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父親節賀卡內容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甲:尊敬的老師、 乙:親愛的小伙伴們, (合)大家中午好!
甲:我是主持人( )。 乙:我是主持人( )。
甲:今天紅領巾廣播的主題是--父親節。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你們了解父親節嗎?
乙:父親節是起源于美國的節日(現已廣泛流傳于世界各地)。在每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節日里,子女佩戴紅玫瑰表示對健在父親的愛戴,佩戴白玫瑰表示對已故父親的悼念。1972年,尼克松總統正式簽署了建立父親節的議會決議。這個節日終于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了下來,并一直沿用至今。 甲:我們再來了解了解節日的來歷。
乙: 1909年,華盛頓一位叫布魯斯-多德的夫人,在慶賀母親節的時候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既然有母親節,為什么不能有父親節呢? 多德夫人和她的5個弟弟早年喪母,他們由慈愛的父親一手養大的。許多年過去了,姐弟6人每逢父親的生辰忌日,總會回想起父親含辛茹苦養家的情景。在拉斯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筆給州政府寫了一封措辭懇切的信,呼吁建立父親節,并建議將節日定在6月5日她父親生日這天。州政府采納了她的建議,倉促間將父親節定為19日,即1909年6月第3個星期日。人們采納了多德夫人的建議,佩戴紅玫瑰向健在的父親們表示愛戴,佩戴白玫瑰對故去的父親表示悼念。后來在溫哥華,人們選擇了佩戴白丁香,賓夕法尼亞人用蒲公英向父親表示致敬。
甲:因為建立父親節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開始看到商機。他們不僅鼓勵做兒女的給父親寄賀卡,而且鼓動他們買領帶、襪子之類的小禮品送給父親,以表達對父親的敬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駐扎在英國的美國軍人要求得到父親節的賀卡寄回國內。美國軍人的要求得到英國賀卡出版商的回應,因而印制了賀卡。雖然英國公眾對這個人為的節日接受緩慢一些,但今天英國在六月里第三個星期日也熱烈慶祝父親節,和美國的慶祝方式差不多。 后來,全世界有二十多個國家通過教堂儀式、送卡和禮物來紀念父親節。
乙:臺灣著名作家瓊瑤說:擁有思想的瞬間,是幸福的;擁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擁有父愛也是幸福的。
甲:香港著名作家梁鳳儀說:恐懼時,父愛是一塊踏腳的石;黑暗時,父愛是一盞照明的燈;枯竭時,父愛是一灣生命之水;努力時,父愛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時,父愛又是鼓勵與警鐘。
乙:國家總理說:父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
甲:冰心說: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
乙: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說:父愛是水。
甲:字嚴說:父之美德,兒之遺產。
乙:爸爸的教誨像一盞燈,為我照亮前程;爸爸的關懷像一把傘,為我遮蔽風雨。預祝您父親節快樂!
父親節活動策劃方案
一、時間:父親節當天
二、地點:酒店一樓西餐廳
三、活動目標及活動宗旨:
于父愛,人們的發言一向是節制而平和的。母愛的偉大使我們忽略了父愛的存在和意義,但是對于許多人來說,父愛一直以特有的沉靜的方式影響著他們。父愛怪就怪在這里,它是羞于表達的,疏于張揚的,卻巍峨持重,所以有聰明人說,父愛如山。值此父親節來臨之際,富豪康博酒店特舉辦酬賓活動,此活動會讓顧客留下許多美好、溫馨的回憶,加深顧客對富豪康博酒店的認識。
四、營銷對象:
父親節期間的家庭和男士。
五、主題:
父愛如山,父親也需要關愛
六、促銷活動
1、父親節當天,在西餐消費的男士可獲贈滋補燉品(清湯遼參)一盅和健身中心體驗券一張。
2、 70歲以上的男仕享用自助餐5折優惠。
3、四人用餐一人免費。
父親節送什么禮物?
母親節可以送康乃馨,可以買化妝品,買漂亮禮物可是父親節,送父親什么呢?父親節禮物,一定難壞了很多人。
其實,不一定要送父親禮物,可以在父親節請父親吃一頓大餐,用美食來表達對父親默默地愛!
