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語文教材表達交流模塊編排初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教科書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載體,“表達交流”模塊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并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探討“表達交流”模塊的設計意圖及存在的問題,為以后的教學實踐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語文教材;表達交流;教材編排
語文教科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載體和基本出發點,教師需要通過教科書來完成教學目標、學生需要借助教科書獲取知識技能,教科書的內容編排對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高中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學生知情意全面發展”,現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正是基于此課標的要求編寫而成[1]。
一、“表達交流”模塊的編排模式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部分共有五冊書,每一冊的內容都被分為“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個模塊,其中“表達交流”模塊又被分為“寫作”和“口語交際”兩部分[2]。每一冊教科書的“寫作”包含四個互相聯系的專題,四個專題共同組成一種文體寫作;口語交際則包含一個專題。“寫作”部分主要針對記敘文、議論文兩種文體開展,針對具體的寫作角度和寫作方法進行內容設計;口語部分則針對日常語文學習中的常用表達技巧進行編排。教材細化到每一個專題可見,寫作專題被分為“話題探討”“寫法借鑒”和“寫作練習”三個環節,“話題探討”部分用于提出問題、啟發思維,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寫法借鑒”則展示范文、點撥技法,解決“怎么寫”的問題;最后在“寫作練習”環節給出幾個不同題目以供選擇,使學生真正動筆寫作文。口語交際部分則被分為“指導與探討”和“實踐與交流”,先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某一項交際技能的訓練,并在此基礎上創設環境進行實踐交流,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二、“表達交流”模塊編排存在的問題
在高中階段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更重視“閱讀鑒賞”部分,而對其后的“表達交流”等模塊的關注度不高。一是因為“閱讀鑒賞”部分占據語文教科書的“半壁江山”,以必修一為例,一本91頁的書,閱讀鑒賞內容占了55頁,其他三個部分內容共占36頁;其次,“閱讀鑒賞”一直是教學大綱、教學目標等規定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師生將大量時間花費在這一部分課文的學習上,留給“表達交流”等模塊的課時就十分有限。其次,受高考模式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考什么教什么的情況,學生也習慣于不考就不學。課堂上學習“閱讀鑒賞”中的課文,課后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鞏固語文知識,考試的作文題目成為教師們作文教學的重點和學生習作練習的焦點,而“表達交流”模塊的作文和口語交際卻被排除在教學環節之外。除去這些因素,教材本身在“表達交流”模塊的編排上也存在一些問題。
1.模塊編排過于獨立
翻閱整本語文教材不難發現,“表達交流”模塊位于“閱讀鑒賞”模塊結束后的下一個單元,但和閱讀教學的內容沒有形成聯系,而是自成一體。在現今語文教學課時緊張、內容增加的情況下,這種獨立于閱讀模塊之外的編排方式會導致表達交流模塊在教學中被孤立。教師在完成了“閱讀鑒賞”部分的教學后常常會直接進入下一冊教材的學習,而對后面模塊的內容不再過問。
2.模塊內容編排存在問題
首先,由于“表達交流”模塊是一個專題形式的單元,因此,編者將多篇作文練習緊湊地編排在一起。如果教師按照正常順序進行課本內容教學,就意味著將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大量的寫作訓練教學,這對于學生來說練習量過大過密,對教師的備課工作也是一種挑戰。其次,對于寫作部分的編寫,編者安排了“寫什么”和“怎么寫”的環節,卻沒有給出“怎么改”的建議。課標對作文修改有“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的描述。作文修改雖然是寫作訓練的重要環節卻常常被忽視,在課本的寫作教學編排中也未能出現具體的評價標準和方法等引導學生,這無疑是一種疏漏。
三、《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表達交流”的要求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下稱“新課標”)推翻了現有教科書的編排模式,變“必修和選修”為“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課程,每類課程分別安排有7—9個任務群[3]。必修模塊的7個任務群基本都涉及到“表達交流”的相關內容,而相較于實驗版課標,“新課標”對于表達交流的內容更加具體明確,如“學習任務群1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中明確提出的撰寫讀書筆記,“學習任務群2當代文化參與”要求完成調查報告等。對比兩版課標的“教科書編寫建議”部分,實驗版課標有“可以將課程內容綜合設計成五個模塊;也可以按‘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的目標分編”的要求。而“新課標”則提出“學習任務群的組織形式和呈現方式提倡多樣化”“靈活地整合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學習活動”。通過比較發現“新課標”對于教材的具體內容安排限制更小,編者的編排會更為靈活。
四、教學建議
針對前文提到的問題,基層教育者應有意識地將“表達交流”等模塊融入到日常語文教學中。首先,通過閱讀與分析“表達交流”模塊中的具體內容,不難發現在寫作部分的引導語中時常會提到一些曾經學過的課文。以必修一寫作部分第二專題“園丁贊歌”為例,在“話題探討”部分提到了同冊的課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以及曾經學過的《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最后一課》等篇目。因此,可以考慮在教學完《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后,直接引入“園丁贊歌”這一寫作模塊的學習,趁熱打鐵。換言之,教師可以將一整個“表達交流”模塊拆分成幾個小部分,插入到相關的課文教學中。一方面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為寫作提供思路和參考,加強課文與習作練習之間的聯系。其次,由于課文編排中未曾提到關于習作評改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格外注意引導學生進行作文的評價與修改。教師應根據不同訓練目標需求,為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分標準,在學生完成寫作后引導學生依據評分標準進行作文的自評與互評[4]。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不能一味依賴反復練習取得,而要從練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作文水平。隨著《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施行,新的教材即將面世,毫無疑問,“表達交流”依然是高中語文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依據“新課標”的教科書編寫建議,新教材在編排布局上勢必會打破現有格局,形成以具體學習任務群為核心的組合模式,而“表達交流”也將從專有模塊被分割成一個個小環節,安插到相關的任務群中,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表達交流”模塊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教師在繼續改進現有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要為即將面世的新教材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顧黃初,顧振彪.語文課程與語文教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符梅梅.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表達交流”等單元教學探究[J].現代語文,2016(9):148—150.
作者:李婧妍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