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衛生局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重視下,我市建立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下簡稱新農合)工作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全市基本建立起縣級統籌的新農合制度和大病醫療救助制度,有半數以上的農民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在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切實做好我市*年的新農合工作,促進新農合工作健康、持續發展,現提出如下工作意見:
一、基本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為目標,以提高新農合覆蓋率和受益率為重點,認真貫徹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會議和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現場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大力度,完善管理,鞏固成果,提高水平,使新農合制度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安康肇慶作出新貢獻。
二、工作目標
(一)擴大覆蓋面,提高覆蓋率。根據省的要求,*年,全市新農合的覆蓋率要力爭達到70%以上,其中端州區、鼎湖區和肇慶高新區要達到90%以上,高要市、四會市和德慶縣要達到80%以上,廣寧縣、封開縣和懷集縣要達到65%以上。
(二)建立和健全我市新農合“三條醫療保障線”,構筑農民享有更多實惠的醫療保障平臺。“三條醫療保障線”即健全縣(市、區)大病統籌制度、山區縣建立門診補償制度和完善困難群眾大病救助制度。
(三)提高新農合的籌資水平。*年,我市新農合的籌資水平要達到每人每年50元以上,其中市、縣兩級財政的扶持資金要達到每人每年15元以上。有條件的縣(市、區),可以探索分檔籌資、分檔補償制度。
(四)在定點醫療機構試行直接辦理補償支付醫藥費用。擬在懷集縣崗坪、梁村鎮衛生院和封開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和南豐鎮醫院先進行試點,取得經驗后全面鋪開。
三、主要任務
(一)進一步鞏固提高新農合覆蓋率
*年,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把新農合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細致、更扎實、更有成效,確保新農合覆蓋率達到70%以上。一要準確計算參合人員。新農合覆蓋率以應參加新農合人數計算,計算公式為:已參加新農合人數÷應參加新農合人數(上年農業人口數-全戶長年外出人數)×100%。“全戶長年外出人數”是指戶口在當地,但連續1年以上全戶離開戶口所在地居住、生活、工作的農戶人數。各地要認真核實應參加新農合人數,并造冊登記到村到戶,有具體姓名,嚴禁弄虛作假。如發現弄虛作假現象,要嚴肅追究當事人和主要領導的責任,情節嚴重者,給予黨紀、政紀處分。二要及早組織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各級政府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統一認識,及早部署,廣泛扎實開展新農合的宣傳發動工作。*年新農合宣傳發動和繳費工作計劃在*年10月、11月進行。各地要統一在*年11月30日前完成所有的宣傳發動和繳費工作,*年12月20日前將有關數字統計上報市衛生局合醫辦。
(二)建立和完善新農合的“三條醫療保障線”,讓農民受益更多。
1、進一步鞏固完善各縣(市、區)的大病統籌制度。繼續貫徹執行《關于統一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的通知》(肇府辦[*]51號)精神,把新農合的有關政策落到實處。要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在科學測算的基礎上,進一步適當調整大病統籌的起付線和封頂線。
2、建立門診補償制度。為調動農民參加新農合的積極性,擴大受益面,山區縣要積極抓好建立門診補償制度的工作。門診補償以家庭為單位,每戶一卡,由縣合醫辦發放門診補償卡,用于參合家庭成員門診費用補償。參合農民在鄉鎮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時,憑卡享受門診醫療補助。門診補償資金控制在當年新農合籌資總額的15%左右,每一參合家庭成員門診補償不超過7元,具體比例由地方根據實際自行制定。門診補償卡的資金可由家庭成員調劑使用。門診補償卡的資金限當年使用,不結轉到下年度使用。門診補償卡只能用于醫療消費,可用于門診和體檢,不能提取現金及抵繳下年度個人參合繳費資金。*年,廣寧、懷集、德慶和封開縣要全部實施門診補償制度,其他地方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決定。