活動時間:父親節當天
午餐自助餐 11:3013:30 RMB88/位
晚餐自助餐 18:0021:00 RMB98元/位
地點:酒店1樓西餐廳
七、經費預算及廣告策劃:
1、電視及Radio宣傳及滾動式播放,預計¥500元; 小本創業
八、預計收入:
前期準備
1、6月10日至6月15日16:00點確定好達到活動要求標準的員工名單。
2、6月16日至17日對10名員工的家庭進行走訪,對員工的父親進行節日慰問。
九、活動內容
本次活動以公司在職員工人事檔案為基礎,隨機挑選10名在職員工家中有超過60周歲的父親的家庭進行走訪慰問。
本次活動由人力資源部主導,CSR專員及義務員工進行協作。如可,可請電視臺及山南戶外網網民協同。
十、經費預算
(一)慰問金:每戶200元*10戶=20xx元
(二)慰問卡片:每張10元*10張=100元
(三)橫幅: 中巴車上用,約5米=50元
(四)其它:約300元(飲水/誤餐)
后期工作
對于慰問過程進行拍照,制做一期父愛如山,感恩永存的企業文化宣傳資料。
活動方案【爸爸的模樣】
【設計意圖】
父親節快到了,我們畫一張爸爸做事情的畫送給爸爸吧。在畫畫時,我們小朋友一定要仔細回憶爸爸在做事時的表情、動作,如爸爸做事時表情有時鄒眉頭的,有時是開心的。如爸爸做事時是坐在椅子上或彎著腰或站著等。
【活動主題】
爸爸的模樣
【活動目標】
1、用完整的語言說說在父親節我能為爸爸做些什么
重點目標:能畫出爸爸做事的樣子,增強孩子對爸爸的愛。
難點目標:工整的完成作品。
活動準備:畫紙、畫筆、蠟筆等作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回憶心目中爸爸做事的樣子
1、說說自己的爸爸最喜歡做什么事?
2、爸爸在做事情的時候表情是怎樣的,動作是怎樣的?
3、爸爸做完事情后會做些什么事呢?
二、父親節我送爸爸什么禮物?
三、畫畫前的引導
1、父親節快到了,我們畫一張爸爸做事情的畫送給爸爸吧。在畫畫時,我們小朋友一定要仔細回憶爸爸在做事時的表情、動作,如爸爸做事時表情有時鄒眉頭的,有時是開心的。如爸爸做事時是坐在椅子上或彎著腰或站著等。
2、要求:
1)合理的使用畫紙,把爸爸的樣子畫在畫紙,不宜過大或過小。
2)保持畫紙的干凈。
3)色彩鮮艷。
四、幼兒作畫,教師幫助需要幫助的幼兒。
五、作品展覽,請幼兒說說自己畫的是爸爸做什么事的樣子,我喜歡爸爸做事時的什么動作增加孩子對爸爸的愛。
父親節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為更加有效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進一步深化感恩教育,淮河小學少先隊繼母親節活動后緊緊抓住父親節契機,精心組織策劃了主題為感恩孝行父親節感恩教育活動。
活動分四步進行。大隊部在周一升旗儀式上首先進行動員,隨后利用晨會課分班介紹父親節的由來,之后放手讓學生進行活動的自主設計,最終確定活動方案并實施。具體要求全體少先隊員開展四個一活動:
20xx父親節活動主題簡短
1、對父親說一句節日祝詞,并匯報近來的學習狀況。
2、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如:燒菜、盛飯、洗碗筷、燒開水
3、送給父親一件自制的小禮物。(如心意卡等)
4、一邊給父親捶捶背,一邊聽父親講孩子小時候受到無私關愛的一件事,并傾聽父親的教誨,改正自己的一個缺點,用實際行動來感恩。
連日來,學生精心制作賀卡,并在賀卡上寫下對父親的祝福。同時發放倡議書,倡議全校師生利用周末做力所能及的事,用實際行動感恩,讓爸爸們能在這一天忘卻平日的忙碌和艱辛,溫馨的度過這一天特殊的日子。本次活動大隊部還把它作為下半年評比校孝敬之星的一個依據。
在父親節即將來臨之際,灰埠小學校園里,父親節禮物再次成為熱門話題,很多學生都想借這個特殊的日子,向他們的父親致意。
【關鍵詞】 博客 英語教學 應用
1. 博客應用于英語讀寫教學的基本設想
1.1 “愿意學”――巧設任務,激活興趣
傳統的英語課堂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學生疲于記錄而來不及消化,課堂效率低下,從而導致學習興趣的喪失。學習興趣是學生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是英語學習的先決條件。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強調以活動為中心,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地了解、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自己的進步和成功,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因此,巧設任務及培養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導入:一則博客留言:有人說世界上有一個男人自始至終會愛著你,那個人就是你的父親。如果說母愛如海,寬容博大,那么父愛就如山,深沉剛強。父親的品格,會影響我們一生,父親是一棵大樹,不畏風吹雨淋,為我們擋風遮雨,父親是一座燈塔,始終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父親有可能很兇,但我們知道他永遠愛著自己的孩子,父親有可能很沉默,但我們知道他永遠會默默關注我們的成長!
情境問題設置:我們大多數中國人還不太熟悉父親節的一些知識,值此父親節之際,讓我們帶給父親一個驚喜。這個驚喜也許是一張賀卡,也許是一句貼心的話,也許是一個行動,也許是一個小小的禮物……但無論如何,這都是我們向父親獻上的最真摯的敬意和愛!
1.2 “主動學”――進入博客,認定目標
