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整篇都是車的文章片段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師:最近讀余光中《左手的掌紋》這本書,其中一句話讓我眼前一亮,“你走在紐約的街上,但是你不知道自己在那里。你走在異國的街上,每一張臉都吸引著你,但是你一張臉也沒記住。”它說出了我在批閱一些同學隨筆和作文時的感受。同學們心里有人事,眼中有景物,可惜寫出來的文字給人以面目模糊的印象。
(屏顯)
太初有字,于是漢族的心靈及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余光中
師:“倉頡造字,夜有鬼哭。”文字真有一種神奇的魅力,它可以書寫我們民族的歷史文化,也可以書寫我們個體的豐富生活。
二、描摹詞語初感知
師:你想到了什么?用生動的語言描述。
(屏顯詞語讓學生描摹)
梅雨 樟樹 踴躍
生:樟樹――操場南邊有一排樟樹,長得很高很茂盛。小學時很喜歡去那兒玩耍,有時也帶一本書去。倚著樹干,抬頭看見葉與葉之間透著的光斑,風一吹,便在那兒閃爍著、跳躍著,像是一個個音標,正流瀉著一首青春的樂曲。
生:梅雨――坐在廊道上,風鈴的輕訴給悶熱凝稠的夏天帶來一些流動的氣息,果然不一會兒下起了雨。仿佛無數個天使在屋頂踮著腳跳舞,沙沙的腳步聲清晰悅耳。雨水順著屋檐流下,由點成線,像一個受了委屈哭泣的孩子,淚水越來越多,我不禁伸手去擦他的眼淚,淚卻沿著手臂流進袖子,是一股梅雨季節特有的涼意。
生:梅雨――綠意盎然的楊梅山,在一場一場梅雨的飄灑下再也矜持不住了,“撲哧”一聲,終于將素臉、冷臉妝成粉臉、笑臉。
生:樟樹――每當4、5月份,329國道線的人行道別有情味。兩旁枝干縱橫的樟樹開得滿樹都是花,那些呈圓錐形花序的黃綠色的小花,如飛絮點點。坐在自行車后座的我往往被飄灑下來的花兒砸中。“媽媽,一枝花兒!”我盡力地把手往前伸。
師:緘默而不張揚的樟樹花,讓穿行于樹蔭下的母子倆閃爍出美麗的光澤,也給了整個城市無限的芬芳。可惜馬路擴張,樟樹的芬芳和美好只能是永遠留在回憶中了。有沒有書寫“踴躍”和“”的,想得起課文中出現這兩個動詞的句子嗎?
生:《故鄉》里出現過“踴躍”――“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
師:“踴躍”本義為向上跳起,在這指連山因船速快而起伏連綿,從而襯托小伙伴看戲的急迫心情。有詞為“一躍千里”,我想他們當時的心情至少也可用“一篙千里”來形容。
生:――“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 。”
師:“”在此跳脫了詞的本義,借擬人的修辭,讓紫藤蘿花富有動感和情趣。
生:――夜色下的路燈閃著點點笑意,望著深色的天空,似乎顯得更亮了些,眨著橙黃色的眼睛一閃一閃,與懸在半空中的五色斑點兒互相。
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一陣微風吹來,像蝶兒著衣襟,籃中的薺菜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就這樣浮現在眼前。
生:踴躍――草兒泛綠,野花遍地,楊柳依依,杜鵑啼鳴,燕子飛舞,春景給人的是勃發的踴躍之情。
師:同學們的聯想太精彩了。老師也想湊個熱鬧,來,大家一起看“梅雨”的“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淅瀝瀝,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漢字視覺上是有形象美感的。
(屏顯關于文字的兩段話,讓學生齊讀。)
文字是一種生動的美 名詞是一種豐盈的美 動詞是一種生趣的美 形容詞是一種旖旎的美……
應該準確地用一個名詞來稱呼事物,用一個動詞來標志動作,用一個形容詞來加以形容,因此應該設法從無數的單詞中選擇這個名詞,這個動詞,這個形容詞,而絕不滿足找個近似的詞來應用,決不能蒙混。
――福樓拜
三、朗讀范例悟規律
師:同學們豐富的聯想、描摹的能力可圈可點。為了有更大的提升,讓我們來學習一個名家 片段。
(屏顯)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師:齊讀片段,思考魯迅是怎樣用詞讓文字生動起來的,讓百草園生動起來的。
生:寫到了很多的事物,用了很多的名詞,有“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等。
師:為什么不一一說完它們,繼續說。
生:也有“鳴蟬”“黃蜂”“菜花”“叫天子(云雀)”,還有“油蛉”“ 蟋蟀們”。
師:這么一長串的名物擠在一起,你讀后有什么感受。
生:百草園真是熱鬧,感覺魯迅在百草園很快樂。
師:名詞是詞性的一種,是表示人、事物、抽象概念等名稱的詞。中國古代詩人善于利用漢字的特點,加強語言的形象性。大家記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吧,詩句通過幾個特定的名詞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幅生動形象的圖畫,引起讀者去聯想令人叫絕的意境。老師學了兩句詩,那是廣東高考語文卷詩歌考題中“朱櫻青豆酒,綠草白鵝村”(板書),為什么老師會印象深刻呢?
