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教學內容改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中央黨校“一個中心,四個方面”的教學新布局,結合內蒙古自治區民族地區的特點,近年來我校(院)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了重大調整,提出了“一個中心,五個方面”的教學新布局,并在內容上主要抓了兩個基本點:一個是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這是黨校教學的一個重點;另一個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這是黨校教學的又一個基本點。教學內容的調整圍繞這兩個基本點進行。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要求各教研部、各位授課教師做到“三個結合”:一是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與各專業基礎理論的結合。與以往相比,黨校教學在新時期不同的地方在于我們不單是傳授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而是要把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和各專業的基礎理論結合起來,所以不管是學什么專業的,對本專業的研究是基本功,但作為一個黨校教師,必須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必須把二者結合起來,否則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黨校教師,這個結合也是黨校教師的定位問題;二是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結合。我們是共產黨的黨校,通過黨校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準確地傳達給培養對象,向他們做出準確的解讀,幫助他們研究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內涵,提出的背景,針對的問題等,這是黨校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黨校教師必須關注的一個重點;三是把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相結合,具體到我們內蒙古自治區就是要與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相結合。這三個結合,既是黨校教學內容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每個教師給自己定位的基本方向。
要想做到這樣三個結合,必須做到“三個必須”:第一,黨校教師必須成為各學科的專家,而不能是雜家;第二,必須站在各學科的前沿上講話。每個教師的研究不一定是最前沿的,但必須了解最前沿的學術動態,包括這個領域有哪些最前沿的學者、有哪些最新的著作、有哪些學派、學派各自的基本觀點,即時對所研究學科最新的動態有所了解和把握;第三,必須在理論和現實的接合點上思考問題。不能從理論到理論,從學術到學術,黨校的教師不僅要求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同時必須有用理論研究解決重大現實問題的能力,所以,能否用理論研究解決現實問題是黨校教師的基本功。做到這三個必須,上述三個結合才有可能實現。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實現總的設想,我們在教學內容上有一個重大舉措,即在全校范圍內實行課程開發,在8個教研部中設置了22個板塊,也就是22個研究方向。哲學教研部設置了3個板塊:一個是方法論板塊,把二戰后出現的系統科學、數學、思維科學等領域的最新方法加以研究、總結概括,設置一系列專題;第二個板塊是中國社會組織結構的變遷,主要研究中國社會階級階層的變化,組織結構的變化,城鄉結構的變化等中國社會結構性的變遷;第三個板塊是中國社會發展問題研究,從社會發展理論出發,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問題、焦點問題、中國發展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比較等方面進行研究。經濟學教研部設置了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宏觀經濟理論與實踐,著重研究宏觀經濟形勢、宏觀經濟政策、宏觀經濟管理體制等問題;第二個板塊是區域經濟,著重研究區域經濟發展理念、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區域經濟發展結構與布局、區域經濟與環境問題;第三個板塊,公共財政,著重從公共財政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公共財政與轉變政府職能等角度研究公共財政中的一些難點和問題。政治學教研部開設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民主政治建設與政治體制改革,著重研究政黨政治、公共權力、公民社會等;第二個板塊,國際政治,著重從國際政治格局、大國關系、周邊關系及國際熱點問題、國際組織及全球性問題進行研究;第三個板塊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從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前途命運等方面進行研究。法學教研部設置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社會主義法制理論,主要從法理學、憲法制度等方向研究法制理論方面的一些基本問題;第二個板塊,依法行政,主要從依法行政的理論與實踐、司法審查中的依法行政、西方國家依法行政比較與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研究;第三個板塊,市場經濟法制建設,主要以市場經濟與法制的相互關系為出發點,以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為核心,從經濟法、商法、民法等方面進行研究。