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
醫學教育如何為我國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提供合格的人才,增強醫學生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是醫學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醫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醫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人文素養的關鍵環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黨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新形勢下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以“中國夢”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立德樹人”為宗旨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三個自信”為目標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是新形勢下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三個重要維度,各層次的教學都需要高度關注并在教學內容中使之不斷拓展和強化,達到入腦入心、內外統一的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夢;立德樹人;三個自信
基金項目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網絡課程建設研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基金資助項目(13JYⅣY42)
隨著生物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化,健康中國建設的推進,對醫學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醫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因醫學自身的神圣性和現實的復雜性,不斷凸顯其特殊的教育訴求。醫學生作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高層次的人才后備力量,其思想素質、道德素質、職業精神直接關系到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全國醫學教育工作會議對醫學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醫學教育要更加主動服務國家醫改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適應醫改需求,滿足醫改需要,增強醫學生獻身祖國醫藥衛生事業和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醫學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豐富的人文素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較強的創新精神”[1]。黨的十八大以來,我黨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做了多方面的系統闡釋,實現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醫學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當運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回應時展,更好地滿足醫學生成才成長的需求。在新形勢下要緊緊圍繞“中國夢”理想信念、“立德樹人”的育人意識、“三個自信”的創新成果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推進教學內容的豐富和創新,充分利用中國夢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貼近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立德樹人方面的資源優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三個自信教育方面的理論優勢等,提升育人實效,拓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思路,做到入腦入心,實現內化與外化的統一,開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視野。
1以中國夢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
中國夢是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凝聚中國力量而提出的理想和奮斗目標,在闡述中國夢的內涵時深刻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2]中國夢的提出為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出了新的亮點。中國夢是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與中國近代以來社會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國史國情相結合的產物,體現了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統一。不僅凝結著近代以來中國歷代志士仁人的理想,也凝結著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規律的理論成果。其中蘊含的歷史與邏輯的統一、理想與現實的統一,使這種理想信念具有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精神感召力。中國夢的理想信念教育,以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理論作為認知基礎,以國史國情教育作為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堅定情感支撐,使大學生在認知的基礎上形成情感認同,把中國夢的理想與個人勵志教育結合起來,在成長與成才的實踐中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通過唯物史觀建立深厚的理論基礎,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把對中國夢的追求建立在社會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國情世情的準確把握上,堅定在黨的領導下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斗的信念。“思想觀念、理想信念的形成是人在實踐基礎上的切身體驗和思維活動的結果,是伴隨著認識、情感、情緒、意志的轉移而完成的。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是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先導,并直接影響思想觀念、理想信念的轉變,關系著人的內心思想政治、道德情操等信念轉移的方向和程度。”[3]中國夢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基礎上,又與主體因素、生活世界密切相關,且符合醫學生成長成才需要,與醫學生理想信念之間具有高度的內在契合,以這種理念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易于形成醫學生在人格、個性心理、精神追求等方面的和諧統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在中國夢專題的理論闡釋和現實解讀中正確引導學生堅定自己的職業理想,自覺獻身我國醫藥衛生事業,培養其大醫精誠的理想境界。在“醫學生的中國夢”交流論壇中,醫學生將職業理想與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結合起來,在青春激揚的文字中描繪職業選擇,放飛青春夢想,讓我們看到醫學生的共鳴,也看到他們對職業理想的思考。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依然堅定和執著。學生在“醫學生的中國夢”專題論文中這樣寫道:“盡管現在醫患矛盾突出,但我從不后悔選擇了行醫這條道路,我的夢想就是盡自己最大努力去為每一個病人解除痛苦。以為醫學就是簡單地治病救人,后來才發現遠非此,只有真正走入病人的靈魂,做他們的精神支柱,為病人解決種種生理和心理上的疾患才是真正醫者所從事的職業。”“醫乃仁術,作為醫學生的我們要敬畏生命的尊嚴,醫學生中國夢是仁愛奉獻之夢,是醫術進步之夢。雖然現在我知道,醫學的道路不會是一帆風順,但我不會放棄,因為這是我的夢想——為更多的病患緩解病痛、帶去健康的福音。”
2以“立德樹人”為宗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部頒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作用,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緊密結合,提升教學效果。“立德樹人”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任務,這一要求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提升提出了一條明確的路徑。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在綿延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其獨特的價值體系,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來發展豐富自身。黨的十八大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宏偉目標,以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推向了嶄新的歷史階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人的生命存在、德性修養問題、倡導“天人合一”的和諧理念,“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和而不同”的價值理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積淀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追求、文化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深厚的理論淵源,是醫學院校立德樹人的寶貴思想資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醫學人才培養體系,與當今時代所需要的醫學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結合起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不斷提升立德樹人實踐成效的要求和選擇。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提出了“四個講清楚”的民族文化根基論,其中就包括“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4]傳統醫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主要是建立在儒家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基礎上,具有明顯的德性倫理特征,成為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思想資源。從生命的神圣性到濟世救人的崇高性,傳統醫德形成自律、慎獨、精誠、忠恕等規范要求和崇高境界。要將傳統文化教育貫穿于立德樹人的全過程,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學安排中豐富和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醫德的內涵,并結合廣泛的現實基礎,增強課堂教學的說服力和吸引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統醫德教育,不僅有助于立德樹人文化氛圍的形成,也有助于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責任、敬畏、尊重生命的傳統醫德理念更好地融入醫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的職業生涯中。
3以“三個自信”為目標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2014年5月4日,北京大學考察時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而這‘三個自信’需要我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定作支撐。”[5]“三個自信”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命題,是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礎之上的,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起著重要的理論指引作用。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刻認識,從最深層次科學回答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核心要素,有助于我們在社會轉型時期更好地凝聚改革共識,增強社會的內聚力,堅定人民群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基礎。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助于增強人民群眾的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習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社會系統得以正常運轉、社會秩序得以有效維護的重要途徑,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6]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不斷地堅實其賴以存在的制度基礎,不斷地進行理論創新,從而更好地顯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實踐動力和提升精神境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要依據課程安排,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的內容實施好銜接和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指導手冊》為各門課程融入核心價值觀相關內容的教學實施提供了參考方案,內容包括范疇解析、教學建議、經典論述、名人名言、典型案例和參考文獻等不同方面的教學資料,是實施核心價值觀教學滲透的參考和依據。除了相關內容的滲透,還可以考慮設計一些專題做重點宣講,在這個過程中既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開展討論或演講,結合醫學專業的特點,結合醫學學生的職業特點和職業理想,開展更加貼近、更加具體、更有成效的教學安排。如醫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可以與醫德、醫學職業精神、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等醫學生最為關注的內容相聯系,讓學生感覺核心價值觀與自己的學習、職業、理想有密切的關系,即提高了針對性又凸顯了教學的理論內涵、實踐價值。我們黨確立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三個自信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僅讓醫學生確立自信、明確方向,而且可以進一步強化其歷史責任感,強化其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參考文獻
[1]袁貴仁.教育部長袁貴仁在全國醫學教育改革工作會上講話[EB/OL].(2011-12-13)[2015-10-20].www.gov.cn/gzdt/2011-12/13/content_2018605.htm.
[2].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01)[2015-10-20].
[3]朱仁寶,張曉飛.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心理機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2(3):37-41.
[4].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5-156.
[5].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01)[2015-10-20].
[6].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N].人民日報,2014-04-26(01)[2015-10-20].
作者:張旭平 張艷清 單位 :首都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