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內部控制在財務風險管理中實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各類風險,要保障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就要采取有效的風險控制策略,避免風險對企業運營產生過大的影響。為此,企業首先要認識到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通過內部控制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使企業運營更加穩定。本文主要就內部控制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實踐進行了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財務風險管理
引言
內部控制可以優化企業內部組織結構,通過增強部門監管力度,使企業生產、經營等活動效率更高、更加合理,進而達成預期的發展目標。企業要建立完善的內控體系,通過內部控制的方式來控制財務風險。所謂財務風險,就是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運營帶來的經濟效益可能會出現較大的不確定性,且根據具體的影響因素,不確定性會增大或縮小,如果不確定性增大,則會引發較大的經濟損失,也會進一步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在企業內部管理的過程中,財務風險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每個企業都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該管理工作的難度較大,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客觀規律,采取有效的評估措施,然后制定科學合理的風險防控方案,有效降低企業運營中的風險問題。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
(一)籌資風險。在企業運營和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準備充足的資金,因為不論組織哪些活動,都需要資金的支持,如生產經營、規模擴張、產品開發等活動,沒有資金的支持都無法開展。所以,企業必須具備資金籌集渠道,采取有效的籌集措施。大部分企業會采用銀行貸款、投資合作等資金籌集方式。這類籌資方式需要企業支付相應的成本或代價。以銀行貸款來說,企業要借貸一定金額的資金,就要支付相應金額的利息。如果企業的運營活動出現問題,導致運營目標沒有實現,則籌集資金無法回籠,有時還需要進行賠付,進而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1]。所以,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必須要先分析和預測市場環境,根據實際情況和市場的發展趨勢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方案,保障運營目標能夠順利達成。企業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與企業籌資配合的合理性有直接關系,錯誤的決策會導致財務風險增加,需要多加注意。
(二)投資風險。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就是投資風險,因為影響投資的因素比較多,所以在投資過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堅持科學謹慎的原則。企業投資風險可以分為4類,包括投資決策風險、投資終止風險、投資擱置風險和投資時機風險。決策風險主要是因為企業選擇的發展方向與市場的發展趨勢不符,導致發展決策與市場的實際情況不相符,進而影響正常生產和經營,帶來許多經濟損失;投資終止風險和擱置風險的差別并不大,在確定項目的過程中,企業要先明確投資方,然后投入足夠的項目資金,但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企業可能需要終止或暫停項目投資,進而導致前期投資無法追回,效益目標也無法達成;投資時機風險就是企業對投資時機的把控不恰當,進而導致風險隱患的出現。所以,企業要降低財務風險,在決策前必須要做好市場調查、分析評估等工作,保障決策的科學性。
(三)經營風險。企業生產和經營需要投入各種設備和材料,這些物品器材的價格會隨著市場的變動出現浮動,如果原材料價格上浮,則項目生產的成本會隨之增加,理論也會受到影響。在成本增加的同時,企業也可能出現銷售額下降的情況,進而導致企業的債務償還能力受到影響,甚至出現能力不足的情況。不僅如此,企業財務風險越大,應收款項的數額越大,對企業的運營和發展的影響越大。
二、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控體系欠缺。財務風險多種多樣,不論是哪一種風險,都會影響企業的效益,所以要采取有效的內部控制措施,盡可能保障決策的科學性,從而降低財務風險。內部控制包含的內容較多,需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杜絕管理漏洞,保障制度健全,為財務管理工作的實施奠定基礎[2]。但從實際情況看,很多企業的內控體系都不健全。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并沒有做出及時有效的調整,導致財務管理效果受到影響。
(二)執行力度不足。很多企業雖然很重視內部控制,并投入了足夠的成本,但實踐執行的力度不足,導致制度規范并不能發揮作用。在內部控制落實的過程中,必須要有足夠的執行力度。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既要關注內控制度的完善情況,還要增強自身的執行能力,充分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然而,很多企業的監管力度并不充分,且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內控制度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落實。
(三)財務監管不嚴。在財務內部控制工作落實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好財務監管工作,確保各項工作可以順利開展。通過有效的財務監管,可以更好地把控資金的使用和流轉情況,確保其既符合法律規范,也符合制度要求。目前,很多企業并沒有落實嚴格有效的監管措施,受到人際關系的影響,經常會出現監管不嚴格的情況。此外,企業缺少完善有效的財務監管體系,進而經常會出現資金挪用、貪污腐敗等情況,造成大量的資金流失,影響企業的運營和發展。
