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經貿委農村經濟發展會發言市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貿委農村經濟發展會發言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經貿委農村經濟發展會發言市

      同志們:

      市委、市政府召開的這次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傳達貫徹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當前我市農業農村形勢,圍繞農民增收這個中心,部署今年農業農村工作。剛才陳亞德副市長傳達了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鄧書記還將作重要講話。下面,我就如何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市農業農村工作的實際,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我市農業農村形勢,增強促進農民增收的緊迫感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和省委、省政府領導視察湛江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統籌城鄉發展,進一步優化農業結構,努力構建特色農業產業鏈,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搞活農產品加工流通,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克服了寒潮、干旱、臺風等自然災害和“*”的不利影響,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目標。去年全市農業總產值180.4億元,比去年增長(下同)3.7%;其中農業產值87.2億元,增長2.2%;林業產值4.72億元,增長7.8%;牧業產值34.07億元,增長4.1%;漁業產值54.41億元,增長5.9%。農民人均純收入3688元,增長3.8%。

      去年我市農業農村形勢總體是好的,具體表現在:

      (一)加快農業基地建設和特色產業鏈構建步伐,農業的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逐步顯現。去年全市重點抓好50多個各具特色的農產品示范基地、七個種苗基地和省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洋田改制功能區、東海對蝦養殖功能區建設,有力示范輻射了面上農業生產。與此同時,我市積極構建南亞熱帶特色農產品產業鏈,使一大批農業主導產業基本實現了產、加、銷一體化運作,大大提高了產業化程度和農業的整體效益。目前,全市重點構建的對蝦、珍珠、蔗糖等產業鏈已基本建成,對蝦產業鏈從種苗繁殖、飼料生產、科學養殖、加工保鮮、市場銷售到出口創匯,已形成比較完善的一條龍經營模式,成為我市農業的支柱產業,去年對蝦產量占全國七分之一。遂溪大華糖業有限公司實行產業鏈運作之后,與農戶簽訂產銷合同,建立和擴大生產基地,加強對農戶服務和支持力度,加大種苗、科技和機械化耕作等方面的投入,集約化經營水平大大提高,公司和農戶增收效果顯著。

      (二)加大招商引資和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力度,農業產業化程度和農產品加工流通水平不斷提高。去年來,我市加大了農業招商引資的力度,促成了一批實力雄厚的境內外農業企業到我市參與農業開發。去年引進了番禺東升農場、香港日升公司、南海里水水果批發市場、廣州香雪制藥集團、廣東農墾燕糖牛奶、佛山陳村花卉、浙江醬菜、深圳旭聯漁業等龍頭企業以及一批臺商、港商到我市建立生產、加工或收購出口基地,有效促進了我市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產業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廉江、徐聞都興辦冷庫,廉江良垌還成立了合作社,以冷庫和合作社為載體帶動外銷果蔬的加工流通,探索了產業化運作的新途徑。目前,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1708家,加工產值67.3億元;農產品流通企業1500家,流通產值78億元;農產品批發市場39個,銷售額52億元;飼料工業32家,年產飼料75萬噸,產值16億元。全市已培育產業化經營組織121個、農業龍頭企業58家,其中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9家,去年銷售收入達54.2億元,創匯6917萬美元,帶動農戶18.6萬戶,戶均增收2740元,初步形成了公司不斷發展,農民不斷增收的良性循環。

      (三)積極實施標準化生產和品牌戰略,農產品的競爭力和出口創匯能力不斷提升。去年,我們制定了茗皇烏龍茶、桉樹速生林、對蝦、珍珠、無公害優質稻米等8個規模較大、有一定基礎和發展潛力的農產品綜合標準,申報建立了雷州市英利鎮6000畝菠蘿芒果、遂溪糖料甘蔗、湛江市綠色廣海雞和廉江市尖椒等4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到目前止,全市已制定了18個大宗農產品的地方質量生產標準,有12個產品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23個被評為國家名優產品、8個獲省無公害農產品證書、4個被授予“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名牌產品數的居全省地級市農業類第四位;水產進出口企業中有26家企業獲國際認證。去年全市農產品出口總額2.69億美元,增長98%,其中水產品出口創匯2億美元,增長122%。

