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稅收執法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論文關鍵詞:建設和諧稅收執法公正服務規范
論文摘要:建立規范化稅收秩序,構建和諧的稅收征納關系,既是現代稅收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同志指出,在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要扎扎實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落實到稅務部門,就是要不斷推進和諧稅收的建設。
一、建設和諧稅收的重要意義
(一)建設和諧稅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稅收是保證國家機器運轉的財力基礎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稅收法律法規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稅收征管籌集財政收入,參與社會收人分配,可以緩解分配不公,促進社會公平;通過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扶持社會弱勢群體,可以推進社會進步,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等等。因此,和諧稅收建設得如何,稅收征納關系怎樣,直接關系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成效。
(二)建設和諧稅收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正確處理稅收與經濟協調發展、稅收與社會和諧發展、依法治稅與優質服務共同發展、稅收事業與稅務人員全面發展等問題。稅收事業的全面發展,必然涉及和諧稅收問題。
【內容提要】本文以為,中國稅法研究現在仍然處于較低程度倘佯的狀態,而底子理論研究珍視不夠、研究要領尚顯單一、研究職員知識布局差異理,以及缺乏可供發掘的理論資源等是造成這一效果的重要緣故原由。為此,首先應當增強稅法學界的研究相助,發揮中國稅法學研究會的主體作用,議決研討會、課題協作、創辦《稅法論叢》的情勢促進中國稅法研究的前進;其次應當重點作育稅法學教學和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珍視底子理論的研究和運用,為稅法學的生長壯大夯實須要的底子;著末應當……
一、中國稅法學研究掉隊的成因分析
稅法在現行執法體系中是一個分外的范疇,它不是按傳統的調解對象的尺度分別出的單獨部門法,而是一個綜合范疇。此中,既有涉及國家底子干系的憲法性執法范例,又有深深浸透宏觀調控精神的經濟法內容,更包羅著大量的范例辦理干系的行政規則;除此之外,稅收犯法方面的治罪量刑也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稅款的掩護步驟還必須警惕民法的具體制度。因此,將稅法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加以研究不光完全須要,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當憲法學熱衷于研究國家底子政治經濟制度而無暇顧及稅收舉動的合憲性時,當經濟法學致力于宏觀調控的政策選擇而不克不及深入稅法的制度籌劃時,當行政法學也只注意最一樣平常的行政舉動、行政步驟、行政幫助原理而難以觸及稅法的特質時,將全部的與稅收干系的執法范例聚集起來舉行研究,使之形成一門獨立的法學學科顯得尤其重要。這樣可以博采眾家之專長,充實警惕干系部門法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要領,使稅法的體系和內容改正完備和富厚。
然而,當前我國稅法學研究的現狀是,主攻方向不明確,研究氣力疏散,研究要領單一,學術底細不夠,理論深度尤顯短缺。經濟學者只珍視稅收制度中對屈從有龐大影響的內容,法學家們也只饜足于對現存端正服務論事的表明,稅法在法學體系中底子上屬于被人忘記的角落。隨著社會主義法治歷程的深入,依法治稅越來越成為人民日益體貼的現實標題。人們不光體貼稅收舉動的經濟效果,更體貼怎樣議決周到過細的執法步驟保證本身的正當職權不受侵陵。稅法的成果不光在于保障當局正當使用職權,同時也在于以執法的情勢對干系主體的舉動舉行束縛和監視,使其在既定的框架中運轉,不至于侵占百姓的權利和優點。恰恰在后一點上,我國稅法學的研究相當單薄。如稅收法定原則的貫徹落實,稅收征管步驟優化籌劃,納稅人權利的掩護等,都是我國財稅法學研究亟待增強的地方。