行政管理學教研部共設置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公共管理與政策,主要從當代西方公共管理、中國行政改革、第三部門公共政策、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開發、政府績效管理與評估、電子政務、行政倫理等方面進行研究;第二個板塊,領導與管理理念,主要從黨政領導干部領導和管理理念變革與創新等角度進行研究;第三個板塊,領導與管理技能,主要從領導干部應該具備的素質與能力,特別是決策能力、協調溝通能力、激勵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應變能力、用權能力、執行能力、行政技巧等方面進行研究。黨史黨建教研部設置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執政黨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主要研究無產階級政黨黨建原理,重點是我們黨三代領導集體關于黨的建設的理論成果,中國共產黨關于執政黨建設的理論及自身的實踐,當前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第二個板塊,黨的奮斗歷程及其基本經驗,從黨史的角度研究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發揮黨史以史鑒證,以史育人的作用;第三個板塊,公務員黨風廉政建設,主要研究國家公務員黨風廉政建設問題,重點研究加強公務員的思想理論建設,增強公仆意識,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和警示教育,防范職務犯罪,研究中外政黨廉政建設的經驗教訓。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教研部設置兩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民族理論,從當代世界民族問題和多民族國家的民族理論政策等角度研究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問題;第二個板塊,民族文化和民族宗教,主要從民族文化和民族宗教兩個層面研究內蒙古、中國、當代世界民族文化和宗教問題。基礎教研部設置兩個板塊:第一個板塊,傳播理論與技巧,主要是講傳播學,包括行政禮儀、公共關系、如何與媒體打交道、怎樣保持一個組織的良好形象等;第二個板塊,電子政務,主要跟蹤國內外現代信息技術和電子政務發展的最新成果和動態,了解電子政務的最新應用和發展,把握新技術給政府辦公現代化帶來的機遇,應對解決新技術給政府現代化帶來的問題與挑戰。
在課程開發中,我們的具體做法有以下兩種:一種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每一個板塊由一位正教授牽頭,每一個板塊配備兩名副教授、兩名講師和兩名助教,形成梯次結構,實行導師制,教授、副教授帶講師,帶助教,這樣的做法一個目的是進行課程開發,另一個目的主要是帶隊伍,讓年輕人在實踐過程中能夠迅速成長;另一種是讓每位教師在22個研究方向中選擇自己的定位(進入哪個板塊,在板塊中研究哪些問題),目的是防止打亂仗,防止一些教師沒有自己的主攻方向,精力分散在各方向上,學術和科研上沒有成果的現象發生。
通過課程開發,我們要實現以下目的:第一,通過課程開發,真正實現教學和科研的一體化。在黨校、行政學院,教學是中心、科研是基礎,教學沒有科研作為基礎,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的專題課必須有自己的研究,有自己的觀點,這樣講授的專題課才能有內容、有分量,被學員所認可。我們進行課程開發的目的是讓大家從研究問題入手,最終獲取教學成果。我們每個板塊組成研究小組,研究小組就是一個學術團體,大家協同作戰,從過去的個體研究向集體攻關、協同作戰轉變;第二,通過研究帶隊伍,讓年輕人迅速成長。目前,從內蒙古黨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師資隊伍難以適應培訓工作的需求,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教師力量嚴重不足;二是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偏低,專業結構不合理;三是整體授課水平有待于提高,與學員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時代感不強,吸引力不大。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進行課程開發就是讓知名教授、學術上走在前面的成熟教師,帶領年輕人迅速成長。第三,要發揮教授的作用。過去,一些教師評了教授之后萬事大吉,課也不講了,科研也不搞了,放松了自己的努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課程開發,不僅要發揮教研部主任的作用,同時發揮每位正教授的作用。我們認為,教授應該在學科建設、隊伍建設、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上發揮應有的作用。第四,促進跨學科、跨專業之間進行廣泛的學術交流。我們現在的8個教研部之間,雖然有一定的學術交流,但交流不夠,不夠自覺,不夠系統,通過課程開發,我們允許各課程開發小組跨教研部組成課題小組,這樣就打破了學科之間的界限,促進了學科和學科之間的一種學術交流、雙向交流。現在我們有些板塊就是由幾個教研部組合在一起的。另外,我們每年在全校范圍內搞一次22個板塊之間的學術交流研討,把每一個板塊所研究的最新成果、進展情況在會上做精要的匯報,通過這種方式,做到各個板塊、各學科之間相互學習,這是我們教學內容改革方面做出的一個重大舉措。為了課程開發,我校每年撥出專款16萬元支持該項目,現已進行了兩年。這筆款項主要用于給各教研部購置最新的學術著作、參加相應的學術會議、下基層搞調研、打印學術論文、搞一些交流會。
另外,在我們所辦的短班中,我們針對不同班次的特點,在課程設置上增強針對性,力爭體現不同班次的特點,例如,在旗縣長進修班中,我們就突出了縣域經濟這個主體,整個開設的課程全部圍繞縣域經濟展開,不僅在課堂上研討縣域經濟,而且也把全班學員帶到我們的研究點上,實地進行縣域經濟考察,當即進行研討交流。為了旗縣長班的縣域經濟研究,我們去年下半年在黨校成立了兩個縣域經濟調研組,準備把自治區財政收入排名前20位的旗縣都做成案例,現在我們已經做成了9家,我們準備今年再把剩余的11個點做完。這樣,我們就可以把縣域經濟方面的案例匯集成案例集,同時也作為旗縣長班未來進行縣域經濟調研的體驗式教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