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區域地理教學中繪圖能力培養策略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初中區域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可以幫助他們建立空間觀念,構建腦中地圖,養成主動從地圖中發現和獲取信息的習慣,從而鍛煉學生的讀圖和析圖能力。本文在闡明培養學生繪圖能力優勢的基礎上,分析初中區域地理中適宜采取繪圖教學的圖像類型,并提出培養學生繪圖能力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區域地理;繪圖能力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程分為四大部分,分別是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后三者都屬于區域地理的范疇[1]。由此可見區域地理是初中地理課程的重要內容。2016年發布的《地理教育國際憲章》中提出:地理是一門以位置和區域知識為基礎的學科[2]。地理研究的中心概念是地理位置、地方、空間和區域,而地理位置是理解區域之間相互依存關系的先決條件。可見在學習區域地理中認識區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現階段區域地理的教學中更重視知識的記憶背誦,沒有較好地利用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初中是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記憶圖像知識的能力要優于記憶文字知識的能力,利用繪圖進行區域地理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對圖像的記憶優勢,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區域地理相關的知識。因此初中地理教師應該重視繪圖教學,提升學生的繪圖能力。
1初中區域地理繪圖類型
初中地理教材中地理圖像數量龐大,大致可分為地圖、地理景觀圖、地理示意圖、地理圖表、地理漫畫、地理組合圖等六種。在區域地理模塊,數量最多的是地圖與地理景觀圖。地圖有助于認識區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狀況;地理景觀圖有助于理解區域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以及區域人地關系。但在區域地理繪圖教學中,最適合采用的圖像還是地圖。初中地理教材中區域地理中適合采用繪圖教學的地圖,大致可以分類為地形圖、行政區劃圖、氣候類型圖、地理分布圖、綜合性區域地圖。繪制不同類型的地圖,可以幫助學生學習不同的地理要素。
1.1地形圖
在選擇繪制的地圖類型時要結合學生掌握的知識以及學情。如在學習亞洲的自然狀況時,可以繪制亞洲地形圖,包括亞洲的主要地形和河流。通過繪制地形圖,可以了解該區域的地形、地勢、河流以及河流流向與地勢的關系等。
1.2行政區劃圖
初中地理中行政區劃圖主要包括亞洲地理分區圖(亞洲行政區劃和亞洲六大分區)、世界主要地區的行政區劃圖以及中國行政區劃圖。通過繪制行政區劃圖可以了解區域中的行政區、領域范圍和行政中心。
1.3氣候類型圖
氣候是影響區域自然及人文環境的重要因素,在學習區域自然狀況時繪制氣候類型圖是十分必要的。如通過繪制世界氣候類型圖,可以明確某種氣候類型所處的地理位置,從而分析氣候的成因和特點。
1.4地理分布圖
地理分布圖有鐵路分布圖、資源分布圖、城市分布圖、工業分布圖、農業分布圖、降水量分布圖等。地理分布圖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地理事物在空間上的分布,如美國本土農業帶分布圖可以清晰展示美國農業帶的空間分布。
1.5綜合性區域地圖
綜合性區域地圖是以上幾種地圖的綜合,可以有效地將地理要素組合,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綜合性區域地圖尤其適合在復習時使用,可以達到綜合地理要素、構建知識體系的效果。如在復習中國自然概況時,可繪制中國氣候類型圖和中國地形圖的組合地圖,既可以綜合復習中國的主要山脈、地形區、河流和氣候類型,又可以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2初中區域地理繪圖教學策略
2.1提高教師繪圖教學意識,增強繪圖教學技能
教師備課時應將繪圖環節納入課堂中,并在課堂中以板書的形式邊繪圖邊講授,讓學生學會看圖識圖,學會老師繪圖時的步驟與方式,并習慣在區域地理學習中應用地圖。這樣在教師布置課后繪圖作業時,學生才能地根據課堂中的印象進行操作。只有教師在整個區域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將繪圖融入其中,整體連貫地將繪圖滲透學生學習的方方面面,繪圖教學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地理板圖的繪制尤其凸顯地理課堂的特色。優秀的板圖繪制技巧,會給教師教學的過程帶來極大的便利。如教師徒手畫地圖會帶給學生極大的震撼,激起學生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從而產生學習、模仿甚至超越的想法,在完成繪圖作業時也會更加認真且有動力[3]。但在現階段初中地理教師中,非師范專業畢業的教師數量較多,他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繪圖技能訓練,即使師范專業畢業的教師也并非人人都能夠熟練繪制板圖。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繪圖能力,能夠做到心中熟記常用的區域地圖,并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熟練繪制。由于課堂中的時間有限,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為繪圖教學帶來很大的幫助。如在地理板圖中加入生活化案例,在“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域”教學中,為幫助學生記憶不同省級行政區域的輪廓,可將其與所在地區特色聯系起來,并展示相應圖片。例如,陜西省像一個抱拳的兵馬俑;海南省像一顆菠蘿等。利用多媒體開設相關的課堂活動,也可激發學生的繪圖興趣,在課堂中達到幫助學生提升繪圖能力的效果。