      (四)農村稅費改革工作進展順利,農民減負成效明顯。我市稅費改革工作全面鋪開以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全市土地面積核查、常年產量核定已基本完成。我市計劃撤并18個鄉鎮,撤并率為17%,現已撤并鄉鎮8個,精簡人員108人;計劃撤并學校824間,已完成撤并256間,減少教職人員423人。農民稅費負擔由過去人均負擔131元降至25.5元,減負達80%。初步解決了農民負擔過重的問題。

      此外,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扶貧工作、農業執法工作、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村務政務公開工作等等都取得可喜成績。

      去年我市“三農”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

      (一)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村貧困面大。去年全市農民收入只有368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4053元少365元。由于寒潮、冰雹、干旱、臺風等自然災害襲擊和北部灣海域劃界的影響,去年春收作物損失10萬畝,夏收失收32萬畝,6000多艘漁船退出作業,造成返貧農戶增加。到去年底止,全市農村人均純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123萬人,其中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絕對貧困人口79.8萬人,占全省絕對貧困人口總數的19.4%,是全省農村貧困面最大的地級市,農民脫貧致富任務十分艱巨。

      (二)農村工業化水平低,縣域經濟發展滯后。縣域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縣域工業發展滯后。我市農產品加工企業雖然已有1708家,但產業分布不均,企業規模小,絕大部分農產品的加工率仍然較低,且精深加工少,農產品附加值不高。而且除了農產品加工工業外,我市農村其他工業更是微乎其微。農村工業化水平不高,既影響了農產品附加值的提高,也導致了我市農民就業門路不多,制約了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2003年,縣(市、區)工業盡管有明顯增長,但占全市工業經濟比重偏低,去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04.1億元,其中市直281.2億元,占70%,縣(市、區)122.9億元,僅占30%。工業落后,導致稅源單一,縣級財力不足,發展后勁乏力。農村稅費改革后縣鎮兩級財政收入大幅減少,再加上中央規定增資的因素,縣級保工資、保運轉困難的問題較為突出。

      (三)農業產業化未成規模,龍頭企業帶動力不強。我市對蝦、糖蔗產業鏈建設較快,擁有較多的龍頭企業,但水果、蔬菜、畜牧、花卉、林業等產業鏈的建設相對落后,擁有龍頭企業數量少、帶動力輻射力不強,廣大農戶開拓市場的意識和能力較弱,產業化經營水平還比較低,因而較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制約了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推廣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制約了農產品加工流通業的發展,最終制約了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四)農村城鎮化進程緩慢,農村勞動力轉移壓力大。目前世界城鎮化率為45%,發達國家為75%,我市按戶籍人口統計只有26.1%左右。全省農村居民占總人口的六成多,我市占七成多。全市從事農業產業勞動力占勞動力總數的六成多,約有50多萬富裕勞動力仍滯留在農村,而發達地區從事農業產業勞動力只占二至三成。去年我市農村居民來自二三產業工資收入只有38%,而珠江三角洲地區農民來自二三產業的工資性收入占90%以上。農村城鎮化建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已成為我市農村經濟建設的突出問題。

      此外,農村環境普遍存在著“臟、亂、差”,生活設施不健全、不配套等,農村小康建設任務還十分艱巨。

      二、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村工作,強調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解決我市“三農”問題,我們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跳出就農業抓農業,就農村抓農村的小圈子,用張德江書記的話來說,就是要“反彈琵琶、逆向思維”,既要在“三農”內部找出路,更要跳出“三農”從外部找出路。要用發展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促進新階段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今年我市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中央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以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為主要目標,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以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為重點、打造和延伸農業產業鏈為載體、調整農業結構為突破口,努力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動農民收入進入快速、長效增長的軌道;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建立以耕地保護為重點的農業支持體系,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促進農村三個文明建設。

      (一)以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指南,采取更加有力的綜合措施,促進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在現階段,增加農民收入,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政治問題,事關全局。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一定要認真宣傳和貫徹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全黨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要按照歐廣源副書記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建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五個方面的有效機制,即建立鼓勵農民到城鎮就業、創業和務工機制,建立農村富余勞動力戰略轉移機制,健全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機制,建立完善財政對農業農村投入機制,健全完善農民增收的政策機制的要求,結合我市的實際,采取更加有效的綜合措施,努力構筑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促進農民增收的工作。

