段時間我們之間有太多的傷害,回想起來心還是會痛。
4.愛,就是忘記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
我知道我傷害你的太多了,可你太固執了,不愿放手,一如既往的關心我、支持我。我知道也明白你心里很苦,是我讓你覺得人生好累。
傷害了你以后,我就不敢奢望你像以前一樣對我了,覺得你不恨我就是我們最好的結局了。可你是那么的傻,傻的讓人心疼,傻的讓人流淚。你對我很好,你總是掩蓋憂傷,怕我傷心!有的時候會笑著流淚,你是那么的愛我!
有人說:愛,就是忘記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他只是我遙不可及的夢,從開始我就知道在他心里不會有我,夢該醒了,我選擇愛你,忘記他。其實,我覺得不是自己一點不愛你,只是他,我愛了那么久、那么久,久的我都看不到星點的希望,久的使自己感到絕望,心里還是不想、不愿忘記。
從此,我會把他封存在內心的一個角落,學著好好愛你,關心你,支持你,就像你關心我、支持我一樣,想陪著你,讓你不會再感覺到孤單,也讓自己不再孤單,因為我們曾經一樣的孤單過,都害怕了孤單的滋味。知道、也明白孤單的感受,所以不想你再孤單,想陪著你、愛你,不想你感到空虛和不圓滿,想讓你感受到人活著并不是那么的孤單,不想你再寂寞,因為答應過你,更是因為在乎你。
在愛情里人的命運,就是忘掉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沒辦法,總會遇到對的那個,然后牽手一直走到天長地久。
5.吵鬧——我們愛的路上喜傷摻半的音樂
不知道為什么,總想惹你生氣,看你無奈的表情,看你在意我的急切,心里會很開心,只是每次都會把你惹傷心了,然后再道歉請你原諒,有時候會真的傷到你,你就會傷心的說氣話,我們的就會吵起來。這樣的自己我以前也沒見過,只是總和你吵,在你面前我不像平時的自己,脾氣沒平時好,但你脾氣很好,每次都讓著我,最不好的時候也就是僵硬一段時間,然后不是你道歉,就是我說對不起,說開了就沒事了,心情也會雨過天晴。有些時候有些問題你明明知道我心里面怎么想的,還偏偏要問我,你了解我,我總是說反話,記得嗎?!從認識你沒幾天起,我就說過:惹你生氣是我的義務。你當時什么反應我記不起來了。那時剛認識但卻不陌生,反而覺得認識了好久好久,誰讓我們那么相似呢!惹你生氣的時候,你每次都會上當,真的會傷心,你太在乎我了,總害怕我會放棄你、離開你。其實,有時候我就是太搗亂了,總害你傷心害怕,讓你沒安全感。
不過我知道我們之間不會因為吵鬧而出問題的,我們都習慣了啊,我覺得你就是上帝派來和我吵架的天使,但不會傷感情的,只會越吵越好,因為我們總是太在乎彼此了才會吵起來,吵過后想明白就行了,就會記得對方的好,覺得自己是那么幸運,因為世上有一個你!
吵鬧,讓我們看清了彼此在彼此心中的位置,它是我們愛的路上喜傷摻半的音樂,因為有它,我們的生活才不那么平淡,因為友誼經的起平淡卻經不起波折,但愛情經的起波折卻經不起平淡。
6.我們的故事沒有結束,因為愛還在繼續
你知道嗎?你以前對我多好,好想每時每刻都想陪在我身邊,有一段日子,你會幾天不主動聯系我,我會很失落,我會亂想,一定是我們時間快到了,你才…
直到有天早上你看見我的心情,你跟我說不是你不想我,你問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是不是不太開心,叮嚀我有事要告訴你,我看到后心里甜甜的,你還是那么的在乎我、關心我、是我太多心了。
其實,我明白,當真心的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你就不會再有真正的自由了,因為心里總牽掛著一個人,會默默信守彼此的承諾,天涯海角總思念著你。
我知道自己同樣的在乎你,沒有你的消息,你不主動聯系我,我會覺得時間過的好漫長好漫長,快樂不起來,覺得天總灰朦朦的,好像晴不起來了,有時候會失望的想:是不是自己太傻了,傻傻的相信會有一個人永遠對我那么好,心會很痛很痛,覺得世界上感情是那么的脆弱,卻又那么的傷人。
我覺得:人應該學會知足的,只要我們彼此心中有彼此就行了,沒有必要在乎那么多,我們依然會擔心彼此的生活,依舊會關心支持彼此,一起分享快樂,一起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然后相互鼓勵,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我們還是那么的有默契,愛,未必都要轟轟烈烈的,細水常流也是一種愛。
7.尾聲
你知道我的夢,你知道我的痛,你知道我們感受都相同。你讓聽《我們都一樣》,我知道那是因為歌的描述和我們的經歷很像。我們性格很像,經歷也差不多,所以我們相似,我們從相識、相知到相惜,我們有相似的經歷,相同的向往。
桃花心木需要一種本身的能力,而我們更需要一種獨立自主的心。
