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安全類專業中高職銜接的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安全類專業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安全類專業長期缺失,致使安全類專業人才結構不合理,在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背景下,中高職銜接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分析安全類專業中高職銜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構建一體化培養模式,建設分層分段的課程體系,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打造共建共享的實訓條件為契機,探索安全類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以解決安全行業初、中級技能人才缺失等問題。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職業教育;安全專業
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中,存在中高職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重復[1],部分高職專業如高職安全類專業在中職階段沒有前導專業等問題。在安全類專業領域,專業建設歷史短,起步晚,專業建設經驗欠缺,由于中職教育階段沒有安全類專業設置,中高職的安全類專業在招生銜接、人才培養銜接和專業銜接等方面的“斷裂”失調現象更為突出。
一、安全類專業中高職銜接的必要性分析
(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經濟穩步增長,經濟結構逐步轉型,企業數量和規模逐年遞增,國家對安全愈發重視,安全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紅線,安全管理方式從事故處理為主的制度化管理逐步向預防為主的精細化管理過渡,對安全類技術技能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均有更高的要求。中職和高職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主陣地,為保障安全類技術技能人才的穩定供給,加強安全類專業的中高職教育銜接,建立安全類專業人才培養中高職教育“立交橋”,構建安全類專業的中高職教育一體化培養模式,不僅能實現安全類專業的中高職有效銜接,也是當前經濟改革與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
(二)構建安全類職業教育體系的需要
根據我國《安全生產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為實現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2020年,我國安全生產人才資源總量達到860萬人,與企業安全生產發展的需求相適應。具備安全相關專業背景的人才比例達到一半以上;高中初各級專業技術人才應達到10%、40%和50%;高技能人才中各級技師的人才比例應不低于四分之一。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主要依靠職業教育,我國安全類職業教育長期處于發展失衡狀態。教育部2015年新專業目錄中,高職高專安全類專業有礦井通風與安全、安全健康與環保、化工安全技術、救援技術、安全技術與管理、工程安全評價與監理、安全生產監測監控、職業衛生技術與管理,本科安全類專業有安全工程、消防工程、搶險救援指揮與技術、安全防范工程,而中職層次缺少安全類相關專業,造成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脫節。中等職業教育中安全類專業一直處于空白狀態,缺乏與高職直接銜接的專業,只有煤炭類的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與之有一定的相關性,但銜接牽強且效果并不佳,2019年,《中等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征求意見稿中新增了安全技術管理和應急管理與防災減災兩個專業,彌補了這一空白。2021年發布的《中等職業教育專業目錄》中安全類專業新增或調整為安全技術與管理、應急救援技術、防災減災技術、森林消防4個專業,與《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目錄》中安全類專業相適應,打通了中高職安全類專業的政策壁壘,為安全類專業中高職銜接提供了基礎保障,完善了安全類職業教育體系。
(三)完善行業人才結構的需要
隨著現代產業體系的逐漸形成,企業安全管理方式逐步向精細化、過程化、智能化轉變,企業需要大量安全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由于工作性質影響,高職及以上學歷層次的學生多數不愿去基層從事一線安全相關工作,致使安全類專業對口率不高,而現實安全問題確實需要專門安全人才來處理。與高職及以上學歷層次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就業定位低,服從安排。但是中等職業教育體系中安全類相關專業長期缺失,導致具備安全知識和能力的中職學生一直空白,凸顯了安全專業人才的結構不合理性。為改變這一現狀,2019年新增中職安全類專業2個,2021年在《中等職業教育專業目錄》單獨規劃安全分類,并為安全類專業增補至4個,但由于時間過短,目前開設安全類專業的中職學校并不多,地方政策、師資隊伍、實訓條件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但不可否認,中職安全類人才這一短板正逐漸補齊,行業人才結構也愈趨合理,符合職業教育支撐產業發展的能力及吻合度。
二、安全類專業中高職銜接的可行性
(一)政策引領
在《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把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與繁榮經濟、促進就業、消除貧困、維護穩定、建設先進文化緊密結合起來,大力推進中高等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2]。該指導意見對于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有效構建中高職一體化發展“立交橋”具有強有力的導向作用。在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頒布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明確提出“系統構建從中職、專科、本科到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體系,滿足各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務一線勞動者的職業成長”。可見,搭建中高職銜接“立交橋”,形成有分工、有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對于構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有著尤為關鍵的應用價值與實踐意義[3]。2011年,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印發《安全生產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中提出安全生產人才結構布局不盡合理,基層安全管理人員、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人才緊缺矛盾突出等相關問題。針對安全生產人才緊缺的矛盾,《規劃》也提出了實施安全生產人才“推進工程”,鼓勵安全類高校進一步創新培養模式。2014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強調,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應急產業人才培養和服務體系。2016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指出,把安全知識普及納入國民教育,建立完善中小學安全教育和高危行業職業安全教育體系[4]。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求,“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范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筑牢國家安全屏障。可見,國家層面十分重視安全類人才的培養工作,建設多類型、有梯次的安全人才隊伍,以解決安全行業人才緊缺的矛盾。在中職院校開設安全類專業,培養具備安全行業知識和能力的中職層次安全人才,從根本上解決基層安全管理人員、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人才緊缺的問題。
