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方高校漢語言課程教學改革淺析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方高校漢語言課程教學改革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地方高校漢語言課程教學改革淺析

      摘要:漢語言課程是漢語言師范專業的基礎課程,是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工具。地方高校傳統的漢語言課程教育側重學科知識點教育,課程培養目標的設定多以知識學習和能力發展為目標,強調專業知識教學,重點強調專業知識的輸出,教學手段相對單一。美育教育滲入漢語言課程教學,讓教育理念、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教學手段和評價系統不斷更新,能讓學生認識、感受和欣賞漢語美,進而運用漢語創造美,樹立文化自信。

      關鍵詞:美育;師范專業;漢語言課程;教學改革

      中國教育正在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美育工作在塑造美好心靈上有重要作用,需要做好美育工作,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長。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1]中將高等教育課程目標定義為“強化學生文化主體意識,培養具有崇高審美追求、高尚人格修養的高素質人才”,要求推行教學改革,“努力培養心靈美、形象美、語言美、行為美的新時代青少年”。對美的探尋和教育是核心素養中的核心。以美修德、以美化人、以美育人,對新課改精神的掌握和構建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培養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優秀的美育教育通過“適宜”的語言展現和實行,漢語言課程作為漢語言師范專業的基礎課程,就是“適宜”語言培養的核心環節。漢語言課程既是學生學習感知漢語美的過程,也是運用漢語創造美的過程;既讓學生對漢語整體情況的認知,也是為將來學生展示自身師范語言技能打基礎。但現行的漢語言課程相較于美育的新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評價機制等都亟待改革。

      1現有地方高校師范專業漢語言課程教育的不足

      1.1課程教學理念不適應

      當前地方高校師范專業的漢語言師范漢語言課程教育重視學科知識點教育,對美育教育在整體課程教育中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沒有將學科知識教育與美育教育緊密耦合的理念。地方高校原來在設定漢語言課程時更多是從學生整體漢語言理論知識體系建構出發,對課程知識體系之外的其他因素考慮不多。但對標新美育[2],這一教育理念就不再符合實際需要,舊的教學理念需革新。

      1.2課程目標設定亟待豐富

      原來地方高校漢語言課程培養目標的設定多以知識學習和能力發展為目標,看重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能夠在知識和能力方面取得哪些進步,對素質培養的目標沒有專門設定。教師在按照設定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活動,多采用講述語言理論、設定語言習題等形式考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對語言現象背后涉及的素質培養重視度不夠。而新美育則要求還要注重素質目標的設定,這就使漢語言課程要在目標設定中對學生認知漢語美、體驗漢語美、感受漢語美、欣賞漢語美和創造漢語美的能力培養提出具體要求。

      1.3課程培養路徑單一化

      地方高校漢語言師范專業的漢語言課程教學大綱和考核大綱都強調專業知識教學,重點強調專業知識的輸出,教學手段相對單一,對美育的重視不夠。教師按教學大綱和考核大綱安排教學活動,對線上資源運用不足,多以講授型為主[3],對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教學重視度不夠[4],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缺乏學習動力,課堂參與度不夠,美育滲透教育不足。

      1.4教學內容缺乏特色

      以往的漢語言課程的教材基本都是圍繞普通話和文言兩部分的文字、詞匯等內容展開的,缺乏多學科的融合[5],缺乏美育的要求,地方院校的漢語言課程沒有突出自身的區域文化特色。

      2“美育”視域下地方高校師范專業的新漢語言課程

      現行的地方高校師范專業漢語言課程教學較原來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對標新美育的要求,還可以進行如下的改革和實踐。

      2.1美育教育與學科知識融合教育新理念

      教育者應當繼續秉承原漢語言課程教育對學科知識系統培訓的要求,并將其與美育相結合。新理念重視美育教育,并不是摒棄對原有學科知識,恰恰相反,是在學科知識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美的素養,兩者相互促進。傳統觀念認為美育教育只限于藝術教育,但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真正的美育是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各科教學后形成的教育”。新的師范專業漢語言課程的教學應該是美育與知識教育相結合[6],引導學生感知漢語“美”,發現和培養學生的漢語審美素養,使學生具備正確的漢語語言觀,促進學生主動追求漢語“美”。例如:學習理論知識“文字”部分,教師不僅系統講述漢字的來源、演變和運用,還注重引導學生注意漢字來源本身是古人對具體或事物重新再創造和創作“美”的過程;漢字演變不是簡單的筆畫增加或減少而是人們對漢字整體協調“美”孜孜不倦追求的結果;漢字運用的過程則是人們感受“美”和創作“美”的過程;文選部分的學習,不僅是簡單地學習如何用語言的正確表達體現漢語語言表述的“精準美”,還是我們去感受漢語思想表達的“簡約美”和“繁復美”,分析語言現象,進而用漢語去創作更多更美的作品的過程。結合美育學習漢字,學生從內心認同漢字,感受漢字“美”,是樹立文化自信的過程。

      2.2課程目標多樣化

      新的課程目標不再只有單純的知識目標,還有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依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的高等教育課程目標中美育要求,對照國家教育部新制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1版)》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設定語文課程目標時都有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的要求,都對高校師范專業學生課程目標的設定提出了更高的審美教育要求。在素質目標中應該設定美育的相關內容,這樣才能保證師范專業學生培養的全面性,才能更好適應新時代社會的需求。例如:設定《古代漢語》的課程目標時,既要求學生通過學習系統地掌握古代漢語的語法、音韻、格律等基本知識,能較為準確地理解古代漢語的概念,對相關的語言學基本理論有一定的了解,同時結合理論和文選欣賞漢語的“美”,培養學生對漢語“美”的認知,訓練他們體會利用漢語創作“美”。這樣培養的漢語師范生自身具備一定的美學素養,才能勝任當前美育要求的中學語文語言教學和研究工作。因為只有教師自身具備美育要求的素質,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

