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博士統計論文

      博士統計論文范文精選

      前言:在撰寫博士統計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博士統計論文

      美國經濟學科

      本文將介紹經濟學科在美國的情況。由于美國代表了目前全世界現代經濟學教學和研究的前沿,了解經濟學科在美國的情況,對于如何參與國際經濟學界的學術活動是很有必要的。

      美國的博士生教育模式在世界上是獨特的。追溯歷史,是在20世紀初從德國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演變過來的。當時美國主流大學(比如東部的常青藤大學)的教育只重視人文知識,并不強調研究。在美國最先開創現代研究生教育的兩所大學是芝加哥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過幾十年的演變,美國的博士教育模式——這里講的是經濟學——與歐洲的就很不同了。但是歐洲也有特例,比如英國的倫敦經濟學院,它長期以來一直采用的是美國的經濟學博士教育模式(此外,它的經濟學碩士項目亦很有名)。

      近年來,歐洲的不少大學在試圖改革,向美國模式靠攏。特別引人矚目的是歐洲大陸兩個地方由從美國回去的經濟學家辦起了“特區”。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打破傳統方式,師資主要招聘美國畢業的博士,用英語教學,移植美國的考試、淘汰方式培養經濟學博士。歐洲的其它大學中盡管也有歸國的留美學生,但由于每一個地方的人數不夠多,還談不上在整體上推行美國的經濟學教學模式。

      一個是位于法國南部的圖盧茲(Toulouse,歐洲空中客車集團總部所在城市)。拉豐(Jean-JacquesLaffont)教授在70年代末從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后回法國。先是在巴黎大學,試圖推行改革,但阻力太大。后回到家鄉圖盧茲,在圖盧茲社會科學大學內辦起一個“特區”,后來發展成為研究所。90年代中,梯若(JeanTirole)教授辭去MIT的教職加盟拉豐的研究所,大大壯大了其實力。目前它們已有一二十名國際知名的教授,它們培養的博士可以角逐美國的經濟學學術職位。它已成為一個受到國際承認的經濟學教學研究機構。

      另一個是位于西班牙巴塞羅那市的PompeuFapa大學。這所大學1990年才建立,幾乎與香港科技大同時建立。馬斯可萊爾(AndreuMas-Colell)教授90年代中辭去哈佛大學的教職后回到故鄉主辦它的經濟系。這個系雖然起步晚,但是起點高,學生來自歐洲和拉美各國,用英語教學。這是繼圖盧茲之后又一個按照美國經濟學博士教育模式辦學,并逐漸受到國際經濟學界承認的教學研究機構。

      一、美國大學中經濟學科的設置

      點擊閱讀全文

      h指數評價研究圖書館學論文

      一研究對象及數據來源

      1圖書館學研究生培養

      單位簡況本文研究的對象是我國授予圖書館學博士、碩士學位的大學、研究機構及其學院、學系、圖書館。對該教育機構的導師進行h指數評價,可從很大程度上代表該機構的科研水平。我國目前的圖書館學研究生學位由博士學位、學術型碩士學位(academicdegree)和專業型碩士學位(professionaldegree)3種類型構成。2010年,在我國專業學位目錄中增設有“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MasterofLibraryandInformationStudies,簡稱MLIS)。根據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信息及招生單位實際的招生目錄統計,截至2013年,我國共有8個圖書館學博士學位授權點,47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18個MLIS型碩士學位授權點。圖書館學研究生培養單位總數共計48個,分布于2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其中數量較多的有北京(6個)、上海(4個)、陜西(4個)、江蘇(3個)和天津(3個)。我國圖書館學碩士點或開設于科研院所(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或開設于高等學校,后者又可分為高校教學院系(37個)和高校圖書館(6個)兩種類型。除軍隊系統院校(第二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之外,最常見的開辦單位是管理學院(10個)和專門的信息管理學院(8個),此外還有公共管理學院(5個)、計算機學院(5個)和經濟管理學院(3個)等。