依賴父母和老師,并不是我們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懷抱中度過,在一種不確定的生活中生存,我們則永遠會有一顆依賴的心。
要想獲得自理能力,必須經過生活的考驗,擁有不確定的生活。從中深化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對道理的理解。對于簡單的物質,更會有深刻理解。
在生活中,我們總投靠父母,無論在做什么事,總是喜歡選擇訴說,向父母說明困難,而不去自己動手解決。日常的雜事,也少不了父母的幫忙,不管現是用餐還是娛樂,父母的關懷和照顧總是無微不至。
學習空間里,老師又在不停的催促。幫助我們批改作業、糾正錯誤。他們不就像辛勤的種樹人嗎?樸實無華的老師,往往日夜操勞。而我們也總依賴著他,讓他總有操不完的心。
我的數學老師是穆老師。她還是我們的班主任。她個子高高的,身子瘦瘦的,很有精神的樣子。
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同學的媽媽去世了,他爸爸打電話給穆老師。穆老師了解到原來是孩子的媽媽得了癌癥,要花費很多醫藥費,她怕影響孩子的學業,所以就跳樓自殺了,非常慘。穆老師非常感動,就號召大家捐款。從這件事我知道穆老師是多么的有愛心和關心同學。
每次考試我們班都有很多同學得一百分,我也希望自己能得一百分,穆老師更希望我得一百分。她在我的成績單上寫道:相信自己,一百分離你不遠了!在她的關心下,終于,我拿回了一百分。穆老師又說:“瞧,你是多棒的小子!繼續努力!加油!”穆老師就這樣鼓勵我,讓我的成績慢慢提高了。
沒有理由去質疑,我們曾經的一切,都是父母,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中,一手給予的,從餓其體膚、省吃儉用、精打細算的生活中苛刻下來,為了什么,為了滿足我們能上學,能學到知識,做個有知識的人,為了補上自己沒能讀上書的遺憾而將一切寄托于你,為了怕你在學校看到別的孩子吃零食會嘴饞,怕你會因為別人家的孩子有零花錢而你沒有丟失面子,為了不讓你穿帶補丁的衣服……是啊,父母給與我們的一切總是無私的,總是無怨無悔的,任勞任怨的。如今,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因為一點小恨而淡忘父母的愛,否定父母的一切呢?而我們,又是怎么做的呢?
童年的學習時代,我們因為年齡,“稚嫩”“無知”這個詞高掛在頭上,放學了,回到家里,往常一樣地打開電視機看動畫片,媽媽走了過來,只聽“啪嗒”一聲,媽媽一氣之下把電視關了,你跟媽媽犟了起來,不吃飯來威脅媽媽,你跟同學說你的媽媽好討厭,連電視都不讓看,真的好討厭。孩子,媽媽其實是想讓你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媽媽斗大的字不識幾個,唯有你是她的希望,她的寄托。哪怕你能給她一丁點的慰籍,媽媽其實很容易滿足。
初中了,社會日益的發展,“時尚”“潮流”這些詞駐扎于每個人的心底,同學間的攀比心理日益加劇,看到同學穿一些漂亮,潮流的衣服,你讓父母給你買,父母說:“孩子,只要你學習好,我們盡量滿足你的需求”。孩子,你忍心嗎?每一分錢都是父母一把汗一把淚換來的,省吃儉用省下來的,而你為了一件中意的衣服,滿足你攀比的虛榮心,炫耀你引以為豪而父母會心痛的衣物,炒作你在女生心目中的地位。你何以忍心。你怎么不站在你父母的角度深思下。
高中了,高中算是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不得不說也是未來的一個轉折點,你很清楚。父母時刻不忘之用簡單勵志的語言對你的教誨。因為學習,要住校了,父母不在你的身邊。網絡的心開始泛濫了,一“網”情深的時代來了,網絡的誘惑,同學瘋狂地網游,而你,盡管生活不是很好,始終沒有經得起網絡的引誘,跟同學通宵了,被網絡迷惑了,學習沉淪了,日益的沉迷于網絡,錢不夠用了,跟父母說:“我的生活費不夠用”,父母心疼你給送來了,沉迷更深了,錢還是不夠,再以欺騙的方式跟父母說:“學校要教補課費”。一次次的滿足,你徹底誤入歧途了。很快,你的錢還是不夠用,實在沒有理由了,在家里偷偷地拿父母的錢,跟同學、朋友借錢,甚至以冠冕堂皇的理由請假,甚至逃課,去滿足那虛擬的升級游戲。孩子,網絡是工具,不是玩具,這個時代會上網沒有錯,利用好了網絡你可以享受網絡所帶來的快樂,得到許多受用的知識,反之你將玩物喪志。辜負了父母對你的一切期望,毀了你的一生最寶貴的時光。你想過沒有你的父母,父母若有一天在一家網吧看到你身靠沙發,嘴里叼著一根連父親從沒抽過的名牌香煙,大腿架在二腿上,眼睛眨都不眨地直視著游戲中的角色,展現一副社會流氓的角色在父母面前,父母是什么感想,會嘆息、會流淚、會絕望、會因為你的所做所為而失去斗志,自己含辛茹苦,辛苦養育十多年的親生孩子,如今淪落到了如此田地,孩子,你這樣已經將讓父母的一切日夜操勞,辛苦奮斗的努力失去了任何意義。你想問為什么嗎?因為你,才是他們奮斗的根本動力。沒有你,他們可以簡單的生活。
