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媒體思維下高校食品思政教育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時代飛速進步的同時,互聯網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科技也在飛速發展,新媒體技術更逐漸融入到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講,新媒體技術突破了傳統新聞、報紙等傳播方式的局限性,憑借著互聯網技術的資源共享、電子設備的方便快捷,創造出了一種新型的信息傳播模式。高效、快捷、便利成為新媒體環境的代名詞,并由此衍生出一種新的思維——新媒體思維。食品專業能夠細分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學等多個分支,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更需要重視思政教育,用正確的思想來引導學生發展。為此,本文探討了基于新媒體思維的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策略。
一、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思政教育教學目標不明確。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進行思政學習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說高校思政課程的開展情況以及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的融合程度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夠接受到的思政教育水平。然而,當前大多數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教學的目標并不明確,開展思政課程只是為了讓學生在這門學科的考試中能夠拿到更高的分數,這種教學目標的偏差也直接造成了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收效甚微的現狀。事實上,高校開展思政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學生考試時能得多少分,而在于是否真正能夠讓學生有積極向上的思想,并且用正確的思想來指導正確的行為。因此,思政教育教學目標不明確、偏向應試化,是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最大的問題。
2.思政教育教學方式缺乏創新。現階段,大部分高校開展思政教育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在課堂上進行單方面的知識輸出,學生接受思政內容的方式就是聽課,能夠接觸到的思政內容都是教師所講述的。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課程參與度很低,對思政相關知識的接受程度不高,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性也很低,加上思政課程的相關內容本就比較復雜難懂,也很抽象,教師單方面的輸出就會導致學生對思政知識的理解程度不高,隨之出現教學效率低、教學質量差等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知識有興趣、有熱情,才會主動去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吸收知識,然而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僅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思政教育的熱情,反而會讓學生對思政教育、思政課程產生抵觸的心理,思政課程也就無法真正發揮其指導學生思想的作用。
二、新媒體思維給高校
食品專業思政教育帶來的機遇偏向于說教的思政教育課程很容易消磨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會讓學生對思政課程產生抵觸的情緒,因此必須對思政教育模式進行優化和改革,而新媒體思維正好給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機遇。1.表達方式的多樣性。新媒體技術能夠將信息以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等不同的形式展現出來,這種多樣性的表達方式極大地豐富了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課程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思政內容的熱情。當學生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去學習思政知識,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中,并在課后積極進行自我提升。
2.資源獲取的快捷性和資源的共享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接觸到的思政知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也無法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樣的知識內容,有的學生覺得比較深奧,有的學生覺得過于淺顯,也就是說“吃不下”和“吃不飽”的情況同時存在。但有了新媒體技術的幫助,這個問題就能夠很好地被解決。新媒體技術與互聯網技術擴大了學生接受思政知識的途徑和范圍,學生可以通過線上資源來學習思政知識,對于課上沒有聽懂的部分,課下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來進行彌補;對于課堂上教師講解的知識已經完全掌握,還可以通過線上資源的學習來實現知識的拔高。在新媒體技術的幫助下,學生能夠找到更適合自己的教學資料,能夠更便捷地獲取知識,并同其他人進行資源共享,這對于學生學習思政知識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
三、新媒體思維給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
新媒體思維和新媒體技術對于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來說其實是把“雙刃劍”,雖然能夠起到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過度使用新媒體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將新媒體加入高校食品專業思政課程之所以受到學生的喜愛,是因為新媒體給沉悶的課堂增加了一絲生氣,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據統計,現階段大部分學生至少擁有一個新媒體賬號,且學生利用新媒體賬號進行社交和學習的頻率直線上升,這說明新媒體在高校學生群體中具有極大的影響,也深入地滲透到了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在此過程中,新媒體技術能夠幫助學生更便捷地學習知識,結交更多的朋友,但是如果學生的自控能力差、缺乏判斷能力,就會過度使用新媒體,甚至出現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而荒廢學業等情況。如果學生不能夠控制好使用新媒體的時間,教師也沒有分配好新媒體技術在課程中的使用時間占比,就會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而且學生頻繁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線上溝通,這種虛擬的交流方式一定會影響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甚至使學生的性格變得孤僻,進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2.新媒體共享的網絡資源質量良莠不齊。學生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更方便、更快捷地接觸到更多的知識,這些網絡資源雖然豐富,但質量卻良莠不齊。對于缺乏判斷能力的學生而言,對知識內容本就不熟悉,更別談分辨教學資料的對錯。而在傳統的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中,教師是教學資源的唯一供給者,盡管學生只能在課堂上學習思政知識,但是能夠保證學生接觸到的思政知識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教師傳授給學生的思政知識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新媒體技術的確拓寬了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豐富了學生能夠接觸到的教學資料,但是想要讓新媒體技術發揮出更大的優勢,讓學生能夠真正學習到思政知識,提升自己的思政水平,就必須對線上資源進行把控。
四、基于新媒體思維的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策略
基于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新媒體思維給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筆者認為應該將新媒體思維與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進行融合,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勢來幫助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進行創新和優化。
1.提升高校、教師以及學生對思政教育的重視程度,增強思政教育與食品專業的融合程度。將新媒體思維與思政教育、食品安全等專業內容進行結合,以此構建新的教學體系,不僅要注重思政理念的學習,還要注重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過程,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課堂上,利用新媒體技術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論知識,對于部分晦澀難懂的知識,可以采用視頻與教材結合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一些時事熱點,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不僅能夠豐富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的教學方法,還能增加學生對思政知識的興趣。以食品發酵設備與工藝課程教學為例,在課上,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展示全國各個地方的特色發酵食品,包括東北酸菜、四川腌菜、四川泡菜等,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向學生展示中國傳統飲食智慧以及各個地方的飲食文化,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勞動人民的智慧,從而增強文化自信;在課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線上的任務,讓同學進行自主學習,也可以采用廣播、圖書館報告等不同的形式向學生傳遞思政教育理念,將思政學習融入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2.構建高校自己的教學資源庫。高校構建自己的教學資源庫,不僅能夠方便學生查找教學資料,節約學生的時間,保證學生接觸到的知識的正確性和權威性,還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當然,這些都需要高校和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尤其是教師在進行食品專業課程教學時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以食品微生物學課程教學為例,教師在講解微生物及其產物鑒定的相關知識點時,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來展示標準的檢測方式,通過新媒體平臺展示食品安全案例并講述食品安全法,讓學生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3.提高高校教師的教學素養。高校要加大對新媒體建設的投入以及支持力度,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學習的氛圍,也滿足學生對新媒體資源的使用需求。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師的新媒體素養和教學水平,使教師能夠為學生篩選出優質的教學資料,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地引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實現食品專業思政教育與新媒體技術的有效融合。
五、結束語
希望高校食品專業思政教育能夠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思想水平,并用正確的思想來指導正確的行為。
作者:楊秋生 陳鏡宇 單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南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