所以,總體來說,中國稅法學現在仍然在較低程度上倘佯。由于中國稅法立法數目多,涉及面廣,此中執法范例的內容還有一些與眾差異的特性,所以人們委曲還能承襲稅法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執法部門而存在,不管在位階上它是屬于財政法、經濟法抑或行政法;然而,就現狀而言,中國稅法學能否成為一門獨立的研究學科的確令人擔心。作為一門獨立的研究學科,首先,應該具有獨立的研究對象;其次,應該形成比力完備的學科理論體系;再次,還應該孕育產生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著末,該學科應該具有富厚的、可待發掘的理論資源和遼闊的生長遠景。比力這些要求,我們忸怩地發明,中國的稅法學研究的確剛起步,用“稚子”一詞舉行形貌并不外分。由于歷史的緣故原由,中國的法學研究自20世紀70年月以后才進入當代法的再起和生永劫期。而此中稅法學的研究更是晚了快要10年,從80年月中期才開始孕育產生和生長。(注:倘僅從時間上看,我國第一本專門的稅法學著作應為1985年由時勢出書社出書的、劉隆亨編著的《國際稅法》,但一樣平常以為,1986年由北京大學出書社出書的、劉隆亨所著:《中國稅法概論》一書標志著我國稅法學的形成。參見劉劍文:《中國稅收立法研究》,載《經濟法論叢》(第一卷),執法出書社2000年版,第82頁。),不外,這雖然是中國稅法學研究滯后的一個客觀緣故原由,但是我們以為其并不夠以表明全部征象。因歷史緣故原由延伸的法學學科并非只有稅法學,刑法學、民法學等傳統學科同樣難逃惡運,但是它們現在卻得到了欣欣向榮的生長。10年來法學研究最引人注目的范疇是行政法學,它的起步大概比稅法學更晚。在20世紀90年月初的時間,行政法學還只是停頓在使用教科書對現行行政法舉行表明的階段,現在行政法學碩果累累,傲然屹立于法學之林。除此之外,還有情況法學等新興學科的興起和生長也都分析確歷史緣故原由并不是中國稅法學研究掉隊于時期、掉隊于其他學科的最重要緣故原由。我們以為,最重要的緣故原由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稅法底子理論研究珍視不夠。稅法學并不是不克不及夠從事現行執法范例的表明事情,相反,辦理稅收立法、執法和執法歷程中的現實標題是中國稅法學的本分。稅法的表明,既有利于執法自身的完滿和生長,又有利于稅法的普遍,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同時也是每一個國家法制和法學生長史上一個必經的階段。但是稅法學者在到場稅法運動的各個要害時應該有本身獨特的視角,這種視角紛歧定與立法者、執法者和執法者、以致遵法者的視角完全切合,這樣才氣保證它作為一門研究學科得以存在的價錢和意義。而且總體來說,稅法學的視角應該比到場稅法運動的其他任何人的視角更能駕御標題的實質。要鑄造稅法學這種與眾差異的視察標題、分析標題息爭決標題的思緒和要領,必須有賴于稅法學底子理論研究的增強。只有稅法學底子理論,才氣將稅法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使之不光體貼在征納歷程中稅款的盤算、稅收優惠的水同等具體的標題,更會著意將本身置于整個國家執法體系的大情況中,體貼本身在執法體系的職位地方,體貼本身與別的執法部門怎樣調和等;也只有稅法底子理論才氣夠使稅法內部生長成為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科學體系,使看法與看法之間、原則與原則之間、制度與制度之間環環相扣卻又畛域明確??梢哉f,稅法底子理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了稅法學能否獨頓時成為一門法學學科,也決定了稅法學自身研究的希望和步驟。反觀中國稅法學界,有關底子理論研究方面的成果寥若晨星,只是在稅法底子原則、稅收底子法方面有一些先容性的敘述(注:這方面的成果重要有:劉隆亨等:《訂定我國稅收底子法應具備的特性》,《法學雜志》第1997年第1期;劉劍文、熊偉:《也談稅收底子法的訂定》,《稅務研究》1997年第5期;劉劍文:《西方稅法底子原則及其對我國的警惕作用》,《法學品評》1996年第3期;張守文:《論稅收法定主義》,《法學研究》1996年第6期;張宇潤:《論稅法底子原則的定位》,《中外法學》1998年第4期;陳學東:《淺論稅收底子法的調解對象》,《楊州大學稅務學院學報》1997年第4期;李剛:《對稅收底子法幾個標題的相識》,《財經研究》1996年2期;華國慶:《訂定我國稅收底子法芻議》,《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3期;郭勇平:《關于我國稅收底子法中稅收執法體系的立法思考》,《楊州大學稅務學院學報》1998年第1期;徐志:《我國稅收底子法之研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9年第1期。),稅收執法干系的研究才剛剛起步(注:這方面的成果重要有:劉劍文、李剛:《稅收執法干系新論》,《法學研究》1999年第4期;張登炎、侯緒慶:《論稅收執法干系的組成要素》,《湖南稅專學報》1995年第1期;何小平:《稅收執法體系論要》,《政法論壇》1996年第4期;賀玉平:《論稅收執法干系》,《貴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年第1期;王玉成:《論稅收執法干系主體之間執法職位地方的不屈等性》,《中心政法辦理干部學院學報》1997年第4期。),稅法與別的執法部門的互動研究也只是在警惕民法債權制度方面有一些開端成果。