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內雙邊服務貿易狀況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肖瑤作者單位:上海大學經濟學院
實證分析
(一)引力模型
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側重于解釋貿易產生的原因、模式和福利效果,而忽視了現實中貿易流量的決定問題。20世紀60年展起來的引力模型為詮釋雙邊貿易流量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貿易引力模型是由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演化而來的,萬有引力定律認為兩物體間的相互引力與兩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兩物體間距離成反比,而貿易引力模型正是借鑒了萬有引力定律,對國際貿易的雙邊貿易流量進行計量研究。丁伯根(Tinbergen)和波伊豪寧(Poyhonen)在20世紀60年代分別開始對國際貿易的雙邊貿易流量進行計量研究。該模型認為,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量同其經濟規模正相關,與實際距離負相關。雖然當時缺乏必要的理論基礎,但是在古典和新古典貿易理論始終無法對雙邊貿易進行實證研究的情況下,貿易引力模型無疑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可以得出引力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兩國之間的雙邊貿易量取決于其經濟量以及其相互間的距離。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略)。隨后,眾多解釋變量被加入到模型中用來解釋雙邊貿易量,這使引力模型得以更好地解釋現實中的經濟現象。人口、匯率、人均收入、消費者價格指數以及諸如一國是否是一個區域貿易協定的協約國,是否有共同邊界和共同語言,是否為發達國家等虛擬變量被逐步加入到引力模型中。根據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標準國際貿易引力模型的基礎上,通過引入新的解釋變量得到如下擴展引力模型方程:(略)。(2)式中因變量Xjt為第t期中國向貿易伙伴j國的出口額,β0為常數項,β1…β4為待估計參數,εjt為隨機誤差項,解釋變量的含義、預期符號詳見表1。
(二)選取樣本
本文運用引力模型對2000—2008年中國對OECD國家的服務貿易出口流量和貨物貿易出口流量進行實證分析,并比較引力模型對二者的解釋程度;進一步確定貨物貿易出口與服務貿易出口之間是否存在相互促進的效應。由于對OECD國家的出口額占中國總出口額的絕大部分,因此回歸結果具有較強說服力。由于OECD中部分國家與中國的服務貿易數據缺失或者不全面,因此本文最終只選取了25個OECD成員國,分別為: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愛爾蘭、意大利、日本、韓國、盧森堡、荷蘭、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英國、美國。
(三)數據來源及說明
本文選取2000—2008年中國對25個OECD成員國的服務貿易出口額,數據來源于OECD數據庫中的TRADEINSERVICESBYPARTNERCOUNTRY統計部分中各國對中國的服務貿易進口數據;而2000—2008年中國對25個OECD成員國的貨物貿易出口額數據來源于歷年的《中國統計年鑒》,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由于統計口徑不一致可能帶來的問題。中國與25個OECD成員國2000—2008年的GDP和人口總數均來源于世界銀行的世界發展指標(WDI)數據庫。中國與25個OECD成員國之間的距離數據通過網站中的“距離計算器”計算得到。25個OECD成員國的經濟自由度指標(EFW)則來源于加拿大費雷澤研究院出版的“EconomicFreedomoftheWorld”。
實證結果及分析
首先運用引力模型對中國對25個OECD國家的服務貿易出口額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再運用相同的模型分析貨物貿易出口,并與服務貿易出口相比較;第三步分析貨物貿易出口與服務貿易出口之間是否存在互相促進的關系。
(一)服務貿易的影響因素分析
首先運用標準引力模型進行分析,表2的回歸結果顯示,在標準回歸模型(1)中,3個解釋變量都達到了較高的顯著性水平。這表明引力模型的基本原理同樣也能解釋服務貿易流量。其次,擴展后的回歸結果(2)顯示,各解釋變量的檢驗統計量都較理想,除了人口只達到了5%的顯著性水平,其他的都達到了1%的顯著性水平,而且方程擬合效果較好,調整后的R2值為0.88。從表2的回歸結果中,可以得出:1.中國同貿易伙伴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自由程度促進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但比較而言,中國服務貿易出口流量更取決于中國和貿易伙伴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如表2中結果(2)所示,ln(YctYjt)的系數為1.17,而EFWj的系數稍小為0.64。這表明若其他條件不變,貿易伙伴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增加1%,則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額增加1.17%,而貿易伙伴國的經濟自由程度若增加1%,則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額增加0.64%。2.中國和貿易伙伴國的人口對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的影響為負。若其他條件不變,貿易伙伴國的人口增加1%,則中國的服務貿易出口額減少0.17%。3.中國和貿易伙伴國之間的距離對服務貿易起到阻礙的作用。
