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教學計量經濟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引言
計量經濟學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入我國以來,從8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高等院校經濟類專業相續開設了計量經濟學課程。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類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將計量經濟學確定為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的八門共同核心課程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計量經濟學方法廣泛地應用于各種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的定量分析。本科階段進行計量經濟學教學,對于本科生提高應用定量思想分析實際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培養研究基礎至關重要。由于我國將計量經濟學課程引入到經濟類專業培養體系的時間比較短,另外,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涵蓋了數學、統計學和經濟學等學科中的相關知識,是經濟類專業所有開設課程中學習和教學難度最大的一門課程之一。特別是對于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說,其學習和教學更是增加了不少的難度。因此,關于如何讓學生扎實地掌握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提高學生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為國內各高校任課教師所面臨的共同問題。為此,國內各高校的任課教師在總結自己多年授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各自學校的具體情況,從各個方面對該門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行了許多有意義的探討。
經過對這些主要研究成果的梳理,大致可以歸納為:
(1)關于教學模式的探討。主要的研究有何劍提出了“三維”教學模式、薛賀香提出了實驗教學模式、張益豐等提出了“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李磊提出了“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雪合來提•馬合木提出了EDP教學模式、李瑩等提出了案例分析教學模式。
(2)關于教學內容的探討。主要的研究有張長青、李子奈、姚壽福等。經過近年來國內高校各任課教師對提高計量經濟學教學質量孜孜不倦的努力和探索,計量經濟學的教學質量得到大幅的提高。但是與美國等其他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不少的差距。筆者根據多年來任教計量經濟學課程所積累的經驗,以重慶某高校為例,在深入分析和總結該校經濟類專業本科生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提高該校計量經濟學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二、計量經濟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部分的主要內容是基于筆者多年來從事計量經濟學教學所積累的教學經驗,對重慶某高校計量經濟學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總結。
(一)先行課的銜接問題該高校的計量經濟學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三上學期開設,其要求的先行課程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統計學、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但是該校經濟類專業本科生主要以文科生為主,這些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理科生來說比較薄弱。通過與講授微積分、統計學等課程的任課教師的溝通,大部分的任課教師均反映這些學生在學習這些課程的時候都比較吃力,每年在這些課程上的補考率都比較高,有時候補考率甚至超過30%。另外,對于宏、微觀經濟學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比較差。由于宏、微觀經濟學基礎理論知識比較抽象,而且這兩門課程在該高校均采用英文原版教材進行教學,這就進一步增加了學生對這兩門課的學習難度。還有就是與先行課程內容的銜接問題。由于該校的微積分、線性代數、統計學等課程是由其他系部的教師來任教的,而計量經濟學課程則是由另一個系部的教師來任教的。由于兩個系部的相關任課教師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導致一些先行課的講授難度和講授內容難以與計量經濟學講授內容很好地銜接
。(二)實驗教學環節的缺失計量經濟學課程在本科生階段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應用計量經濟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重慶某高校由于受到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到目前為止,還是難以為計量經濟學課程提供開展實驗教學的相應條件。因此,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基本上采用單一的課堂理論教學模式,無法開展實驗教學。由于無實驗教學的配合,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又由于計量經濟學基本理論知識本身又比較抽象,最終導致大部分學生難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論知識。