根據課前對學生的調查,學生大多不曾為父親慶祝過節日,博客的形式也讓他們感到新鮮有趣,因此每個人都躍躍欲試。為了配合博客教學的主題,預防課堂上學生沉迷網絡,我們提供了在線翻譯的網址,教會學生利用網絡工具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為以后的高效學習奠定基礎。同時為避開一些不健康網頁對學生的不良影響,整合網絡上的相關資源也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學生才能帶著對父親節文化背景的期待,充分利用網絡的資源共享優勢,上網搜索、瀏覽,并嘗試利用博客的評論與留言功能進行互動交流,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進行信息傳遞、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場所。教師要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及時歸納,整理后再發新貼供其他同學回復討論。要提醒學生,回復時若認為需要教師或其他同學特別注意的,可用不同顏色或不同字體以示區別,以引起老師或同學的注意。同時,回答問題要有的放矢,簡時扼要,不能抱“灌水”態度,避免學生盲目出擊,浪費時間,游離于課堂之外。
1.3 “會不會學”――利用博客自主學習,反饋導學
“自主學習”是學生根據自身需要主動地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為了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擴展思路,各顯神通,采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對父親的敬愛之情,我們設置了Father’s Day ideas(父親節想法)讓學生思考:This is Dad’s day,so make it fun for him. Father’s Day can be as fancy as presents and dinner at a restaurant or as relaxed as a walk in the woods followed by a family movie.
2. 博客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2.1教師的導向問題
在教學設計中要突出對學生的“自主性”的開發,但也不可弱化教師的導向功能,否則學生容易就材料而材料,缺乏選擇與比較。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搜集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再加工與再創造,或者直接要求學生對所引材料進行簡短的評論,或就課文內容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2.2把握學生之間交流的度
從以“父親節”為主題的博客教學過程來看,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相對較少,而學生與學生之間交流卻過于頻繁,有的交流已經脫離了主題,甚至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那么,該如何把握教學的尺度呢?一方面,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應多設想一些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監控與管理博客。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討論內容進行評注,適當地進行表揚鼓勵,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討論熱情和自主學習的效度。
2.3注意學生網絡技術使用能力的差異
學生在計算機基礎技術的掌握方面能力良莠不齊,打字速度、搜集整理、提煉歸納、提出問題、思考討論及自主學習等方面的能力差異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博客教學的質量,需要教師在嘗試博客教學時加以注意,才能構建真正高效的英語課堂。
【關鍵詞】文化; 語言; 教學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ulture teaching
Huang Lingli
【Abstract】Culture consciousness is the assurance of appropriate use of language, the purpose of English teaching is not only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English language knowledge, more want to let the students learn English cultural knowledge. We can from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and cultural knowledge in learning English. Let th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is not a pur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can reveal some from the simpl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culture breath, let the child do the angel of the language, make the most confident communication.