      1、進一步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來促進農民增收。園藝業、水產業、畜牧業是我市具有國內外競爭優勢的產業,在農民增收中占據重要地位,必須加快發展,力促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出更大效益。要突出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帶,促進農業結構優化升級。今年計劃制定和實施《湛江市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規劃》,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培養特色優勢產業帶。在繼續抓好糖蔗、紅橙、菠蘿、蔬菜、山羊、瘦肉型豬、對蝦、珍珠、鮑魚、網箱養魚等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的同時,以開發農產品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為重點,大力發展耐干旱、抗臺風的農業產業,重點建設劍麻、奶牛、花卉、南藥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帶。一是加快開發以劍麻皂素為原料的系列藥品,大幅度提高劍麻產業效益,大面積發展劍麻種植業,力爭用3~5年時間由現在的9萬畝發展到20萬畝。二是以引進乳制品龍頭企業為依托,加快引進熱帶奶牛,大力發展牧草奶業,計劃到2006年發展奶牛6000頭以上。三是充分利用熱帶資源,大力發展熱帶亞熱帶花卉、南藥等高效種植業。四是發揮天然溫室優勢,打好“季節差”這張牌,積極發展冬種北運瓜菜。五是對傳統優勢產業,要加快引進優良品種步伐,加大品種結構調整力度,推動傳統產業、產品的升級換代。繼續深入研究和開拓國內外農產品市場,進一步重視發展外向型農業,組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農產品按國際標準生產,千方百計增加出口,爭取在果蔬、花卉、畜牧等農產品出口方面有所突破。

      2、鼓勵農民到城鎮就業、創業,大力開展勞務輸出工作。從當前情況看,增加農民收入最有效辦法就是組織農民到城鎮就業,到城鎮務工農民越多,農民增收越快。要積極鼓勵和教育廣大農民轉變觀念,大膽走出去,到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和城鎮務工經商,脫貧致富。要加強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和普通話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他們進城務工融入城鎮社會打好基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好勞務輸出工作。

      3、鼓勵當地企業盡量招收本地農民工,擴大農民就業門路。企業招收本地工,既解決了企業招工難問題,使投資者有一批相對穩定的員工隊伍,密切了企業與當地人民群眾的關系,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同時又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各地要從實際出發,按照“就地招工、就地就業、就地安置”的原則,制訂優惠政策,實行“四掛鉤”,即企業與縣鎮掛鉤、企業與技(職)校掛鉤、企業與勞動部門掛鉤、企業與勞力市場掛鉤,促進企業招用本地工和農民工在本市就業,實現企業與農民的雙贏。

      4、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帶動農民增收。如廣東大華糖業有限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建立自己的生產基地,與農民簽訂收購合同,實行最低保護價,蔗價隨著糖價上浮,為農民提供良種、肥料和種植技術、運輸等服務,同時不斷研究發展甘蔗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提高產品附加值,用工業的利潤反哺蔗農,增加了農民收入。他們的做法值得推廣。

      5、健全完善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為農民增收提供政策法規保障。要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取消對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就業、落戶的不合理限制,徹底消除一切對進城農民工歧視的政策和規章制度,進一步清理對進城農民工和用工單位不合理的收費,為農民進城務工、創業營造平等、公正的社會環境。

      市在年底召開農民工就業工作會議,總結經驗、表彰先進,推動我市農民工進城就業工作開展,為農民增收廣開門路。

      (二)以推進農村“三化”建設為動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村經濟快速、協調發展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是增加農民收入,促進“三農”問題解決的重要措施。發展縣域經濟的根本途徑和主要手段是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創新縣域經濟發展思路,從我市縣域經濟落后主要是工業落后的實際出發,以工業化為突破口,以農業產業化為基礎,以城鎮化為依托,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與農業產業化,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實力。