(注:這方面的成果重要有:首聞:《略論納稅人的退還懇求權》,《法學品評》1997年第6期;張守文:《論稅收的一樣平常優先權》,《中外法學》1997年第5期;楊小強、彭明:《論稅法與民法的交集》,《江西社會科學》1999年第8期;楊小強:《論稅法與私法的討論》,《法學品評》1999年第6期;楊小強:《日當地方稅法中的民法實用及開發》,《中心政法辦理干部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程信和、楊小強:《論稅法上的他人責任》,《法商研究》2000年第2期;費錦紅:《試論稅收優先權與抵押保證債權》,《浙江經濟高等??茖W校學報》1999年第6期。)至于國內現在唯一的一本底子理論方面的專著,也只能當作是有關稅收底子法的論文集,其內部的體系還有待完滿,且總體來說,說理尚不夠透徹,受稅收實務部門草擬的《稅收底子法(草案)》所定框架的影響過大。(注:參見涂龍力、王鴻邈主編:《稅收底子法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書社1998年版。)但不管怎樣,這些成果終究對中國稅法底子理論的研究起到了較好的樹模作用,有助于中國稅法學的理性成熟。(注: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稅收經濟學者團結本身的專業也在存眷稅法學的前進,并取得了令人稱許的效果。此中有代表性的這樣善達等著:《中國稅收法制論》,中國稅務出書社1997年版;許建國等編著:《中國稅法原理》,武漢大學出書社1995年版。)
論文關鍵詞:地方稅管理權限稅收管理體制
論文摘要:目前我國存在稅收立法權高度集中、執法權劃分錯位等問題,應該在統一稅政前提下,賦予地方適當的稅收管理權,以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分步實施稅收制度的改革。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分步實施稅收制度改革……在統一稅政前提下,賦予地方適當的稅收管理權”。當前,加快地方稅管理權限改革,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分稅制財政體制,對于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調動中央與地方兩個積極性,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我國地方稅管理權限的改革進行初步探討。
一、地方稅管理權限的概念和內涵
地方稅管理權限是指建立地方稅收制度,執行地方稅收制度,保衛地方稅收制度的權限。地方稅管理權限具有相對性、特定性、規定性的特征。所謂相對性是指,地方稅管理權限是相對于中央稅管理權限而產生的;所謂特定性是指,地方稅管理權限是由特定分稅制財政體制所決定的;所謂規定性是指,地方稅管理權限是稅收法律、法規所規定的。
地方稅管理權限包括;地方稅收立法、執法、司法等內容。三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互為條件、互相作用,共同構成地方稅管理權限。其中地方稅收立法是核心,地方稅收執法是關鍵,地方稅收司法是保證。
國家稅務總局黨組提出建立健全稅務系統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這是堅持與時俱進,貫徹中央精神,推進稅務機關行政能力建設、反腐倡廉工作和稅務事業健康發展的重大決策。在稅務系統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中,教育、制度、監督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其中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的特征,它貫穿于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各個方面,是加強教育、強化監督、嚴厲懲治腐敗和有效預防腐敗的根本依據和保證。從一定意義上講,稅務系統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質上是一個制度建設的過程。因此從教育、制度、監督三個層面入手,強化稅收工作大局觀念、完善稅收法律制度、加強監督制約,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建立健全稅務系統懲防體系,切實將反腐倡廉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只有將“三個貫穿于”融入思想教育,才能筑牢“不愿腐敗”的思想防線。