【Key words】Culture; Language; Teaching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而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只有在了解了英語國家的風俗習俗,生活方式,道德標準等多方面的內容,了解了英語運用的文化背景,學生才能更得體地學以致用。
1 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語言和文化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結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鏡子。所以說,“語言與文化唇齒相依”,學習第二種語言就是學習第二種文化。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有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更要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歷史地理、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學生只有具備了在一定文化背景下恰當運用語言的能力,才能真正起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作用。所以,對英語教學來說,有關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是不容忽視的。
2 如何進行文化教學
結合自己的理論學習和教學體會,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文化教學:
2.1 課堂用語中進行文化教學: 每堂課之前師生之間都要問好,雖然很普通,但這卻是進行文化滲透的好機會。比如,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How are you? What’s the weather like? 雖然這些句子孩子們都會說,但是習慣之后,我就發現很多孩子課后和我打招呼也用這些句子,這說明他們已經掌握了英美人見面時的用語。還有在課堂上用到的日常用語更多。教學中經常會表揚學生,就會用到Good, You are a good boy/girl, How clever you are!等短語。獎勵學生禮物時,孩子們會說Thank you! 我也會回應You’re welcome!用得多學生就會很自然地掌握這些句子的用法,了解英美國家的一些習俗。
2.2 教學內容中進行文化教學: 對話、課文是我們學習英語的主要來源。在課文學習中會有很多內容可以進行文化意識的滲透。比如,學習How old are you?這個簡單的句子,就可以告訴學生,在中國詢問年齡很平常,但在國外就不能隨便問女士年齡,因為在西方,人們之間很注重隱私。面對贊美,中國人比較含蓄,而西方人卻勇于表現自我,他們會說:“Thank you!” 學到food時可以比較中國和西方食物的差異。比如Noodles are Chinese fast food. Chips are English fast food. In Chinese we use chopsticks. In England we use a knife and fork. 三年級有一課學到了The River Thames, Big Ben, The London Eye. 在這兒就可以給學生介紹更多:The Great Wall(China), The Statue of Liberty(America).通過點滴滲透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使學生逐漸接受兩種文化的異同,培養起跨文化意識。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這樣描述父親:“父親雖不能代表自然界,卻代表著人類生存的另一極:那就是思想的世界,人所創造的法律、秩序和紀律的世界,閱歷和冒險的世界,父親是孩子的導師之一,他指給孩子通向世界之路。”
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夏令營中的較量》一文的作者孫云曉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說:“中國的父教缺失是我們民族很大的一個隱患。”