2.2規范學生繪圖過程步驟,養成良好繪圖習慣
學生在進行繪圖任務前,教師必須明確繪圖的步驟。第一,明確所繪地圖的圖名。區域地理教學中常用的地圖類型有地形圖、氣候類型圖、行政區劃圖、地理分布圖四大類,以及兩種或以上的組合圖。明確所繪圖名是繪圖的第一步,也是讀圖的第一步,可以識別圖像類型、明確讀圖目的。第二,判斷是否有地理三要素:圖例、比例尺、指向標。在一般繪圖的過程中,比例尺與指向標可以省略,而圖例所用頻率較高。如繪制氣候類型圖時要強調不同顏色或者符號代表不同的氣候類型,并以圖例的形式表示出來。第三,講授不同定位方式。在明確圖名、圖例后就可以開始區域輪廓的繪制,這也是對區域地理位置的定位。可以采取的方式有三種。其一是經緯網定位,這是最常用、最標準的方式之一,即先繪制所在區域經緯網,在經緯網的基礎上,對應區域輪廓的絕對位置,繪制區域輪廓。其二是幾何圖形組合法。初中地理中所學的幾大區域大都可以用規整的幾何圖形組合而成,如非洲是梯形加三角形,可先繪制出幾何圖形,然后在此基礎上勾勒非洲的輪廓。此方式生動形象,便于學生理解,但學生較難掌握幾何圖形之間的相對關系,容易比例失調。其三是區域輪廓描繪法,此方法適合動手能力較差的學生,可先用較薄的紙張映在地圖上,慢慢描出區域的輪廓。第四,填充內部要素。在區域輪廓內繪制要素時需注意各要素之間的相對位置與要素的完整性。教師可根據繪圖步驟制定評分細節,學生也可根據評分細目表完善全部繪圖要素。規范學生的繪圖方式步驟,養成學生良好的繪圖習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感、方位感與良好的讀圖識圖習慣,同時也便于教師對繪圖作業的評價批改。第五,樹立板圖意識。繪制中國地圖時需格外強調中國版圖的完整性,中國的領土“一點”也不能少,香港、澳門、臺灣不能缺失是最基本的要求。“南海十段線”如果不能在橫板地圖中完整展示,可以畫成豎版的中國地圖,但一定要在繪制中國地圖中強調中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
2.3組合疊加繪制地圖,綜合分析要素聯系
區域地理復習階段,可以將課本中的地圖進行組合疊加繪制。如復習“美國”這一節課程時,可疊加美國本土地形圖與美國本土農業帶分布圖,在地形、海陸位置、氣候的基礎上疊加農業帶的分布,讓學生理解美國農業帶的形成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聯。借助要素疊加圖,可以幫助學生分析要素間的相關關系,學會多角度多要素地分析問題,鍛煉綜合思維[4]。還可選取優秀繪圖作業或者錯誤較為典型的案例,放在多媒體中展示,鼓勵學生用自己繪制的地圖,向同學們解說分析地理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如此可以幫助學生再次鍛煉思維邏輯,也可達到加強理解記憶、復習相關知識的效果。
2.4注重繪圖后的評價,分享經驗取長補短
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需結合布置任務前設置的評分細目表,給予學生認真細致的評價,尤其是在學生剛開始繪制地圖時,要注意規范學生的繪圖方式。可采取一對一課后談話的方式,也可采取歸納典型錯誤案例集中講解的方式,但務必要對學生的繪圖過程進行規范,不斷糾正學生在繪圖過程中的錯誤,避免無效的繪圖。教師進行繪圖教學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學生繪圖的經驗會給教師帶來啟發和驚喜。教師應提供機會與場合,讓繪圖優秀的學生分享經驗、展示成果。例如舉辦區域地圖繪制大賽,展示學生繪圖作業中的優秀作品,并讓其分享在繪圖過程中的心得體會。甚至可以在比賽中加入情境的設置,如“設計你理想中的環球旅行路線圖”主題,在繪圖之外融入區域地理的知識點,作為區域地理模塊的階段性總結。
2.5鏈接中考命題框架,做到練習考試結合
初中階段的繪圖教學目的是輔助知識點記憶與鍛煉識圖能力,繪圖的效果可在日常的練習與考試中體現。教師在日常練習與測試中可仿照中考的命題模式,設置相同類型題目以測試繪圖記憶的效果。如選取各大洲輪廓圖,讓學生判斷對應各大洲輪廓對應的各大洲特色;將某大洲地形圖摳出部分空白,讓學生判斷該處的地形等。如此可在考查學生繪圖記憶效果的同時考查知識點,做到繪圖效果與實際考查相結合。
3結語
在初中地理區域教學中,采取繪圖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引導學生在繪圖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區域知識,綜合分析區域要素間的關系,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張建珍,段玉山,龔倩.2016地理教育國際憲章[J].地理教學,2017(19):4-6.
[3]范立穎.初中地理教學中指導學生繪制區域示意圖的實踐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0.
[4]房曉飛,徐毅.深度利用學生繪圖,扎實落地核心素養———以初中區域地理實踐教學為例[J].地理教學,2019(2):29-31.
作者:李佳麗 梁品文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