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石油行業經濟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通過對我國現階段石油行業發展的內外部市場環境、政策環境、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初步探討了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存在問題。
【關鍵詞】石油化工行業發展趨勢
1我國石油企業外部環境
1.1國家在《煉油工業中長期發展專項規劃》中提出煉油工業實行準入制度,并從宏觀上對煉油工業的全國布局進行了調整從煉油工業準入制度來看,對于煉油工業限制更為嚴格,不僅僅針對國內企業,也針對外資企業。從國家對煉油工業布局的調整推斷,我國將在原油產地適當增加煉油企業的數目,以消化當地生產的原油。
1.2成品油等市場化定價機制正在形成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有望改變我國煉油行業虧損的現狀。同時,天然氣價格將繼續上調,上游供氣企業受益匪淺,下游用氣市場將面臨洗牌。原油和成品油批發市場逐步對外開放,我國將加快推進石油流通領域的市場化進程。其它相關政策環境的變化均將加大石油企業的成本支出,贏利的空間進一步壓縮。
1.3技術支撐的預期目標已經明確在技術發展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的通知》為實施大型石油、天然氣、煤化工及新型催化關鍵技術開發,提出了重點開發內容和預期目標。地質理論與油氣勘探技術向綜合勘探體系發展,油氣開發技術向多學科協同、多技術集成發展。此外,信息化建設對決策的支持程度增強,信息資源整合成為石化行業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2我國石油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2.1陜西作為全國重要能源基地的地位日益顯現目前我國的石油天然氣產量和銷售收入主要來自黑龍江、山東、新疆、陜西等省份。黑龍江地區產量近幾年一直在逐漸下降,而新疆地區產量近四年年均增長速度大約在5%左右;陜西和天津近四年產油量年均增長速度分別大約在15%和12%左右;山東地區產量增長速度緩慢,年均增長僅為0.4%。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疆、山東、陜西、天津幾地將成為重要的石油產地。
2.2近年來我國石油產量總體上處于上升趨勢,但相對于消費量的增長是比較緩慢的,對進口原油的依賴程度將不斷提高
2.3預計未來十幾年,我國天然氣需求將呈高速增長,需借助周邊國家的天然氣滿足國內需求的缺口以2000年為基準,天然氣消費增長異常迅速,充分證明中國天然氣消費潛在的需求是巨大的。2000-2006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年均增長12.8%。預計未來十幾年,中國天然氣需求將呈高速增長,平均增速將達11%至13%。2010年需求量將達到1000億立方米;到2020年,天然氣需求量將超過2000億立方米左右;從國家天然氣發展總體規劃看,在現有的60多個已通天然氣城市的基礎上,2010年發展到270個城市。到本世紀中期,全國65%的城市都將通上天然氣。
2.4我國油氣行業集中度較高,已經形成寡頭壟斷的競爭局面我國石油行業是一種分割而治、壟斷經營的市場結構,短期內勘探開采領域的壟斷性很難徹底改變,但石油煉制和成品油銷售的競爭進一步加劇。從勘探開發方面來看,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三大石油集團公司通過重組,實現了上下游一體化經營,業務上相互交叉,打破了原來上下游分割壟斷的局面。從煉油方面看,由于我國幾大石油公司在國內新開工煉油項目較多,規模較大,三大國有石油公司之間油源爭奪和成品油銷售競爭必然加劇;國際石油公司通過建合資煉油廠或進口油源保障其在中國成品油市場上的銷售資源。從銷售方面看,成品油批發市場放開后,中國大陸會逐漸成為成品油銷售的目標市場;成品油市場競爭的主熱點區域是東部和東南沿海地區,競爭的焦點將是市場需求的增量。競爭者將主要是大型國有企業與外資公司,進口壓力將主要來自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省、日本和俄羅斯等。
2.5國內煉油企業盈利狀況不佳,多數企業處于虧損狀態2006年在高油價的影響下,國內煉油企業普遍盈利狀況不佳。國內前20位的煉油企業中,有17家虧損,2家企業銷售利潤率在2%以下,僅有陜西延長石油公司銷售利潤率較高;前20強中,中石化系企業有9家,大都遠離原油產區,原油供應主要依賴進口,導致企業運營高度暴露在國際原油價格的風險之下,所以2006年國際原油價格高是導致中石化33個煉油企業有一半接近資不抵債的重要原因;前20強中,中石油系的企業有4家。中石油系煉油企業的特點就是接近原油基地,可以以較低的價格獲得原油供應;但是這些煉油企業又遠離市場,導致運輸成本較高,增加了物流成本。
2.6石油行業受國內需求和國際石油市場價格影響顯著隨著關貿壁壘的解除、新型能源替代品的發展,競爭逐漸激烈。一是進入壁壘高。二是供應商力量低。三是行業內競爭寡頭壟斷。四是客戶力量低。五是替代威脅較高。3石油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石油后備儲量不足。石油生產量高于石油儲量,石油儲采比很低,石油資源接替矛盾十分突出。二是石油儲備體系不健全。關系到國家經濟運行安全的石油戰略儲備問題剛剛開始進入具體實施階段;目前中國石油石化企業商業儲備能力十分有限。三是企業資產規模較小,盈利能力較低。相對于國際石油公司,我國企業資產規模較小,裝置規模和生產規模偏小,資源利用不合理,重復建設造成生產能力過剩,是中國石油企業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四是整體技術水平落后,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中國石油工業技術大部分是從國外引進和吸收,很少有自主知識產權,總體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五是產品結構不合理,市場營銷能力較低。我國生產高標號清潔汽、柴油所需的技術、裝備和資源仍顯不足;長期以來處于壟斷經營下的油品銷售在市場放開之后,營銷理念、渠道建設以及銷售隊伍素質等均處于較低水平。六是生產成本高,抗御市場風險能力低。國內石油企業管理水平和人工效率較低。雖然經過石油工業管理體制改革,國內石油企業的效率已經有明顯改善和提高,但與外國石油公司相比,無論管理水平還是人工效率均有較大差距,桶油管理成本較高,而人均銷售額和人均利潤遠低于國際水平。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年鑒(2007).
[2]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務院發改委.國家“十一五”規劃.
[3]國務院.關于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2008-12-18.
[4]商務部.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原油市場管理辦法.2006.
[5]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組織實施國家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