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航空經濟投融資平臺構建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審議通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我國西部地區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作出了戰略部署。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需要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研究表明,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航空產業帶動的全產業鏈、延伸出來的航空經濟,能夠推動現代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升級,并拉動嵌有“航空元素”且開放的現代經濟形態的發展,成為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新動能”,荷蘭史基浦、美國孟菲斯以及我國香港等地的航空經濟發展就是典型的例證。隨著民航業的快速發展,創新發展航空經濟成為許多地方的工作重點,如何打造航空經濟投融資平臺、發展航空經濟備受各地政府及投融資平臺關注。因此,充分發揮成渝地區資本運營平臺的功能,整合盤活航空類資產,提高資本回報率,是融入發展航空經濟、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題中之義。
一、航空經濟與雙城經濟圈的內涵機理
不同于臨空經濟的區域經濟概念,航空經濟以民用航空業為核心和依托,形成航空核心類產業、航空關聯類產業和航空引致類產業,具有高附加價值、高技術含量和高時效性的特征。“臨空經濟”概念開創了航空運輸對經濟活動影響研究的先河,而“航空經濟”概念是“臨空經濟”概念的豐富與深化。某種程度而言,航空經濟是開放經濟的“硬幣的另一面”,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開放發展、協同發展的內涵機理一致。航空是現代社會交通運輸的主導方式,具有時效強、連通廣、不受地形條件影響等特點。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飛機在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推動要素市場化流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為適應全球化、信息化、平臺化的時代新特征,航空通過有限的運力為最具價值的客貨資源提供高效位移服務,通過最大的活動半徑深刻影響著全球化發展進程。航空不僅提供高品質、高效率、高附加值運輸服務,還吸引了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的集聚發展,滿足了資源全球化配置、信息社會高效運轉等時代需求。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優化國家區域經濟布局的戰略決策,是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優化國家對外開放格局的重大行動。成渝地區是我國南向、西向開放的門戶,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三大國家戰略的現實需要,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的戰略舉措。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聯通歐亞、陸海統籌的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國際競爭的新基地,擴大與歐亞大陸、東盟各國經貿往來,有助于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在新一輪國際投資合作和貿易競爭中占據主動,更好地發揮中西部惟一直轄市——重慶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獨特而重要的作用。航空的速度優勢、資本密集優勢及產業集聚優勢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開發開放、產業升級有著天然的契合性。因此,發展航空經濟,完善航空全產業鏈,集聚全球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既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必然要求,也是助力成都和重慶兩座城市帶頭開放的重要抓手。
二、我國航空經濟投融資平臺發展現狀分析