      2數據來源碩士點與導師信息采集自教育部

      高校學生司主管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各高校研究生院(處)及相關院系二級網站。此外,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也是研究生導師信息的重要補充來源。h指數的檢索、排序和統計來源于CNKI中國引文數據庫。作為一種有效的科學管理工具,中國引文數據庫收錄有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出版的所有源數據庫產品的參考文獻,并揭示了各種類型文獻之間的相互引證關系。具體計算方法為:進入數據庫中的引文檢索,選擇期刊導航中的電子技術及信息科學(使之限定在圖書、情報與檔案專題)期刊,確認期刊類型引文,選擇每個培養單位的圖書館學研究生導師姓名及單位名稱組配檢索,被引時間限定為2003—2013年,按被引頻次由高到低排列,找出論文序號h值,使前h篇論文被引頻次都大于或等于其序號,而序號為h+1及其之后的論文被引頻次小于其序號,此h值便是該機構圖書館學碩士點的h指數。

      二數據統計與分析需要說明

      點擊閱讀全文

      中國的法學教育與人才培養研究論文

      一、中國法學教育概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學教育,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時期:1949年至1957年法學教育的初創時期;1958年至1976年法學教育的挫折和停滯時期;1977年至1993年法學教育的重建和恢復時期;1994年以來的急速發展時期。

      (一)法學教育的初創時期(1949-1957)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當時全國53所高等院校設有法律系,有在校法學本科生7338人。[1]1952-1953年進行"院系調整",對原有53個法律系進行整合歸并,創設四所政法學院,即北京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學院、華東政法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并在六所綜合大學設置法律系,即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東北人民大學法律系、武漢大學法律系、北京大學法律系、復旦大學法律系和西北大學法律系,構成新中國法學教育的"四院六系"。在一舉廢除中華民國時期的全部法學教科書之后,代之以從蘇聯引進的各種法學教材,并聘請蘇聯專家擔任主要科目的授課教師。至1957年才出版了新中國自己的第一套法學教科書。至1957年,全國累計招收法律本科生12569人,畢業法律本科生10856人,當年有在校法律本科生7954人。

      (二)法學教育遭受挫折和停滯時期(1958-1976)

      1956年開展所謂"整風反右"運動,強調階級斗爭和否定法治的左的思潮泛濫,凡是主張法治和主張法律具有繼承性和社會性的法學教師均受到批判并被劃為"資產階級右派",導致了中國法學教育的急遽萎縮和衰敗。1959年撤銷了主管法學教育的司法部。四所政法學院被下放地方,并壓縮招生規模。

      點擊閱讀全文

      創新教育與研究生創新培養分析

      一、英國大學研究生教育概況

      英國的總人口不到六千萬,其具有高等教育資質的正規大學和學院則有171所。英格蘭為134所,蘇格蘭占據20所,威爾士有13所,北愛爾蘭只有4所高校。[1]這些大專院校中的綜合性大學是研究生教育的主體,有115所。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有悠久歷史的綜合大學稱之為老大學,例如劍橋和牛津大學。另一類是二十世紀前后建的綜合大學,因其外墻是紅磚而又未粉飾,故稱為紅磚大學。如伯明翰大學、諾丁漢大學、利茲大學。還有一類是英國政府為推進高教改革,應對教育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以增強英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于1992年將48所前理工學院升格為大學并同時將一些社區學院組合到這些大學中,從而形成了一些新的多學科的綜合類大學。這類大學統稱為“新大學”。比如,威斯敏斯特大學、格林威治大學、東倫敦大學、利茲城大學、牛津布魯客斯(theUniversityofOx-fordBrooks)大學,等等。在新大學中,多數大學的歷史亦可溯源到19世紀。英國的綜合性大學一般都擁有從學士到博士學位的授予權。除了這百余所綜合類大學外,在英國還有相當數量的專科學院和社區學院。這些學院中的部分亦有碩士研究生的授予權。同時它們通常與鄰近的綜合性大學形成合作伙伴關系,利用相關資源來發展研究生層次的教育。英國研究生教育歷史悠久,體制完善,管理規范,治學嚴謹,要求嚴格,在全球高等教育中具有很高的聲譽。

