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為了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及單位經營管理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避免或降低風險,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實現單位經營管理目標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是通過企業內部部門和人員在明確分工的基礎上進行的相互制約的行為規范。本文就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的必要性、應遵循的原則及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幾點建議加以探討。
關鍵詞:企業會計;制度控制;建議
1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的必要性
11財務控制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及中心環節
內部控制作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自我調節和自我制約的內在機制,處于企業管理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位置,而財務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企業的生產活動中,生產、供應、銷售等工作進行控制,而財務控制因它是一種價值控制,可將不同崗位、不同部門、不同層次的業務活動相結合,進行綜合控制,它是內部控制的中心環節。而財務控制的綜合性最終表現為其控制內容都歸結為資產、利潤、成本這些綜合價值指標上。
12內部會計控制是規范會計工作秩序的需要
會計工作依法有序的進行,是會計工作發揮職能作用的重要保證。我國現行的會計法規制度和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雖對內部會計控制問題有相應規定,但由于執行不力,造成會計業務內部及其他業務之間缺乏制約,進而造成會計工作秩序的混亂。因此,必須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使之成為單位內部管理的自發行動,會計秩序的運行才能有可靠的保證。
13內部會計控制是發展社會審計行業的需要
對于審計機構來說,本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否規范、健全,可直接決定注冊會計師,注冊審計師,采取何種審計方法。正因為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與審計業務之間的密切聯系,決定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促進的關系,即:社會審計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有重要促進作用;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為推動社會審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建立企業內部會計制度應遵循的原則
21合法合規則性原則
內部會計控制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規范,以及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這一規定,是一個單位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前提條件。任何一個單位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都必須把國家的法律和政策體現在內部控制制度中,都不能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
22權責對應原則
內部會計控制應當約束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的所有人員,任何人都不得擁有超越內部會計控制的權力。規定單位內部的各級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經辦人員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業務。
23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
內部會計控制應當保證單位內部涉及會計工作機構、崗位的合理設置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劃分,堅持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確保不同機構和崗位之間的權責分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不相容的經濟業務至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和部門參加,只要這些人員和部門不相互勾結,差錯和不軌行為就很容易被發現,通過職務分離不但能提高作業效率,而且也使內部會計控制得到實施,有效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完整。
24成本效益原則
內部會計控制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以合理的控制成本達到最佳的控制效果。這是單位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必須考慮的。
3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幾點建議
31會計組織機構控制
311會計組織要相對獨立。會計組織機構設置一般是根據單位經濟業務規模和會計業務需要而決定的,規模較大,業務較多的單位應當設置會計機構。規模很小,業務和人員都不多的單位,可以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并指定會計主管人員,或者實行記賬。不論是否單獨設置會計機構,承擔會計業務的會計人員群體———會計組織應相對獨立。
312會計崗位職責明確、相互牽制。無論會計崗位如何設置,都應當符合以下要求:一是會計崗位設置應當與單位內部管理和會計業務相適應;二是各會計崗位都必須有明確的職責并能夠進行考核;三是各會計崗位之間分工明確,業務往來,應當有記錄,以分清責任;四是實行職務分離,即一個人不能同時兼管可以隱匿自己所犯錯誤和不軌行為的職務,如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和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五是對各個崗位進行定期考核。
313會計人員配備應當符合回避制度要求。
314實行定期輪崗。會計人員定期輪崗,能使會計人員業務全面熟悉,也滿足實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要求。
32會計核算控制
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會計核算業務流程控制,主要是會計核算的程序、方法等應當符合會計法規政策的要求。二是會計核算具體業務的控制。是指在辦理具體會計核算業務時應當貫徹有關內部控制的要求,以保證會計核算的質量,對會計業務的控制,在核算業務不同而各異,如對現金的核算,應當體現職務分離,相互核算,權限控制的要求,現金收支人員應當及時與會計人員進行核對并定期盤點。
33財務收支控制
財務收支控制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而對財務收支權限的控制應當是收支的重要控制點,其基本要求是:一是授權批準控制。授權批準控制是指企業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必須經過授權批準以便進行控制。包括①應規定每一類經濟業務審批程序,以便按程序辦理審批,以避免越權審批,違規審批的情況發生。②授權批準的范圍。③授權批準的層次。④授權批準的責任。二是權限統一。財務收支權限的授權應當體現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不能將單一的財務收支審批權經辦權同時授權多個人,否則,失去控制的有效性,應實行“一支筆”審批制度。三是職權分離。指財務收支的審批人與經辦人必須職務分離。
34資產保護控制
對財產的有效控制應當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單位限制未經授權人員對財產的直接接觸、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由專人保管。即單位和各項財產應當專人保管,限制無關人員接近財產。二是職務分離。即財產的保管人員,使用審批權限應當經過授權嚴格執行,只有經過授權批準的人員才能接觸資產。三是定期清查。即財產保管人員定期進行賬物清點,保證賬物相符,確保各種財產的安全完整。說明財產清查在單位內部管理和控制的中心作用,也是對單位實物財產安全采取的控制措施。
35強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檢查和考核
為了保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能有效地發揮作用,并使之不斷地得到完善,企業必須定期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與考核,檢查內部會計制度是否得以有效遵循,執行中還存在什么問題,原因如何并采取措施加以糾正。同時對于嚴格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對于違規違章的,堅決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只有做到壓力與動力相結合,才能是最終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使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和企業市場主體逐步確立,會計管理在單位內部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越來越成為企業和其他單位建立科學的內部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礎,通過實踐得出結論是:得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
[參考文獻]
[1]劉力強高級會計師務企業管理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