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比較文學教學的個案教學法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在比較文學教學活動中,引入個案教學法的作用
1.1轉變學生的地位,使其成為參與者
哈代出生于道塞特郡西北高原“德哈代”沒落貴族之家,由于自小便過著窮困苦難的日子,因而對人世滄桑多有感慨,并對作品中的苔絲賦予了濃重的歷史感。張承志是草原游牧民族混血后代的回民,在漢文明的不斷同化下,失去了對故鄉和母語的印象,因而在其作品中可以體會到對身世以及對歷史的探索與反思。由以上分析可見,兩部作品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因而在比較文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基于多個方面進行不同深度的問題的創設,包括人物特點、心理特征、時代背景、民俗習慣以及詩化手法等,引導學生展開相應的分析和討論;最后從文化角度來比較它們的異質性。上述兩部作品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因而有利于學生打開思維空間,盡情闡述個人的看法和觀點。一次成功的、精彩的個案教學并非易事,需要在課前予以精心準備,需要在課堂上予以深入的思想交流,需要在課后予以認真的回味反饋,并將所悟、所感、所得帶入下一次課中,如此一來,便能夠形成一個相對完整、高效的循環。在個案教學活動中,學生將要對客觀、具體的材料進行處理,所以,需要結合自身已經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對其展開多角度、多層次的研究與分析,只有如此,才能提出一些具有深度的問題;與此同時,學生應做好相應的課前準備工作,并針對涉及的問題予以深入思考,這樣才能在討論環節有理有據,獲得別人的認同;通過討論的實施,學生能夠更好地認清自身的不足(包括知識儲備問題及思維方式問題),這將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產生一個積極的推動作用。
1.2便于師生及生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個案教學法具有明顯的雙向互動式特點,應用過程中,先由教師拋出問題,引發學生的廣泛思考與討論,然后由教師予以相應的完善,并進行更深層次的啟發,如此一來,師生雙方均會展開積極的思考,從而大幅提升各自的認知水平。比較文學尚未完善,仍處于持續發展之中,學派眾多,意見不一,一言堂式的課堂模式是無法滿足該門學科的本身特性的,所以,教師的權威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挑戰。通過對個案教學的合理應用,能夠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從而在深入交流中集思廣益將問題解決,這種基于平等理念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敢于提出個人看法,從而培養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新型知識者。除此之外,思想的對撞能夠拓寬學生視野,讓他們學會并善于聽取不同見解,并從中汲取養分,這是比較文學這門學科將要賦予學生的一種優秀品質。
1.3知識傳授真正轉變為能力養成
隨著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何基于現有信息去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已經成為個人價值及能力的一個突出體現。對于比較文學而言,其研究領域極為寬泛,不僅囊括中外,而且兼具古今,至于研究方法更是數不勝數,這給學習者本身能力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學生體會其理論內容,掌握相關研究方法,是該門課程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在應用個案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課堂討論效果的提高,并予以適時、適當地引導、發問、鼓勵以及評價;學生應重視主動參與,要有屬于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要獲得“捕魚的工具”,而不是“魚”本身。
2、在比較文學教學活動中,個案教學法的具體實施
個案教學法的具體實施并非一件易事,對教師及學生均提出了嚴格要求。教師不僅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案例,而且要保證課堂節奏張弛有度,同時還需要控制情境討論的高效進行。學生也需要在正式上課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
2.1教師選擇合適的個案
在應用個案教學法之前,教師應選擇一個合適的個案,這是該方法得以成功應用的基礎。對于比較文學而言,其研究領域是極為寬泛的。因此,在數不勝數的材料中確定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個案并非一件易事。教師應對教學內容及目標有一個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要保證材料資源的豐富性,還要具有良好的問題意識。通常而言,一個優秀的個案需要滿足如下要求:
(1)適應性。被選用的個案應盡量貼合教學內容,不管是基于影響研究,又或者是基于平行研究,不管是基于實證研究,又或者是基于文化研究,均應保證目標的明確性。應結合學生綜合能力予以選擇,如面對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時,建議使用原著作為個案,面對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建議使用譯本作為個案,面對理論基礎較為扎實的學生,建議使用帶有哲理色彩的作品,面對理論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建議使用情節豐富的作品;