      在過去的50年里,英國產生了44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某種意義上說,這體現了英國高校創新教育的成功之處。根據英國高等教育統計辦公室(HESA-HigherEducationStatisticsAgency)的資料顯示,截止至2002年4月,在2001/02學年度,全英攻讀研究生學位或課程的在校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共有37•6萬多人,占在校高等院校學生185•9萬人的20%強。其中,英國本土研究生學生為28•12萬人,來自歐盟其他國家的學生有3萬余人,其他海外留學生6•45萬人[2]。英國國際教育辦公室(TheCouncilforInternationalEducation)統計表明,英國高校中海外留學生前十位來源國或地區分別是希臘,愛爾蘭,中國大陸,德國,馬來西亞,法國,美國,香港,日本和西班牙等[3]。

      在2001/02學年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22•37萬留學生在英國高等院校學習,占當年英國在校大學生包括研究生在內人數的12%強[4]。從下表(見表)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在一些英國大學和學院里,其留學生比例非常高,有的占到該大學全體學生的60%。其中,攻讀學位的學生占有相當的比例。另據英國高等教育統計辦公室的統計,研究生所攻讀的專業名列前10位的分別是教育、商科、社會經濟政治、工程技術、計算機科學、物理、法學、生物學、語言學和藝術設計等[5]。世界各地的學生熱衷于留學英國,攻讀研究生學位或課程,除了其教學語言英語是國際語言以及它的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品牌外,英國大學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中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英國大學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源于他們對高等教育在國際競爭中地位的深刻認識。英格蘭高等教育基金辦公室(HEFCE-HigherEducationFundingCouncilforEngland)主席DavidYoung在該組織2001/02年年報的序言中聲稱,高等教育在經濟全球化競爭中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一個主要的因素[6]。二是創新能力體現在學術研究上可為大學帶來可觀的資金資助。

      英國政府每隔4-5年要對高校進行一次教育和科研質量的評估。這種評估稱作學術研究評估,簡稱為RAE(ResearchAssessmentExercise)。藉以評估英國大學的研究水準及經費運用是否合宜。評估的結果分為7個等級,即5*,5,4,3a,3b,2,1。5*是最高一檔。1是最低的一檔。審查結果都以報告形式公諸於世,并以此作為分配經費的根據。只有得分為3以上的機構才能得到基金經費資助。英國每年約有50億英鎊的高教基金是根據這個評審結果來分配的。三是英國高校的經費除政府下拔部分和收取學費外,為商業機構提供相關的研究成果和咨詢也是一個重要的經費來源。以格林威治大學為例,在2000-01學年度,對外商業服務收入就有2000萬英鎊,占該校全部收入的20%。著名大學的此類收入比例則會更高。因此,英國高校非常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英國大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特點