他還說到這樣一件事:在某未成年人犯管教所,每到母親節,這些未成年人犯都爭著領賀卡給母親送祝福。到了父親節,管教所提供的賀卡卻沒有一個人去領。他們對母親還抱有感激,對父親卻無話可說,很多都沒什么好感。
冷落父親節,恐怕跟“父教缺失”有著很大關聯吧。
據最新調查,60.7%的網友認同父教缺失。對父教缺失的原因,有69.2%的人認為是“生活壓力大,男性忙于賺錢養家”,還有40.0%的人覺得是“父親不知怎樣教育孩子”。
從調查來看,“沒有時間”成了爸爸不參與育兒堂而皇之的理由,而“不會教育”又成了父教缺失的第二大理由。
不管是沒有時間,還是不會教育,趕快改變“只要媽媽教育孩子就夠了”的觀念是首要。有人說,如果爸爸能在孩子5歲到7歲的時候傾聽他們,那么孩子到了15歲、16歲或17歲時也會傾聽爸爸。當你抱怨孩子和你不親、不愿意聽你的話時,也許是你自己沒有好好把握住打開童年之窗的時間,而等你有了時間,孩子的童年之窗恐怕已經永遠地關上了。
當父親這個角色缺席時
春 子
陽陽剛滿4歲,先生就因工作原因,遠渡重洋去美國留學了。
我成了一個“單身媽媽”。上班時間將兒子交給幼兒園,一下班就急急忙忙去將兒子接回來,盡可能多陪陪他。但幼兒園的老師說兒子的性格偏文靜了些,還愛和女孩子一起玩。于是,我在朋友的建議下和先生通過電話商量下來,決定改變教養方式。
首先,我開始鼓勵兒子多和男孩一起玩。一開始他很膽怯,我就將小區里的男孩們請到家里來,兒子在家里比較放松,和小伙伴很快就熟了。從那以后,兒子和男孩們能玩到一塊兒了。我又考慮到家里沒有男性,就每個周末帶兒子到我弟弟家去住2天,讓弟弟帶著他出去踢踢足球、坐坐“過山車”什么的。兒子偎在他舅舅的懷里,又是拍手又是尖叫,一張小臉興奮得通紅。
其次,我要求先生每個月給兒子寫封信,和他談心、教他做人。我會告訴兒子:“看,這是爸爸專門寫給你的信!”然后讀給他聽,兒子也許并不能完全理解信的內容,但是他會知道在遙遠的美國,他有一個爸爸,爸爸雖然不能每天接送他上、下學,卻是那么愛他、關心他,他和別的小朋友是一樣幸福的。每周,先生還會通過電話直接和兒子交談。他們會溝通一些男孩感興趣的話題:“拿破侖為何兵敗滑鐵盧?”“世界杯上巴西隊能獲勝嗎?”儼然像成年男人之間的談話。最后,先生總要叮囑兒子一句:“陽陽,爸爸不在家,你要照顧好媽媽!”“我知道!”兒子每次都一臉鄭重地回答,我想當父親這樣信任兒子的時候,兒子一定覺得自己是個肩扛責任的男子漢了吧!
我原本的擔心漸漸消失,但同時我也陷入了思考:在如今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競爭激烈的年代,也許一家三口長相廝守的生活已變得有些奢侈,為了自己的事業和發展,我們不得不一次次離開家、一次次面對分離,可是為人父母,我們有責任用我們的智慧和愛心,不讓這種分離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這是至關重要的。
爸爸給孩子的另一種愛
何彩平
雖然媽媽給予了孩子足夠的愛,但是爸爸的愛對孩子來說是另一種不同的愛,它深沉含蓄又富有力量。
爸爸在孩子眼中就是自己崇拜的偶像和權威。你親近他,他會十分地自豪和快樂。而孩子幼稚可愛的表現,可以讓你下班后疲憊的身心為之一松。
在工作之余照顧孩子,既可以減輕媽媽的負擔,促進夫妻感情,更有利于家庭和睦。據一項家庭滿意度調查顯示,爸爸越是積極參與育兒,家庭生活的質量和滿意度越高。
1.形成完善的個性
爸爸經常跟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可以使孩子感受到剛強與溫柔、理性與情感的統一,有利于孩子形成完善的個性品質。在孩子的成長中,如果經常得到爸爸的肯定和鼓勵,就能夠不斷發展其獨立、自信、果斷、堅強、敢于冒險進取、富有創造力和責任感等現代社會必需的個性品質。
2.獲得更多知識技能
有人說,媽媽的愛是促進孩子感性思維的發展,爸爸的愛則是理性思維的催化劑。有一項研究發現,爸爸照看的男孩擁有更高的自尊心,更成熟自立。由于爸爸的一些性格和智力特征,孩子可以從爸爸那里獲得更多的知識、自尊心、想象力和創造意識,也更容易激發他的求知欲和形成各種興趣愛好。
3.形成性別意識
在家庭中,爸爸媽媽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這既是生理、心理的性別角色使然,也是文化、職業和社會地位等所決定的。孩子在性別角色形成期,更多的是從爸爸媽媽身上得到對兩性的最初感性認識。一般而言,爸爸應該是嚴格而寬容的,理性又富于感情的;而媽媽則是溫柔感性的,剛柔并濟的。這樣孩子形成的是雙性化的健康人格。有研究表明,孩子對爸爸媽媽性別、性格等的認知還會影響到其長大后的擇偶標準呢!