3、完善困難群眾大病救助制度。從*年起,各縣(市、區)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為新農合大病救助金,用于對享受住院報銷后,負擔醫藥費用仍有較大困難的特困家庭實施救助。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縣級新農合保障救助基金管理制度,明確保障救助基金的使用辦法以及申請和審批程度;繼續拓寬救助基金的籌資渠道,通過發動社會力量幫扶和捐贈等,增強救助金的救助力度。此外,要加強與民政部門的協調和溝通,健全醫療救助制度,把有限的醫療救助資金用到最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切實解決好特困群眾就醫難的問題。
(三)落實財政扶持措施,建立新農合資金籌措機制。
一是要進一步做好新農合扶持資金的配套工作,確保配套資金按時足額到位。根據省的要求,*年,市、縣兩級財政扶持新農合引導金要達到人均15元(市、縣分擔比例待定)的標準。各級財政預算要將配套資金列入當年財政安排,縣級配套資金必須在當年的8月31日前列入縣級新農合基金財政專戶,市級補助資金視縣級配套資金到位情況下撥。二是認真落實新農合大病救助基金。各地應結合實際安排大病救助資金,并將救助基金列入年度預算安排。三是落實宣傳、培訓和工作經費。各地應根據參合人數和工作任務將宣傳培養和工作經費納入財政安排。四是充分發揮集體經濟扶持的作用。經濟條件較好的鎮(街道)、村委會和村民小組可對農民繳費給予適當補助,提高農民參加新農合的積極性。
(四)切實解決好特困群眾看病難問題。
要切實采取措施,幫助農村困難群眾參加新農合。*年,農村低保戶、五保戶要全部納入新農合制度的保障范圍,資助參合資金分別在縣級財政低保專戶中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人月14%的醫療救助金中列支。具體操作辦法由各縣(市、區)民政部門按照*年12月核定的低保戶、五保戶在冊人數,制定資助參合資金方案報同級財政部門,由同級財政部門撥資助資金到縣級合醫辦,統一辦理參合手續。
(五)積極開展住院費用直接辦理補償支付(即時報付)試點工作。
*年,市計劃在封開縣人民醫院、封開縣第二人民醫院、封開縣中醫院和懷集縣崗坪鎮、梁村鎮衛生院開展住院費用即時報付試點工作,患者在出院時可一并辦理相關的補助手續。具體的操作辦法是:(1)參合的患者在定點醫院住院時,向醫院索取即時報付申請表;(2)患者家屬或親友持有醫生診斷意見的申請表回村、鎮加具審核意見;(3)病人出院時出具該表,院方在結算醫療費用時即時報付;(4)縣合醫辦按月同各定點醫院結算。
(六)加強新農合的管理和監督
1、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新農合管理制度。各縣(市、區)要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健全和完善新農合的各項規章制度,包括財務會計制度、資金管理制度、住院報告登記制度、補助公示制度、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和監督等制度,規范新農合管理。
2、進一步加強新農合基金管理。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基金預算、決算制度。各級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要按《廣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基金財務管理辦法》的規定編制和上報基金預算和決算。二是規范基金的使用。按照國務院和省的有關文件要求,新農合基金(含各級財政、集體、社會力量扶持、利息和農民繳交的資金)全部進入縣級設立的新農合基金專戶,統一由縣級財政專戶存儲和管理;各鎮(街道)在本級財政所或財政結算中心設立新農合基金支出賬戶,由縣級合醫辦根據其每月資金的使用量,通過縣級財政專戶每月預撥一次。新農合基金實行收支分離、管用分開、封閉運行。各縣(市、區)和鎮(街道)新農合經辦機構及任何部門不得從基金賬戶直接提取現金。支付給農民的住院報銷費用,通過現金取款憑證兌付,由當事人或代領人(當事人委托辦理的,應有當事人簽名的委托書和當事人、代領人身份證)持取款憑證到銀行或信用社支取。三是規范基金的收費工作。各鎮(街道)在宣傳發動收費期內收取的參合資金,每7天一次劃入縣級財政專戶,收費結束后10天內,所有收費必須全額進入專戶。此外,各縣(市、區)新農合基金的收支情況,要在下一年3月份前由審計部門進行審計,審計結束報同級人民政府和市合醫辦,并向社會公布。
3、落實政務公開工作。新農合工作是各級政府的民心工程,又是廣大農民關心的熱點,各地要將新農合資金的收支情況、農民受益情況等,通過互聯網、政府網、報刊、電視等多種形式,每月向社會公布一次,提高新農合工作的透明度,讓農民了解支持新農合工作。
4、加強新農合經辦機構建設,提高管理服務水平。一是落實管理人員,提高人員業務素質。縣級合作醫療辦要配備3—4名專職人員;鎮(街道)合作醫療辦要配備2—3名專(兼)職管理人員,并確保人員相對穩定。同時,要根據管理人員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業務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辦事效率。二是加快信息化建設。要落實相應的配套經費和懂電腦操作的人員,并配置必要的設備,爭取*年實現新農合工作信息化管理。
(七)加強農村醫療機構建設和管理,為新農合工作提供優質服務。
1、加大衛生院建設力度。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加快薄弱衛生院的改造建設,不斷完善農村醫療服務設施,增強鄉鎮衛生院的綜合服務能力。
2、加強農村衛生院技術人才的培養,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要根據實際和業務發展的需要,吸納和培養合適技術人才,增強發展能力,提高醫療技術水平。
