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著名經濟學家細說小康社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王夢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義重大
在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采訪時,十六大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經濟學家王夢奎暢談了他本人對“小康社會”的看法,要點如下:
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在20世紀末全國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也就是初步達到小康水平。這種小康正如十六大報告所講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所謂低水平,就是現在僅僅是進入小康社會的門檻,低水平。不全面的就是因為我們現在還存在著很大的不平衡。根據國家統計局研究的成果,2000年末,全國初步達到小康水平的人口是75%左右。就是現在全國還有3000萬人,溫飽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城鎮還有將近2000萬人生活在國家最低社會保障水平線以下。農村還有幾千萬人口是低水平的不鞏固的溫飽。有溫飽解決的,但是遇到天災人禍,溫飽就有可能成問題。
現在初步進入小康社會的起點,我們講小康社會也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水平。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20年,也就是我們現代化過程當中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的開始階段。因此,我想應更多地從我們國家現代化的進程,經濟發展的客觀情況來全面理解小康社會。
現在中國在世界上排名是第六位,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中國。到2020年假定按現在的上世紀90年代的發展態勢,維持這種發展態勢20年,中國的發展態勢,其它發展國家的態勢,這是一個前提。第二個前提,假定匯率不變,按照目前的匯率,那么中國將會排名在第三位。就是美國、日本、中國。中國將會超過德國、英國、法國。當然反過來首先是超過法國、英國和德國。
我們現在人口還在增加,但是人口增長率在放緩。因此,人均的收入增長會低于4倍,但是會高于3倍。我們在2020年的人口肯定會在15億以內,因此我們人均的收入相當于2000年的三倍以上。
過去我們開始講的小康,是從生產發展生活水平提高來講的,群眾里邊所流行的小康生活、小康之家,比較飲食等等。十六大講的,并不僅僅是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指標。它包括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經濟體制改革,包括民主政治建設,包括精神文明建設、教育科技、文化人類的全面發展,包括可持續發展等等,這是一個社會全面進步的一個要求。報告最后有一個很好的概括,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也概括為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我認為這是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認識進一步深化。
我認為中國經濟解決溫飽,初步進入小康社會以后,躍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臨界點,進入經濟迅速擴張的時期。但是我們也確實看到,中國是這么大的國家,經濟落后,發展很不平衡,要實現現代化,絕不會是沒有困難的,一帆風順的,輕而易舉的。
全面建設小康,我想難點一個是城市化的問題,大量的農業人口怎么向城市轉移。這是最大的問題。這個進程需要通過工業化進程的同動。這是我們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也是咱們做的重點。十六大所講的,我們現在經濟建設的措施,就是走新興工業化的道路,通過技術進步,通過信息化,走信息工業化的道路,這都是一個過程。
十六大提出來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覺得這個意義就在于,我們沿著三步走實現現代化,走了頭兩步,開始走第三步的時候,中央對第三步戰略部署開始這20年,做出了科學的、全面的規劃。制定了戰略的方針,一個宏偉的建設藍圖,這會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在今后20年奮斗的行動綱領。這樣就會把我們的現代化建設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階段,我覺得特別重要。這也表示了黨對于經濟發展,對于社會發展引導的成熟。(經濟日報)
胡鞍鋼:“小康社會”可以如期到來
在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采訪時,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經濟學家胡鞍鋼暢談了他本人對“小康社會”的看法,要點如下:
小康社會的標準恐怕不是一個指標,而是多種指標,還包括像技術進步這個指標,就是聯合國計劃開發署去年提出來的叫技術成就指標。中國現在還是相當落后的。另外還有一些像可持續發展指標,這也是世界銀行提出來的。所以說,它是多種多樣的一些指標。從現在來看,中國的小康還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不平衡的??梢哉f這一次十六大報告,對這個判斷,我認為還是比較實事求是的,也是符合中國國情的。
未來的小康社會,主要不在于僅僅把蛋糕做大,我把這個蛋糕做大成四倍,關鍵是有效地分配這個蛋糕。今后20年,既然是全面建立小康社會,它的難點不在于北京、上海,主要的難點還是在于中西部地區。難點也不在于城市,而是主要在農村。難點也不在于漢族人口,主要是在于少數民族地區和人口。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后要實現翻兩番這個目標只是手段而已,它最終還是要使老百姓富裕起來。
我認為小康社會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共同富裕,當然我們說的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而是使得所有的人口,能夠分享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國的經濟改革和中國的對外開放的成果。這個分享就是通過建立有效的,比如稅收制度,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為所有的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包括基礎教育、基本的公眾服務。
大體平均下來應該是在7.2%左右,就可以達到實現翻兩番的目的。當然了,前十年可能略高一些,大體可能在7—8%,后10年可能是6—7%之間。
在20年前,實際上當小平同志提出翻兩番的時候,幾乎全世界沒有人相信。甚至我們自己在做研究的時候也沒有敢想到說中國有這么高的經濟增長率。現在再提出翻兩番的問題可能引起很多人的疑問是不是再能翻兩番。通過我們的研究認為還是有這種可能性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保持比較高的國內儲蓄率,它能夠保持高增長和高儲蓄率有關系。高儲蓄率就會導致比較高的國內投資率。特別是考慮到外國直接投資這個因素,未來時期中國保持在40%的國內投資率是有可能的。這是在全世界最高的。第二個因素主要是人力資本。第三個方面我想主要還是市場化的改革。市場化改革會對整個中國促進增長。
總書記在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號召,此間一些著名經濟學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因此,要全面理解建設小康社會。
著名經濟經濟學家厲以寧說,只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物質的極大豐富,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但他強調,不能單純的理解為物質的極大豐富就是小康,它還包括人民群眾全面素質的提高,全面建設小康實際上還代表了先進文化方向。他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是中國共產黨革命和建設的最終目標,代表了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所商業室主任、研究員宋則認為,總書記在報告中特別強調了要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他認為這很重要,他說,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不僅要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量”,還要增加他們的“質”,使他們更多的成為“殷實之家”。他認為,目前社會上的高收入人群更值得關注。他說,全面建設小康不是要“消滅”那些高收入人群;而是要“消滅”貧困人口;高收入人群的出現實際上是實現小康戰略很重要的一部分。
著名青年經濟學家胡必亮認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是實現整個現代化一個連續過程,它也是鄧小平實現中國現代化思想的的重要部分。
胡必亮指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是一個綜合體系。它包括從傳統農業過渡到現代工業;從農村社會過渡到城市社會;從不太完善的民主社會過渡到較發達的民主社會;從傳統文明過渡到現代文明。他說,這是一個全方位的指標,不僅強調經濟的因素,也要強調社會轉型、民主化進程的提高和文明層次的提升。
他強調,要實現全面小康社會,要抓住全球從傳統工業向知識型社會轉型的千載難逢的機遇,實現中國各個行業的跨越式發展。對內繼續深化改革,建立一個更加高效、更加充滿活力的經濟與管理體制,加強民主與法制的建設;對外則要加快與世界經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