      2.3課程培養路徑立體化

      傳統的漢語言課程教育多強調教師課堂中單一知識的輸出,忽視了其他手段、其他環節的綜合運用[7]。按新的“美育”要求,要將培養的路徑立體化,分“課前—課中—課后”這3個環節進行,這3個環節各司其職又密不可分。課前可以充分利用當下“智慧樹”“超星”“中國大學MOOC”等優質網絡課程資源,布置學生提前自學相關內容,對將學習內容有個初步的認識,并結合預習提出自己疑惑問題。這個過程學生既有對知識的學習感知漢語“美”,對將要學習知識有一個“朦朧美”的認知,保有一定的求知欲為后面兩個環節教學的順利進行做準備。課堂教學可先對前期的學習進行簡單的評價,再加深難度圍繞問題進行教學,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分為3個模式:學生主講教師答疑、教師學生分別講述答疑和教師主講學生參與。不同模式課堂依據學生學習情況靈活變化,這一過程學生和教師思想與知識的碰撞就是運用漢語創造“美”的過程,學生能體會漢語表述嚴謹性,邏輯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培養。這樣的課堂教學過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大提升,他們自覺學習,興趣大大提升,主動地學習和吸收漢語言知識,進而感知和欣賞漢語“美”,為課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課堂教學結束并不意味著教學培養的結束,教師還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外實踐實訓,主要內容圍繞漢語言理論知識學習和中學語文教學所需語言知識進行,讓學生分組實施。這樣既可以檢驗課堂學習的成效,也能發現課堂教學的不足,便于及時修訂教學內容。課外實踐實訓給學生的自主性更大,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自己設定教學內容重難點、教學手段等內容,提前體會將自身所學包括知識、能力和素質如何有效輸出,使學生更重視課前的預習和課中的學習,更好地認識到美育對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從而更主動地接受漢語言課程教學的美育內容。多方位、全過程有效銜接美育實施過程[8],提升了漢語言課程的學習效果,提升了漢語言課程的吸引力。美育引入課程,結合立體化培養路徑,學生的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表1是湘南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2018級和2019級學生《古代漢語》(大二才開始學習)的課程考試成績表。從表1能夠看出,相比2018級學生,2019級學生的成績都超過了70分,90分以上學生數量明顯增加,80分以上占總學生數量的比高了29.2%。教學過程中教師明顯感受到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所提高,美育教育引入漢語言課程教學初見成效。

      2.4漢語言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要體現中國特色,具有時代性和地方性

      漢語言課程相較于文學類課程更為枯燥,要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必須要在教學內容選擇上下功夫。2.4.1漢語言課程教育內容要突出中國特色文化。這里的中國特色文化不僅包括中華民族共同文化還包括區域的特色文化。漢語言課程教育教學內容要突出文化的特色,這在地方高校新師范教師漢語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模式、教學資源和評價體系等刻上深刻的烙印。它使得地方高校新師范漢語言課程教育與其他的高校語言類課程教育相比,除了都有的對中國文化的傳播還有對地方文化的宣傳與傳播,感受漢語多樣的“美”,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培養學生中國文化情節。2.4.2漢語言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要突出時代特性。以往的漢語言課程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新課程體系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不論是教學目標、教育模式、教學資源、實踐課程設置和評價系統等都要求與時俱進。這樣可以給學生展示不同時期漢語的面貌,感受其共性“美”和各個時期的獨特“美”。尤其是對時下流行語言現象的理性解釋,能引起學生的共鳴[9],增加學習動力。在吸取原有課程優點的上,引入新的適宜機制,為更好地培養優質的教師教育專業學生服務,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2.4.3漢語言課程改革要突出地方特色。地方高校的發展需要所在區域資源(人力、物理、財力等)的支持,這些支持保證了地方高校正常運行,地方高校教師教育要持續發展必然要求服務于所在區域。地方戲曲等特色語言材料的學習,使學生感受獨特語音、詞匯和語法等內容,增加親切感,學生的歸屬情懷得到了培養。而區域歸屬情懷很大程度上支撐了地方教育工作持續發展。漢語言教育課程設置的區域性特色,為地方中學更好地進行“美育”教育打基礎,能更好地精準支持區域內教育事業的發展。例如:學習“古無輕唇音”這一音韻概念,教師可以結合方言材料來講述。“費縣”作為地名“費”不讀“fèi”而讀“bì”。還可結合部分南方方言,如句子“木頭浮在水面上”中,“浮”不讀“fú”而讀“páo”。首先從語音上給學生感性認識,再引導學生分析方言和普通話發音不同的原因。從身邊的語言材料出發,讓學生通過分析語言現象理解語言理論,同時欣賞漢語的別樣“美”。

      3結語

      漢語言課程作為漢語言師范專業的老牌基礎課,“美育”的引入給課程注入了新血液,使課程更富有中國特色,更能吸引學生主動探尋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分析語言現象的能力增強。隨著課程的深入學習,學生對中國的文化有了屬于自己的審美鑒賞,更有文化自信。

      作者:鄧慧愛 鄧朝駿 單位:湘南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大胆亚洲人体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女人被黑人巨大进入|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色欲|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大桥未久亚洲无av码在线| 亚洲第一se情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播放|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亚洲最大av无码网址| 亚洲日韩精品射精日|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亚洲美女aⅴ久久久91|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线路一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