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中地理題庫的構建探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建庫功能
建庫功能是地理題庫建設的最基本功能,包括對地理考試試卷的輸入、修改、刪除、重組、存貯等功能,對各類地理試題不斷積累,不斷充實,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2.貯存功能
通過建立高中地理題庫,收集各地考試試卷,以備在各類試題命制中備用。試題庫具有資料庫的功能。
3.生成功能
高中地理題庫是生成新的試卷的前提和基礎。常用的試卷生成方式有隨機式自動組卷、人工組卷等形式。
4.動態功能
高中地理題庫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充實的過程。每學期都會不斷增加最新試題,刪除冗余試題,優化題庫功能。摘要:題庫建設具有組織管理試題、高效檢索試題、高質量利用試題,減輕命題負擔的意義。通過對目前高中地理教師命題負擔過重卻無法有效解決的現狀及題庫功能的分析,指出題庫建設的緊迫性。以建設高中地理題庫的實踐為例,從起止時間、參與人員、操作流程、階段任務、棘手問題入手,分別采取了贈送軟件、贈送題庫、優化題源、團購軟件等有效措施予以解決。題庫建設分為六個階段:①傳統題庫建設;②軟件支撐題庫建設(個人);③贈送軟件,組建題庫建設小團隊;④自購軟件,共建共享,形成題庫雛形;⑤形成題庫建設團隊,壯大題庫;⑥全員參與,共同優化,建設精品題庫。關鍵詞:高中地理題庫;建設*本文系2013年山東省威海市“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項目
二、題庫建設的探索之路與展望
在建設題庫之前,我非常清晰地認識到地理題庫的建設是一個具有龐大工作量的工程,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就可以解決的,也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的。作為一線教師,沒有過多的資金做后盾,想召集更多的老師參與這個公益性活動成了我的一個心結。經過反復斟酌,我將這個建設之路預計在五年內(2010.7-2015.7)完成,劃分成了六大階段,分層次、分步驟展開。階段一:傳統題庫建設階段時間:2010年7月-2011年7月參與人員:全國100多位地理教師操作流程:筆者將高中地理知識分成了130多個考點,讓老師在每套試題的每一組試題標注了試題來源,并在每道試題上標注了答案,然后劃分到每一個考點的文檔中。每人完成30套試題的分類任務,最后將每位老師的分類成果以電子書的形式發放給了參與活動的所有人員。任務:將歷年高考真題和2009屆、2010屆、2011屆的各地高考模擬試題3000多套通過WORD文本的形式進行了分類。成效:為老師們的命題提供了一些方便,老師比較容易的查找某一知識點的試題。棘手問題:成果不易分享;成果組合的工作量太大;部分試題分類不科學、答案標錯、圖錯位,修改難度很大;重復試題過多,難度很大。解決方案:尋求易于組合、方便二次修改、具有功能的軟件支撐。階段二:自我反思、尋求軟件支撐時間:2011年7月-2012年7月參與人員:一人操作流程:筆者查閱和購買了各種不同類型的題庫軟件,一一比較,根據階段一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反復揣摩,最后鎖定在金排題庫軟件上,由于軟件開發人員為一線教師,沒有過多時間做軟件的售后服務及技術指導,通過個人反復實驗,研究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為了更快速的學會導入技能,曾花費了200元購買了一位老師利用該軟件做成的地理題庫,出現了問題及時向老師請教,研究導入試題的技巧和在導入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任務:將我在原來的圖書編寫中的試題和手頭整理的比較好的2萬多組地理試題導入到了題庫中。成效:鎖定了一個較為理想的軟件;研究出了使用該軟件的一些技巧及在導入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為下一步的題庫組建活動提供技術支撐;形成了一套內含2萬組試題的地理題庫。棘手問題:個人力量有限,很難做成強大的地理題庫;題庫軟件是收費的,很難吸收更多老師參與活動。解決方案:自己出資購買少量軟件,贈送給參與題庫建設的老師,共建題庫,共享成果。階段三:十余位老師參與,初見成效時間:2012年7月-2013年4月參與人員:李學田、李興科、程斌、房高利、姜衛東、王明軍、祝斌、高萍、薛志偉、劉艷麗操作流程:從大量的報名人員中選擇了近10位認真負責、電腦技能較好的老師作為最終人選,個人出資購買了10套軟件和軟件加密U盤寄送給各位參與的老師,然后對這些老師進行技能培訓,遠程協助解決了老師們在試題導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每位老師每月完成28套試題的導入任務,初始階段結合目前基礎年級試題不足的現象,錄入了近幾年的學業水平考試試題,后期又錄入了各地高考模擬試題。