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已成為眾多院校比較關注的問題,而實施旅游管理教學改革已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對我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措施,以為其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旅游管理;教學改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旅游的需求也逐漸提升,目前,旅游業已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因此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在這種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必須轉變人才培養理念,改革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以適應市場的發展。
一、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現狀
(一)課程體系不科學,重理論輕實踐
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在設置時應該包含理論知識和專業實踐教學等,但目前,很多院校在專業課程設置時,并沒有結合社會市場的需求及社會的發展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忽視了“理實相融”的實踐教學環節,出現了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本身旅游管理專業就是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實踐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院校課程設置不科學問題,使得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過多,沒有真實的崗位操作能力,不適應市場對所需人才的要求。
(二)教師資源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在知識結構、深度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而且現在很多旅游專業的老師都不是本專業畢業的,很多是從地理、經濟等專業轉行過來的,既沒有進行過系統的旅游專業方面的學習,也沒有旅游實踐的經驗,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較差,大多都是照本宣科,從理論到理論的教學模式,“雙師型”教師缺乏,使得學生操作能力較差,與社會需求不吻合。
(三)實訓基地建設不完善
作為旅游管理的專業人才,除了要具備熟識的理論知識外還要有較強的操作技能,而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為學生后期走向實習單位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現在很多高職院校都出現了實訓基地建設并不完善,與市場不對接等現象,阻礙了學生實踐操作的訓練。
二、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優化課程體系,突出高職特色改革
課程體系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老師應根據專業的教學目標和人才需求,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突出高職教育的特點。
(1)強化實踐教學,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在教學過程中,對此專業的學生可實施“2+1”的教學模式,即理論2年,實習1年,理論應以應用為目的,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加大旅游實踐課教學,實踐內容占到40%左右,貫穿于學制的全過程;在這三年的學習中,分三個階段實行,一年級主要是練習基本技能;二年級主要掌握本專業的各項技能,并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三年級主要進行生產性實習,學生直接參與就業環節,實現從學生到職場的過渡,在畢業后可直接上崗,縮短適應期。
(2)根據教學內容和課程特點,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改變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模擬教學、案例教學、研究性教學等新型教學方法,可結合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教學,補充教學內容,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好的師資隊伍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礎。學校應組織老師定期培訓,并在經濟上給予一定的保障,保證在校老師一直處于專業發展的最前端,為旅游管理專業帶入全新的氣息,為提高教學質量和研究水平提供保證。此外,學校也可以聘請一些實踐經驗比較豐富的教授對學生進行培訓,可有效增加學生的實踐操作經驗。鼓勵專業老師考取相應崗位證書,增大“雙師型”教師比例,“雙師型”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旅游管理經驗,準確把握該專業的精髓,這會對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有實質性的幫助。鼓勵老師多參加旅游開發項目或者利用假期時間到旅游企業兼職以增加自身實踐工作經驗,以提高自身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實訓基地和教學硬件設備是高職院校的教育特色之一,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學院應加強教學硬件設備的投入與更新,如多媒體電腦、投影儀、圖書、教學軟件等;對校內實訓基地如客房模擬室、餐飲模擬室、導游模擬室等要加大建設,改善學生的實訓教育基地,為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利條件。另外,還要加強與校外旅游企業的合作,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與酒店、旅行社等企業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管理,搭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創新平臺,形成“多元、融合、動態、持續”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參考文獻:
[1]張丹,李春寒,曾維靜.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教學評價模型構建:基于扎根理論的質性研究[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5(10):35-41.
[2]張建春.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教學改革模式探析[J].學周刊,2012(18):16-17.
作者:史賢嬌單位:四川省會理現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