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院校雙證制經濟學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高職院校實行“雙證制”的內涵及意義
(一)“雙證制”的內涵。
“雙證制”即是指高職院校通過強化學生實踐能力與職業技能的培養,使高職畢業生在不延長學制的情況下,除能正常獲取學歷證書,還能根據學生未來職業規劃要求與自身特點,參加國家相關職業資格考試,并獲取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制”已成為了當前考核與評價學生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的重要標準。在2006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中,就明確指出了應積極推行“雙證制度”,以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的培養,并要求具備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書”的高職院校畢業生人數,應超過總人數的80%以上。
(二)實行“雙證制”的意義
1、有利于學科建設的科學性。
高職院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能夠根據區域就業需求情況及經濟發展情況靈活地調整與設置專業學科。在高職院校中實行“雙證制度”,能更好地引導院校科學、合理的設置專業,并通過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運作與改革,從而使實際就業崗位中所需要的關鍵職業能力,能有效融入到教學體系當中,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2、有利于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偏重于課堂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學生的實踐能力缺乏鍛煉。通過在高職院校中實行“雙證制度”,能進一步突出“就業導向、雙證銜接、突出實訓”的特點,更加重視學生核心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的實踐培養,從而使理論學習與實踐能力培養相緊密結合,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3、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雙證制”中的職業資格考核,能為學生的日常學習進行有效的引導。它通過指明奮斗的目標,不僅使學生獲取前進的動力,而且能正確引導學生追求更高層次的職業教育與職業資格,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與學習熱情,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益。
高職院校實行“雙證制度”,具有很強的經濟性功能,并可主要歸納對學校以及學生這兩個方面的經濟學影響。
(一)對學生的經濟影響。
近年來,畢業學生的就業問題,已逐漸成為了社會各界所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目前,我國每年各城市、鄉鎮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約有1,500萬人,但是每年各高校、高職、中職等院校的畢業人數卻超過了2,000萬人,近1/3的應屆畢業生剛畢業就待業。尤其是對于高職院校畢業生而言,受到專業知識結構、社會人才需求以及學歷層次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正日益增大。而通過在高職院校中實行“雙證制”,則能有效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一方面由于我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已明確規定了在90個行業中,必須持有職業資格證書才能進入,為更好地應對就業并拓展就業渠道,高職院校學生應當結合自身專業的特點,盡早的參加各種專業資格證書的考核與認證,以提高就業的機會;另一方面職業資格證書往往與學生就業后的工資福利、待遇等經濟利益相緊密聯系,獲取職業資格證書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經濟利益的提升。
(二)對學校的經濟影響。
隨著教育的改革與經濟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正逐漸從精英教育向著大眾教育方向發展。尤其是近年來我國高職學校中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入學率的逐步提高,對生源的需求尤其是優質生源的需求正日益迫切。高職學校要實現教育效益與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就需要通過有效落實與實行“雙證制度”,以更好地適應社會就業的需求,通過調整相應的專業,以及進行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從而明顯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成為工作崗位需求的“暢銷品”,以此吸引更多的生源,促進高職院校辦學效益的提升和良好化、健康化的發展。
三、高職院校實行“雙證制”具體運作分析
為保障“雙證制”在高職院校中的有效實行,必須對原有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相應的運作與改革。
(一)教學計劃的改革。
在保證高職院校教學質量以及職業資格證書權威性的基礎上,將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要求融入到教學計劃當中。一方面要求在教學計劃中既應當體現學術性,也應當體現職業性,使學生在完成專業學歷教育的同時,也能夠達到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教學計劃中還應留設足夠的實踐訓練時間,以有效加強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為更好地實行“雙證制度”,應對單一的課堂講授方式進行改革,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充分結合。可通過實驗教學、模擬實際工作、企業現場教學、技術大賽、技術服務等方式,以構建出一個校企結合、產學研結合的現代化教學鏈,從而使區域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實際需求能真實的反映到課程當中,使教學內容能充分滿足職業崗位對學生關鍵職業能力的需求。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的職業資格證書,主要是通過一次性考核獲取。而這種考核方式,學生往往將技能的認知視為應試考試,而不注重平時的學習積累與技術的真正把握,導致一次性的考核很難檢查出學生的真實情況。為更好地促進學生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的培養,還應當在“雙證制度”中對考核方式進行一定的改革。一方面可在學生進入職業資格培訓的全過程當中,建立完善的個人學習檔案,以系統的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技能掌握情況,這也能作為技能考核成績的重要判斷依據;另一方面在最終考核時主要是評估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可采用任務法進行連續、多次的評估,而不以一次考核的成績定論,并通過每次考核成績的反饋,以促使學生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的更好發展。
(四)師資隊伍建設。
當前,由于部分高職院校教師,缺乏實踐生產知識,且沒有經過專業的職業教育培訓,導致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理論教學,而缺乏實踐性教學。為了使“雙證制”在高職院校中得到更好的落實與實行,就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使教師能全面了解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發展狀態的同時,還能熟悉生產實踐操作,掌握本專業的相關職業資格考核標準等等,從而能在學校中真正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同時,還應當采取全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的聘請制度,并積極邀請專家教授、企業技術人員為學生舉辦講座與培訓,以盡量彌補部分院校中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
四、總結
本文從“雙證制”的內涵及意義出發,并著重就高職院校實行“雙證制”的經濟學影響與具體運作方式進行了分析與探討。“雙證制度”在高職院校中的實行,不僅有利于學生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與就業能力的提高,而且能進一步推動我國就業準入制度的實施,有利于高職教育事業更好的改革與發展。因此,應當在我國高職院校全面推廣與實行“雙證制”,并做好相應的教學運作與課程改革,以有效保障“雙證制”的具體落實情況。
作者:谷雨 單位:河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