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賞識教育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課改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為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運用賞識教育,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以此促使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參與英語學習活動,這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賞識教育;小學英語;英語教學
素質教育持續推進背景下,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巧妙融入賞識教育理念,除可實現學生英語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外,還可推動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賞識教育的應用,還可幫助學生對自我價值形成清晰認知,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自信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英語學習活動,逐步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
一、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應用賞識教育必要性
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用賞識教育必要性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一是可對此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相了解。埃里克森指出,學生勤奮及自尊等諸多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即為小學階段,要求學生在此過程中需養成勤奮意識,并緩解自卑感[1]。由于此教育理念可對學生個性、人格予以充分尊重,教師通過賞識教育的應用對學生予以寬容、信任,可實現學生英語學習自信心的強化。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多樣化教學手段、教學方式的應用,還可對課堂教學模式加以優化,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二是可有助于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學習即為學生通過獲取知識、掌握技能,以實現個體認知結構及認知模式轉變的過程。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需全面掌握英語知識,隨后對自身認知加以逐漸轉變[2]。小學階段所展開的一種英語教學活動亦為如此。素質教育落實的關鍵因素即為賞識教育的展開,可在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相契合的過程中,推動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充分發揮,使學生學習態度加以轉變,由傳統的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變化,以此還可實現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激發,推動英語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二、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賞識教育應用策略
(一)妙用賞識教育,提高自賞能力
賞識教育的根本要求即為賞識他人及賞識自我,賞識教育中學生肩負著多重身份,此也證明被賞識與賞識二者間存在某種關聯。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提供鍛煉自我欣賞能力的空間,逐步引導學生由自我欣賞過渡至接受自我欣賞,再以此逐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欣賞能力[3]。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他人身上的閃光之處加以發掘。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Ihaveabag》此部分內容時,便可在課堂中設計制作物品認知卡片的活動。由于學生各自擅長方向不同,可將不同學習任務向學生分配。若學生對于單詞記憶較好,教師可引導學生展開單詞部分的制作活動;若學生具備相應的計算機操作技巧,便可負責網絡資料的查詢;若有學生擅長繪畫,便可在卡片中完成優美圖案的繪制,以此作為圖片的裝飾。此可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平臺。學生通過自身優勢的發揮,可找尋認同感及歸屬感,在此過程中收獲他人的贊賞,還可實現學生英語學習自信心的激發。
(二)融合賞識教育搭建平臺,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分析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發現,多維注入式教學方法中也存在諸多不足。加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使得學生所受到的誘惑因素較多,例如網絡電視、電腦、手機等,部分學生存在拿起課本便犯困的問題。教師針對此現象便可借助多媒體的應用,幫助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樂趣[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學生樂于通過網絡交流特點的應用,邀請計算機教師完成網絡平臺的搭建。教師可通過此平臺的利用,將學生學習情況作為依據,每周向學生布置一次作業以課文朗讀、語句朗讀、單詞拼背、單詞朗讀等作為主要內容。以單詞朗讀為例,可分為學生自讀及示范閱讀兩部分,學生在學習初期基礎陌生詞匯時,可先聽示范朗讀,隨后展開自讀活動,再展開自測,自測系統中應以激勵性語言為主。若學生朗讀成績處于60分至80分間,將會給出提示“你朗讀得一般哦”;在成績低于60分時,將會出現提示“你可以再試試”;若學生朗讀成績高于90分,則會出現“你讀得真棒”。此類激勵性語言,將會鼓勵并引導學生以積極的心態主動展開英語朗讀活動。教師可以學生上傳至平臺中的朗讀情況為依據,對本周口語之星加以評選,還可將學生個人信息予以保存,促使教師可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加以了解。此網絡平臺,還可對學生日常的朗讀情況加以詳細記錄,且對于學生的朗讀情況,以形象的“愛心”表示,若學生閱讀效果越好則愛心數量越多;若學生閱讀情況不佳,便可用“心碎”的圖加以表示[5]。由此總結出作業情況反饋表。并以每周為周期公布于網絡平臺中,促使教師、家長、學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了解,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
(三)合理應用賞識方法,展開適度賞識