爸爸,要說愛你也容易
上海市南匯區周浦鎮幼兒園
從調查來看,冷落父親節的緣由,到頭來還是爸爸自己造成的。愛是互相的,要讓孩子愛你,爸爸也要愛孩子。也許爸爸們有意見了,我賺錢也是愛孩子的表現,可問題是孩子不一定能感受到那份愛。
慶幸的是,現代老爸也在改變,不善言語的他們正在蛻變,他們在媽媽眼里變得越來越溫馨。
3個現代老爸的蛻變
A 忙爸爸:放任不管積極參與
以前幼兒園組織孩子春、秋游,都是他媽媽帶著去的,我平時工作忙,孩子的事都不太管的。聽說這次幼兒園讓爸爸參與親子活動,我開始沒當回事。誰知道,孩子的態度非常堅決,使出了渾身解數討好我。當我終于點頭說好的時候,孩子樂得勾住我的脖子不放手,在我臉上親了又親。當時,我心里挺開心的,他已經好久沒和我如此親熱了。
秋游那天,我們玩沙灘足球賽,讓我重拾童年的快樂時光。賽后,我們班的爸爸隊贏了,孩子飛奔過來擁抱我說:“爸爸,你太棒了!你真行!”那是我當爸爸以來最自豪的一刻!秋游后的那段日子里,孩子幾乎天天在家夸我。表面上孩子是在夸我,其實他也在無意中提醒我以前對他關心太少,對他愛的表達太少。我想我要好好參與教育兒子的事了。
B 天使爸爸:一味溺愛嚴愛結合
女兒最喜歡逛超市,每次都要買玩具,以前她喜歡什么我就買什么。直到發生了那件令我非常難堪的事后,我才有所醒悟。
那次,我們帶女兒去參加同事的婚禮,在飯店門口女兒看中了新娘手中的花球,吵著要花球,我們不同意,女兒便在飯店門口哭鬧起來。我抱起女兒,一邊往里走,一邊向她保證喝完喜酒一定帶她去買新的娃娃。沒想到女兒還不罷休,邊哭邊抓我的頭發,甚至還扯掉了我襯衫上的紐扣。
我終于明白,無原則的滿足只會讓女兒越來越任性、蠻橫。愛不僅是滿足需要,還要正確引導,有時更要堅決說“不”。記得第一次拒絕女兒買玩具的要求時,她哭了好久,后來很久都不理我,我還是堅決不買。現在,我們帶她去超市前總要“約法三章”,并依原則堅決執行,我再也不怕女兒出難題了。
C 嚴厲爸爸:嚴厲管教榜樣引導
我一直對兒子嚴格調教,所以兒子見到我一直很害怕。不過,在他升入大班后,他的個性越來越強。我不能容忍兒子和我唱反調,兒子便在我的“武力鎮壓”下和我越來越疏遠。
有一天,我看到兒子畫了個妖怪樣的人,邊上寫著“我的爸爸”。我的怒火一下子被點燃了。妻子把我拉到鏡子前,指著鏡子里的我說:“你看,兒子畫的不就是現在的爸爸嗎?”我看著鏡子里氣得吹胡子瞪眼的自己,開始反思⋯⋯我不想和兒子變成“冤家”,我要嘗試改變和兒子的對立關系。
改變從我去幼兒園接他開始。在和老師溝通后了解到兒子是個熱情、勇敢、樂于助人的小男子漢。但遇到不能解決的事,就和對方打架。接著,老師問我:“你在家里也經常打他吧?”我尷尬默認。老師接著說:“你兒子在遇到問題時,也是先用武力解決,這種解決方式可不好。”聽了這話,我的心情一落千丈。老師安慰我說,今后要換一種和孩子講理的方式,要多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點評:
理想的爸爸是“嚴愛結合”的,但要把握好“嚴”和“愛”的度是需要思考的。曾經有一位父親這樣對自己的兒子說:“在你16歲之前,你遇到的所有事情都可以跟我說,但最終要聽我的;當你過了16歲以后,希望在你遇到問題的時候,都能夠聽我說,但最終還是聽你的。”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既是對母親教育的一種強化、配合與補充,也能減少母愛中的負效應。父親對開闊孩子的視野、發展其認知能力與創造能力、協調母親與孩子或祖輩與孩子之間的關系,都會起到積極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爸爸們正在學著適度地教育孩子,并在生活指導之外,用上了一個有效的方法――親子游戲。不過我們發現,爸爸掌握的親子游戲很少,很多是“拷貝”幼兒園里小朋友之間的游戲。這些游戲中并不能體現爸爸的權威、力量和堅強。爸爸們,要加油哦!
