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校法制教育的特點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法制教育的特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高校法制教育的特點

      一、高校法制教育與高校法學教育的比較

      法學教育從廣義上講,包括一切能夠增進人們法律知識和法律實踐技能,以及塑造人們法律思想意識的活動。狹義的法學教育,則是指國家通過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系統化的法學理論,培養其法律實踐技能,造就從事法律職業的專業人才的活動。通常意義上,法學教育是指狹義的法學教育。而對于其他傳授法律知識、增進人們法治觀念的活動,則往往稱之為法制教育。法制教育與法學教育既有聯系又有區別,高校法制教育與高校法學教育同樣如此。

      從兩者的聯系來看,高校法制教育和高校法學教育都是在高等院校開展的,以課程教學為主要形式的教育方式。從課程教學內容來看,高校法制教育中的法律基礎教學內容源于法學專業知識,是其中的最基礎性部分。從教育效果來看,兩者都有助于大學生法律知識的掌握和法律意識的塑造,有助于將大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現代法治觀念的高素質公民,促進法治化社會進程,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這是其共同之處。盡管如此,高校法制教育與高校法學教育之間仍有顯著區別。由于兩者都以課程教學為主,因此,通過法律基礎課與法學專業課的比較,可以得出彼此在諸多方面存在不同:

      第一,法律基礎課與法學專業課在教學內容上對法律知識的要求有所不同。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內容雖源于法學專業知識,但只是其最基礎性部分,在法學專業知識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在具體的教學內容方面,法律基礎教學涉及法理學、憲法及一些實體部門法和程序法的知識,但偏向于對法學基本原理、概念和憲法等基本知識的掌握,對于各實體部門法和程序法,只在很短的篇幅內作了淺顯、粗略的介紹,文字表述也十分簡潔、凝練。而法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則覆蓋了整個法學學科的教學內容,包括法理學、法制史、憲法、民法、商法等高校法學教育的14門核心課程。各核心課程均以相關的法學專業知識結構獨立設置、自成體系,對于具體的法學概念、法學原則和法學專業術語等也都有詳盡的闡述和介紹。因此,在法律知識方面,法律基礎課與法學專業課的要求明顯不同,無論在深度上還是廣度上都有重大區別。

      第二,法律基礎課與法學專業課的教學對象、教學時間、教學方法有所不同。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對象是大一學生,其學歷層次單一,專業背景各異,既包括法學專業,也包括非法學專業,而且后者在數量上居于絕大多數。在教學時間上,法律基礎課程僅在一學期內開設,新課程方案啟動后,法律基礎教學時間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被壓縮為8—10課時,僅占一學期該課程的三分之一甚至不足,因此教學時間十分有限。而法學專業課的教育對象是法學專業的學生,且涵蓋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等不同學歷層次。在教學時間上,法學專業課程需要花費三至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進行系統地講授。在教學方法上,法學專業課基于其專業特性,具有一些獨特的教學方法,如診所式教學法對掌握法律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很高,因此對法律基礎課程教學就不宜適用。

      第三,法律基礎課與法學專業課的上述區別根源于兩者在學科屬性和教學目標定位上的不同。在學科屬性上,法律基礎課屬于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而法學專業課屬于法學學科。在教學目標上,法律基礎課主要是通過傳授法律基礎知識,使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觀點,掌握憲法和有關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內容,增強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提高法律素質;而法學專業課則旨在傳授系統的法學專業知識,培育法律職業技能,為國家培養、造就專門的法律專業人才。

      可見,法律基礎課的重要特點在于思想教育性,而法學專業課的特點則在于職業技能性。對于前者而言,并不要求培養大學生具有高深的法律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法律職業技能,而是重在對大學生進行法制觀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實現培養大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總體目標。而后者盡管也擔負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但畢竟以法學專業知識教育為主,重在法學專業人才培育。

      二、高校法制教育與普法運動的比較

      開展普法教育是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程。普法教育旨在在公民中普及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養成依法辦事的良好習慣。因此,從廣義上看,無論是高校法制教育,還是高校法學教育,都可以涵蓋在普法教育的范圍之內。從狹義上看,普法教育則是指國家有關機關和部門在特定的時間段開展的、具有特定內容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即通常所說的“普法運動”。

      自1985年至今,我國已先后開展了五次大規模的普法運動。198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了中共中央宣傳部和司法部《關于向全體公民普及法律常識的五年規劃》,隨后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決議》,由此揭開了我國“一五”普法(1986年-1990年)的序幕。1990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了中共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二個五年規劃》,開始了“二五”普法(1991年-1995年)。1996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了《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三個五年規劃》,此為“三五”普法(1996年-2000年)。此后又開展了“四五”普法(2001年-2005年)和“五五”普法(2006年-2010年)。高校法制教育與普法運動之間既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也有顯著的區別。兩者的關聯之處體現在:

