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子產品外觀設計美學特征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引言
外觀設計是電子產品設計的重要方面,也是電子產品是否能受到公眾認可的直接感受。通過大眾心理調研,結合電子產品功能需求,制定電子產品外觀的原則與方法,是保障電子產品科學性、創新性以及現實性的前提。目前,電子產品外觀設計軟件及新的方法途徑層出不窮,除了相關的電子產品專用設計軟件外,具有豐富圖像圖形處理功能的軟件,在電子產品設計中發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MATLAB、AUTOCAD、3DMAX以及一些地理信息系統軟件也在電子產品設計的多維呈現及空間表達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無論電子產品如何設計,除了需要考慮3D空間造型藝術等因素外,還必須考慮產品的外觀與功能友好結合的特征。具體而言,電子產品外觀的整體與協調性,外觀與環境的適應性以及外觀與安全性等,均是創意及設計過程需要充分考慮的。符合時代特征的產品,才會受到用戶的喜愛。電子產品在其外形演變的過程中,可以清晰地體味到科技以人為本的原則。同時,結合當今電子產業的現狀,提出對未來電子材料及市場發展趨勢的探索與展望,無疑具有重要的前瞻性與現實的必要性。
1.電子產品外觀設計的主要特點
目前,電子產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基于各類電子產品設計的新穎創意層出不窮。特別是隨著人們對電子產品功能要求的日益提升以及大眾審美觀念的不斷增強,人們對產品的要求已不滿足于其實用性及可靠性等方面,人們更多地是對于產品外觀、材質、工藝乃至色彩感覺、富于個性等方面的多樣化要求,在這些需求的催動下,越來越高的審美要求成為電子產品的內在特征之一。在電子產品外觀設計中,令人喜愛的外觀一定對于產品營銷推廣是非常有益的,隨著綠色、環保、低碳理念的不斷普及,基于仿生學原理的外觀設計更能在審美情趣方面給人以美的享受,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形象、逼真、有趣、生動、簡捷、美觀等多種作用。同時,在電子設計產品外觀時,其外型的尺寸、色彩、指示視覺系統要給人們明確易懂的操作感受,滿足人們在選擇電子產品時更多的對外形的大小,色彩的冷暖明暗度,以及人體工程學的要求,突出電子產品與人的親合力。隨著社會的進步,特別是低碳環保以及綠色經濟理念的逐漸深入人心,人們的消費理念與審美情趣發生了變化,現代電子產品的外觀設計也是愈加趨向個性化與綠色化。縱觀以前的產品,主要是以實現其基本功能為目的,而忽略了外觀對用戶購買所產生的影響,提供給用戶選擇的款式較少,單調而顯得古板。現在除了基本功能配置選擇外,還有多種性格傾向選擇,結合了色彩學和心理學在外觀方向對用戶的購買傾向進行了拓寬,使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而豐富的外觀造型變化能適應不同職業、不同人群的審美喜好。電子產品外觀設計需要展現的主要內涵是人體工學的因素和產品的美學含義。電子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是滿足大眾不同需求的現代信息技術產品,作為產品外觀造型設計則必須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電子產品外觀設計不是簡單的借鑒與模仿,而是需要用理性的邏輯思維來引導感性的形象思維,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一系列解決方案。通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人們的需要也愈加難以琢磨和難以滿足,對電子產品的外觀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及生產具有時尚化、個性化、人性化和娛樂化的電子產品,在豐富娛樂生活的同時其功能和外觀上能達到平衡和統一,是人們所追求的重要目標。同時,電子產品設計者與使用者是互動的,兩者之間不可分割。電子產品設計者對使用者起著理念傳播及引導的作用,而電子產品使用者的藝術修養及審美情趣,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設計者向更高更新更時尚的方向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設計的內容與形式在藝術層面上得到完美的統一。也就是說,在這種背景下設計會越來越有文化品位,也會越來越人性化。
1.1外觀形態與功能的一致性及協調性的統一
電子產品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一門藝術。浮華的外觀設計并不能帶來好的用戶體驗,反而會起到反效果,理想的電子產品的外觀設計要給使用者帶來愉悅的身心體驗。電子產品的外觀設計是為了能讓用戶體驗變得更美好的初衷,應當建立在使用戶身心愉悅的基礎上。電子產品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要實現科學合理的外觀設計,就需要在創造令人舒適的產品外觀方面不斷地努力與探索,力求為人們創造更為舒適與更為美好的工作與生活的人性化設計,并協調好產品外觀的新穎性與技術性以及電子產品功能的關系,追求外觀特征與功能協調統一的目標。總之,電子產品外觀設計還應當適應現代社會多元化的客觀需要。
1.2產品外觀人性化與藝術性的統一