(二)行業優勢
當下我國恰逢經濟社會轉型,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推進,中小型企業不斷涌現,傳統與新型生產經營、管理方式并存。社會和公眾對安全行業及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尤為關切,完善安全人才結構和梯度,提升企業應對突發環境事故、防災減災、職業危害的應急處置能力,培養員工安全防護和自救互救意識,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和職業健康是滿足社會經濟對安全行業健康穩定的需求。相比于其他行業,安全行業涉及面廣,關系到各行各業的方方面面,安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極大,企業安全管理人員是安全產業發展的首要資源,是保證企業安全生產狀況持續向好的基礎。國家《安全生產人才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通過實施“科技興安”和“人才強安”戰略,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造就規模適當、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的安全生產人才隊伍,促進我國安全生產狀況實現根本好轉。在中職院校開設安全類專業,培養具備安全行業知識和能力的中職層次安全人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基層安全管理人員、高危行業企業安全生產人才緊缺的問題。
(三)生源優勢
中高職的銜接發展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中的熱點問題,教育部新政策發出,于2020年開始,會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中職學生與普通高中的學生比例,必須要達到5∶5,現已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實施。高職院校生源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中職學校的生源則轉為較為穩定,建立中高職銜接一體化培養體系有利于解決高職院校生源問題。另一方面,中高職銜接有助于打通學歷直通車,以解決中職階段就業壓力大,升學率不高等問題[5]。但由于中職安全類專業起步晚,開設學院并不多,出臺鼓勵性政策鼓勵中職學院開設安全類專業尤為迫切,同時安全類專業中高職銜接的方式處于摸索借鑒階段,及時構建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是推動安全類專業中高職銜接的首要任務。
三、安全類專業中高職銜接“立交橋”構建思路
安全類專業中高職銜接應以“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為導向,以課程體系建設為核心,按照“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的原則,注重分層分段式培養,促進教材內容、教學手段、實訓環節和課程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優化師資隊伍配置和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確立適應崗位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一體化的培養模式
中高職教育是承上啟下的關系,在職業性、實用性、技能性等方面存在許多共通之處,在綜合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主要體現為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層次方面[6]。構建中高職教育“立交橋”,實現一體化培養模式,必須注重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層次的銜接,在銜接好知識結構的同時,也要銜接好職業技能等方面的培養。在培養目標上,中高職一體化發展立交橋構建應該是中職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高職以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為目標;在培養規格上,中職要培養服務于社會經濟和生產建設一線的實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熟練勞動者,而高職要培養的是服務社會經濟建設一線的應用型、管理型和技能型的技術人員;在專業知識方面,高職畢業生在知識面上應當更寬、更深,在能力素養方面高職教育應當更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性和創造性。
(二)分層分段式的課程體系
教育部明確提出,在職業院校啟動“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即“1+X”證書)制度試點,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安全類專業在構建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中可引入“1+X”證書制度分層培養,比如,應急救援員職業資格證書融入應急救援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中職階段對應五級應急救援員,高職階段對應四級、三級應急救援員。結合應急救援員職業資格證書的理論和實操考核設置應急救援專業的專業課和實踐環節,建設應急救援技術專業實訓室。結合企業的崗位需求,分解企業典型工作任務設置安全類專業課程體系,制定專業教學標準,根據中高職學生學情特點和企業用工需求將課程體系分為兩段式課程體系,即中職階段和高職階段,從而有效規避中高職課程體系和內容重復嚴重等現象。中職階段可與企業一線安全管理崗位對接,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訓教學環節比重,以培養學生實操能力為主,加強隱患排查、現場安全管理和職業衛生管理能力,高職階段應與安全主管崗位對接,教學過程注重理實結合,培養學生方案措施等文本編輯和應急處置能力。
(三)雙師型師資隊伍
安全往往需要依托具體行業而存在,這就要求安全類師資團隊懂安全理論和技術以外,還要懂行業,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打造“雙師型”教師比其他行業更為迫切。高職院校定期委派專業教師赴企業跟崗頂崗鍛煉,調研企業安全管理狀況,運用專業能力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強化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同時,還可以教師為紐帶,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促進校企合作的開展,提升企業對高職院校的認可度。但中職階段課程任務重,與企業聯系并不緊密,教師很難去企業專門頂崗鍛煉,“雙師型”專業教師培養困難,以致師資隊伍產生結構性矛盾。通過中高職銜接,發揮高職師資團隊建設優勢,以外聘、輪崗等方式彌補中職階段師資隊伍的不足,提升中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理實一體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四)共享共建型實訓條件
現代職業教育需要與行業、企業和產業對接,構建工學結合、理實一體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而實訓教學條件是保障課程體系運轉的基礎。由于中職學校在校生年齡偏小,在安全領域行業企業并不熱衷與中職學校對接,致使其在實訓教學、實訓室建設等環節相對薄弱通過中高職銜接,借助高職辦學優勢,共享共建專業實訓條件,間接打通與企業行業的溝通橋梁,降低專業開設成本,優化師資和實訓室等資源配置,提高實訓環節教學質量,拓寬人才培養的途徑。
四、結語
中高職銜接是滿足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要求,適應區域產業需求,拓寬人才成長的有效途徑。在安全類專業領域,由于中職安全類專業長期缺失,導致安全類專業中高職銜接發展滯后。安全類專業按照“專業基礎相通、技術領域相近、職業崗位相關、教學資源共享”的原則,從一體化培養模式、分層分段式課程體系、雙師型師資隊伍、共享共建實訓條件等方面探索安全類專業中高職銜接的途徑,以解決我國安全類專業人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作者:甘黎嘉 馮德萬 何淼 尚林偉 單位: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