3、加強醫療機構的管理,確保新農合健康發展。要建立定點醫療機構服務承諾制度。由縣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定點醫療機構,明確定點醫療機構的責任和義務,并嚴格監督服務行為。要進一步規范醫療服務行為,認真落實首診負責制,嚴格把好住院準入關,嚴禁掛名住院、虛假住院和虛開發票等行為,嚴格控制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費用不合理增長。各定點醫療機構對參合的住院病人,要按照《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版)規定的用藥目錄和《廣東省城鎮職工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對病人進行治療,做到合理用藥和規范用藥,并向出院病人出具費用清單。對參合人員使用自費藥品和自費項目,要嚴格按照有關的規定執行。縣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制定鄉鎮醫療機構住院收費控制線,一般衛生院單次住院費用超過1000元、中心衛生院超過1500元的,要向縣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同時,縣級合醫辦每月對鄉鎮衛生院收費情況進行審核。此外,加強鄉鎮醫療機構的日常檢查,對其行為進行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對屢教不改的,取消定點醫療機構的資格。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制。建立和完善新農合制度是實踐“*”重要思想,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執政能力的客觀要求。各地必須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提高執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認識新農合工作的重要意義。要把新農合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各級政府的工作目標考核內容。要層級落實責任制,一級抓一級,推動我市新農合工作上新水平。
(二)加大宣傳力度,切實做好*年的宣傳發動工作。各地要切實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大張旗鼓地宣傳新農合的政策、做法和重要意義。*年的新農合宣傳發動工作將于今年10月開始,各地要在9月份前層級召開宣傳發動工作會議,集中時間、集中力量抓好宣傳發動工作。要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宣傳媒體,以及宣傳單、墻報、橫額、宣傳車等形式,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組織鎮(街道)、村干部進村入戶開展宣傳,通過講事實、算細賬的辦法宣傳新農合制度的政策,宣傳參加新農合的好處,提高農民群眾自我保健和健康投資意識。此外,各地要定期收集享受合作醫療補助的典型事例進行宣傳,并發動農民現身說法,引導農民自愿自覺參加新農合。宣傳發動工作必須按照政策規定執行,不得用墊資的方式抵頂參合人數,也不得要求基層干部為參合人員墊資。
(三)建立激勵機制,調動工作積極性。為確保*年新農合工作目標任務的完成,市政府將對完成市下達的*年新農合工作目標任務的縣(市、區)進行表彰獎勵,并對幾年來建立和完善新農合工作做出顯著成績的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各地可參照市的做法,對完成任務好的單位和人員進行表彰獎勵,不斷推動新農合工作的發展。
(四)加強督促檢查,促進工作落實。建立新農合宣傳發動工作進度情況通報制度。各地要及時向市報送新農合工作的進展情況,市將定期通報,總結交流經驗,促進各項工作落實。同時,要加強督導檢查。市將派出督導組到各地進行督導,各縣(市、區)也要加強督促檢查,及時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確保新農合工作落實到位。
(五)加強部門協調,形成合力。各級有關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密切配合,協調聯動,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合力。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抓好具體工作的落實,對面上工作進行宏觀指導和協調。財政部門要負責做好扶持資金的預算和安排,及時和足額落實縣級財政扶持資金,并加強資金管理,做好監督檢查,確保資金安全。農業部門要結合農村工作,配合做好新農合的宣傳、推廣和發動工作,協助對籌資的管理,監督資金使用。民政部門要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解決好五保戶、低保戶和特困戶就醫難問題,落實上述人員的參合資金,支持新農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他成員單位要按各自職能做好相關的配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