現如今人們對于產品功能和性能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為了順應和滿足用戶需求,將人性化的設計應用到了電子產品開發中。人性化重要表現特征是個性化,電子產品研發與設計人員應針對不同的使用人群、不同的使用環境以及電子產品的定位,進行多要素的精細化分類,不斷創新出方便用戶的電子產品。電子產品外觀設計應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人性化與藝術性完美結合與和諧統一。電子產品形態自由度空前廣闊,電子市場競爭也推動了電子產品外觀的創新程度,起最終決定作用的是使用者的特定需求或是喚起用戶對電子產品功能的聯想,或是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或是引發使用者的親切感,由于每個使用者都是特殊的個體,人性化與藝術化的最終體現應包含對個體需求的滿足。
1.3產品實用性與先進性的統一
實用性作為外觀設計的首要原則,反映設計師對產品外觀設計的把握程度,首先要滿足方便、高效、安全的要求,實現其功能是電子產品外觀設計的主導思想,決定著電子產品實用性與先進性的方向。同時,還必須符合廣大使用者健康的審美觀和習俗愛好,過于夸張個性的外形或者浮夸的色彩搭配反而會造成用戶的反感。不能使電子產品成為華而不實的形式主義產物,也不能只是單純地看重實用功能而忽略掉其他的方面。缺乏實用性只注重外觀設計,與電子產品設計的初衷背道而馳,而華而不實的設計除了會增大產品的生產成本外,同時還會給市場營銷造成負面效應。因此,電子產品在追求當今社會對外觀的需求的一般性理念背景下,同時還必須充分保留電子產品的現實用途。
1.4產品時尚性與時代感的統一
產品外觀的創新最主要是立足時尚信息的同時并符合當代社會審美的需求,創造富有時代氣息的產品,除了為生產者贏得更多的市場外,還能夠帶動電子產品領域的創新性變革。電子產品設計的外觀新穎、完美、健康、和諧,才能促使使用者在感受到美感的同時欣賞到美好的設計。目前,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產品更新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外觀上也要求不斷地更新來適應市場的需求與發展。企業需要加快產品外觀設計創新的速度,使產品體現時尚性與時代感的完美統一,才可能滿足和帶動使用者不斷變化的需求。電子產品風格是一個國家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體現,是社會化生產與社會進步的有機結合,也是歷史文化與人文地理特征的重要體現。創新出有著本國審美取向和文化特點的電子產品以及加強產品創新和追求風格體驗是未來電子產品發展的方向。
2.電子產品外觀美學設計的一般思路與方法
電子產品的外觀設計需要設計師對當代的外觀趨勢有準確的把握,從大眾電子產品的外觀形態創造出新穎的外觀,基于美學理念,把產品功能信息、文化歷史信息、人文審美情趣及生產工藝水平等有機結合起來,設計合理科學的電子產品外觀形態。事實上,基于各類信息及外觀數據,設計者就可以進行3D建模,通過整體外觀設計,拆分零部件,每個子零件的結構設計等過程,實現總體電子產品的創新性外觀設計。在具體的電子產品設計過程中,人們從各類眾多的產品中梳理總結出了多種方法,其中元素化設計法、功能化設計法,以及集成化設計法等是常用的電子產品設計方法。特別要提及的元素化設計法是將客觀需求作為電子產品功能構思、元件設計、線路規劃、動作控制等依據,并重點從電子產品開發的宏觀理念到微觀過程,根據功能特征,將客觀需求信息有效地轉換為電子產品開發各階段的技術目標和操作規程的方法。現在的電子產品設計和以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傳統的設計逐漸的被新技術所取代。具體而言,電子產品設計者把整個電子產品設計視為由若干個元素組成的系統,每個元素既有一定的獨立性又具有密切的聯系,將所有的元素進行整合也就是局部到整體的過程,最終通過各元素的協同與耦合,從而實現設計系統的一體化。集成化設計方法是運用計算機能夠識別的語言對電子產品的特征的進行描述,建立相應的知識庫及推理機制,再利用已儲存的領域知識和建立的推理機制實現計算機輔助產品的方案設計;現實實施過程中,可以利用CAD和3Dmax等相關軟件來實現,建立知識庫即根據功能將電器元件進行分類,并利用代碼描述功能和元件類別。隨著技術的發展,把3D打印的理念融合其中,更能符合未來電子產品設計與生產的創新思路。
3.主要結論
3.1合理科學的外形設計是電子產品使用的客觀要求
現代電子產品類型多樣,為了迎合用戶對新穎外觀追求的需要,現在的電子市場不乏出現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外觀產品。把握電子產品設計的原則,不能憑空臆造,同時產品的外觀要有內涵,其外型的尺寸、色彩、指示視覺系統要讓人明確易懂。操作界面要簡單明了,操作方式簡便易懂而且要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突出與人的親合力。
3.2美學原理與功能協調原理是電子產品設計的重要基礎
在電子產品設計中,產品外觀設計的美學特征與功能是協調統一的,電子產品結構造型及外觀比例、色彩設置等諸多要素的有機結合,體現了電子產品的內涵特征,它們貫穿于電子外觀設計的整體過程中。
3.3材料科學的發展有利于設計低碳節能及綠色環保產品
盡量地使用可再生材料和低碳材料是綠色電子產品設計的重要出發點。同時電子產品設計還需要結合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節約原材料的使用并將廢物資源化再利用。從而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降低材料的使用成本。目前,電子產品設計以計算機輔助實現、微型化設計和智能化設計為主要特征。雖然這些方法的綜合運用不僅與電子產品設計的知識積累密切相關,而且還涉及到各類電子信息技術、CAD、網絡技術等諸多領域,但日益發展的“互聯網+”及低碳發展理念,也無疑給未來電子產品外觀設計提出了具有創新性的思路與方向。
作者:王筱雪 肖韶榮 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