      從歷史淵源上看,早在1985年《關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決議》中就提出,學校是普及法律常識的重要陣地,要求在青少年中具體落實開展普法教育,普及法律常識,高校法制教育也因此被納入到普法規劃之中。正是在“一五”普法期間,國家教委決定在高校開設法制教育課程,成為面向大學生普法的重要方式。

      從目標導向上看,高校法制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普法目標導向的影響,呈現出方向一致的走向。如高校法制教育的初步奠基階段以法律知識普及為主,就與“一五”普法以“向全體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目標任務有關;其穩步發展階段以觀念引導為主,以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為核心,與“二五”普法強調“法制宣傳教育的關鍵是培養社會主義的民主與法制觀念”,“三五”普法要求“進一步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有密切關聯;而其全面調整階段突出了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培育,也與“四五”普法“努力實現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質的轉變”,及“五五”普法要求“進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的目標完全一致。

      從教育對象上看,高校法制教育面向的是高等院校中全體在校大學生,而歷次普法運動則將青少年,特別是將大中學校的在校學生作為普法教育的重點對象。這是因為大學生是國家、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大學生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守法、用法、護法,成為國家建設發展的合格人才,從而推動依法治國,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因此,大學生是高校法制教育和普法運動的共同教育對象。高校法制教育與普法運動之間盡管聯系密切,但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這主要體現在:

      第一,在教育對象上,普法運動針對的是包括工人、農(牧、漁)民、學生、知識分子、干部、軍人、其他勞動者和城鎮居民中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是一項面向全民的教育活動。普法運動的重點對象除了大學生外,還包括中小學生等其它青少年群體,以及各級領導干部和行政執法人員、司法人員等。因此,普法運動的教育對象范圍比高校法制教育更為寬廣。

      第二,在教育內容上,高校法制教育的內容相對穩定,而普法運動則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緊密結合,在不同的階段普法內容側重點各有不同,具有很強的現實目的性。如“一五”普法的內容主要是“十法一條例”,(即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婚姻法、繼承法、經濟合同法、兵役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具有啟蒙、掃盲的性質;“二五”普法以宣傳憲法為核心、以專業法為重點,標志著普法活動開始轉向學用結合、依法治理的軌道;“三五”普法內容表現為學習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理論,著重抓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知識的普及;“四五”普法重在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行政許可法、行政復議法,公務員法等法律法規的普及、學習成為亮點;“五五”普法與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目標以及倡導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的理念緊密關聯,其內容是通過開展“法律六進”活動以及法治文化建設等,來全面提升法制宣傳教育的文化品位和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

      第三,在教育途徑和方式上,高校法制教育表現為在學校中以法律基礎教學為主要途徑和方式;而普法運動與之比較而言,途徑則更為廣泛,形式更為多樣。普法運動沒有校園圍墻的限制,青少年宮、文化館、俱樂部、影劇院、居民社區以及鄉鎮文化中心等均可成為普法教育的場所;法制講座、報紙書籍、廣播、電視中的法制宣傳欄目、法制宣傳教育網站、法制短信、法制攝影、法制動漫、法律咨詢、電話熱線等均是普法教育的形式。其中,特別是電視媒體由于其普遍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已成為人們接受普法教育的主要載體,成為普法教育的主要途徑;而新興的網絡媒體由于其互動性、即時性等優

      勢,也在普法教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法制教育與普法運動的上述區別是由高校法制教育的學科課程特性所決定的。“學科是教育教學的基礎和依托,教育是通過學科來進行的”;

      同時,學科的進程和安排又體現為具體的課程。課程的概念特指“學校教育的經驗組織方式”,它是學校教育的基本載體,本質上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地提供給學生的、有助于學生發展的教育經驗”。

      可見,學科課程是針對學校教育而言的,是學生在學校這一特定教育環境中所獲得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總和。高校法制教育主要通過法律基礎教學這一直接學科課程途徑進行,不論是課程設置、教材配置、師資建設、教學管理、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法等,都是嚴格地按照教育教學的規范和要求,通過學校課堂教育的方式加以呈現;此外,即使是間接的或是隱性的課程等也多在校園范圍內開展,學生所獲得的教育性經驗是由學校場所所提供的。因此,這必然決定了高校法制教育的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和方式與普法運動有所不同。高校法制教育的學科課程特性使其更具理論性和系統性,而普法運動由于重在宣傳、普及,往往形式多樣、內容生動但理論性、系統性相對不足。

      因此,與高校法學教育相比,高校法制教育的特點在于思想教育性;與普法運動相比,高校法制教育的特點在于學科課程性。充分認識、掌握其特點,有助于我們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抓住重點,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更好地開展、實施高校法制教育。

      亚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片vr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 国产gv天堂亚洲国产gv刚刚碰| 色偷偷亚洲男人天堂| 亚洲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456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 亚洲w码欧洲s码免费|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亚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人成在久久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日韩女人aaaaaa毛片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春暖花开亚洲性无区一区二区 | 亚洲视频手机在线| 亚洲婷婷天堂在线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33333在线亚洲|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内射干少妇亚洲69XXX|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草原|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国产视频久久| 日韩色日韩视频亚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