生:朱、青、綠、白,顏色明麗,豆、草、鵝,排列在一起,描繪出一幅鄉村生趣盎然的春意圖,烘托美好的氣氛。
生:形容詞也用了很多,有表示色彩的“碧綠”“紫紅”,有表示形狀的“高大”“肥胖”,有表示質地的“光滑”,很生動地表現了百草園的美好。
師:形容詞可以貼切地表現出事物的不同性狀,用它修飾名物就顯得真切可感了。又加上形容詞本身都是極富情感色彩的,也就自然體現出了人的情感和思緒。其他同學還有發現嗎?
生:百草園的景物不僅生動,也很有趣。魯迅用了一些表現力很強的動詞,如“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
師:動作是有輕重快慢節奏的,你能做出解釋嗎?
生:“伏”是慢到靜止的沉重的狀態,“竄”是一種快的輕捷的動作。
生:有的動詞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地寫出了各種動物的情態,如“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師:表示動作和狀態的詞叫做動詞。基本上每個完整的句子都有一個動詞。動詞是很有表現力的,借一個生動的說法是句子的很多氣力都是由動詞產生的。在我們古代的詩歌中動詞一般都是詩眼,讀起來富有形象色彩,讓人覺得格外親切。“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是形容詞還是動詞,有什么表現力嗎?
生:“綠”字是形容詞做動詞,吹綠的意思,令人想到草兒泛綠、楊柳依依、春水上漲、生機盎然的景象。
師:如“有風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名詞做動詞,讓我們自然地聯想到那微微的南風溫存地著幼嫩禾苗的景象。魯迅使用的那些或安靜或迅疾的動詞帶給你們什么感受呢?
生:百草園的生機和活力,就像幼年時活潑好動的魯迅。我不僅感覺到了幼年時魯迅的快樂,也感覺到了成年后的魯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之情。
師:名物“琳瑯滿目”,卻對名物的大小形態、色彩質地有慎重的考慮,才構成五彩的美術作品。動作“一涌而出”,卻對動作的輕重快慢、抑揚頓挫有妥善的安排,才形成躍動的舞蹈姿勢。下面請同學們再來看一個片段,說說自己的 感悟。
(屏顯)
《相遇》節選
你――陳之佛紀念館,其實一直就在滸山東門外曉記里。
消釋了夏日熱辣的氣息,天空自然顯得高遠和湛藍。我驚詫日新月異的橋城竟然有這樣一個尚美之地,館長葉文夫淡淡地笑道:“知道了,多來 來吧。”
穿過種著兩株黑松的小天井,來到正在展出寧波市水彩畫的1號展館。大幅的水彩畫《江南依舊》撞了我個滿懷……
我悄無聲息地從1號展廳出走,來到故居西側的庭院。坐在圍廊下青石鋪砌的階上,面對著一墻之隔的紅十字醫院高聳的大樓,我似乎聞到了一股福爾馬林的氣息。我還能把庭院中一眼碧汪汪的清水比擬作波橫嗎?假山上有一座飛檐的亭子。高處本來適合望遠,我卻不敢上去,怕被四方逼仄的一方小小天空窒息……
生:名物具體,寫的就是我們滸山的陳之佛紀念館,給人以親近感。
生:動作延續,敘述順序清晰。
師:說話抓住了提問者的意圖,厲害。還有發現嗎?
生:名詞選用注意修飾,富有形象色彩。
生:動詞使用能夠翻出新意,我覺得“撞”和“窒息”用得很好。
師:老師把自己不怎樣的文字呈現給大家,想告知大家――魯迅的文字是童年的燦爛,寫的是遙遠的回憶;我的文字是中年的沉靜,近鄉情更怯吧。文字是有不同的安排和風格的,要看你想要表現什么了。
四、修改習作提水平
師:以下是同學們的作文片段。大家看了這些片段有什么想法呢,如果請你做修改,你會怎么做?
(屏顯)
樓恩哲《心動》:心動,或許是因為看到美麗的風景而興奮;心動,或許是因為經歷事件而幸福;心動,或許是因為遇見一個人而開心。讓我難忘的心動,卻是一次成功之后的激動和自豪。
生:美麗的風景、經歷的事件描寫得不夠具體,這樣的開頭給人模糊的印象。
師:同學們的文字里,風景、事件以及人一一提及,可以說包羅萬象,但這樣的開頭能給人留下印象嗎?讀之總感覺缺點什么,你能作具體修改嗎?