航空經濟投融資平臺是航空經濟培育、孵化的基礎。《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推動航空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以及“打造航空經濟產業鏈”和“選擇部分地區開展航空經濟示范區試點”兩個分任務。在該意見指導下,眾多區域爭相打造以航空經濟為核心的新的經濟增長極,航空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依托航空運輸流量拉動的模式。以鄭州為例,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全國第一個獲批的航空經濟示范區,形成了智能終端、精密機械、生物醫藥、電子商務、航空物流、航空制造維修、電子信息和現代服務八大產業集群。2018年,鄭州航空港區僅手機產值就超過了3000億元。鄭州大力發展航空經濟,機場的航空流量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機場的行政參與有限。二是依托航空制造業拉動的模式。以南昌為例,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的誕生地、全國惟一一個有直升機螺旋翼、固定翼研發和制造的江西省著力打造南昌航空城,并將航空制造業作為主導產業。目前南昌航空城已落戶項目40多個,覆蓋整機制造、航空運營、航空科研等航空產業全鏈條。上海、陜西、四川等也是靠航空制造發展航空經濟的模式,同時也有良好的航空運輸基礎,航空運輸和航空制造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三是依托通用航空或航空全產業鏈發展的模式。目前比較典型的有四川模式、山西模式、浙江模式、貴州模式等。基于國務院《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規劃和支持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這一模式的共同點是各省均建立了航空產業建設和投資平臺。比如:四川通用航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山西航空產業集團、浙江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貴州航空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述平臺的建立主要依托政府的幫助和支持,政府為其實際控制人,而且這些平臺與機場集團聯系緊密,負責統籌規劃當地的各種航空資源。接下來,對我國航空經濟投融資平臺的五種典型模式進行梳理和分析:
(一)四川模式:打造航空產業生態圈
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川發展”)是四川省惟一一家集金融控股、產業投資引領和企業改革發展三位為一體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是四川省政府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企業。目前,川發展構建了涵蓋金融、新興產業、基礎設施與地產、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國際業務的六大業務板塊。在基礎設施與地產板塊,投資的航空產業公司主要有:四川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國資委控股81.59%)、四川航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川發展全資控股),此外還包括四川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直屬企業九寨黃龍機場有限責任公司。在新興產業板塊,圍繞“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發展方向和全省的“雙七雙五”戰略,重點投向航空航天與燃機等高成長性的新興產業領域,積極探索“基金+園區+研究院”產業推進模式。如:四川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為基金已投資企業的擴張再投資進入產業園區創造條件,同時也為入園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再以成都國際航空動力小鎮等產業園區為集聚載體,為新興產業的集群發展打下基礎。最后依托川發展擬組建的研究院等科技研發為后盾,對園區產業的提升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國際業務板塊,川發展通過全資子公司四川發展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與渣打銀行合資設立國翔國際飛機租賃公司,主營飛機及其他航空器材的購買、租賃、處置以及相關咨詢業務。借助股東資源和渠道優勢,利用川發展擁有四川國資體系的四川航空、成都航空的產業支撐和四川省航空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基礎,結合渣打銀行覆蓋全球的業務網絡以及其在國際航空租賃領域的專業技術、業務渠道和管理經驗等,快速切入全球航空租賃產業,打造“立足中國、面向全球”的第一家由省級政府平臺直接控制的國際航空租賃產業平臺。在航空園區、航空小鎮開發上,四川雙流區規劃4.1平方公里的成都國際航空動力小鎮,由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打造集產業、科研、生活于一體的新型園區,建設世界頂尖的航空動力制造基地和軍民融合示范基地。雙流區與川發展通過組織參加新加坡國際航空防務展、珠海國際航空展、加德納航空全球供應商大會等方式,加強與全球知名航空企業對接,積極開展全球宣傳推廣工作,吸引更多航空企業入駐。此外,川航集團在雙流區積極建設集團總部基地,打造集成化、規模化的四川航空產業園區;并與雙流區共同出資成立運營平臺,參與雙流空港花田項目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將其打造成為國家級航空文化產業園區。