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論水選法在我國河南考古發掘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 要:河南作為研究傳統文化和民族發展的重要地區,存在大量已被挖掘或正等待挖掘的歷史文物古跡,也是目前我國考古學家及相關機構關注的焦點。由于傳統文物出土時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空氣、挖掘工具等都會使文物出現無法逆轉的損傷,在隨著科學技術水平飛速發展,考古學家針對實踐考古挖掘的需求提出了水選法。文章在了解水選法概念及價值的基礎上,根據我國河南地區的考古挖掘情況,分析如何在實踐工作中正確應用水選法。
關鍵詞:水選法;河南;考古;挖掘;考古學家;標本
1 水選法的概念及意義
1.1 概念
水選法也叫水洗選別法,主要是利用水對泥土產生的溶解分離作用,是在遺址中獲取過于微小遺物的一種技術手段。在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期之間,日本和歐洲的許多國家都借用了水選法技術,在考古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績。這種技術與我國以往應用的“干篩篩選遺土”的方式不同,因為篩孔非常大,所以存在部分不達標的遺土殘留,此時只能利用水選法處理問題,才能從中發現更多具有細微遺物。①
1.2 應用價值
因為水選法在應用中具有操作便捷、投資效益低和獲取信息多等優勢,所以一經推廣就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以操作為例,假設將水選法看作是一個較為完善的應用體系,那么它就必須要具備采集標本、鑒定遺物、科學分類和分析遺物等環節。而這一過程的最終目的在于為了解原始人類生活和復原古代生態環境提供服務。換句話說,水選法的應用是為獲取更多有價值的考古信息。近代考古是以調查與發掘為依據,收集與考古遺址有關的所有實物信息和資料,以此來真實還原歷史面貌。由此可知,不管是現場找到的瓷器和字畫,還是內部構成和空氣變化等都將影響考古學者的研究工作。對考古學者而言,就算現場是一個破碎的瓷片都有可能留下重要的“線索”。但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非常困難,不管是前期調查分析還是后期挖掘保護,都是一項需要系統規劃的任務,所以它要求考古學家在掌握大量歷史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學習更多先進的知識和技術。而水選法就是學者們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它能幫助考古學者正確獲取遺址或物品中蘊含的豐富信息。有美國學者將水選法叫浮選。但不管是哪種稱呼,從本質上講其都是以篩選法為依據提出的。德國考古學家赫伯特•施密特在20世紀初期提出了篩選法的挖掘技術,需要直接利用篩子篩選挖掘出來的堆積物,這就類似于在工地篩沙子。水選法是指先用清水清洗一下灰土,讓它變成泥漿,而后再細細地篩選。因為灰土會隨著泥漿被篩走,所以最終留下的都會是有價值的微小遺物。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前者屬于干篩法,而后者既能延續傳統篩選技術的優勢,又能根據考古需求更快地篩選出微小物品。同時,水選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術都非常好理解,所以經常出現在考古挖掘現場。
2 目前我國河南地區考古挖掘情況分析
河南地區位于中原,北面臨近河北和山西等地,南邊依靠著湖北,東邊還有山東和安徽做鄰居,西邊又與陜西相連,可謂是四通八達,地理位置非常優越。縱觀中國上千年的傳統文化和悠久歷史,可以發現我們的祖先很早就開始在這里耕種和繁衍。隨著時代的變遷,歷史不斷地交替延續,這里遺留下了非常寶貴且豐富的傳統民族遺址和遺物。在這一背景下,面對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物和發掘遺址,如何獲取更多信息并保障文物的安全成為考古學家關注的焦點。因此,筆者對水選法在我國河南地區考古發掘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了解。
3 如何應用水選法
3.1 采集標本