是的,每個父母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父母給與的一切雖然比不上那些出自豪門的家庭,當你抱怨自己的父母為什么不是大款的時候,抱怨父母比不上別人家的父母的時候,孩子,你錯了,父母還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強呢!父母人窮志不窮,因為沒有文化,對于你,一個有學識的人來說,當今社會,沒有文化在社會中要承受多大的壓力,你是知道的,父母把希望寄托給了你,可是你又是怎么做的呢!一次次讓父母失望,一次次給父母闖紕漏,孩子,父母的愛你懂了多少,那些曾經頹廢的時光加起來可以陪父母走過多少天,父母的辛酸,你又懂了多少,父母在社會中低著頭背著做人的原則去為你掙學費,你對父母說過一聲:“爸,你辛苦了,媽,您辛苦了”了沒。沒有,因為什么?因為面子,因為羞澀。
寫下,說的并不只是別人,回憶的也許更多的是我自己。慚愧,內疚。我知道有的人經歷與我是大體相同。一次次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但是,這一切根深蒂未固,因為我們還年輕,父母還有機會看到我們今后的人生發展,而我們要做的,正是證明給他們看,我們可以光溜溜地來到人世,決不能光溜溜地走完人生,總要做點什么,不辜負父母,孝順父母也許就是你人生價值的最初體現。我也堅信我自己能給父母日后的回報,雖然不是很偉大,但我會努力。
“不辜負”這個詞所能包含的太多了,古人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這句話我們不用古人的解釋,用現實的語句來說,父母與我們之間的代溝,年齡的差距、父母們曾經不尋常的經歷導致父母趕不上我們的腳步,跟不上時代的節奏,父母們的思想,理論有時候是同我們很是排斥,作為子女的我們,“包容”“謙讓”才是我們一個孝順父母應該做的。步步相逼,與父母爭執那所謂“你想要的結果”更不是一個有學識的所做出的舉動,這里看來,其實包容、謙讓也可以說是一種“不辜負”的體現。
我們都是孩子,在父母眼中,永遠都是,有句話叫“大恩不言謝”父母所給予的一切,你不能簡簡單單的說聲謝謝,盡管父母并不期望你能回報,但是你必須做到,不要把回報當作是一種法律上的約束,一種義務。拋開一切,你們有的是血濃于水的親情,這是你一個為人子女為“善”“忠”“孝”的體現。這里看,一種無言的回報不能不說也是一種“不辜負”父母的體現。
關鍵詞:非線性思維電視蝙輯節目創新
2006年初,脫胎于電影《無極》的網絡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成為人們熱烈追捧的一起重要“媒介事件”。并逐漸從網絡延伸到傳統媒體,引發了人們的各種討論。有報道指出,《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是胡戈在“迷”上非線性編輯之后的練手之作。從某種角度來說,“饅頭”的火爆,折射出了當今社會大眾文化的發展趨勢和審美取向,同時,也使得非線性編輯及其思維方式進入大眾的視野。引發了觀眾強烈的觀賞興趣和探究動力。正如麥克魯漢所說,“媒介即訊息”。一項新媒介技術的誕生并投入使用,往往會引起媒介形態和媒介操作理念的革命。因此,我們不由得思考:隨著非線性編輯系統在各級電視臺的廣泛使用,會給電視編輯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電視編輯人員如何借鑒非線性思維,實現節目內容和形態的創新,從而在受眾注意力稀缺的年代有效地吸引他們的眼球?本文試就此作一探討。
一、非線性思維的特質
人類的實踐方式決定著思維方式。隨著非線性編輯系統在各級電視臺的廣泛應用,電視編輯的操作平臺實現了數字化、信息化和網絡化,與此相適應的是一種非線性的思維方式。因此,編輯人員的思維方式相應地實現由傳統的線性思維向非線性思維的轉變,就成為一種必然。
從理論上講,思維,是人對客觀世界進行觀察、分析、判斷的綜合認知運動過程。思維活動由思維主體、思維客體、思維工具三個要素構成。這三個要素及其變化制約著人們的思維活動,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表征人們思維活動不同特點、不同類型的一個哲學范疇。它標志著一定歷史階段上人們理性認識的趨勢和方向,從總體上規范著人們的思維活動,具有普遍的指導性和范例性。線性思維就是按照思維客體的線性發展過程來思考、推理其各組成要素中的內在聯系和因果關系的思維方式。線性思維的特點是簡單明了、邏輯性強、便于敘述,缺點是過于簡化、創造性弱。而把思維客體作為非線性系統進行思考的方式,稱為非線性思維。就是從思維客體運動過程中某一片斷或因素聯系到其它事物或因素,并思考兩者或多者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系的思維方式。非線性思維的特點是多元性、開放性、立體性、交互性、整合性、發散性等。實際上,非線性思維是更符合客觀物質世界本質特征的一種思維方式。隨著現代科技實踐的進步和后現代哲學的發展,科學思維、管理思維、藝術思維(包括電視編輯思維)等都開始自線性向非線性轉變。