      一是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力推進農村工業化。要突出發展以農海產品加工為主的加工業和特色工業兩大重點,各地要立足資源和區位的比較優勢,努力做大做強現有工業企業,千方百計引進新的工業項目,壯大縣域經濟總量。縣域工業要在“特、精、專、優”上下功夫。“特”就是要形成地方特色:“精”就是要精深加工;“專”就是發展專業化生產、形成產業鏈;“優”就是發展名優產品。各縣(市、區)要實施重點突破,抓準抓好2—3個特色支柱產業,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把特色產業轉化為支柱產業。去年底,遂溪縣新科有限公司建設的我市第一家蔬菜深加工企業已投產,爭取通過它的帶動,使我市的蔬菜加工業發展實現新突破。縣域工業要以發展民營工業為主,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扶持民營經濟的12個配套政策文件。研究制定我市貫徹實施辦法,使民營企業得到發展壯大,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二是堅定不移地構建好農業特色產業鏈,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構建農業特色產業鏈,是我市農業產業化的突破口和重頭戲。經過近兩年的努力,漿紙、蔗糖、果菜、禽畜、對蝦、珍珠等六大農業特色產業鏈已初具規模,尤其是對蝦、蔗糖產業鏈日臻完善,廣東恒興集團和廣東大華糖業有限公司分別構建了一條比較完善的對蝦、蔗糖產業鏈,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按照產業鏈建設的要求進行規劃,一條產業鏈一條產業鏈地抓,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突破,使產業鏈逐步延伸、拉長。今年要在重點打造好奶牛產業鏈、劍麻產業鏈、果菜產業鏈上下功夫。同時要抓好科學種養和示范基地、技術服務體系建設。農產品的流通過去一直是我市農業產業化的薄弱環節,廉江市橫山的大型外運蔬菜冷凍保鮮庫和良垌日升荔枝合作社等,對我市特色鮮活農產品的收購銷售發揮了很好的帶動作用。要大力推廣他們的成功經驗,積極扶持發展流通專業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流通網絡,保證農產品價俏銷旺,促進我市農產品流通業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要特別重視大力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增強自我服務功能。各地要按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還”的原則,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辦好試點,逐步推廣,多渠道發展新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三是堅定不移地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推進農村城鎮化。要進一步強化和突出規劃的龍頭地位,廣泛吸收各方面意見,適度超前制定好鎮、村規劃并保證規劃依法實施。加大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城鎮道路、交通、能源、信息、供排水、電力、通信、環保、教育衛生等公共基礎設施功能。加大戶籍管理體制改革力度,進一步放寬進城入戶條件,將入戶審批制改為核準制,逐步建立以實際居住地登記戶籍的城鄉人口管理制度。同時,通過完善配套制度,使進城人口在住宅、勞動就業、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方面,實行同等政策,加快農民轉變為市民的速度。認真落實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中心鎮的意見以及關于增加中心鎮建設發展資金渠道的具體措施,突出抓好縣城和19個中心鎮建設。小城鎮發展要與發展鄉鎮企業結合起來,與商業、旅游業、飲食業等第三產業結合起來,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繁榮城鎮經濟。

      (三)以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為核心,加大農業基地建設和招商引資力度,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依托農業資源優勢,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關鍵,實現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更是加快我市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進程的關鍵。必須加大扶持、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工作的力度。

      1、加強政策資金扶持,大力培育發展農業龍頭企業。重點培育扶持100家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特別是培育和扶持水果、畜牧、水產、蔬菜、花卉、劍麻、南藥、林產品等產業的農業龍頭企業。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支持龍頭企業創辦生產基地,加強企業與農技推廣體系和高等院校的合作聯系,幫助龍頭企業探索企業與農民利益分配和土地流轉的新機制,促使現有龍頭企業迅速做大做強,真正做到發展一個龍頭企業,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農民。對龍頭企業繼續給予資金上的支持。市財政繼續安排250萬元作為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的貸款貼息,要切實提高財政貼息資金的使用效率。各縣(市、區)也要重點引進一批帶動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市在下半年分別召開種植、加工、流通龍頭企業座談會、總結交流經驗做法,使龍頭企業不斷擴大做強。

      2、整合農業投資,提升農業基地現代化水平。特色基地是龍頭企業的重要載體,也是實現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生產的重要載體。要立足于市場需求,規劃建設好特色基地。今年市著手制定和實施《湛江市農業示范基地建設規劃》,各地要把基地建設作為今年農村經濟工作的重點,市財政將集中支農資金約400萬元用于特色基地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益產出的原則,實行“五個結合”,力爭在1-2年內辦出一批對農業結構調整輻射帶動強、規模大的農業生產示范基地。

      一是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安排與農業基地建設結合起來,促進農業基地田園化、水利化的發展。今年在抓好水庫、江海堤圍除險加固的基礎上,面上水利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改低、一鄉一品和“大禹杯”項目要圍繞農業基地建設進行安排,通過組織實施這些項目,對基地實行山、水、田、林、路高標準綜合治理,實現農業基地田園化。