任務:導入了近幾年的學業水平考試題800余套;階段一中的2009-2011屆題庫分類成果;2013屆各地模擬試題。成效:形成了一套內含3.2萬組,5萬多道高中地理試題的題庫系統。棘手問題:由于參與的老師較少,每位老師的任務較重;導入的試題多為沒有解析的試題,不是很適應老師們的實際需求。解決方案:吸引更多的老師加入活動;收集和購買帶解析的高質量試題。階段四:大批量錄入試題,形成高中地理題庫雛形時間:2013年5月-2014年3月參與人員:程斌、李學田、高萍、易振衛、高秀洲、王明軍、吳文華、李興科、金留海、鄧琰、房高利、于捷、楊玉川、姜衛東操作流程:為了增添更多的試題,先期投資近2萬元購買了數萬組帶解析的地理試題,解決了試題質量問題;為了更好地吸引更多老師的參與欲望,采取了購買軟件即可參加題庫建設的活動,并免費獲得階段三的5萬多道地理試題的題庫成果;為了新參與老師更好的熟悉操作技能,除了通過學習導入試題的流程視頻外,同時采取一幫一(即一位熟悉技巧的老師帶動一位新老師)的新舉措,然后導入新購買的試題題源。任務:導入數萬組帶解析的高質量題源。成效:形成了一套近9萬組,20多萬道高中地理試題的地理題庫,地理題庫雛形形成。棘手問題:試題需要更新、劣質試題和重復試題需要刪除、試題的準確率需要提高、試題中的圖需要更清晰、試題的分類需要進一步細化,工程量巨大;題庫的宣傳力度不足,參與活動老師的積極性不足,參與老師的數量少;題庫軟件需要老師們自己購買,一旦邀請老師參加題庫建設容易使人有“推銷軟件”之嫌,引起老師們的誤解。解決方案:讓老師們理解我選用商業化的題庫軟件的目的是能夠讓老師把更大的精力放在題庫建設中,同時不用為軟件的更新一籌莫展;得到一線老師的理解與教研員的支持,吸引大批地理教師的加入,進一步完善題庫;和軟件開發人員協商采取團購的方式適當降低軟件價格。階段五:初步完善地理題庫,形成強大題庫建設團隊時間:2014年4月-2014年12月參與人員:力爭達到500人操作流程:通過2014版題庫軟件的云端題庫功能,讓老師了解題庫的實用性和高效性,通過團購等方式降低軟件價格,降低老師的花費;適當贈送給對題庫推廣做出貢獻的老師或教研員等方式進一步擴大參與人數;通過QQ群交流、錄制使用技能視頻、YY頻道等多種形式進行培訓,讓老師們掌握軟件的使用技能和題庫在教學中的應用,同時讓老師們進一步完善地理題庫。任務:更新各地最新模擬試題;優化題庫中的已有試題;加大對題庫的宣傳力度。成效:讓更多教師享受到地理題庫對教學的價值,緩解地理教師的命題壓力。棘手問題:很多教師受傳統思想束縛,認為花錢購買題庫是學校的事,即使多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也不愿意花200元徹底減輕命題壓力;公益性活動就應該是不需要任何付出的情況下免費享用別人的勞動成果。解決方案:逐步改變老師們的錯誤觀念,在目前老師的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只有好的身體和心情才是最需要的,我們給了軟件開發老師一定的支持,才能使開發者有更大的動力優化軟件;讓老師明白這次公益性活動之所以采取共建的方式、而不是無償使用的方式展開的目的就是發揮群體的力量,以達到共建題庫的目的。階段六:精細化地理題庫,形成最具影響力的精品題庫時間:2015年1月-2015年7月參與人員:力爭突破5000人操作流程:通過各地教研人員和對題庫熱衷的題庫參與老師的幫助,不斷宣傳本題庫,盡力采取各種舉措吸引更多老師的參與,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人群。在此基礎上,不斷細化知識點、優化庫中試題,形成最具實效性的高中地理題庫,時機成熟的情況下可以進一步擴充到智能出卷、網上測評的效果。任務:適當更新地理題庫、對章節目錄進一步細化和優化,精細化地理題庫。成效:讓每位一線地理教師都能夠使用上這個地理題庫,徹底解決地理教師命題負擔繁重的問題,實現共建地理題庫的最終飛躍。
三、題庫建設的意義
高中地理題庫的建立與不斷完善,對高中地理學科資料庫建設和教學改革有著深遠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中地理題庫建立起來之后,高中地理教師在命題中就不需要到各網站花錢下載資料,不需要再通過查閱很多套試題逐步篩選的手工出題模式,節省了大量的命題負擔。
2.發揮群體力量,共同建設地理題庫的活動,讓老師們真正感受到網絡時代群體力量的強大,真正感受到“一分努力、萬分回報”的喜悅,徹底解放自己。
3.隨著試題庫的不斷優化,在教師教學更加輕松的同時,最大的受益者是我們的下一代——學生,他們再也不用為題海戰術中的大量重復勞動而費神,真正體現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作者:于慧連秀云單位:榮成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