電視編輯在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居于中心位置,而電視編輯的決定性因素則是電視編輯思維。電視編輯的思維方式直接影響著電視作品的最終質量。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數字化設備不斷被引入電視制作領域,為電視節目創作提供了新的技術性手段和廣闊的創作空間。其中,非線性編輯系統可說是電視節目制作數字化和網絡化的最新成果。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引入,給電視編輯思維提出了新的要求,對電視節目創新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二、非線性思維在電視節目編輯中的重要作用
電視編輯思維,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是指在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電視編輯對來自各方面的視頻、音頻、文本等信息進行剪輯、組合、加工等處理時大腦所進行的高級意識活動。電視編輯思維的主要對象(思維客體)是視頻、音頻和文本信息,其主要方法和技術手段(思維工具)是剪輯、組合和加工等。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引入,給電視編輯思維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首先,非線性思維突破了傳統蒙太奇理論中鏡頭剪輯原則的限制,要求電視編輯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方法與技巧實現視頻、音頻、文本等信息的重新組合,并能產生強烈的審美效果。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非線性編輯系統一般由計算機主機、視音頻處理卡、大容量高速素材硬盤及視音頻編輯軟件組成。非線性編輯系統所使用的記錄介質是硬盤。與傳統的線性編輯從磁帶到磁帶的操作方式不同,對于拷貝到硬盤上的素材,在編輯時不用考慮制作節目的順序和長度,可對素材隨意進行剪輯和編輯,并能夠在硬盤中實時完成。其突出的優點在于:編輯時可以任意剪切素材的順序和長度,而不影響最終的圖像質量,電視節目編輯創作可以盡情自由發揮;集編輯臺、字幕機、特技臺、調音臺等多種設備功能于一身,集成度高,成本節約等等。有研究認為,。非線性編輯的整個工作流程趨向于體現一種微觀的、分離的、獨立的信息個體的確立,從而在技術上呈現出離散性特征。這種技術上的離散性加上當代社會審美心理的離散性。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電視編輯的思維理念,生發出了一種“無意義”的聲畫結構方式,這對主要基于鏡頭與鏡頭之間或鏡頭元素之間“意義關系”的蒙太奇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挑戰。蒙太奇理論經歷了復雜的演變過程。一般來說,“蒙太奇”這一概念可包括三層含義:一種獨特的形象思維方法,即蒙太奇思維;作為電影的基本結構手段、敘述方式,包括分鏡頭和鏡頭、場面、段落的安排與組合的全部藝術技巧;作為電影剪輯的具體技巧的技法。電影大師愛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主張在兩個鏡頭的線性組合中產生矛盾碰撞來造成新的意義,強調前后鏡頭的意義聯系與組合。可以說,傳統的蒙太奇理論是建立在線性思維的基礎上的,前后鏡頭、場面和段落之間的組合在意義上必須一定聯系。但是,非線性編輯呈現出的是一種非線性或離散性的特征,前后并不一定具有意義上的因果關系或時空上的順承關系。此時,傳統的蒙太奇理論已不能完全概括和解釋非線性編輯的這種離散性。所以。新的蒙太奇理論的產生已經成為電視編輯實踐的一種迫切需要。
其次,非線性編輯在編輯意識、編輯思維和編輯操作等層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編輯意識,指編輯主體所持有的一種對編輯客體的系統化了的、自覺的、伴隨著情感體驗且具有能動性的心理反映形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一是對自身主體地位的認識,也就是編輯對自我角色定位的認識;二是對編輯客體的認識;三是對編輯活動過程的認識;四是對編輯所涉及的社會關系的認識。由于非線性思維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平面化和立體化的特點,就要求編輯主體對客體的認識、對主體自身的認識和對主客體關系的認識都要隨之變化。具體地講,編輯主體要樹立受眾中心意識、服務意識、互動意識、平民意識和貼近意識,而不能高高在上。
