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財政管理彈性預算修正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彈性預算法克服了固定預算法難以適應經營活動水平變化的缺陷,比固定預算法更能適應不同經營活動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由于宏觀環境、微觀環境及其信息變化的影響,使得企業的經營活動處于更加不確定的狀態。因此,應對彈性預算進行必要的修正,使其更好地發揮成本計劃的指導和控制作用。
[關鍵詞]彈性預算;編制;修正
所謂彈性預算,也稱變動預算法,是與固定預算法相對而言的。它是企業在不能準確預測業務量的情況下,根據本量利之間有規律的數量關系,按照一系列業務量水平編制的有伸縮性的預算。它可以適應不同的生產能力利用程度,反映預算期內計劃成本數額。
一、彈性預算的編制
(一)選擇業務量的計量單位
編制彈性預算,就要選擇一個最能代表本部門生產經營活動水平的業務量計量單位。例如,以手工操作為主的車間,就應選擇人工工時:制造單一產品或零件的部門,可以選擇實物數量;制造多種產品或零件的部門,可以選擇人工工時或機器工時;修理部門可以選擇直接修理工時等。
(二)確定適用的業務量范圍
彈性預算的編制,是在一定的業務量范圍內進行的。相關業務量范圍是指預算期間內業務活動的變動范圍。通常以正常生產能力的70%~110%為宜(其中間隔一般以5%或10%為好)。業務活動水平間距越小,預算就越容易起到約束和控制作用。
(三)逐項研究并確定各項成本和業務量之間的數量關系
根據成本和產量之間的儲存關系,分別確定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及其具體費用項目在不同經營活動水平范圍內的控制數額。
(四)預算各項預算成本,并用一定的方式來表達
彈性預算的表達方式,主要有多水平法和公式法兩種。多水平法預測的成本比較精確。但相對繁瑣,而公式法用數學方法修正為近似的直線成本,比較便利。
二、彈性預算的修正
(一)將作業成本法引入彈性預算
傳統的彈性預算,通常是選擇一個最能代表本部門生產經營活動水平的業務量作為計量單位。如今,隨著高新技術的日益普及,生產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單一采用人工工時或機器工時一個業務量水平已經不能滿足預算編制的需要。
作業成本法的核心在于強調“作業”的動因。這里所指的“作業”是指會發生成本且具有附加價值的經濟活動。它將每個已確認的作業看成是一個成本中心,通過對每個作業進行成本動因分析。使得傳統彈性預算中不能控制的間接成本變成了可以控制的直接成本。這樣,預算和實際之間所產生的差異更加一目了然,使企業的管理人員可以將精力集中于差異產生的動因上,避免了傳統預算中間接費用責任不清的弊端,從而更加有利于進行預算后的業績評價,提高預算的準確性和有用性。
例如,在某廠的彈性預算中,原先假定所有的成本都是由單一的成本動因——直接人工工時驅動的。并以此為出發點將發生的各項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然后采用往年的資料擬合出一條以該成本動因為自變量的數學方程,以此對全廠的成本進行預測。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該廠的成本是由多個動因驅動的,有的間接成本的發生與直接人工工時無關。因此根據作業成本法的原理,將機器工時、倉儲與發運、訂單數、生產準備數等成本動因引入原先的彈性預算,這樣使得每種作業的變動成本與其發生的直接成本相關,每種作業的固定成本與其先前取得的資源相適應。從而更好地進行成本預測和業績評價。(二)固定成本的相對固定性
在傳統的彈性預算中,固定成本是作為一個常數固定不變的。這是因為此時的彈性預算被局限在一個相關的業務量范圍之內。超出了這個范圍,固定成本就不是固定不變的了,彈性預算也就失去了準確性。
在以買方市場為主的今天,企業通常是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隨時調整產銷策略,加之一些內部自身的原因,使得實際業務量與預算的業務量有時會相差很多,如果仍以原先的預算進行決策,就會使實際數量與預算數量相差很遠,失去了預算的意義,有時還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因此,我們應對彈性預算進行修正。在編制預算的時候,不應僅關注企業內部的變化,更應關注競爭市場的變化。根據市場的預測信息。有針對性地擴大彈性預算的適用范圍從而提高預算的彈性。比如,我們可以根據預測的市場銷售情況,編制激進的、基本的和保守的三套彈性預算表,或者根據企業的內部情況,分別編制在虧損的、不盈不虧的和盈利的三種情況下的彈性預算表。在這些表中。固定成本不再固定不變。而是體現為相對的固定性,即呈現階梯式的跳躍狀。
打破固定成本的絕對固定,使企業管理人員能根據環境的變化,適時選擇合適的預算方案對成本進行預測。提高了成本預算的效率和效果。
(三)編制單位成本的彈性預算
在彈性預算的編制中,通常只編制總成本預算或制造成本預算,很少提及單位成本彈性預算的編制。總成本預算和單位成本預算的區別在于:在總成本彈性預算中,固定成本保持不變。變動成本隨業務量的上升而上升:在單位成本彈性預算中,單位變動成本保持不變,固定成本隨業務置的上升而下降。
我國目前成本計算實行“完全成本法”,產品成本中不僅包括變動成本,也包括固定成本。在產銷量不平衡的情況下,產品的單位成本會隨著產銷量的變化而變化。這時,如果僅僅是編制總成本的彈性預算,就不能預測出銷售產品單位成本的變動情況,從而對利潤的預測產生影響。同時,由于實際產銷量與預測產銷量的不同,也使得產品單位成本失去了可比的基礎,不利于產品成本的控制。
因此。我們應將單位成本的彈性預算也列入企業彈性預算體系之中,從而進一步提高成本預測的準確性和實用性。
(四)考慮資金的價值
考慮資金的價值,即資金的機會成本,是現代財務管理的基礎觀念之一,也是現代企業理財中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當然也要在編制預算的過程中予以體現。
在現行的彈性預算中,隨著業務量由70%-110%不斷變化,固定成本始終保持不變(在相關業務量范圍內)。而在變動成本中,僅考慮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單位變動費用,沒有考慮資金的價值。在實際業務活動中,70%的業務量所占用的資金與110%的業務量所占用的資金是不同的。后者一定大于前者,而現行的彈性預算中對這點差別沒有進行預測和反映。因此,應根據企業以往的業務量占用資金情況,在變動成本中添加資金利息一欄單獨予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