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城鄉管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本文在東北三省開展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重點論述了建立城鄉融合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重要性、迫切性及主要對策。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城鄉基本養老保險改革;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建立健全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也是“十一五”期間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積極研究探索建立城鄉融合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
一、深刻認識構建城鄉融合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重大意義
構建城鄉融合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是解決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發展不平衡問題的現實要求。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導致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不斷拉大,2003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達到了3.23:1。而在社會保障方面也是差距巨大:從全國社會保障費用支出的情況來看,占總人口70%的農民,其社會保障支出只占總支出的10%左右;而占總人口30%的城市居民,社會保障支出卻占總支出的90%,城市居民人均社會保障費用是農民的20倍以上。城鄉社會保障投入的巨大差距,導致城鄉養老保險制度建設很不平衡,已經影響了市場經濟環境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的建立。
構建城鄉融合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是解決城鎮企業與機關事業離退休人員待遇水平失衡問題迫切要求。1991年,國務院《關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1991]33號)下發以后,城鎮企業先于機關事業單位按照決定的要求進行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但是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在改革過程中,由于國家沒有承擔部分積累制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轉軌成本”,導致城鎮企業負擔過重,許多城鎮企業在繳納了基本養老保險費以后,已經沒有能力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個人儲蓄養老保險制度;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個人儲蓄養老保險制度的缺失,造成了城鎮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與沒有進行實質性改革的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的待遇水平的巨大差距。2003年,機關、事業、企業離退休人員的平均離退休費每月分別為1221元、1151元、644元(含統籌項目外養老金),相差很大。這種差距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據統計,勞動保障部受理的這類信訪案件,由1999年的4100多件增加到2003年的7100多件。
1、現行城鄉規劃治理體制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與行政治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城鄉規劃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指導、調控城鄉建設和發展的基本手段,受到黨中心、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為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政府職能、推進依法行政、促進城鄉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加強對城鎮化高速發展進程中城鄉建設活動的統籌部署和綜合調控,國家對城鄉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治理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調整,確定了從城鄉規劃編制、審批、實施到監督治理的一整套制度和程序,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城鄉規劃治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主要包括:
(1)城鄉規劃體系:城鄉規劃是由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具體規劃、村鎮規劃等不同區域層次規劃組成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完整的規劃體系。
(2)規劃治理主體:國務院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的城市規劃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城市規劃工作。
(3)規劃編制主體:國務院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城市規劃;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所在地鎮的城市規劃。
(4)規劃審批主體: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和直轄市、省會城市、50萬人口以上城市以及國務院指定的其它城市的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其它設市城市、縣城鎮及建制鎮的總體規劃,分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城市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審批;城市分區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審批,具體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或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摘要:本文以北京為個案,從城鄉社會保障、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城鄉教育等方面考察了其城鄉公共產品供給差異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原因。解決北京公共產品城鄉供給差異問題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堅持政府有進有退原則,調動市場參與公共產品供給的積極性;加大財政對農村的傾斜力度,完善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政策;完善供給決策機制,提高公共產品的供給效率。
關鍵詞:公共產品;供給差異;統籌城鄉發展
一、北京市城鄉公共產品供給差異現狀
北京城鄉公共產品供給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城鄉社會保障方面
北京城鄉社會保障供給的差異主要表現在養老保險方面。到2007年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達671.7萬人,覆蓋率達48.7%。在農村,到2007年,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為49.1萬人,覆蓋率僅為19.4%,見表1。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建設發展很快,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但近年來,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些地方不顧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實際需要,盲目擴大城市建設規模;在城市建設中互相攀比,急功近利,貪大求洋,搞脫離實際、勞民傷財的所謂“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對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名勝區重開發、輕保護;在建設管理方面違反城鄉規劃管理有關規定,擅自批準開發建設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城鄉建設的健康發展。城鄉規劃和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全局。為進一步強化城鄉規劃對城鄉建設的引導和調控作用,健全城鄉規劃建設的監督管理制度,促進城鄉建設健康有序發展,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端正城鄉建設指導思想,明確城鄉建設和發展重點
城鄉規劃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各地一定要認真貫徹同志“*”重要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要實事求是,講求實效,量力而行,逐步推進。
當前城市建設的重點,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建設、危舊房改造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必要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文化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要充分考慮財力、物力的可能,從不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資源、環境、文化條件出發,確定合理的建設規模和發展速度,提高城鄉建設投資的社會效益。要堅持走內涵與外延相結合、以內涵為主的發展道路,嚴格控制土地供應總量,優化用地結構和城市布局,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注重保護并改善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
發展小城鎮,首先要做好規劃,要以現有布局為基礎,重點發展縣城和規模較大的建制鎮,防止遍地開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積極支持與小城鎮發展密切相關的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為小城鎮發展創造良好的區域條件和投資環境。
同志們:
今年,市委、市政府在這里召開全市“深入實施‘百村示范、千整治’工程暨‘清潔城鄉’”活動現場會。會前,我們參觀了*街道*村創建“全面建設小康示范村”整治建設現場和*村整治建設后的面貌。剛才,觀察了“清潔城鄉”活動各地存在問題的專題片,聽取了*鎮“清潔城鄉”活動做法介紹和*街道整體推進村莊整治建設的表態發言,他們的做法和表態很好。下面,我按照會議的安排,就深入實施“百千”工程和“清潔城鄉”活動再推動,講兩點意見:
一、深入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
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市開展行政村規模調整,*市發展戰略規劃編制和市域村莊布點規劃修編等一系列事關全市農村村莊發展的工作,為全市村莊定位和發展謀計劃策,同時提前編制新一輪“百千”工程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任務,加大了市財政支持力度,做到了計劃早定、工作早動。現在村級班子換屆已基本結束,我認為在這個時間開現場會起的效果會更好。
(一)要充分認識深入實施“百千”工程的重要意義
20*年以來,我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善村容村貌為重點,以提高農民生活品質為目標,按照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建管并重、注重實效的原則,扎實推進“百千”工程,涌現了一批“村美、戶富、班子強”的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全市在所有行政村普遍實施整治的基礎上,累計創建21個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135個重點整治村(行政村規模調整前)。通過“百千”工程,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升了農村文明程度,改善了農村村容村貌,促進了特色經濟的發展,密切了農村干群關系。實踐證明,“百千”工程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龍頭工程”,是全面小康建設的“基礎工程”,是美化村莊環境的“生態工程”,更是造福廣大農民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