(二)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對比分析
同分析服務貿易流量的方法一樣,本文使用相同的引力模型對貨物貿易進行分析,并與服務貿易的結果進行對比。從表3中關于貨物貿易的回歸結果可以發現,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回歸結果非常類似,除了人口變量不顯著外,其他的變量也都達到了1%的顯著性水平。通過對貨物貿易方程和服務貿易方程中各解釋變量系數大小進行比較,可以發現,服務貿易方程中各系數的絕對值都比貨物貿易方程中的大,這說明當解釋變量發生變化時,由此影響服務貿易出口額的變化比影響貨物貿易出口額的變化更大。學者FukunariKimura和HyunHoonLee利用10個OECD成員國和其他經濟體1999—2000年的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數據,并用引力模型進行回歸分析,以評價不同因素對于雙邊服務貿易的影響,并與雙邊貨物貿易的影響因素進行比較,從中得到了與貨物貿易相比,服務貿易更能夠用引力模型來加以解釋的結論;他們通過比較二者方程調整后的R2值得出上述結論,而從表3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從服務貿易方程中獲得的調整后的R2值為0.88,從貨物貿易方程中獲得的調整后的R2值為0.89,二者相差甚微,這說明引力模型并不能更好地解釋服務貿易,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任何有關國際貿易的理論和模型都可以適用于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
(三)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之間的相互作用
一國的對外貿易包括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兩個方面,并且它們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貨物貿易會產生各項服務需求,如運輸、保險和金融服務等,從而帶來服務貿易額的增加;服務貿易的很多部門則是貨物貿易的支撐。如果能夠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效應,那么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將出現相互促進的局面,即貨物貿易會帶動服務貿易的發展,服務貿易則會促進貨物貿易的技術進步和結構優化,進而促進貨物貿易的發展(王英,2010)。本文借鑒王英的方法對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分析,把貨物貿易的出口額作為解釋變量來分析服務貿易流量,同樣將服務貿易出口額作為解釋變量來分析貨物貿易流量,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根據回歸結果都達到了5%的顯著性水平,可以得出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之間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若貨物貿易出口額增加1%,則服務貿易出口額增加0.19%;同樣,若服務貿易出口額增加1%,則貨物貿易出口額增加0.13%。這說明相比于服務貿易對貨物貿易的促進作用,貨物貿易對服務貿易的促進作用更大。但也可以看出,相比于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自由程度,二者之間的促進作用顯得比較有限。
結論
第一,中國和貿易伙伴國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自由程度促進了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但相較而言,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值更取決于中國和貿易伙伴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中國和貿易伙伴國的眾多人口和國家間的距離對服務貿易起到阻礙的作用。第二,通過比較貨物貿易方程和服務貿易方程中各解釋變量的系數大小可以發現,服務貿易方程中各個系數的絕對值都比貨物貿易方程中的大,這說明,當解釋變量發生變化時,由此影響的服務貿易出口額的變化比影響貨物貿易出口額的變化更大。第三,從服務貿易方程中獲得調整后的R2值為0.88,從貨物貿易方程中獲得調整后的R2值為0.89,二者相差不大,這說明引力模型并不能更好地解釋服務貿易,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任何有關國際貿易的理論和模型都可以適用于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第四,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之間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相比服務貿易對貨物貿易的促進作用,貨物貿易對服務貿易的促進作用更大。但也可以看出,相對于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自由程度,二者之間的促進作用顯得比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