此外,雙方在雙流共同發起成立航空產業發展母基金,助力雙流航空經濟、航空商圈及門戶樞紐建設。在成都東部新區航空產業發展聚集方面,川發展旗下的川航集團、川航股份與成都東部新區進行戰略合作,投資總額約370億元的航空項目將落戶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具體包括四個子項目:在天府國際機場建立川航航空基地,并成立四川航空天府分公司;建設四川航空國際中心項目;建設四川航空培訓中心(東區)項目;建設川航金蘋果K12教育項目。此外,川航與東部新區還將在通航領域合作,共同編制通航產業規劃、實施通航項目招引、舉辦通航會展及活動,為四川加快推動航空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千億級航空產業生態圈提供有力支撐,實現民航客運和通用航空“兩翼齊飛”。
(二)山西模式:打造建設和投資一體化平臺
山西省以“山西航空產業集團”為航空經濟發展平臺,培育衍生出各種航空產業公司;與旅業集團、投資公司等廣泛開展合作,實現了全省航空產業的外向性發展和開放性發展。“山西航空產業集團”由山西省民航機場集團公司改制成立,由山西省國資委投資組建,以機場建設和運營管理為核心主業,整合航空資源,圍繞機場、通航、臨空經濟三大戰略,是山西通航產業發展最大的投資平臺。目前,山西航空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直接管轄太原機場和長治機場,成立了具有獨立法人的太原機場公司和長治機場公司,同時與大同市、呂梁市、忻州市政府簽署機場托管協議,大同、呂梁、五臺山三個機場受當地政府委托管理。目前,已形成了以太原為中心,長治、大同、呂梁、臨汾、運城、五臺山“一干六支”,連接全國、面向國際的航空運輸格局。2017年5月,山西航空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與海航旅業集團簽署協議,雙方共同出資合作成立山西航空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在“航空+旅游”、“文化+旅游”和“產業+金融”等方面搭建山西航旅創新發展平臺。2018年9月,山西航空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航空國際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山西通航集團,致力于打造集投資、建設、運營、服務、管理為一體的省級通用航空發展平臺。2020年3月,山西航空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山西省體育局簽署了堯城機場托管協議,成立山西通用機場管理有限公司,培育航空旅游、運輸、航空運動市場,打造投資、建設、運營、服務“四位一體”的通航產業,并協助推進機場建設各項工作,做好逐步接管省內其他通用機場的籌劃。
(三)浙江模式:依托機場組建的統一的管理平臺
浙江省機場集團是浙江省搭建的省級綜合交通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平臺,著力于推進省內機場資源整合,規劃建設杭州臨空經濟示范區,聯動推進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建設,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打造民航強省,加快構建多元、立體、無縫的海陸空一體化現代交通體系。浙江省機場集團下轄杭州機場、寧波機場、溫州機場、舟山機場,托管衢州機場、臺州機場、義烏機場、建德千島湖通用機場等。“機場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為企業的核心主業,“航空關聯業務、臨空經濟發展、通用航空業務、航空投融資業務”為四大關聯主業。集團打造五家專業化公司:浙江機場集團保安服務有限公司、浙江空港培訓服務咨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臨空經濟開發有限公司、浙江省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浙江省空港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從上下游全面推進航空經濟發展。
(四)貴州模式:專注建設統一的投資平臺
貴州航空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貴州首家民航相關產業和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建設平臺。集團全面履行全省干線、支線和通用機場新建、改擴建等各項工作,以及通用航空產業板塊發展、臨空產業投資、土地整理與地產開發、開展資本運作等職能職責。集團牽頭發起的貴州民航產業發展基金總規模為300億元。該基金的設立是貴州吸引社會資本,充分發揮市場化運營機制,解決全省機場基礎設施建設和臨空產業投資資金問題的重要手段。基金主要投向貴州省內機場基礎設施建設、機場路網工程建設、機場配套設施建設、機場運營升級改造、機場服務產業開發、各地區旅游資源開發等基礎設施類和產業開發類領域,將為有序推進貴州民航業協調持續發展、推進貴州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和臨空產業共同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和支撐。集團借助貴州省建設全國全域旅游示范省的發展機遇,著力實現航空運輸、通用航空和全域旅游資源通力合作,跨區域串聯景區景點,打造網絡化通航旅游產品體系;通過通航制造業引領,打造“通航”+多元化旅游產品體系,構建多點多極、點線面結合的產業布局以及覆蓋全省的通航旅游網絡,助力推動貴州通航產業的快速發展。
