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概述信息技術和文博領域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電子商務技術對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的資金貢獻作用
為普及素質教育,我國的博物館開始免費開放,各博物館沒了門票收入,經濟境況都不是太好。為保障正常運營,博物館均采取各種措施籌措經費,其中博物館網店的開設就是一個重要的手段。博物館網店是博物館利用因特網進入商業領域的一種途徑。博物館通過網店中的圖片幫助顧客在線購買文物衍生產品,從而推進古代歷史文化的快速高效傳播。國立故宮博物院的網絡商城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購物網站。其網絡商城中有典藏精品、書法繪畫、圖書影音、飾品配件、流行趣味、生活風格等七大類商品,將新潮與古典融為一體。網站中有一套銷量很好的3D造型鼠標墊,圖案取材于故宮的清代文物圖案。該商品在實用的同時又有效的傳播了清代文化。2011年,臺北故宮博物院委托代收約1.3億元,其中一部分即來自于網絡商城的交易收入。博物館采取開設網店,不但快捷便利地傳播了歷史文化,而且也獲得了可觀的利潤。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實踐經驗為國內的各博物館增加資金收入、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參考的憑證。
2空間信息技術(遙感技術)在遺跡考古研究中的運用
2006年科技部啟動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空間信息技術在大遺址保護中的應用研究(以京杭大運河為例)”。研究者們利用了空間信息技術建立了數字模型,用于輔助城市遺址形態判斷,認知古揚州城建設的歷史價值。同時利用計算機信息處理功能整合、挖掘考古資料數據,為進一步發掘制定工作方向,有助于認識和管理城市建設問題。空間技術在遺跡考古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并已獲得了諸多的進展。主要的技術手段包括地球物理探測技術和航空和航天遙感技術。探測到的數據存儲管理以空間數據庫和各種信息處理系統為主。通過對探測數據的可視化表達可以實現文物數字化、考古制圖和古環境重建等重要考古環節。現在考古學家對考古地域的空間信息進行分析后還能對遺址進行預測。空間信息技術在遺跡考古研究中的應用廣泛,并已經取得了很多成果。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趨勢下,遺跡考古研究正逐步進入網絡化階段,并逐步向空間信息的集成化、智能化方向邁進。
3數字技術輔助文物修復的重要作用
數字化文物修復技術的主要方式是先掃描測量文物殘片,獲得的數據儲存在電腦中,在記錄殘片的位置及次序后輸入相關數據,根據殘片創建缺損位置的模型為文物的拼接及修復提供幫助。數字修復技術可以有效的減少或避免文物受到損傷。在敦煌壁畫的修復過程中,研究人員通過計算機處理洞窟實景拍攝的照片和用于類比的同風格圖畫,生成一副修復后的壁畫圖片,生成后的圖片用于指導壁畫的修復。2002年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用計算機模擬技術對老山漢墓女性墓主進行了復原。這是國內首次采用計算機技術復原古人容貌。總之,隨著計算機科學和網絡的發展,數字技術對于文物在保護和文化傳承方面都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數字技術在文博領域中的應用也將越來越廣泛、越來越重要。
作者:羅芳羅婷單位: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