      二是把農機項目與農業基地建設結合起來,以推動農業基地機械化的發展。今后我市在組織實施省人大議案時,規劃實施的農機項目盡可能向農業基地傾斜,努力提高農業基地機械化的水平。

      三是把農業信息體系建設與農業基地建設結合起來,推動農業基地建設信息化和效益化。市農業信息中心要把農業生產基地作為農業信息的終端,通過建立健全完善的農業基地的信息網絡,把基地產加銷、農科教信息與國內外市場對接起來,以提高基地產品的聲譽、市場銷路和經濟效益。

      四是把農業標準化生產與農業基地建設結合起來,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繼續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農產品標準建設,啟動市級農業標準示范項目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水產品、畜牧和獸藥三大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和農業投入品配送體系,對農業投入品市場進行清理整頓和實施農產品全程質量檢驗檢測監控,提高農產品質量。實施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增強我市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今年4月前,市三大檢驗檢測中心全部投入運作。

      五是把創名牌與農業基地建設結合起來,推動農業上規模,出效益。當前要積極實施農產品“無公害行動計劃”,積極創辦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搞活農產品精深加工,建立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名牌產品專賣區、專賣店,制定和實施農產品名牌產品評選辦法,組織評選確認市級農業名牌產品和積極申報國家綠色食品、名牌產品和省級名牌產品,打響我市農產品品牌。

      3、創新招商引資思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把我市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區域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關鍵是引入資金和技術。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農業招商引資工作列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出成效。農業的招商引資,要以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流通為重點,圍繞構建產業鏈的思路來進行;圍繞優勢產業、優勢產品來開展;圍繞農產品基地來配套。各級領導干部要確立“項目農業”的觀念,用項目來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項目是聚集要素的“內核”,是吸引資金“磁石”。抓項目就是抓實事、抓發展。每年都要推出一批項目,引進一批項目,動工建設一批項目。同時制定項目責任制,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要積極推廣徐聞縣和農墾以優勢資源招商引資的做法,使更多國內外龍頭企業來我市投資創辦農業開發與加工項目。市在下半年召開農業招商引資座談會,推動我市農業招商引資上新臺階。

      (四)以增加投入為保障,嚴格執行保護耕地制度,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糧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特殊產品。我市既是糧食生產大市,又是一個缺糧大市,糧食供求形勢不容樂觀。一方面糧食缺口較大,常年需從外地購運糧食約70萬噸;一方面糧食面積、產量逐年下降。各級黨委、政府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市當前糧食方面存在的問題,保持高度的警覺性,決不能放松糧食生產。

      1、增加資金投入,提高糧食生產水平和能力。從今年開始,市政府決定每年將拿出一定的資金,用于扶持糧食主產區和種糧大戶,扶持商品糧生產基地、良種繁育體系基地和農田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引入新的經營機制,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載體的作用,利用其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實施糧食產業化經營,將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連結成一個整體,打造糧食品牌,提高糧食綜合效益。

      2、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確保糧食生產安全。一要實施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及時解決和清理亂開發、亂占用耕地的問題,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二要堅決貫徹執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各地在進行作物結構調整,發展高效經濟作物的同時,要保證糧食的種植面積,以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減。三要嚴肅法紀。按照國家、省有關法律、法規及規章,依法處理非法占用耕地和破壞耕地的行為。四要依靠科技進步,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水平。五要進一步加強農田基本建設。目前我市仍有近200萬畝中低產農田,糧食單產普遍較低,年平均糧食畝產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0公斤左右。要加快中低產田的改造,提高地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抗災能力,進一步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3、加強糧食儲備體系建設和建立安全預警機制,增強應變能力。一是加強糧食儲備體系建設,完成糧食儲備任務。二是建立糧食安全預警機制,增強應變能力,確保社會穩定。