      點擊閱讀全文

      博士專業學位教育探究

      一、國外實施Ed.D.項目所取得的成效

      1.Ed.D.的數量規模逐步壯大,已經成為博士學位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世界上第一個專業博士學位是1920年誕生于美國哈佛大學的教育博士學位(Ed.D.)[1]5,此后,Ed.D.教育在美國逐步發展起來。1947年,美國有31所大學建立了教育專業博士學位點。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已經有92所大學授予一種或者兩種教育博士學位,到1983年,這個數據增至167所。1995年,在美國127個教育管理博士點中,有61個只授Ed.D.學位,有43個既授予Ed.D.,又授予教育學科的哲學博士學位(theDoctorofPhilosophyinEducationDegree,Ph.D.)。到2005年,美國已經有250所高等教育機構授予教育領域的博士學位[2]26,其中至少有180所以上的機構授予Ed.D.學位[3]97。2007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美國研究綜合型大學、研究密集型大學和一類碩士教育層次的高等教育機構中分別有74%、80%和81%的機構授予Ed.D.學位(見表1)。可見,美國多數高校同時授予Ph.D.和Ed.D.學位.,并且后者要多于前者。例如,在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9個系中,有48個方向授予Ed.D.學位,而單純授予Ph.D.學位的只有24個[3]98。總之,美國的教育領域已形成了哲學博士和專業博士并重的局面。澳大利亞于1990年開始實施專業博士(包括Ed.D.)教育。1996年,有29所大學參與其中,共實施了48個專業博士教育項目。到了2000年,專業博士教育項目的總數增加到100個,2001年又增加到131個,其年增長速度為25%。澳大利亞專業博士教育項目所涵蓋的學科專業為教育、商務、法律、心理學、健康科學、人文學科、設計和建筑等專業[4]173-174。從其Ed.D.教育的實施情況來看,1996年,在全國38所大學中,有一半開展了教育專業博士學位教育。可見,澳大利亞的Ed.D.教育發展速度非常快。英國的Ed.D.教育發展速度也很快。1992年,英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博士學位———教育博士在布里斯托爾(Bristol)大學誕生[5]。Ed.D.一經推出,便受到了學生的歡迎。1992~1994年,在布里斯托爾大學注冊的Ed.D.學生就有100多人[6]。截至1995年,英國已經有7所大學開始了Ed.D.培養計劃。到1998年,英國已有24所大學開展了29個教育專業博士學位計劃,遠遠多于其他學科。2005年,英國Ed.D.項目數量發展到了40多個,成為英國博士生教育中發展最快的領域[7]。因此,在英國,Ed.D.教育已經成為博士學位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2.Ed.D.享有較高的社會聲譽,社會影響正在逐步擴大

      經過多年的實踐努力,上述各國的Ed.D.項目不僅初具規模,而且其社會聲譽和影響也在逐步擴大。Ed.D.項目既很好地適應了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領域的專業化、社會勞動力市場、大學理念變革等多種需求,同時也深受學生的歡迎。在澳大利亞,愛迪考文大學(EdithCowanUniversity)于2000年進行了一項關于Ed.D.教育需求的調查,在被調查的17人中,有8人愿意參加Ed.D.項目的學習[8]。Ed.D.受到學生歡迎的原因有三:其一,對Ph.D.的不滿。很多人對教育哲學博士培養的方向和質量表示憂慮,希望對博士生學習與研究的特點、意義等給予重新界定。第二,Ed.D.培養計劃無論在培養方向、方案設計、過程與評估等方面都與Ph.D.培養有著一定的差異。第三,靈活的學制與在職學習的方式為廣大教育實踐工作者提供了高層次專業進修的良好途徑。第四,Ed.D.適應了學生專業發展和晉職的需要。近年來,美國的一些州對教育管理人員和中小學校長的任職資格的要求逐步提高,一些擁有Ed.D.學位的人才在競爭這些職位時更具有優勢,因此,當前美國很多高級教育管理和中小學校長職務都是由擁有Ed.D.學位的人來擔任的。而在美國大學校長當中,也有一部分人擁有Ed.D.學位。根據2001年對美國2594名大學校長的調查,有43.2%的美國大學校長所學專業為教育,在兩年制學院,該比例甚至高達73%,有20.8%的校長擁有Ed.D.學位。[9]總體來看,Ed.D.教育已經從小到大、從一國到多國逐步發展起來,其規模不斷得到擴大,社會和市場對Ed.D.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Ed.D.在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穩定的學位,它改變了原來以學術性為主的單一博士學位體系,使得教育專業博士與哲學博士兩種博士學位彼此共存,相得益彰,共同為社會培養高層次教育博士人才服務。

      二、國外Ed.D.教育的問題與改革趨勢

      點擊閱讀全文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综合色丁香麻豆|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蜜桃| 亚洲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色偷偷狠狠综合网| avtt亚洲天堂| 亚洲裸男gv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亚洲五月综合网色九月色| 2017亚洲男人天堂一|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爱情岛论坛网亚洲品质自拍|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无线电影官网| 成人亚洲国产va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