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健身意識現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全民健身計劃是以全國人民為實施對象,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的體質與健康水平。建立起社會化、科學化、產業化和法制化的全民健身體系,是一項利國、利民跨世紀的體育指導大綱,然而在綱要的實施過程中,發現群眾的自我健身意識不強,賭博、迷信、賴惰的現象,敗壞著家庭和社會的風氣,給全民健身計劃的推廣增大了難度,本文通過訪問調查,探索了形成懶惰心態和原因,提出了轉變的對策。
關鍵詞:全民健身,健身意識
1、研究目的:
國務院今年六月頒布實施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以來,全民建身的旋律響遍神州,隨著生產的發展。生活的富裕閑暇時間的增多,為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是功在當代,利在在千秋的戰略措施。然而在執行和推廣這項計劃中,發現群眾健身意識還不夠強,健身活動的場地,設施不能滿足各年齡層群眾參與的需要,全民健身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還有待于我們思考和探索。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問卷調查法,對長沙居民較集中的街道,辦事處的管理人員,以及有固定攤位和個體戶進行了問卷調查。
2.2訪談法對部分較大的企業,工會、體委群體科,老年人體協等從事群眾體育工作的同志進行了面訪調查。了解的核心話題為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宣傳。對綱要的感受,群眾體育活動的內容、形式、參加人員的年齡結構、文化層次及發展傾向。
2.3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調查材料進行了綜合分析。
3、研究結果與分析討論:
3.1全民自我體育意識的現狀與特點。
體育作為一個文明的櫥窗,可以迅速,鮮明地反映一個企業、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發達,文明的程度。從調查的大量情況資料表明,建國四十多年來,長沙居民的體質與健康狀況有顯著的改革和提高,但起點較低,全民自我健身意識不強。一些多年從事群體工作的同志談到,全民健身計劃的推廣取決于錢和閑兩個條件。目前群體工作的開展一缺場地、器材;二缺科學健身的手段和方法;三缺自我健身的認識;四缺從事運動的時間;五缺轟轟烈烈的熱情。
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欲望意識距綱要標準還有距離。推廣工作還十分艱巨,因為目前的7%的市民還不具備自我體育健身的意識,還難以參加到全民健身計劃中來,更難同歐美運動人口60%至70%的國家相比,我們面臨全民健身工作的特點是起點低、底子薄。這樣才讓賭博、迷信有一定市場。
3.2群眾對體育價值的取向程度
調查發現,群眾認為體育是一項具有健身,娛樂價值的占68.5%認為無價值者只出現在少數勞動強度大,密度較高的勞動者和暫住城市的農村勞動力。在年齡和性別上,對體育價值的認識也有一定差異經常活動鍛煉的是青少年學生和離退休職工,而在職人員經常鍛煉的人較少。30—45歲職工參加鍛煉的人占人口構成比的7.45%。女職工占5.86%。中年職工參加鍛煉的調查結果是,精力無法分配的占43%,家務勞動工作繁重的占57%,上有老人要護理,下有子女要培養,再加上本職工作責任感,他們正處在學術成就,創造發明的黃金年代,他們在生理上,體力和精力上超負荷運載。這是他們戶外鍛煉不高的原因,但他們本身的體育意識和體育價值觀是正確的。
3.3對體育的投入:
從社會投入結構看,大部分企業,仍停留在簡單的經營投入。而缺乏對職工的健康投入,對職工體育鍛煉的投資不如贊助比賽和掛鉤辦隊。這與體育發達國家規定企業要擁有30%職工有鍛煉場所和器材相差甚遠。從家庭和個人對體育的投入來看,主要是時間和物質投入兩部分,在時間上絕大部分家庭在意從電視中了解和獲得體育信息,觀賞比賽的刺激,而缺乏參與。在物質投入上為滿足現代生活的需要運動營養,運動服裝,體育書刊,簡易運動器材,門票消費等體育消費支出逐年上升,起到了自我投資,自我鍛煉,自我受益的效果。
3.4對體育的期待:
全民健身將成為現代生活的潮流,這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全民健康的需要。在訪談中一個人提到在居民較集中的生活區增設簡易體育健身設施和規劃小塊體育活動用地,并將它美化好,管理好。有40%的被調查者建議加強群眾體育輔導工作。將離退休的體育工作者組織起來,建立街道,居委會體育輔導站,推廣科學健身的方法,提高全民健身活動的技質量。還有部分人建議,充分利用電視廠播這一普及的傳播手段,組織編制和播送有針對性的體育輔導節目,學習規范的健身知識和方法,把那些迷信、賭博、懶惰的人從牌桌上吸引到健身受益中來。
4、思考與建議:
體育是現代化文明的一種標志,它能反映一個國家民族的文明程度,而我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還不到全國人口的30%。為了推動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提出以下對策。
4.1加大宣傳力度、廣播、電視、報刊、雜志采用引入入勝的宣傳手法,深入淺出的引導人們建立起“自我體育”的意識,并根據城市居民的生活條件,開發研制一些功能、造價,應用范圍符合實際需要的大眾體育健身器材和科學實用的健身方法,來滿足人們日益對體育的需要。
4.2加強對群眾體育的領導和研究,增加體育投資。基層群眾體育活動缺乏組織領導,一些鍛煉方法落后,缺乏科學性。隨著行業退休年齡的提前,離退休人員與日俱增。他們不能象從前那樣繼續參加單位的活動,但又亟需組織起來。他們積極性高,一呼即出。秧歌、韻律操、交誼舞就是很好的證明。
4.3體育是閑暇生活的重要內容、全民健身的參與情況呈現駱峰形。(青少年和老年人數量高,中年人數量低)兩頭高中間低的整體超勢,隨著五天工作制的實施,家庭電器設施的普及,職工每年的平均工作時為1856小時,余暇時間的增多,為全民健身計劃的推廣提供了有益的條件。如何把社會主要的中堅力量引導到健身熱浪中來,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課題。
4.4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的開展,要把國家、集體和個人聯合辦體育結合起來,國家投資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能發動社會辦體育,使各部門、企業、社會團體以至個人把民族健康作為自己份內的事,有錢的出錢,有技的獻技,才能加速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
4.5全民健身計劃應同文化娛樂融為一體,與衛生保健日益結合。將娛樂中心、青少年之家、中老年活動中心、體療康復中心、旅游行業融為一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健身娛樂服務。使群眾體育這一薄弱環節日趨成熟、完善,使我國經濟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口從目前的三億增加到五億,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4.6全民健身計劃發展戰略,應當是以城市為中心,以城鎮,街道為發展基點,在開展城內全民健身的同時,因勢利導,通過多種渠道,抓好鄉鎮企業的體育活動,把大部分從農業分離出來的人納入體育軌道,并通過農村各級學校,向農村傳播體育健身知識。引導農村體育的發展。
結論:
(1)體育是全民的事業,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全民健身的口號,是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需要,是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身心健康,工作娛樂的需要,是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小康,加速現代化生活節奏的需要。
(2)全民健身意識的增強依存于人處的社會生活環境,輿論的宣傳,科學的指導,使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健身的意識。
(3)全民健身事業應以家庭為基礎。父母應成為家庭體育鍛煉的帶頭人,使子女從小就受到良好體育習慣的熏陶。這是全國培養跨世紀人材的大事。
(4)全民健身計劃作為跨世紀的體育指導綱要,要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和從事體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來完善人類這樣一項龐大而復雜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