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用賞識教育,需重視賞識方式的合理應用。教師應注意賞識教育應用度的合理掌握,不可僅停留于淺層,也不可在應賞時未賞。此外,教師所用的賞識教育也應具備一定的方式方法,不可毫無根據,且應展開有質量的賞識教育。引導學生學習《Myholiday》此部分內容時,教師便可要求學生借助英文表達方式對自己剛剛度過的假期加以描述。若學生假期過得并不充實,可引導學生對于下一個假期所要做的事情加以規劃。收到反饋后,教師應予以整理并對學生在描述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加以整理,以此為依據展開針對性講解活動。英語作文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與中文作文存在一定差異。中文寫作中對于寫作方法要求尤為嚴格,而英語寫作則為將句型及語法的掌握作為重點,要求學生需有日積月累的儲備,并展開長期的訓練,不可急于求成[6]。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對好詞佳句加以收集整理,引導學生展開仿寫活動,借此推動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提升。教學活動中并非每一位學生所作出的課堂表現均值得贊賞。若學生犯下嚴重錯誤,教師需及時指正并加以批評,幫助學生對自身所犯下的錯誤加以了解并予以改正。除此之外,教師所用的賞識教育也應具備一定限度[7]。若是學生的微小進步便不適宜大肆夸獎,避免學生形成自負心理。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重視對賞識時機的準確掌握,了解學生在某一領域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如在英語演講比賽中獲得良好名次,教師需對此名學生加以及時獎勵,對學生積極性加以保持。因為教師所應用的方式、方法不同,因此所產生的效果也會存在一定差異。為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不斷展開深入研究。
(四)賞識教育滲透作業布置,落實賞識教育
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即為作業,作業也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為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學習英語知識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新課程理念為依據,創新設計英語作業,有助于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獲取英語知識,并在此過程中收獲積極良好的學習體驗及情感體驗,全面推動課堂教學效率及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還可有助于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的調動[8]。教師在設置英語作業時,除應重視多樣化特點外,還應分層次,具備學習意義。針對課題不同,教師在不同節日均可設計相應的作業形式,展開有效的評價活動。教師借助作業的布置,可對學生綜合能力水平加以認知。例如,教師可在教學《Mother’sday》內容時,引導學生為自己母親完成一份英語賀卡的制作,并評出最受感動獎、最佳創意獎等諸多獎項,以此可促使學生表達自身對家長的愛,也可對英語學習樂趣加以體會。
(五)充分尊重學生差異,滲透賞識教育
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會面對學生由于成長環境、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等諸多方面的不同而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差異。而伴隨升學壓力的日漸增加及激烈的人才競爭,教師在教學過程對學生所提出的要求也日漸升高,對于學生的差異卻并未予以重視。在教學實踐中,有的學生聰明,能舉一反三,有的學生卻屢戰屢敗,教師便會對此部分學生抱有失望情緒。在此種教育理念下,使得學生的優良中差在教師心中明確定位。教師在此種潛意識影響下,將學習不好的學生歸咎于學生智力因素及學習態度等諸多因素,卻鮮少以自身主觀及客觀層面出發找尋問題原因。如教學方式是否恰當,是否具備良好的責任心。針對此現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對傳統學生觀束縛加以掙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英語基礎薄弱且性格膽怯的學生應予以鼓勵。可以這樣鼓勵: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只要積極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學好英語。在課堂表演時,教師可鼓勵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參與角色演繹。如果學生表現優異,教師應予以充分的肯定。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為這些學生提供充足的自我表現機會,長此以往,學生不僅可以熟練掌握并應用英語,還可推動自身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重視對學生教學態度的轉變,對學生所存在的差異予以充分尊重,擺脫陳舊教育觀念,以此推動學生學習自信心的樹立,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教學效率。
(六)信任并鼓勵學生,融合賞識教育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理尤為敏感,教師對于學生的鼓勵、信任、關心、耐心等態度均可對學生心理情緒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為達成預期教學成效,要在教學過程中放下傳統的師道尊嚴,走下講臺,走入學生中間,并向學生告知我認為你行,而并非為命令式的“今天一定要把這些單詞背下來,若背不下來不許回家。”對于學生也不可說“你行嗎,平時不好好學習,即便背會此單元單詞也不可以驕傲”等話語。上述話語將會對學生自信心及尊嚴造成傷害,甚至還會使學生產生自暴自棄的觀念,對英語學科學習活動展開產生抵觸以及厭煩情緒。因此,對于心思單純且敏感的學生,教師不可用此類話語,對學生應予以積極鼓勵和信任。如在布置單元單詞記憶時,教師便可向學生說,你相信自己行嗎?我相信你可以。結果下節課聽寫單詞時,學生對于本節課的單詞清晰記憶,雖然字跡潦草,然而與過去的聽寫成績相比進步巨大。此時,教師便可以目光鼓勵學生,信任學生,推動學生學習成績的不斷提升,還可實現學生英語興趣的激發。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通過對學生予以充分鼓勵及信任的方式,除可幫助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身的關愛外,還可幫助學生感知英語學習樂趣,對于英語學科的學習將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且可為教師后續英語教育活動的展開創造良好條件,并推動學生英語學科綜合能力不斷提升,對英語學科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而言也具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分析教學實踐發現,只有學生具備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方可積極主動展開英語學習活動。而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活動,對學生而言存在一定理解難度,部分學生存在畏難心理,甚至自卑心理。針對此現象,教師便可運用賞識教育,推動學生英語學習自信心的樹立,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為教師英語教學活動展開創造良好條件。
作者:蘆玲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陸家鎮菉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