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學習考察報告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赴華東名校的學習考察報告
短短九日考察之行,已圓滿地畫上了句號。靜下心來回顧,這九日之行真是受益非淺,尤其是在如何創建名校方面感觸頗深。這次外出主要考察了泰興市洋思中學,江蘇無錫堰橋鎮小學,嵊州市鹿山小學、城北小學,以及上海的閘北中學等名校。雖然各校的文化底蘊不一樣,校園布局不一樣,原創:學校的管理辦學理念不一樣,但它們在打造學校“名氣”方面,卻有著共同點:即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辦學理念,一流的教育質量。
特色校園設施先進這次參觀的幾所學校,不管校園面積的寬窄,每所學校的校園都有平坦寬敞的塑膠操場,綠樹婆娑的小景區,布局上都將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結合得十分完美,充滿了智慧和靈氣,也充滿了童趣,為孩子們創造了優美的學習環境。如洋思中學、城北小學、鹿山小學利用墻壁、走廊、門窗辦起了墻報專刊,名言警句、書櫥、學生名人……等,營造了濃厚良好的育人環境。在硬件上,幾乎每所學校都設有室內外廣播網、閉路電視系統、并入英特網的微機局域網和網絡教室、電子閱覽室、健身房、現代化餐廳等專用教室。尤其是閘北中學的局域網,利用多媒體教學,實行資源共亨,給課堂注入了生機。同時,為了提高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結合學校的校園網絡,建立和實施了學校的校務、教務的網絡化管理,各校正實現著校園信息化,學校現代化。
師資精良名師輩出從我們所考察的幾個學校的資料和他們的介紹中可以看出學校的領導班子勤政務實、奮發有為、精誠合作、勇于開拓;教師隊伍勤奮求實、敬業愛生、樂于鉆研、勇于創新。幾乎每所學校都先后涌現出多名國家級、省級專家、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省優秀教師、市區學科帶頭人等。大部分學校的中學高級教師和小學高級教師的人數占任課教師百分之七十以上,有的學校還有不少教師是提前晉升專業技術職稱,每所名校的教師的學歷百分之百的合格。
科研創先成果豐碩在“科研興校”的辦校思想的指導下,各校都提倡在科研課題中學習與實踐,在科研狀態下工作和探索,基本形成了“以學習為生存方式,以研究為職業方式,以循環為發展方式”的科研氛圍。各所學校均承擔了不同層次的科研課題,某些學校的課題多次獲國家、省、市等級獎,更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國推廣,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例如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閘北中學的“成功教育”,堰橋小學的“特色體育教育”等科研課題。
強力借勢打造亮點各學校也正以新課程的實施為契機,強力借勢,以新課程理念進行教育改革,研究以學生為本,尊重理解關愛學生,主體發展的教育,探索育人目標體系的完善與評價體系的建立。一所學校能成為名校,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他的品牌、在于他的特色。如堰橋小學的“少年吳文化科學學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鹿山小學的“3115”德育工程為新一輪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注入了新的生機;城北小學的科技教學,模型車的制作與比賽;洋思中學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教學理念等。或許正因為如此,才使它們成為全國聞名的學校。
以先進為鑒求奮進之策
——赴崇川、鐘樓、武進三區學習考察報告
12月2日至3日,xx區黨政代表團赴南通崇川、常州鐘樓和武進三個區進行學習考察,以學習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書記李源潮視察鎮江時的講話和全市領導干部大會精神,推動全區奮力實現“雙超半”,為沖刺“百億”勇立新功。考察團一行參觀了麥德隆超市、易初蓮花等大型市場,富士通微電子、莫本通訊、新科集團等高新技術企業,南亞塑膠、常松訊匯、裕興樹脂等工業企業,也領略了常州大學城、武進市民廣場等人文風采。崇川等地發展速度之快、手筆之大、亮點之多、面貌之新,給我們以強烈的震撼:
一是大解放意識強。這幾個地方發展速度之所以快,關鍵在于思想解放邁出的步伐大。南通和常州兩市在稅收地方留成、拆遷安置政策、標準廠房建設規費等方面,都為區級政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區級政府在園區開發和項目建設的推進中,并不按部就班、死搬教條,而是創新思維進行巧干,充分做好應做的一切手續,嚴格按照程序做好各項工作,贏得了市里部門的充分支持。
二是大項目支撐強。這些區域的發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項目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十分明顯。武進區超億元企業達到100家,在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占有10個席位。崇川區不搞星羅棋布,只求頂天立地,超億元企業有15家,在骨干企業的帶動下,形成了以臺資為主體,以塑膠、電子為特色的產業集群,去年骨干企業拉動工業增幅16個百分點。
三是大開發勢頭猛。考察團所到之處,都能感受到熱火朝天的開發氛圍。武進津通國際工業園占地近1500畝,建筑面積110萬平方米,一期就建成標準廠房20萬平方米,租出80%。鐘樓經濟開發區作為全省最年輕的開發區,2003年1月27日正式啟動,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現在已擁有企業74家,僅去年就實現業務總收入65.7億元,財政收入2億元。鐘樓區在去年大環境趨緊的情況下,仍然克服萬難全力推進拆遷,全年共拆遷10余萬平方米,累計拆遷100萬多平方米,使得園區建設和項目落戶能夠快速推進。
赴上海學習考察報告
平谷中學地理付永全
200/年10月8日――10月13日在徐校長的帶領下,我們一行20人去上海市楊浦區市東中學進行以"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為主題的學習考察活動,在一周的學習考察過程中,通過聽取四名校長,主任的匯報,聽課,與教師學生座談,參觀等環節活動,覺得此次行程受益匪淺,感觸很深.
