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經濟危機中企業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經濟主流在新技術推動下,持續發展近二十年,東南亞經歷97年金融危機快速恢復也十多年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了三十年。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產生并積聚了許多隱患,特別是近些年虛擬經濟大行其道,在金融創新的大旗下,金融衍生品多而復雜到失去了控制的程度,致使房價大漲、油價大漲、原材料價格大漲,漲到脫離實體經濟的支持能力,終歸引發了從美國次貸危機開始到金融危機再到現在的全球經濟危機。目前全世界都開始行動起來,全面應對經濟危機。那么中小企業——承載著大多數就業的實體、社會經濟中最具活力、社會穩定的載體——應該如何應對?作為中小企業的一分子,在經濟環境迅速惡化時應該如何采取對策?是擺在中小企業面前的亟待思考解決實踐的問題。
近期由虛擬經濟危機在快速地向實體經濟危機發展,速度之快,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社會經濟信心造成巨大沖擊,直接表現為市場信心不足,訂單生產任務迅速萎縮,明顯感受到壓力了。現在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也在迅速惡化,中小企業是就業的主力軍,如果環境持續惡化下去,中國失業率會大幅上升,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現在的決策還停留在經濟層面,主要是以金融工具解決經濟危機,如加大基本建設投入,制造內需,但沒有在政策方面入手,如沒有公開提出年初開始實施的《勞動合同法》的寬放實施,為企業和職工在政策層面上共渡難關創造條件。這是國家政策層面的問題,會有相當的滯后效應,中小企業——市場最敏銳的感應體自身要快速行動起來,實施有效自救措施,以求生存下來,保留種子以期在嚴冬過后的春天能發芽成長,加入到繁花似錦的春天。
中小企業一般都是在特定的細分市場上經營,或者是在產品上有優勢,或者是在服務上有優勢,甚或是二者兼而有之,但一般都很脆弱,適應性較差,大的市場環境急速變化時,往往會消除細分市場空間,致使中小企業生存環境迅速惡化,甚至是失去生存空間。這時更加需要理性、信心,認真思考分析企業的優勢、市場真正的需求在哪里,以發現市場深層內在需求為起始點,把企業的優勢資源有效運用于滿足市場需求,以此證明自身的存在價值。中小企業在環境好企業快速發展中,經營管理一般會比較粗放,開源有余,節流不足,會造成一定的浪費。在當前經濟危機環境中,會讓人更加理性,開源受到壓力,節流就變得更加重要了,因此強化節約,重組流程,使資源配置更有效率是中小企業要采取的正確行動。管理在這一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管理使得資源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使組織結構更加合理、緊湊,表面上會是一種收縮狀態,實質其核心會更加有凝聚力,為下一步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開源往往是因為一項特別的優勢,節流卻是要求整體要強,這也正是管理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在經濟危機中,企業更加要做好管理工作,業務量減少了,稍稍停下來思考一下,練好內功,這應該是經濟危機給企業發展帶來一個好的方面。
中小企業相對于大企業而言資源有限,積蓄有限,對外部環境依存度較高,但中小企業決策機制相對是比較有效率的;相對于作坊而言,中小企業生存所必需的支出又非常巨大,生存較作坊更加艱難,但其絕對資源要遠遠大于作坊。因此中小企業在經濟危機中要認清自身優勢劣勢,揚長避短,根據資源狀況優化制定整體規劃。首先需要有效凝聚資源,建立信心是凝聚資源的前提條件,信心又來自于有效有價值的行動。一方面要充分發現發掘市場需求,優化產品結構,提升自身相對價值,這既是企業生存條件也是生存根本;一方面要嚴格控制成本支出,與全體職工建立信任,做好共度嚴冬的心理準備,使節約成為一種自覺行為,以最小成本滿足市場需求,經濟危機中變得更為重要、緊迫。后者做起來更加艱難,過去持續快速發展使整個社會都非常浮躁,生活習慣都是粗放的,現在需要精致簡約的習慣,建立過程會有一定的滯后效應,誰能快速改變粗放經營習慣為精細經營誰將會是贏家。現代中國人經歷過貧窮,經歷過轉型的痛苦,但沒有經歷過真正的經濟危機,只分享了市場經濟優點帶來的利益,沒有經歷過市場經濟的殘酷、肅殺。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使人的思維模式都是快速發展的,缺乏應對經濟停滯的思想準備,甚至是就沒有仔細想過,沒有經濟停滯的概念。經歷一場深刻的經濟危機,中國市場經濟知識、經驗才完整,才會更加理性,才會珍視已經得到的一切。早先學政治經濟學認為經濟危機是市場經濟不可避免的,是市場經濟的一部分。近些年市場經濟空前的發展,持續繁榮,中國及東歐經濟成功轉型,現在已經沒有人再提經濟危機是市場經的一部分了,人們開始以為技術手段的發展已經可以有效解決市場經濟的無序發展了,其實經濟危機仍然是一種必然的市場經濟現象,這是外部環境約束在起作用使企業運行更有效率。
經濟危機確實是既是危險也是機會,危險在前,機會在后。危機剛剛來臨的時候為其氣勢所壓迫,看到的更多的是危險,其實機會就孕育在這危險之中。目前市場低迷,但認真思考會發現用戶的需求許多沒有得到滿足,現在做市場的水平還是初級的,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經濟危機對成本控制的要求更為苛刻,會促進產品性價比的有效提升,應對方法正確就會大幅提升企業競爭力。經歷經濟危機后的資源配置會更加有效率,經濟質量也會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