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生人文素質輻射功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1加強人文社會學科建設
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促進了醫學與人文社會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的滲透和交叉,不斷強化人文社會學科教育,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是時代的需要和醫學發展的必然。而目前我國高等醫學教育普遍存在著人文素質教育薄弱問題,這與時展的趨勢和要求不相適應。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認識自我、把握自我、戰勝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必將越來越重要。
這種駕馭自我能力的大小在某種程度上與人文素質修養的高低息息相關。當前以知識和技術為依托的知識經濟正在迅猛發展,出現了科技與文化在更高層次上走向綜合化與整體化的趨勢。這種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相互滲透與融合,對高級醫衛人才的培養也將產生深刻影響。因而,加強人文學科的建設,重視人文陶冶,提高人文素質,為醫學生未來發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人文素質是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包括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識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成果,人文精神則是人文知識的升華,是主客觀的合一,是內化到人言行舉止中的德性。
人文素質教育包括人文知識的學習和人文精神的培養,而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則離不開人文學科的建設。人文學科是醫學專業全部課程結構體系中一個子系統,其本身也自成體系,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內容,培養“四有”新人為目的的“兩課”。這是靈魂,主要由思想品德課和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構成。第二層次是以提高文化修養為內容和目的的文化知識課程。這是基礎,主要由大學語文、文學與寫作,名著欣賞和美術鑒賞等課程構成的。第三層次是醫學與人文學科相交叉的邊緣學科課程。這是重心,主要由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醫學社會學、醫學美學、醫學法學、醫學文獻檢索、醫學史等課程構成。為確保質量和效果,使之與眾多的醫學專業課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大同醫專利用雙休日開設人文學科的選修課,并實行學分制,學生必須修滿15學分才準予畢業。這樣在時間和制度上都有了可靠的保障。在具體講授時,不局限于介紹人文知識,而要通過人文知識的學習升華到人文素質的養成。
1•2調整辦學模式,走綜合性大學之路
當今醫學科學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醫學科學與人文科學相互滲透,趨向融合。德國的教育家們認為:一個只有自然科學而無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的學校,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專門的技術學校,而遠非一所從事高等教育的大學。改革目前純專業技術訓練模式,走文理兼容的綜合大學之路是醫學教育發展的必然。國際上,高水平的醫學院基本上都在綜合性大學內,而一流的綜合性大學都設有醫學院,美國有125所、加拿大有16所知名醫學院就都包容在綜合性大學內,其中以哈佛大學的醫學院最為著名。近年來,本著“調整、共建、合作、合并”的原則,我國各地醫科大學與其他綜合大學的合并就是醫學教育改革的良好開端。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同志來大同考察教育工作時就提出大同應該有一所多科性的綜合大學。利用這一契機,由雁北師范學院、大同醫學專科學校、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大同煤炭工業學校四校合并而成的山西大同大學已進入了緊鑼密鼓的籌備階段。這樣,即可形成醫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人文社會科學并存的全方位教育結構,實現資源共享,以彌補傳統單科醫學院校教育造就的醫學生的缺陷,從而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
1•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人文素質教育的文化氛圍
高品位、高層次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完善自我,提高整體綜合素質。學生個體之間的素質差異,創造型人才的脫穎而出,往往不是在課堂上形成的,而是由于在課余活動個體發展的實踐不同而形成的。學生的人格、情操、道德修養,可以在課堂里認知,但養成還要靠課外實踐。校園文化作為一種載體,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其它教育形式無法替代的獨特作用。校園文化包括政治、藝術、科技和各種人文教育類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給學生創造一個文明、整潔、高雅的學習園地和一個優美的人文環境,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
醫學應該是一個以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為對象的自然學科與人文學科交匯滲透的綜合學科。由醫學生而將成為醫生的角色必須是一個人性豐滿的人,要善于與病人進行情感交流,從精神上解除患者的痛苦和恐懼。醫學應該是也必須是人性化的,是對整個人類健康的一種“終極關懷”,它使我們的目光超越出實用主義的藩籬,去尋找醫學的真諦。醫學生必須成為一個技術上爐火純青,品德上懷瑾握瑜的人文醫學精神的體現者,用自己良好的人文素質去感染患者,在優質高效地完成診療活動過程中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人文目的,讓醫學的恩澤灑滿人間。正如李瑞環同志所說:“醫院是一個讓人很受教育的地方,看一次病等于上一堂政治課,住一次院等于上一期黨校。”這說明患者到醫院不但能治好病,同時,醫生可以利用就醫過程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健康咨詢、防病常識,而且能以自身源于人文素質的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熱情的服務態度、高潔的醫風、優美的形象以及精湛的醫術為患者樹立榜樣,以身示范,使患者受到文明教育。當然醫生也可以從每一位患者身上長知識、受教育,這即是和諧醫患關系的互動效應。
醫院作為一個“窗口”行業,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標志,人們常常透過這個“窗口”看黨風、政風、民風。醫院的性質決定醫生是醫療活動的主體,醫生職業又有著廣泛而密切的社會和人際交往關系,所以其良好的人文素質足以輻射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人群,使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這無疑會促進整個社會文明進步和道德風尚的形成。總之,作為現代醫學模式下的將走上工作崗位的醫學生,不僅需要精湛的專業技術,還必須具備較高的人文素質,即寬闊的知識視野,深厚的文化底蘊,高尚的人格情操,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去尊重人、理解人、撫慰人、關愛人,才能更好地擔負起保護人類健康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