現將此次活動的感觸匯報如下:
優美的校園環境有利于師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以上海楊浦區市東中學,市教科院附屬中學為代表的校園環境建設,綠色植被品種繁多,高低搭配錯落有致,各種建筑既有古樸典雅的一面又有高貴氣派的一面,且顏色搭配合理自然,運動場所齊全,現代,象征校園精的雕塑形態各異,寓意深刻,櫥窗內呈現著各校具有特色的活動照片和警世名言,在這樣優美,健康,充滿文化氛圍的環境里,必然使師生的心情愉悅健康,也必然使師生產生一種積極工作,主動學習,不斷進取創新的內驅力,即所謂的環境影響人,環境造就人.
赴延安學習考察報告
滔滔延河水,承載了全國人民的重托;巍巍寶塔山,喚起了備受欺凌的民族.我們一同走進延安,了解延安,感受延安,追憶延安.
赴延安學習考察,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在延安期間,大家瞻仰了中共中央和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經戰斗了13個春秋的延安革命遺址,重點在寶塔山,楊家嶺,棗園等重要黨史發生地現場回顧了黨的七大,延安文藝座談會等歷史,并在文藝座談會舊址召開了我們學生黨員自己的文藝座談會.大家親眼看到了當時極為艱苦的革命斗爭環境,睹物思人,感慨頗深,都覺得在思想上,心靈上受到了很大震動,決心以新的姿態,新的行動開拓創新,充實人生,將延安之行作為一個轉折,為黨,為人民,社會扎扎實實地做點事情.此次延安之行,引發了很多感想,
關于精神與行動
初到延安即深切地感受到,延安已經成為精神的化身.從1935年到1948年,中國革命從最艱難走向了勝利,中國共產黨從最困苦走向了強大.延安記載了這段歷史,也鑄就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實踐是不斷前進的,社會是在不斷發展的,但永恒不變的卻是精神.可以說,延安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延安精神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延安歷史傳承了中華歷史,延安精神豐富了中華精神.
通過考察學習,大家認識到"延安精神"指的就是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培養起來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它由延安時期的抗大精神,整風精神,南泥灣精神,延安縣精神,白求恩張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等原生形態衍化而來,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徹底的唯物主義精神,崇高的集體主義精神與革命的英雄主義精神.今天,歷史條件發生變遷,但延安精神意義猶存,而且面對新的挑戰更需要發揚光大."社會主義事業在中國的前景,很大程度地取決于青年一代的狀況".那么,需要怎樣的接班人呢同志曾說:"這些人具有政治的遠見.這些人充滿著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些人是胸懷坦蕩的,忠誠的,積極的與正直的.這些人不謀私利,唯一的為著民族與社會的解放.這些人不狂妄,也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于實際精神的人們.中國要有一大批這樣的人,革命的任務就能夠順利完成."這些論述闡明了延安精神的內涵和要求.1989年9月,同志視察延安時指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沒有過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艱苦歲月要發揚延安精神;今天我們更要發揚延安精神.沒有這種精神,社會主義是很難建成的."2002年12月,在全黨上下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的熱潮中,和中央書記處的同志來到西柏坡學習考察,回顧黨帶領人民進行偉大革命斗爭的光輝歷史,重溫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特別是其中關于"兩個務必"的重要論述,號召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這一號召更是新時期發揚延安精神的具體要求.可以說,延安精神一脈相承,需要代代相傳.
5月10日至20日,我市第二批黨政干部學習考察團赴溫州進行了學習考察。通過學習考察,大家對“溫州模式”不僅從理論上加深了認識,而且從實例上進行了體驗,對恩施市今后如何發展進行了深刻反思,觸動很大,感受很深。
“溫州模式”的主要特點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溫州堅持把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同本地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大膽進行市場取向改革,率先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創造了聞名全國的“溫州模式”,即以家庭經營為基礎、以家庭工業和聯戶工業為支柱、以專業市場為依托、以購銷員為骨干的經濟發展模式。其本質是市場經濟,其關鍵和核心是經濟民營化和工業化。
正是由于經濟的充分市場化、民營化、工業化,經濟的充分集聚,使溫州經濟和社會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區域塊狀經濟典型。
溫州經濟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區域性規模經濟,目前,“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小區域經濟已發展到100多個,有22個國務院命名的基地。溫州這種具有相當規模的區域性塊狀經濟群落,具有高度的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協作的產業體系,形成了溫州產品質優價廉、款式新穎的巨大競爭優勢,形成了溫州企業的整體規模、技術和資金等生產要素以及品牌的集聚優勢,使溫州不少工業產品占有全國乃至全世界相當高的市場份額,帶來了令人驚嘆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