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議隧道破損維修的方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地表減壓根據危害范圍和現場地形
對隧道覆蓋地表削坡減壓,在地表外5m外坡面上施作一道截水溝,截水溝采用水泥砂漿抹面。塌方的處理對洞內坍塌體表面施作錨網噴防護封閉,噴C25混凝土厚10cm,φ8鋼筋網網格間距25×25cm,φ22砂漿錨桿間距1m×1m梅花形布置,4.0m/根。侵限的處理通過監控量測明確DK391+928~+938段初期支護是否侵限,若未侵限,及時施作此段二次襯砌。經檢查,DK391+928~+938段均有侵限,需對發生侵限的進行處理,具體施工步驟及處理措施如下:對初支侵限段落DK391+928~+938段現場詳細進行斷面測量,斷面間距1m/個,整理繪制斷面圖,標注侵限具體數據。為預防換拱擾動拱頂圍巖掉塊或局部塌方,采取Φ42小導管徑向注漿,對拱頂5m范圍內初期支護進行補強,用于穩定該段軟弱圍巖。小導管成梅花形布置,縱橫向間距均為1m,注漿壓力為0.5~1.0Mpa,以確保拱頂圍巖整體性及穩定性。根據現場實測斷面,確定換拱標準,侵限10cm以內的部位采用風鎬鑿除鋼架外層噴射砼,二襯澆筑前采取加強鋼筋和提高二襯砼強度處理,環向主筋從Φ22mm調整到Φ25mm,砼標號從C35提高為C40。侵限大于10cm以上的部位采取換拱處理,用紅油漆標明具體位置及里程。在初支侵限處理前,對該段布設監控量測點,換拱段兩端初期支護每2m設監測斷面,每個斷面設置1個拱頂測點、2條水平測線和兩條斜測線;拆換設1個觀測斷面,設置1個拱頂測點、2條水平測線和兩條斜測線;監測量測頻率2次/d,及時掌握拱頂下沉和邊墻位移情況,確保施工安全及結構穩定。
2各項準備工作
換拱從DK391+928~+938段小里程至大里程進行,換拱采在原位逐榀換拱,考慮C25砼用風鎬鑿除效率低,且在拱部操作不便,采用沖擊電鉆打眼弱爆破,鉆桿直徑為ф25mm,鉆孔角度以30°為宜,孔深控制在50cm左右,環向鉆孔間距為30cm,縱向以工字鋼為中心,前后各40cm,控制每孔裝藥量15~20克,起爆環向4孔一組,分段爆破。根據現場爆破效果,適當調整相關參數。弱爆破松動后,用人工清除拱頂局部松碴,將鋼筋網片和連接鋼筋割斷,分段拆除侵限范圍的鋼架,并進行擴挖,鑿除一段換拱一段,確保換拱過程的安全和換拱后的尺寸滿足設計凈空要求,并適當留有余地,換拱后鋼架內壁距離設計二襯外輪廓不小于10cm。嚴格按設計施作初期支護。換拱部位與下邊墻連接處因半徑不一致可能存在錯位,連接時可采用兩種方式進行連接:如拆換部位剛好位于原鋼架接頭處則采用螺栓連接方式,固定方式同原設計采用四顆M24高強螺栓;如換拱截止位置距離遠鋼架接頭位置達到1m以上,為充分利用原初支結構減少擾動,這采用δ16mm鋼板在工字鋼的腹板和翼板幫焊的形式確保有效焊接,上下兩端鋼板的有效長度不小于20cm,錯位處工字鋼下方加鋼板三角斜撐,確保連接強度不小于栓接。為方便連接操作,接頭部位的噴射砼鑿除長度應向接頭下方再延伸約40cm。為減小換拱后工字鋼的下沉,鎖腳錨管由設計的兩根加強至四根,用U形鋼筋卡與工字鋼焊接牢固。同時,每根鎖腳錨管內加塞ф32鋼筋增強鎖腳錨管剛度,鋼筋長度與鎖腳錨管同長,在鎖腳錨管插打到位后打入,也可事先將其插入鎖腳錨管。初支每換拱4~6m后,將前方二襯臺車倒回換拱處及時澆筑二襯,確保換拱施工安全。
3大管棚加固隧道偏壓經削坡減壓處理
大管棚共施作一環,環向間距0.4m,每根長15m,共設置52根,設置范圍為隧道中線兩側各80°,外插角約2°50'''',壓注水泥砂漿(水灰比1:1),注漿終壓0.5~1.0MPa。為了提高管棚的抗彎能力,在鋼管內增設鋼筋籠。鋼筋籠由四根主筋和固定環組成,主筋直徑為18mm,固定環采用用短管節,將其與主筋焊接,按1m間距設置。DK391+938~+945段在超前大管棚的保護下按三臺階七步流水法重新進行開挖,拱部增設大外插腳的φ42小導管補注漿加固,大外插角約10°~20°,每根小導管長4.5m,2.4m一環,每環39根。大管棚施工完成后,盡快進行DK391+938~+945段襯砌施作,達到早封閉目的。
作者:程傳濤單位:中鐵十二十三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