把“三個貫穿于”融入思想教育工,通過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反腐敗教育和稅收工作大局教育,有利于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規范權力運行;通過加強法紀和制度教育,有利于增強稅收執法能力,規范稅收執法行為;通過加強正反典型教育,有利于弘揚正氣,鞭撻丑惡,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切實恪守政德底線。
二是只有將“三個貫穿于”融入制度建設,才能建立“不能腐敗”的制度體系。把“三個貫穿于”融入制度體制機制建設和改革,在稅收政策法規制定、稅收管理體制建設和改革的總體設計過程中,對是否有利于反腐倡廉進行論證,把預防和治理腐敗作為有機組成部分考慮進去,做到存利去弊、完善決策、未雨綢繆,制度防范在先,有利于從根本上制約稅務干部的執法行為,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真正走上源頭治理、制度反腐的軌道。
三是只有將“三個貫穿于”融入“兩權”監督,才能建立“不敢腐敗”的監督機制。把“三個貫穿于”融入“兩權”監督制約,通過強化“兩權”監督制約,最大限度地擠壓隨意行使稅收執法權和行政管理權的空間,有效地扼殺腐敗的“出生權”和“生存權”,加速推進依法治稅進程。
在新形勢下,加強對“三個貫穿于”的理論研究,對于貫徹落實《實施綱要》和《實施意見》,推進稅務系統懲防體系建設,促進稅收事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一、貫徹三個貫穿于,必須著眼于稅收工作大局,圍繞稅收宗旨開展工作
為扎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推動全分局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深入開展,促進各項稅收任務的圓滿完成,進一步提升文明創建的層次,特制定2011年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一個確保、兩個提高”總體要求,以組織收入為中心,以服務科學發展、共建和諧稅收為主題,以推進管理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推進稅費專業化管理為抓手,以加強稅收管理和推進依法治稅為關鍵,以提高領導班子的執政能力和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為重點,以樹立地稅形象和打造地稅品牌為立足點,進一步拓展精神文明建設的廣度、深度和力度,貼近實際,貼近基層,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實現全分局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雙豐收,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新的貢獻。
二、奮斗目標
為了充分發揮精神文明創建的載體作用,推動各項稅收任務的圓滿完成,2011年工作思路:堅持“一個中心”、抓好“兩項創建”、提升“三個水平”、達到“四個滿意”的工作思路.即:堅持一個中心不動搖,確保組織收入穩定增長,抓好現代化分局和文明行業兩項創建,不斷提升隊伍建設、稅收管理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三個水平,達到讓納稅人滿意、社會各界人士滿意、地方黨委政府滿意、全體干部職工滿意。奮斗目標:建立納稅人依法誠信納稅,稅務機關依法征收、文明服務的誠信體系和系統上下協調,求實創新的責任體系;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服務經濟建設大局,構建和諧經濟稅收環境;嚴格依法治稅,優化納稅服務,構建和諧稅收征納關系;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聚力鼓勁,構建和諧穩定工作局面;整合人力資源,提高干部素質,構建和諧充滿活力的干部隊伍;大力開展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樹立文明、和諧、廉潔、高效的地稅新形象,進一步提升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級次,跨入省級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行列。
三、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