生:就課文舉例――心動,或許是因為撞見了滿裝著生命酒釀的紫藤蘿花而興奮;心動,或許是因為看到兩團粉紅色肉球的雛鳥被孵出來而欣喜;心動,或許是因為被拋在懸崖上聽到“晚飯做好了”的聲音而開心。
師:就課文舉例是一種很好的閱讀經驗。何況文字是用來“閱”“讀”的。“閱”是寫在紙面上的,是視覺方面的事;“讀”是聽自己出聲或不出聲的念,你試一試,是否感到上口,有了呢?
(屏顯)
生命有時候很脆弱,但有時候很強大;生命有時候很廉價,但有時候很珍貴;生命有時候輕于鴻毛,但有時候重于泰山……
――陳佳瑜《旺盛的生命力》
生:沒有表現具體生命形象的語句,用上排比以為有了氣勢,其實是虛張聲勢。
師:詞語除了感彩、語體色彩,還有形象色彩。你只有呈現生命的具體圖景,文字才有感染力。回想我們前一階段做過的閱讀題,“哭泣的蓑衣”“蕭蕭池塘暮”“高處的燦爛”很具體、很有感染力。當然淹沒具體生命形象的強勢語言有它存在的場所,但絕不是我們筆下的隨筆或作文。孔子曰:“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我們講作文的前提是觀察,這多有道理,觀察就是認識“鳥獸草木之名”。草木之學不只在于博識增聞,更可以陶冶性情。今天我們的課堂其實就是要大家把識得的“鳥獸草木之名”呈現在各自的作 文中。
(屏顯)
一次看到小孩子在河邊把石子扔到河里,我回想起了小時候。我的兩個哥哥教我如何把石子扔到河里去,并可以在水面上飛過去。我怎么扔石子也扔不出那種飛起來的樣子,直到現在我也沒學會。還有把小鞭炮扔到河里,河里就會炸起小水柱,我哥叫我先把小鞭炮拿在手上,當快炸了再扔出去。他們先給我演示了一遍。然后我來了,我準備扔出去了,我哥他們說再拿一會扔的效果好,于是我就再拿了一會,到最后鞭炮在我手上直接炸了。我沒扔出去,嚇死了。
――戎思軒《回憶過去》
生:“飛”“炸”等動詞富有表現力。但兩件不同的事,連用九個“扔”字,感覺太無味了。
師:精確確實是比較耗費智力的一件事情。動詞的使用要精確區分每一個動作,跟“扔”相近的詞你能說出幾個呢?
生:擲、拋、丟、棄、掉……
師:可以用修飾詞來具體表現我抓握的手勢,扔的用力方式。石子、河面、小孩、哥哥甚至我都可以做更具體的描寫。試一試吧。
生:我改扔石子的幾句話。“我看著大哥哥撿起一塊薄形的小石塊,斜下身子,右手一用力,石子就飛向了水面。令我驚訝的是飛出去的石子像長了翅膀,落到水面又飛起來,連續劈出了五、六朵水花。”
生:我想加上情景描寫。“這個秋日,天暗得特別快,剛出門時耀眼的白不知突然躲到哪兒去了,小河邊一片迷蒙的煙霧如家里洗不凈的抹布。‘哈哈,看我飛得多遠。’嘹亮的聲響刺破了暮霧,因黯淡的心情而低垂的眼簾突然用力……”
生:我改扔鞭炮。“我先把小鞭炮拿在手里,讓哥哥用火“嚓”的一聲把鞭炮點著后,盯著導火線越燃越短,想象著自己把鞭炮扔出去的興奮,手卻膽怯地動不了。心中的興奮與緊張交織著,一個聲音在我心里大喊著:快,扔出去!一瞬間,我還沒反應過來,鞭炮在我手上直接炸了,留下驚魂未定的我呆呆地站在原地。”
師:名詞無形容,動詞又用得呆板,情感也就平淡無味了。勉強寫就的文字讓好素材白白糟蹋了。局部片段尤其要著力表現,輕描淡寫走馬觀花是不行的。讓你的馬慢慢地走,甚至歇下來,這樣才能好好地欣賞花、刻畫花。
(屏顯)
蘆薈可以美容養顏,可以綠化環境,也可以防輻射。雖然它長得不好看,葉厚厚的,表皮上有一條條白色的條紋。雖然它不受歡迎,但是它在背后默默地為我付出。其實我們身邊也有像蘆薈一樣的人。我們的班主任吳老師,不管何時,她總會為我們的利益著想。每當有老師夸我們班時,她總是會笑得很開心。在我心里,她是一個好老師。
――宋桑波《蘆薈》
生:借蘆薈比喻吳老師,巧妙的構思。
生:沒有對物生動的描繪、沒有對人細致的刻畫,好構思也成為劣技巧。