編輯思維,是編輯工作者在編輯活動中借助語言或其他符號手段實現的對客觀事物間接地概括地反映。編輯工作是一項創造性工作,創造性思維能力是電視編輯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標。毫無疑問’,非線性思維方式的引入,將會大大提高編輯工作的創造力和表現力。非線性思維強調思維的發散性、開放性、多維性、靈活性,這些為電視編輯創新提供了新的途徑。其中,發散性就是從一個目標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擴散,進行一系列與主要目標相關的聯想和想象,多方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這里,既包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聯想
,又包含創造性的想象。如《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中,將在原作中并不十分突出的一個“饅頭”作為敘事的中心線索,由此出發對劇情加以重構,完成了二個新穎而獨特的敘事過程。開放性就是在思維過程中不設定框架與邊界,可以加入與主題有關的各種元素,從而開擴思路,完成創作。觀眾在解讀作品時,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共同完成作品意義的解讀。多維性是相對于封閉的直線式思維而言的,也就是在思維過程中,避免只用一個思維指向、一個思維角度、一個評價標準、一個邏輯線索去進行思考,從而打破思維的片面、封閉與保守。靈活性,也就是變通性,是指思考和解決問題時不固執成見和習慣思維,能夠隨機應變,及時提出各種不同的設想、方法和答案。這些非線性思維的特性如果能夠很好地運用到電視節目編輯中,無疑會大大的提高電視節日的質量。
在編輯操作層面。由于非線性編輯系統集成了編輯機、特技臺、調音臺、字幕機等幾乎所有后期制作設備的功能,所以它的引入改變了傳統的電視節目制作環境,賦予了節目制作以更高的技術含量和靈活的創作空間,這樣就需要電視編輯人員不僅要熟悉基本的影視制作理論,而且要了解非線性編輯系統的軟硬件構成、系統環境、非線性編輯軟件和相關的特技、字幕制作等軟件。只有在充分掌握了相關編輯技術的基礎上。才能充分挖掘技術提供的各種可能,進行高水平的藝術創造。
由于長期采用模擬設備進行電視節目編輯,人們普遍形成了正向思維、求同思維等思維習慣,往往忽視了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發散思維等非線性的思維方式,從而使制作出來的節目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但是,隨著越來越先進的傳播技術不斷進入普通人的生活,廣大受眾的參與意識、互動意識變得越來越強烈。不少人成為Dv一族,非專業人士制作的紀錄片開始問鼎各種專業獎項;《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通過對電影《無極》的解構,成為個人開始加入電視編輯制作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順應社會信息化發展的潮流,不斷創新電視制作藝術水平,已經成為廣大電視人的必然選擇。
創新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扎實的基礎知識。二是創造性思維。扎實的知識是基礎,創造性思維則是關鍵。無疑。非線性思維作為一種創造性思維。為電視節目創新提供了新的契機。在編輯實踐過程中,要注意走出線性思維的定勢,注意求異思維、發散思維、立體思維等思維方式的培養。注重鏡頭與畫面意義的多端性,從不同視角、不同維度去組合畫面、鏡頭、句子與段落等,從而形成較為獨特而新穎的敘事結構,讓觀眾時時感受到陌生化與間離化的審美體驗。以吸引觀眾的眼球。
要實現電視節目的創新,仍需從編輯意識、編輯思維和編輯操作三個層面人手。其中關鍵在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于電視編輯而言,在培養自己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念、判斷、推理等能力的基礎上,加強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加強思維的廣闊性、流暢性與靈活性,這些是實現電視節目創新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