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會計基本理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環境會計是經濟學、會計學以及環境學相結合的一門新興學科,本文基于環境會計的發展現狀分析其內涵、特點、發展必要性以及研究成果等。通過國內外比較發現,我國環境會計雖已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其起步較晚以及尚未形成科學理論指標體系使得其發展還處于相對落后的境地,總結過去經驗,探討如何發展我國環境會計是我們接下來的任務。
關鍵詞:環境會計;發展必要性;研究成果;國內外比較
一、環境會計定義及內涵
環境會計,又稱綠色會計,水會計等,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以相關法律、法規作為其依據,對環境資產、環境費用、環境效益等會計要素進行核算的專門學科,將會計學與環境經濟學相結合,通過有效的價值管理,達到協調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的目的。環境會計是一門新興學科,涵蓋了會計學、經濟學、環境學等多個學科,利用會計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對有關環境方面的賬務進行處理,在滿足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將經濟學知識充分運用,以此獲得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在《現代會計百科辭典》中,收錄了環境會計的詞條,其解釋為環境會計是“從社會利益角度計量和報導企業、事業機關等單位的社會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及管理情況的一項管理活動。它旨在指導經濟資源作最有效運用及最佳調配,以提高社會整體效益”。
二、環境會計與傳統會計區別
環境會計雖應用了會計學基本理論,但由于其著重考慮了生態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等,這就導致了二者之間存在了差異。
(一)會計要素差異環境會計的產生與發展基于傳統會計,所以二者的會計要素劃分基本是一致的,但環境會計又在傳統會計基礎之上考慮了可持續發展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就使得二者的具體內容不盡相同。首先針對于資產要素方面來說,環境會計要設置“環境資產”、“環境資產凈值”以及“環境資產損耗”;而負債要素中包含了應付環境污染治理費等與環境相關的應付費用;對于所有者權益,環境會計中計入“環境資本”;同時對于收入、費用和利潤,在環境會計中分別設置“環境收入”、“環境費用”、“環境利潤”,進行核算有關環境的收入、費用以及利潤。
(二)會計原則的差異首先就會計假設方面來說,環境會計與傳統會計最大的區別便是計量單位的變化,傳統會計要求以貨幣為計量單位,而考慮到環境會計的特殊性,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無法以貨幣計量,因此施行以貨幣計量為主,實物量、百分比等計量輔助結合的多元化計量。其次,在政策上兩種會計也略顯不同,環境會計在傳統會計的基礎之上開具了自己的特色,增加了政策性原則、社會性原則、強制性和自愿性相結合的原則。
三、環境會計發展現狀
(一)環境會計的產生時間環境會計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隨著不斷研究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會計分支,我國環境會計研究較國外來說起步相對較晚,20世紀90年代才逐漸開始。
(二)環境會計的發展階段目前我國正處于探索階段,而國外對于環境會計的研究已經向環境準則與制度方面深入發展,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要基于我國環境會計研究情況進行回顧與總結,進一步探索環境會計的發展方向。
(三)環境會計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對于環境會計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明確了一些定義以及概念,通過了《環境會計和報告的立場公告》以及《環境跨級國際指南》。對于環境會計的發展,歐美兩洲一直處于世界前沿,不僅從概念上解決了環境會計的含義,而且就其環境會計建設上發展的速度也十分的快。而我國雖然有徐泓教授將環境會計做為一個分支進行研究,許家林教授提出建立資源會計核算體系,但是由于我國環境會計起步較晚,又缺乏科學的定量指標以及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使得其發展還相對緩慢。
四、環境會計開展的必要性
(一)環境會計使會計核算范圍擴大在傳統會計的核算中,以所有權不同為基礎進行資產的核算,這就使得一些公有資源,如空氣、海洋、臭氧層等因為無法劃分所有權而導致無法對其進行核算,而環境會計的產生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對公共產權的環境資產進行處理,使得企業的環境資產和環境負債等能夠可靠計量,利于企業的經濟發展與環境有機結合。
(二)環境會計有利于明確企業責任環境通常被認為是共有財產,本應大家共同維護,但是不乏有些人過于注重商業利益而不惜以犧牲環境做為代價。而通過環境會計的建立,可以進行相關規定,明確企業關于環境要素的賬務處理,迫使企業重視環境保護,從單純的追求商業利益轉化為經濟與環境并行。
(三)環境會計的產生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經濟不斷進步的副產物是工業化日益嚴重,人們開始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實施環境會計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我們將環境因素以新的思維模式將經濟學、環境學有機的與會計學融合在一起,全面系統的反映國民經濟以及社會發展情況。通過建立環境會計,將企業經濟與環境相聯系,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五、研究總結與評述
綜上所述,環境會計是經濟學、會計學以及環境學相結合的一門新興學科,其開展有利于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具有很大的實施必要性,但是就目前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而言,雖有研究成果但較國際發展的速度還有一段距離,因此接下來我們應根據之前的環境會計發展總結經驗,并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尋找到符合各地的環境會計發展戰略。
參考文獻:
[1]于玉林.現代會計百科辭典[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4.
[2]許家林,蔡傳里.中國環境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J].會計研究,2004(4):87-92.
[3]郎宇.中國環境會計研究現狀與發展[J].商,2013(27):101-101.
[4]許家林.環境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發展與創新[J].會計研究,2009(10):36-43.
[5]徐泓.環境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6]唐洋,陽秋林,張彩平.環境會計研究的現狀與未來[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9,24(1):81-86.
[7]唐洋,陳東升.我國環境會計研究現狀與展望[J].南華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9(6):48-51.
[8]牛文元.“綠色GDP”與中國環境會計制度[J].會計研究,2002(1):40-42.
[9]羅素清,方天堃.環境會計基礎理論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2):45-47.
[10]王聰,牛沖槐.環境會計基礎理論探析[J].技術經濟,2003(10):53-55.
作者:張萬玉 單位:東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