要想在河南地區的考古遺址現場發現更多有價值的信息,首先必須要明確這個遺址的所在地,了解此次考古需要解決哪些問題,這些都是需要事先思考的關鍵內容。假設考古學家想要了解這個遺址是墓地還是歷史上人類遷移留下的“痕跡”,那么就需要尋找相關的物品或文字信息。假設想要認識這一遺址所在地層對應的時代生態環境,那么就要收集與古代植物有關的資料等。需要注意的是,此時收集動物尤其是昆蟲類的遺體更能快速分析出當時的生態環境。要想感受當時人類的生活習俗,就需要收集所有和衣食住行有關的內容。①一般來講,常見的標本采集方法主要分為以下三種,下面以“遺址的地層”為例進行簡單分析。第一種,塊狀采掘。這種方式也是現如今最為經濟且非常實用的。利用圖1所示的過程進行操作,可以直觀地看到利用這種方法進行采集時,其所選的點具有隨意性,且大部分都是發掘者認為是必須要深度發掘的區域,比如灰坑、腐爛植物土層等。用數學理論分析,更像是統計學中的類型抽樣法,一方面要保障采點分布落在每一層的信息集中區域,另一方面在不同地層不能收集一樣的數據信息,信息多的要多采,信息少的可以少采些,但絕不能不去收集。在這一背景下,處在同一地層的數據可以進行橫向對比分析,而不同地層的也能實施縱向對比分析,以此充分展現遺物構成的消長變化。需要注意的是,此時必須要保障標本塊的數量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絕不能超過實際水選工作量。同時,要保障采集操作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多在發掘時利用小型工具,比如竹簽等。如果發現發掘遺物過于脆弱,就要及時裝到小盒子或維尼綸口袋中,寫好標簽,避免將其和其他標本放在一起,防止其他雜物混入其中。第二種,柱狀采掘。這種方法在東京的伊皿子貝豖遺址考古發掘中應用過,具體的發掘點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整體非常均衡,不需要添加發掘者的主觀意識,而是利用今天的偶然性來應對古代的偶然性。用數學角度分析,類似于“等距抽樣調查”法。雖然這種方法可以采集非常大的遺址面積,但存在無法找到信息集中區域的問題,因此很多時候考古學者會利用圖3所示的方式進行補救。一般來講,這種方法主要應用在資金不足的考古團隊中。第三種,層面挖掘。這種方法從數學的角度分析,就相當于“整體抽樣”調查。發掘者采集的并不是點而是層面,且實際選擇也具有隨意性,可能是某一個薄薄的堆積或是一個客藏。發掘者在操作前必須要全面了解這一地層的信息,并對其整體進行水選。需要注意的是,這一地層絕不能分布過于廣泛或者是太厚,不然實際工作量也會非常大。一般來講,這種方法會選擇在中層面進行操作,而在處理太厚且廣泛的地層時,會利用簡單的標本采集進行操作。
3.2 水洗選別
在這一環節中,考古學者要提前準備好所需用具,如篩子、水桶、夾子、吸管、水盤及水槽等。其中水槽的設計非常復雜,如圖4所示,圖4為名古屋大學考古研究室提出的水槽設計圖。需要注意的是,在掌握水選原理后,就算考古學者沒有水槽也能繼續操作。但使用完善的水槽實踐操作更能事半功倍。具體工作步驟如下。第一,將略微曬干的標本試料從遺物箱中拿出來,按照收集的數量分別放在多個塑料水桶中,并寫好編號進行標記,而后將清澈的水注入桶中。此時泥土會慢慢溶解,比水要輕的雜質會慢慢浮出水面。第二,當標本當中的泥土完全溶解后,要利用1毫米的篩子過濾出漂浮在水上的浮游物,并按照遺物儲存要求進行保護。第三,在經過多次清洗和篩選后,標本當中大部分泥土都被分離出去,水桶中的遺物也慢慢呈現出原本的樣子,如瓷片、貝殼等,可以對它們進行分揀,而后分開處理具有考古研究價值的殘片。如果發現貝殼等過于脆弱的遺物中存在沒有清理完的泥土時,絕不能運用尖銳的道具強行處理,而是要再次入桶浸泡,繼續進行過篩。第四,在粗選之后要進行細選,讓桶內的清水慢慢恢復原樣,以此確保采集標本得到了全面收集。第五,要利用2毫米的細篩再一次實施篩選,并按照遺物檢選的要求直接選用1毫米的篩子進行處理。此時只要保證所選曬網夠細,就能保障標本檢選的完善性和科學性。①
3.3 機械水選與浮選法
上述水選方法雖然也包含一定的浮選法,但真正的浮選法更加簡單,主要是利用水和遺物之間的重量差距來進行處理。通過在水當中添加部分能提高水比重的物質,有助于比重比水輕的遺物慢慢浮上來。這種方法更適合在水資源短缺的地方應用。相比水洗選擇法,機械水選和浮選法最大的優勢在于速度快,一般經常出現在歐洲各國的考古發掘工作中,像日本就很少會運用這兩種方式。②以泡沫浮游選水槽法為例,它的操作原理與水選法基本一致,最大的差別在于它在水槽中注入的是空氣而不是水。通過在水當中添加能調整水比重的液體,像石蠟、燈油或鹽水等,可以讓空氣在水槽的底部形成氣泡,這樣能在空氣攪拌下讓浮游物緩緩地浮上來。而浮出來的遺物會從溢水溝中排出來,并經過外部3毫米號和1毫米號這兩層持續震動的篩子進行過濾,這樣才能將過于輕的遺物留在篩子中。這種方法有效地結合了浮選水槽和蓄水槽,將標本全部放在其中,能充分利用空氣的作用力來實現攪拌,從而讓過于輕的遺物慢慢地浮上來。同時清水回收后還可以多次利用,絕不會在考古發掘中消耗過多的水資源。
4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了解我國河南地區近年來考古發掘工作的發展歷程,分析水選法的基本含義和現實應用價值,在實踐發掘中科學運用,不僅能獲取更多有價值的歷史信息,而且可以為復原以往人們生存環境和精神文化提供重要的依據。因此,在考古發掘中必須要重視水選法的應用價值,學會根據不同條件下的考古發掘情況進行合理利用,這樣有助于為我國研究傳統民族文化奠定基礎保障。
作者:胡林 單位: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