和爸爸的快樂約定
陳昌
創意玩色
――激發孩子的無限創意,感受色彩的多樣性,發展孩子的精細動作。
準備 空的眼藥水瓶、廣告顏料、各種紙
玩法
將調好的顏料水注入空的眼藥水瓶。
在紙的上方滴上各色少許顏料,再將紙輕輕對折,然后打開,呈現出對稱的圖樣。
可以嘗試用各種紙,感受不同的吸水效果。如干的紙、濕的紙、蠟光紙、鋁箔紙等。
愛心提示:
還可以用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如:海棉、棉花球、牙刷、粉撲等輔助工具在紙上著色,感受不同的紋理帶來的美。
除了在紙上作畫,還可以在布、木材、購物袋等材料上作畫,會有新的樂趣。
玩細沙
――發展觸覺和視覺,感受游戲的快樂和趣味。
準備 膠水、較厚的紙、細沙、廣告顏料
玩法
做一做
爸爸在較厚的紙上畫出字母的形狀。
讓孩子用足量的細沙鋪在字母紙片上,粘上白膠。
等膠水干后搖動紙張,使多余的細沙落下。
鼓勵孩子為字母涂上喜歡的顏色。
認一認
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臉或手,或者干脆赤著腳去感受字母,直接用感官去認識字母。
猜一猜
將做好的字母放在桌上,蒙上孩子的眼睛,聽指令找字母。指令由爸爸說,可以比賽速度,也可以考概念、方位等。比如,讓孩子從桌上的字母中找出一個字母可以完成某個單詞。如:貓,c_t,孩子找出字母a,即cat。
3人球賽
――感受多人游戲的快樂,體驗合作的樂趣。
準備 小球1只
玩法
全家3人圍成圈,在圈內互相傳球。以最快、最準為勝。
游戲指令可變,3人球賽開始嘍!
當指令為“高球”時,參賽者將球舉過肩傳給接球者。
當指令為“矮球”時,參賽者抬起腿,并將球由腿下方傳給接球者。
當指令為“轉球”時,參賽者在原地轉一圈后,將球傳給接球者。
待孩子熟悉游戲規則后,可發出雙重指令,以增加游戲的難度和趣味!
愛心提示:
鼓勵孩子學習傾聽,并加強身體的協調性和變化性。
宜在寬敞的地方進行,去戶外就更好了。
小編的話:
在教育中還是“half time”原則好,父母親分工合作,設定“白班媽媽”和“夜班爸爸”,或反過來。這樣就可以把兩人的優勢最大化。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兩人的教育理念一致。還可以是這樣的組合:運動爸爸+知識媽媽,既靜又動,既有才智又有體魄。
孩子不僅僅需要母親的溫柔陪伴,更要爸爸用愛伴他成長。不要說你沒有時間,不要擔心你教育不來,孩子是從生活中學習的。不要做傳統式的嚴父,別再把愛深埋心底,換一種方式愛你的孩子!你喜歡什么讓他知道,你愛玩的帶他一起玩,這樣你就會成為孩子心中最棒的好爸爸啦!
海外鏈接
美國的全國父親網絡自1985年起逐漸發展實施“父親支持方案”,政府還設立了美國父親與家庭研究中心等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