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山區植樹造林技術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環境質量、生態問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提高,越來越成為人們高度關注的問題,國家將大規模林業工程和山區綠化工程建設作為實現經濟振興、環境重建、生態保護的重要舉措。用林業技術應用的目光審視山區植樹造林的實際工作,在分析山區基本特點的前提下,研討山區植樹造林的技術類型與應用要點。
關鍵詞:山區植樹造林;造林管護;封山育林;人員;基礎設施
山區植樹造林應以林企山區特點、山區地理位置、山區植物物種作為前提,認識到植樹造林對山區經濟、社會、生態的重要價值,將山區植樹造林作為系統性工程來強化。以技術作為強化山區植樹造林的第一個維度,以管理作為強化山區植樹造林的第二個維度,以山區造林管護工作作為第三個維度,形成立體化的山區植樹造林管控網絡和結構,使山區植樹造林得到效率、成本上的穩定收益,擴大山區林業資源,減輕山區的環境壓力,重構技術細節和關鍵環節,建設具有生命力、權變性和系統化的山區林業工作新體系。
1山區植樹造林的基本特點
山區在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生態環境上有著特殊性,一些因素可以轉化為推動山區植樹造林的積極性因素,而另一些因素可以轉化為山區植樹造林的制約性因素,如何提升山區植樹造林質量,必須從認知山區植樹造林工作的基本特點入手。第一,山區具有地勢起伏較大的特點,這會產生山區交通不便和物資匱乏的問題,給植樹造林帶來工程上和經濟上的影響,使山區造林的質量和效率難以保障。第二,山區天氣變化迅速,并且有自然災害,不但影響植樹造林的進程,而且也會給林木生長和林業資源繁育帶來災難性的影響。第三,山區有一定植物覆蓋,這有利于植樹造林的順利開展,但也存在雜草、灌木、倒木對苗木空間、陽光等環境方面的影響。第四,山區工程建設困難,經濟落后,人口稀疏,使植樹造林工作失去資金、人力的支持,存在著對山區植樹造林的先決性制約。
2山區植樹造林技術的應用要點
不同山區、不同植樹造林項目在造林技術上存在很大的區別,提升山區植樹造林要從各種技術的應用出發,結合山區植樹造林的項目特點,才能從技術、機制和體系上實現對山區植樹造林質量、效益的有效提升和保障。
2.1新苗栽種技術的應用要點
山區植樹造林工程中新苗栽種技術在新時期有著廣泛的應用,這種技術的原理是利用根系和冠莖發育良好的幼苗作為山區植樹造林的目標苗木,通過插種或移植的方式進行苗木栽植。由于新苗在生理上有適應能力,因此在惡劣環境和天氣下能夠具有很強的生命力,正因如此新苗栽種技術才得以在山區植樹造林工程中普遍使用。在應用過程中要做好選苗工作,要注意控制新苗的根系和冠莖的完整性,要重視對新苗根系整體的保護,做好新苗陽光和水分的撫育工作。
2.2扦插造林技術的應用要點
扦插是利用目標樹種營養根莖或枝條進行無性繁殖的技術,在山區植樹造林工程中為了確保資源的穩定,保留良好的基因性狀,一般會通過扦插法來實現造林工程目標。第一,在應用扦插造林技術的過程中,要對土地進行科學規劃,加強對土壤酸堿度、養分、肥力的檢測。第二,要控制好扦插過程中土壤的水分,避免過于干燥影響枝條或根莖的孽生與發芽。第三,要控制扦插造林的季節,一般以春季為佳,可以選用鋪蓋塑料薄膜的方式提高積溫,保護水分。
3山區造林管護的要點
3.1做好山區造林的封山管護
封山育林管護是一種傳統的育林方法,是在育林期內將整個植樹造林山區封鎖,進行栽種幼苗的管理。在長期的造林實踐中,我國各個地域內林業管護人員都根據自己的地域特色制定出自己行之有效的封山管護措施,對自然下種或有生命力的幼林、灌木生長的灌木叢、疏林以及廢棄的荒山進行山區培育,通過人為干擾將封鎖地區培育成新生叢林。封山造林在實踐中具有一定難度,對人員的工作態度和責任心要求比較高,如果能夠切實實行,也是一種比較有效的管護方式。
3.2做好山區造林的幼苗管護
幼苗的管護是管護工作的重中之重,對幼苗的管護關鍵在轉折期,直接關系到以后樹木成長和豐產的質量。轉折期的幼苗基本上都處于散生狀態,這段時期需要對幼苗進行精心的呵護,為幼苗生長提供所需要的水分、陽光、肥料、溫度以及空氣,讓幼苗在優越的條件下生長,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保證幼苗健康成長,從而達到育林成林的目標。
3.3加強對山區造林管護
技術人員培訓造林管護過程中人的因素處于首要位置,直接決定山區植樹造林質量。因此,想要提升山區植樹造林效果,達到山區植樹造林功能和目標,就必須強化對山區造林管護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和專業知識學習。只有造林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達標,才能實現育林目標。
3.4完善山區造林管護的基礎設施
山區造林管護工作需要先進、穩定、連續、專業的基礎設施作為保障,也只有這樣的基礎設施才能夠順利而高效地開展山林管護工作。新時期,應該加強道路、橋梁、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道路橋梁建設,建立起人員、設備、物資流動的高效平臺,更好地為山區造林管護工作提供支持。還要強化通信網絡建設,建立山區信息、造林管護信息、林業資源信息及時溝通、處理和加工的新系統,出色地完成對山區造林管護工作的現代化改造。
3.5完善山區造林管護工作的制度
建設制度是管理最為穩定的環節,也是技術應用和工作調整的基礎,在山區造林管護工作中要建立起適合于后期管護工作的制度體系。有效調節山區造林管護各部門之間的工作,強化山區造林管護的管理職能,確保山區造林管護工作處于嚴格監督、相互交流、及時溝通的機制之下,為提升山區造林管護工作的合理性、經濟性、高效性提供支持和保障體系。
4結語
在營建資源多樣、環境友好、生態優良的社會時,必須要強化林業資源的開發、重建等重要環節,林企要結合山區植樹造林的實際工作,將山區植樹造林轉化為改善林區經濟,提高區域群眾生活,優化林企資源的主要途徑和方法。要結合山區植樹造林的關鍵階段,強化山區植樹造林的科學性,組建起多個層次、維度和體系的保障結構,為提升山區植樹造林工程品質,加速山區林業與經濟的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謝妥.氓縣山區半山區植樹造林技術與管護淺議[J].新農村(黑龍江),2011,(08):201-204.
[2]孟凡增.哈爾濱市東南半山區立地條件下造林應采取的技術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05):248-258.
[3]李國華.河北濱海鹽堿地和北京土石山區基盤法造林技術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9.
作者:陳玉龍 單位:遜克縣林業局松樹溝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