(四)內控觀念不強。很多企業并沒有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各個工作崗位的職責范圍也不明確,導致工作落實效率較低、效果較差。例如,一些企業存在一人多崗的情況,但是其承擔的崗位責任之間并不具備兼容性,如會計崗位同時肩負監察、管理等職責,導致各項工作缺少專業性,管理不夠嚴格,經常會出現徇私舞弊的情況,嚴重影響企業秩序。不僅如此,在內部控制工作做落實的過程中,并沒有采取有效的教育、宣傳和培訓措施,導致基層員工的意識不足,無法積極有效的配合內部控制工作的落實。
(一)強化財務風險意識。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不僅企業管理層要具備財務風險意識和內部控制意識,還要提升基層員工的觀念和意識,使員工可以積極有效地配合內部控制工作的落實。首先,要加強組織設計,提升內控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構建高效、專業的管理團隊,確保各項內控制度和要求能夠有效地落實和執行。要定期開展員工的培訓和教育活動,做好內控制度宣傳工作,使每個員工都認識到內控工作的重要性,并積極配合內部控制人員的工作[3]。其次,要采取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從發展的角度分析,根據企業當前的狀態制定科學合理的投資方案。充分考慮決策帶來的影響,采取全面有效的市場調研、測試、定量分析等措施,獲取更多數據信息,為決策提供更多判斷依據,確保決策的科學準確,減少盲目決策、主觀分析的情況,從根本上降低投資風險。與此同時,也要強化企業員工的風險意識,既要落實內部管理工作,還要提升管理層和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以防范風險為核心,采取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措施。
(二)完善內部管控體系。為了發揮內部控制的積極作用,要建立完善有效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一方面,要強化員工的思想基礎,為內控體系的推行和完善提供更多支持。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風險預警和管控措施。首先,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明確具體的風險指標,評估企業運營中的潛在風險,分析評估結果并制定預防方案;其次,實施動態監管,嚴格監管企業財務活動的發展情況,動態跟蹤財務風險,及時將風險的變化情況反饋給有關部門,包括內部控制部門、財務管理部門等等;最后,建立合理有效的預警和應急機制,分析風險隱患并制定應急預案,如果風險發生,企業可以啟動應急預案來控制風險或降低風險造成的影響。此外,如果條件允許,企業可以與校友企業合作,采取聯合抵御風險的方式,實現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促進,降低市場波動對企業造成的不良影響,使企業可以有效控制風險。
(三)提升內控執行力度。在內部控制工作落實的過程中,企業要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對資產資金結構、負債資金比例進行合理的調節,使資源配置更加合理,促進利益最大化的發展。此外,可以建立收賬體系,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強化企業收款的能力。存貨管理也十分重要,既要保障正常的生產和銷售,還要盡可能減少成本的投入,這樣才能升效益。要確保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必須要提升內部控制工作的執行和落實力度,強化管理人員的監管工作,營造良好的企業氛圍,確保各個員工都能認識到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企業要構建科學有效的考評機制,定期進行員工考核,根據考核結果進行崗位調整,明確各個員工的職責,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落實。
(四)做好財務監管工作。要降低財務風險,首先要做好財務監管工作。在新時代背景下,企業要加強自身的創新能力,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提升和進步。為了提升財務監管的質量和效率,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采用動態監管的方式,掌控企業財務的變化情況,了解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然后采取有效的解決措施。雖然信息技術為企業運營和管理帶來了便利,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風險,受到病毒、黑客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出現數據丟失等問題,進而導致財務風險極大。因此,企業要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做好數據備份和存儲工作,一旦出現數據丟失等問題,可以利用備份找回數據。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企業運營和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認識到財務風險會帶來的巨大影響,并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從而有效降低財務風險對企業的威脅和影響,確保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愛妹.企業內部控制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財會學習,2018(08):175–176.
[2]張美紅.企業內部控制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經貿實踐,2018(12):141–142.
[3]徐錦枝.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會計師,2018,No.283(04):59–60.
作者:陳清華 單位:山東長恒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