      4、繼續做好糧食考評工作。實行各級政府和行政首長負責制,認真抓好糧食考評工作,逐級簽訂糧食安全責任書。

      (五)以人為本,積極實施十項民心工程,全力紓解民困

      實施十項民心工程,是我們深入實踐“*”重要思想的具體行動,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紓解民困、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性工作。各級領導必須從代表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出發,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好這項工作。結合各自的工作業務,制定每一項工程的具體實施方案,把工程任務分解到各級黨政主管領導、主管部門領導、主管科室和具體工作人員,做到一級抓一級,級級抓落實,以確保每一項工程按要求完成任務。當前,主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水利安全和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一要始終把水利安全放在首位來抓。落實好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中心的防汛責任制,加快水毀工程修復和險工程段的處理施工進度,加快我市三防指揮系統現代化建設步伐,合理調度,科學用水、節約用水,確保春耕及人民群眾生活用水。二要切實抓緊抓好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建設。重點抓好大中型水庫、水閘加固工程和在建的江海堤圍等工程,提高全市水利工程的抗災興利能力。加強城鄉防災減災水利工程建設資金和水利建設基金的籌措。三要加快農村飲水解困工程進度。今年上半年要基本完成工程任務,下半年掃尾。四要加強水利工程管理,確保工程質量。五要依法治水,加快水管單位的改革。

      2、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當前應繼續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要認真總結前段農村稅費改革的經驗,鞏固和完善取得的成果,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二要加快鄉鎮撤并和并村、并校步伐,進一步理順鄉鎮財政管理體制,確保鄉鎮政權的正常運作,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正常運轉。三要抓好“三亂”等專項治理工作,嚴肅查處加重農民負擔的違法行為。

      3、認真落實《廣東省“十五”扶貧開發綱要》,打好扶貧攻堅戰。抓好農村危房、茅草房改造工程。加大“千村扶貧”工作力度,幫助年集體經濟純收入不足3萬元的973個村委會尋找發展集體經濟的路子和項目。大力培育扶貧龍頭企業,引導它們多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創新“教育扶貧”工作思路,做到公開、公平、準確選送貧困戶子女免費入讀技工學校,做好我市貧困家庭子女減免書雜費工作,配合各類院校做好扶貧招生工作,爭取多渠道、多形式為我市貧困家庭子女創造更多讀書機會,努力做到“培訓一人、輸送一人、脫貧一戶”。

      4、積極探索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各地要從本地實際出發,認真研究和解決農戶及農村企業貸款擔保問題,鼓勵各種信用擔保機構拓展符合農村實際的擔保業務。鼓勵商業銀行將鎮、村儲蓄資金的大部分用于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信用社作為農村金融主渠道的作用,為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出口企業,以及農民轉業、創業、就業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

      三、切實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解決“三農”問題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當前,統籌城鄉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促進農民增收的任務十分緊迫,推進農村小康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提高駕馭農業和農村工作全局的水平。各地要把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民增收作為黨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加強領導。主要抓好如下幾方面工作:

      (一)把農業農村工作擺上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對農業農村工作的協調指導。省委已成立省委農辦,負責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的調研、協調和組織落實。市委、市政府將根據我市的實際,成立相應機構,專門負責全市農村工作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檢查監督、綜合協調和指導服務工作。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加強對農村工作的指導。

      (二)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切實解決“三農”問題。我市農業農村經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相對較多,“三農”問題得不到及時妥善的解決,勢必會影響農村改革、農村經濟建設和農村的穩定。各級領導要切實轉變作風,經常深入“三農”第一線,組織開展調查研究,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及時解決農村改革發展中的問題,特別是農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三)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同心協力做好“三農”工作。“三農”工作涉及面很廣,各部門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三農”工作。農業部門要積極主動地做好農業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相關的職能部門要認真做好下伸到農村各領域的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涉農部門的協調,形成新階段農業農村工作新機制,為完成今年農業農村工作各項任務作出新的貢獻。

      同志們,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中心是增加農民收入,任務十分艱巨。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實踐“*”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好總書記和省委、省政府領導對湛江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及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與時俱進的思想,開拓創新的精神,求真務實的作風,真抓實干的行動,全面開創我市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面。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亚洲短视频男人的影院|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福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亚洲春色另类小说| 亚洲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一级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大黄大色毛片| 国产亚洲国产bv网站在线| 久久久久se色偷偷亚洲精品av |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一区| 朝桐光亚洲专区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国产AV日韩A∨亚洲AV电影 |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日韩亚洲国产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高清|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1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焦|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亚洲经典千人经典日产| 婷婷亚洲天堂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亚洲精品**中文毛片| 亚洲 日韩 色 图网站| 久久久亚洲精华液精华液精华液 | 色九月亚洲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