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鐵管控P控制圖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白進東作者單位:南車(天津)地鐵車輛有限公司
控制圖的作用:判斷過程是否處于穩定狀態,即受控狀態。(2)確定何時需要對過程采取調整措施,何時需要使過程處于穩定控制狀態。(3)判斷過程是否得到了改進。(4)為評定質量的穩定性和質量水平提供依據。
控制圖的分類
按產品數據的性質,常用的控制圖分為計量型控制圖和計數型控制圖。對于不同的場合2類圖的應用各不相同。
1計量型控制圖
適用于產品質量特性為計量值的情況,如尺寸、壓力、重量、溫度、濃度等連續變量。常用的計量控制圖有均值-極差控制圖(X-R)、均值-標準差控制圖(X-S)、中位數-極差控制圖(Me-R)和單值-移動極差控制圖(X-Rs)。
2計數型控制圖
適用于產品質量特性為計數值的情況,如不合格品數、不合格工序數、不合格品率、裝配不合格率、缺陷等離散變量。常用的計數型控制圖有不合格品率控制圖(P圖)、不合格品數控制圖(nP圖)、單位產品缺陷數控制圖(u圖)及缺陷數控制圖(c圖)。
P控制圖的選用
如果產品的質量是應用塞規檢查或運用目測檢查,其結果用合格與不合格來描述,這時,選用不合格品率控制圖最為合適。它是用來表示不合格品在總體數量中所占比例。P圖可以把被檢查的每個零件、過程工序、項目等記錄成合格項或不合格項,然后加以統計和控制。管理人員可以通過不合格品率的大小對生產過程做定期的檢查和評價,并以此為依據進行產品設計和工藝改造。運用P圖可以在減少不合格工序及返修率等方面得到最佳的經濟效果。在P控制圖中,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是上控制界限,中心限表示不合格率的平均水平,下控制界限用來檢查生產過程是否發生好的變化。如果描點超過上控制界限,即表示不合格品率增大,管理人員就應注意追查原因,分析如不良零部件是否被誤用,裝配工藝過程是否穩定,生產作業人員是否有失誤等。如果描點超過下控制界限,說明生產過程更加穩定,質量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常用的P控制圖主要有2類。(1)樣本大小相同。樣本是按一定的時間間隔從生產過程中抽取的,相等的時間間隔內有相同的樣本數。(2)樣本大小不相同。此類控制圖的樣本大小是該時間間隔內的全部產品或工序,每一時間間隔內的樣本大小是不相同的。
P圖的使用方法
1數據收集
樣本含量n的大小直接影響控制圖中反映生產異常的靈敏度,樣本太小容易以假為真,反映不出生產的實際情況。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使n盡量取大些,樣本組數k也要盡可能多。
2不合格率計算
計算每組數據的不合格率P和所有數據的平均不合格率P(P=∑P/∑n)。
3計算每組數據的上下控制限UCL和LCL
當樣本量n變化時,UCL和LCL的值也隨著變化,因而導致控制界限的寬度也隨著變化,形成凹凸不平的控制線。在實際的應用中,為了得到一條直線式的控制界限,如果樣本變化不大,則可采用單一的基于平均樣本大小的一組控制限。當樣本大小的變化在樣本大小目標值的25%以內時,用樣本含量的平均值n=∑n/k代替公式中的n來求UCL和LCL。
4繪制控制圖
以樣本號為橫坐標,以不合格率為縱坐標,畫出每個樣本的P圖,將每個樣本的不合格率P繪制于相應的位置上。
5分析控制圖
對于超出上控制線的點,要找出產生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對于超出下控制線的點,要找出成功的原因,以便推廣經驗。判明原因后,去除超出上線的點,將其余各組的值重新計算控制界限,同時采取相應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如培訓新員工,改善不良零部件,優化不合理工藝,替代老化設備等)。經反復試驗直到無超出上線的點為止。通常用不合格工序的平均比率來表示過程的能力,P控制圖的過程能力被定義為平均不合格率P。顯然,提高過程能力就是降低P值,至于降到什么樣的水平,應從生產能力、綜合成本、風險水平等方面綜合考慮,確定降低的方法,即對產生的不合格項從人員、設備、原材料、工藝方法、環境、測量(5M1E)方面查找原因,并且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6對控制界限的說明
控制界限可以通過上述公式求得。在實際操作中,還要考慮界限太寬或者太嚴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可以根據長期積累的實踐經驗進行適當的修正,最主要的是要滿足顧客對產品質量的要求。
結語
通過P控制圖在地鐵車輛質量控制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了解、預測和監控產品生產過程的運行狀態和水平,為各類人員提供質量管控的依據。當過程達到預期的狀態后,可以將控制圖的控制線延長作為控制用控制圖。經過一個階段的使用后,可能會出現新的異常,這時應及時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糾正預防措施加以消除,以恢復統計過程的控制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