師:形象的詞語為語句添彩,細致的局部成就全篇的構思。整篇的好文章是一個個文字生動美的和諧體。我們生活中有真誠的友情,還有深切的親情;有熱鬧的集體活動,還有孤單落寞的時候;有變化著的四季,還有不變的學習生活。想書寫一段嗎?讓我們用生動的文字來表現吧。
(學生作文片段展示)
燦爛的陽光透過干凈的玻璃,直直地射入教室中,耀眼地灑在陳楷的笑臉上,熠熠生輝。
我一拐進教室,黯淡的眼神忽然一亮,心里默喜道:又和他“狹路相逢”了。我快步來到他身邊,右手直沖他的指揮中心――毛茸茸的腦袋。而他卻用左手及時輕輕一擋,口中還是老一句:“別摸頭,會傻的。”
師:文字富有趣味,趣味之中又顯出同學之間的情誼。
(學生作文片段展示)
外公很喜歡喝酒。喝時總會皺起眉頭,微微抿一下嘴,然后重重地呼一口氣,做出陶醉的樣子。外公也有喝多的時候,臉上灑滿了紅暈。令人驚異的是他會把鋤頭拿上桌來,隨手用自己衣服的前襟去擦拭它,并不時地用嘴哈一下氣再去擦拭,直到擦出自己的人影為止。
生:從“抿”“ 灑滿”“擦拭”等動詞和“紅暈”“前襟”等名詞可以看出外公對喝酒的喜歡和對鋤頭的熱愛。
師:連續的、變化的動詞表現出了外公的情態和動作,也表現出了外公對鋤頭的復雜感情,對往昔生活的深沉眷戀。
(學生作文片段展示)
我和姐姐跨步進入九佰碗,價目單上赫然顯示著“面疙瘩”。我的心不知怎地被觸動了一下,點了一份。面疙瘩很快就被端了上來,味道還不錯,卻不是我印象中的樣子。揉成一條條手指狀的面疙瘩,似乎不想與湯水和諧相處,兩者分隔得一清二楚。每每我夾起長條的疙瘩,湯水就立刻流盡。我開始想念媽媽做的面疙瘩,那才是真的“面疙瘩”吧……
生:表示名物的詞有“九佰碗”“面疙瘩”、湯水等,其中形容的詞有“一條條”“長指狀” 等;表示動作的詞有“跨步進入”“觸動”“想念”等,其中情狀修飾的有“一清二楚”“立刻” “開始”等,使用擬人手法的有“和諧相處”。片段給人以具體感、真實感。
師:具體名物的使用給人以身臨其中、可以觸摸的感覺,情態分明的動詞讓人不由得牽動出了由物及人的情思。老舍曾說,我們最好的思想、最深厚的感情,只能被最美妙的語言表達出來。若是表達不出,誰能知道那思想與情感是怎樣 的呢?
五、體悟警語作提醒
師:書寫文字我們要講究技法,但作文僅有文字就夠了嗎?你的文字怎樣才更精彩,先來 說說。
生:還要投入自己的情感,就像老師平時提醒我們的,“要把心掏出來。”
師:謝謝,把我的話提到名言的高度了。我有一個片段,想和同學們共同探討。
(屏顯教師作品《風口》片段)
走出辦公室,迎面而來的便是一股穿堂風。我縮了縮脖子,心里不由得詛咒了一聲:12月份才剛出頭呢,這鬼天氣!腳下的步子自然也加快了。正當我跨過九(6)班的前門往右轉時,被一個聲音截 住了:
“丁老師,最后一期的《散文》到了。”干瘦的臉龐蕩漾著笑意,肌肉往嘴角一拉,尤其顯出你眼睛的突兀。
“哦,知道了。”我回應你一個笑臉,步子并未停下。
“我給你去拿,星期天可以回家慢慢看。”你且說且回轉了身,一團火紅向前跳躍。我陡然地止步,身體有些搖晃。
生:寫的就是跟我們同樓的圖書管理員,她人真好。
師:用生動的文字,我表達了自己對我們陽光學校圖書管理員的敬意;用生動的文字,我更想傳達我的認識,人是沒有高下之分的,只有生活選擇的不同。
(屏顯)
重要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字背后一顆真誠 的心。
師:有了“一顆真誠的心”,你的文字不僅會為了情感世界的充實,也會為了意義世界的 充實。
六、齊頌詩句來結課
師:“文字是一種生動的美”這節課就要結束了。穿行在文字之美中,我心中不由感慨,寫上幾句話作為結語。
(屏顯)
文字是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