(2)典型性。對于個案選擇而言,適應性屬于最基本的要求,而典型性則屬于一種更高層次的要求。典型性指的是,使用的個案,一方面要滿足教學內容及目標的實際需要;另一方面要兼具明顯的代表性,可將將來的教學活動中予以多次引用,如此一來,便能夠實現“一例多用”的效果。在應用個案的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均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能夠對材料內容有一個較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通過個案多次運用,能夠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產生明顯的刺激作用;
(3)開放性。在比較文學教學活動中,選用合適的個案教學,其根本目的在于借助對某個客觀情境的模擬再現以及對代表性材料的深入分析,來刺激學生理解能力的不斷提升,幫助學生學會使用比較文學的相關理論以實現對相關問題的獨立思考及高效思考。假若個案在開放性方面存在嚴重不足,那么將會妨礙問題的進一步拓展及深化,給既定教學目標和效果的實現制造嚴重阻礙。選用合適的個案僅僅是第一步而已,教師還應該結合教學具體需要針對個案予以必要的優化處理,如個案內容相對偏長時,應予以適度的精簡,在此過程中,不允許違背或者脫離作品的主旨,也不允許弱化或者消除作品的主體特征。除此之外,應于課前便將附有問題的個案發放到學生手中,以便學生做好課前準備,為課堂上的高效討論奠定有利的基礎。
2.2學生應做好課前準備
采用講授式教學法的過程中,學生只需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即可,在課前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但是采用個案教學法時則恰恰相反,要求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認真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要對材料進行必要的熟悉,要對材料附帶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有需要的情況下,還應通過查資料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或者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與此同時,還能對個人觀點展開必要的論證,不僅如此,還應該結合材料提出相應的看法或者問題,從而為課堂上的深入討論做好準備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有時還需要學生對以前的某些理論知識予以回顧,以便新舊知識的有機串聯,進而形成屬于學生的一個理論架構或者思想體系,這對于問題最佳處理途徑的確定很有幫助。
2.3課堂上的具體實施
在比較文學個案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起到引導者的作用,還應發揮協助者的作用,要對問題討論的原則及目標有一個明確的要求和定位,在實際討論環節,應對整個節奏有一個良好的控制,與此同時,應對討論的方向有一個良好的控制,避免跑題。在課程即將結束時,應針對此次課堂開展效果予以畫龍點睛式的總結與評價。不僅如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賦予學生足夠的主動權,教師不可將個人見解強行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則需要熱情參與,各抒己見,要鼓起勇氣表達個人看法,還要學會傾聽,吸收其他同學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一旦遇到疑問,應大膽質疑。
3、個案教學法存在的不足
學無止境,所以,教師也需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國內比較文學教師絕大部分接受的是傳統教育模式,換而言之,他們是在講授式的課堂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因此,對大多數教師而言,通過個案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是一個嘗試的過程,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無論是個案的精準選擇,還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又或者是課堂結束環節的積極評價,均需要教師的辛勤付出,既包括時間的花費,也包括精力的消耗,這對于教學任務本來就相當繁重的教師而言,無疑具有很大的難度,從而造成了這樣一種局面:大部分教師都能夠意識到個案教學法的優勢,然而真正肯實施的卻少之又少。為解決這一問題,校方應建立健全相應的激勵機制,為個案教學法的應用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班級人數偏多。現階段,比較文學這門課程通常面對中文專業學生開設,需要指出的是,中文專業學生人數偏多,一節課堂至少有四、五十人參與,給個案教學法的具體實施帶來了諸多不便,很難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在班級人數過多這一現狀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可嘗試著通過分組的方式來規避人數過多所帶來的局限性。學生、教師之間存在身份轉換的困擾。相較局限性問題的解決而言,該困擾更具解決的難度。該困擾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操控力度過強;二是學生的參與性嚴重不足,在一般情況下,兩種問題是共存的。這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把握好引導、干預各自的力度,與此同時,想方設法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本文來自于《華章》雜志。《華章》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凌云單位:內蒙古赤峰學院蒙古文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