(三)案例教學的忽視案例教學由于能再現案例情景,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經濟類專業各專業課程中。在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相關的計量經濟學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而且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受講授課時的限制,通常在一個學期中只能安排1-2次的案例教學課,另外由于通常采用合班教學(一個教學班的人數通常超過100人),以及缺乏經典案例庫的建設,導致所安排的案例討論課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并且由于所采用的案例趣味性不足,通常難以激起學生的共鳴。為此學生通常對案例討論缺乏熱情,參與積極性不高,更多的時候是由授課教師從頭至尾地對自己所提供的案例進行講授。這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影響學生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應用軟件講授不足計量經濟學方法的應用離不開軟件的使用。因此,對于相關計量經濟學應用軟件的講授,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熟練地掌握軟件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對教材上的相應案例進行演示,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重慶某高校的計量經濟學講授過程中,計量經濟學應用軟件的講授并未安排專門的講授課時,受講授課時總數的約束,教師通常只能在課堂上粗略地介紹個別應用軟件的基本操作方法。通常的計量經濟學應用軟件都是采用英文界面,而學生通常又缺乏對相應專業術語的掌握。因此在對相應應用軟件的簡單介紹后,根據了解學生通常不知所云,其實際教學效果也很差。
三、提高計量經濟學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夯實先行課知識首先是提高學生經濟學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這需要對培養方案進行重新修訂,主要有:一是加大基礎宏、微觀經濟學課程的講授學時,從原來的每周3課時,增至4課時。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基礎宏、微觀經濟學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增強學生對經濟學問題的感覺。在這個基礎上,二是增開中級宏、微觀經濟學課程。通過中級宏、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學習,進一步夯實學生的經濟學理論知識,能夠增強學生應用經濟學理論分析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這可以為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結果的分析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是夯實微積分分、線性代數、概率論和統計學等課程的知識。主要是通過與相關的授課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并通過領導的協調,提高這些課程的講授難度和擴大講授范圍,以滿足計量經濟學教學的需要。
(二)開展實驗教學經過近幾年來的努力實驗室建設的相應資金目前已基本到位,并且實驗室的建設場地也得到學校領導的批準。因此當務之急就是盡快完成實驗室的建設。這樣就可以充分利用實驗室來開展實驗教學活動。為配合開展實驗教學的需要必須對以前的教學方案進行修訂,修訂的目標就是讓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能夠有效地結合起來。具有的措施是:在理論教學的環節上淡化煩瑣的推導和證明,重點突出計量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應用的思路,強調各種方法的具體用途和相關檢驗的步驟。在理論教學環節后,馬上安排實驗教學環節,為了能夠很好地體現實驗教學對理論教學的呼應,應該針對理論教學環節講授的知識,組織編寫相對應的實驗教學內容,并以此來指導學生進行上機操作活動。這一方面可以在講授理論知識以后馬上應用于實驗教學,可以有效地加深學生對計量經濟學基本思想和理論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的能力。
(三)基于問題驅動的案例教學為了實施好案例教學,確保案例教學的質量,高質量典型案例庫的建設至關重要。筆者認為案例庫建設必須考慮案例的典型性、時效性和趣味性等,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或實驗室里選取案例庫中的相關案例,演示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建立過程及其結果分析,并與學生進行互動性的討論。這可以跨越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讓學生真實地體會到計量經濟學方法在分析現實問題方面的魅力所在,從而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在案例課堂上要結合問題驅動式的教學模式,以經典案例中的熱點問題為中心,從中提煉出要討論的主題,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獨立思考和探索。同時在案例討論的時候要盡量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真正地融入案例中來,激發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和沖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四)充實應用軟件教學內容由于實驗教學和案例教學均需要借助相應的計量經濟學應用軟件,因此,應用軟件教學也是計量經濟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被廣泛應用的計量經濟學應用軟件有Eviews、Stata、SAS、SPSS等。針對這些應用軟件,根據筆者多年來的教學和使用經驗,以及針對重慶某高校本科生的實際情況,認為選取Eviews軟件作為入門軟件的教學比較合適。并在此基礎上,可以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增開Stata軟件的選修課。軟件教學可以與實驗教學結合起來進行講授,具體的思路是:在每次的實驗教學課前,教師應根據實驗教學內容,編制相應的軟件教學內容。在實驗教學課中,首先為學生講解和演示一下相關的上機操作內容,并讓學生按步驟地跟著操作。在講解完之后,學生開始進行獨立的操作,教師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和實時指導。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強化學生應用軟件的能力,可以將班級上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給每個小組布置課程論文,由每個小組自主完成,并規定在本課程結束前的一定時間上交,將課程內容的完成情況作為平時成績考核的重要部分。
作者:陳銀忠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