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體育經濟與國家級一流人才培養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研究目的
展望2035年,我國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強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軟實力顯著增強。所以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國家發展的大事。綜合國家角度、人才培養維度以及專業建設視角的審視,體育經濟與管理一流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緊扣經濟、文化、教育、健康、人才、體育等主題,并結合《雙萬計劃》的需要以及體育經濟與管理人才的稀缺等因素,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是高校體育類專業的重要責任。系統對比我國當前體育經濟與管理一流本科專業培養方案、培養目標制定的優點與不足,提出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相對合理的相關建議,避免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教學與其他學科同質化的發生,對于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以“體育經濟與管理”、“一流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研究”為關鍵詞組合進行檢索,通過對這些文章的分類、閱讀和整理和分析,參考、借鑒以往有關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結合在上海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三所學校官方網站提供的數據以及對此專業建設的情況,在數據的統計與分析的基礎上對此進行歸納、分析。
研究結果
(1)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三所學校在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并沒有較大的差異,具體方向就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經濟學、管理學、體育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能夠適應經濟社會和體育產業的發展,能夠在體育企業中營銷策劃、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2)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三所學校在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培養要求上具有一定差別,三所學校此專業的培養目標的共同點在于掌握經濟學、管理學、體育學知識;熟悉國家有關的經濟的方針、政策、法規;掌握策劃、經營、組織、管理決策等專業技能。不同處在于上海體育大學對學習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外語需要達到四級水平,計算機需要達到二級水平。北京體育大學在培養目標上沒有相關的要求,首都體育學院要求是熟練運用計算機以及具有一定的英語讀、書、聽、寫、能力。相反在運動技能方面上海體育學院沒有作出具體的要求,北京體育大學與首都體育學院要求至少掌握一項運動技能;(3)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三所體育類院校在修學年限同為四年、授予學位同為管理學,在主要課程方面也相似主要以體育管理學、體育經濟學、體育產業概論、體育賽事管理等。在學分設置方面上海體育學院154分與北京體育大學149分接近,而首都體育大學學分設置168分相比較高,而在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綜合實踐課的設置分數相比另外兩所學校都有高出部分,并不是某一類課程有較高分數溢出。在學分比例方面三所學校的四門不同類別的課程比較接近,相互對比并未有超出5.55%比例;(4)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在招生生源方面以北京的學生為例,北京體育大學分數線普遍高于首都體育大學,尤其是2019年理科的分數對比,北京體育大學比首都體育學院足以超出125分。三者對比說明北京體育大學錄取人數中普遍的學習成績較高,上海體育學院位居第二,首都體育學院在位于第三;(5)北京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的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的學校辦學水平較高。師資力量總體合理,師資力量排名先后為上海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在就業率方面,三所體育類院校該專業的除了2020年上海體育學院的88.89%以外,就業狀況總體良好,尤其是北京體育大學的就業率始終穩定在99%以上。
研究結論
三所高校的背景、師生、環境等不同,學校對的學生要求也不一樣,應該樹立“既懂體育又懂經濟與管理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觀念,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考生了解體育產業,讓社會更加重視該專業,提高該專業的知名度,突出體育特色與學科融合相結合,強調辦學特色和管理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考察的相結合,組織學習與文化建設相結合,從而增強該專業的建設的力度與人才培養的實力。
作者:桂裕龍 李宇騁 宋忠良 單位:中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