(五)河南模式:公益類機場平臺+競爭性航投平臺
河南航空產業的發展主要依托“兩架馬車”:一是公益類機場平臺,即河南機場集團,負責運營發展樞紐經濟和臨空經濟,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體系,推動“空中絲綢之路”建設等;二是競爭性的航投平臺,即河南航投集團,主要承擔促進河南民航產業發展、參與國內外航空公司重組合作、引領帶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發展的責任使命。兩個平臺均由河南省財政廳控制,獨立運作、相互支撐。其中,河南航投著力推進航空公司重組業務,積極參與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的建設;重點發展與民航產業緊密關聯的航空運輸、航空物流、通用航空、金融、航空制造、航空置業、文化旅游等產業板塊,圍繞航空經濟,努力構建重點突出、多元發展、特色鮮明、綜合競爭力強的航空產業集團。
三、構建成渝地區航空經濟投融資平臺的思考
四川的川發展與重慶的渝富控股均為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已投資諸多與航空相關的現代服務業板塊。鑒于航空產業鏈條長、帶動性強,對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的整體帶動優勢明顯,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亟需發揮成渝兩地的資源稟賦優勢,共同培育壯大航空全產業鏈。
(一)構建成渝兩地航空產業一體化投資運營平臺
相比而言,四川的川發展打造的航空產業投資平臺已初具雛形。但是,目前重慶航空產業鏈尚未形成,各類資源分散布局,航空產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作用發揮不明顯,與成都(航空制造、航空教育、航空金融)、西安(航空制造、信息科技)等周邊城市差距較大。渝富控股作為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可發揮管理優勢、資本優勢、資源優勢和投融資專業人才優勢,與川發展聯動,牽頭構建成渝兩地一體化的航空產業投資運營平臺,優化存量國有資產,通過整體的產業布局減少內耗、形成優勢,做強做優做大航空國有資產,統一運營成渝地區航空運輸、航空制造、通用航空、航空基金及融資租賃等產業業態,培育形成集高端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于一身的現代航空產業體系;同時,可盡快出臺成渝兩地航空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十四五”行動方案等。
(二)共同培育壯大成渝地區航空產業生態圈
從川發展對航空產業布局看,既有航空公司、機場、通航等傳統運輸服務業板塊,也有航空制造、航空小鎮、臨空經濟、產業基金、飛機融資租賃等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板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交通是重頭戲,也是排頭兵。重慶可依托現有的西部航空、通航公司、銀海租賃、基金等平臺,與川發展聯動,共同培育壯大成渝地區航空產業生態圈。當前,航空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同時也是國有資本“抄底”布局的時機。一是可采取“基金+招商”模式,發揮兩地高新區、各類園區等政府招商引資積極性,利用總規模300億元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優先支持航旅等戰略新興服務業;二是可做大融資租賃平臺,利用重慶保稅港區政策,開展飛機融資租賃,同時面向航空特種設備、新能源車輛等布局租賃業務。成渝兩地干支線機場數量多,大多資產負債率高,有較強的“變直接購買為租賃”的內生動力;三是可采取成渝兩地聯動,共同投資布局成渝地區航空全產業鏈,抓緊補齊重慶在航空研發制造、航空教育等方面的短板,補齊成都在航空租賃等方面的短板。
(三)盤活成渝兩地通航、旅游、會展等航旅資源
成渝地區中心城市與次級城市的通達時間比較長,特別是次級城市之間通達時間普遍在5小時以上。如重慶黔江到四川自貢,地面距離500公里,高速公路通達時間6小時左右。發展通用航空,有助于盡快改善“蜀道難”狀況。成渝兩地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待開發,通航在其中將扮演重要角色,兩地航空產業可與旅游產業深度合作,搭建“航空+旅游”和“文化+旅游”等創新發展平臺。建議借鑒內蒙和新疆模式,在兩地既有通航公司基礎上,組建成渝通航公司,盤活成渝地區通航及支線航空資源,發揮通航優勢,促進兩地資源要素自由流動。此外,國務院已先后批準了成都、重慶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但目前該政策僅限兩地獨立使用,尚未實現互聯互通,對吸引外國人到川渝地區商務、旅游均不便利。成渝兩地借助國家戰略,可共同向國務院申請打通政策壁壘,共同爭取144小時政策成渝共享,推動成渝兩地國際航空市場發展,進而發展成渝兩地旅游、商務會展等業態,依托航空經濟提升成渝兩地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作者:李汝義 單位:重慶渝富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