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筑工程機械業管理初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就整個行業而言,設備從組織生產到現場使用,要經歷產、銷、租、管、用、養、修等很多環節,而恰恰在這些環節上,目前存在著嚴重的混亂狀態。究其根源,生產和租賃又首當其沖。不可否認,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建筑機械制造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也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象。一些生產企業無資質、無管理、無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在簡陋的生產條件下進行生產經營。這些作坊式的企業,一開始從小的零配件到部件,直至到大型設備的標準節,甚至于整機,無所不包,憑著僥幸心理,靠價格優勢進行惡性競爭。而一些租賃和使用單位,單純追求經濟利益,置產品的質量、生產企業的資質、安裝調試等后續服務于不顧,冒險經營使用。塔吊安裝倒塌、焊縫裂紋吊臂彎折、施工井架吊籃斷繩墜落等等血淋淋的事實,與這種競相壓價、犧牲服務、惡性競爭有直接關系。
施工現場使用管理混亂,也是很多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一些企業領導,安全意識淡薄,管理混亂,只考慮生產進度,不遵守安全法規,不履行安全技術指導,甚至安排無證人員上崗頂崗;監理單位監理不到位或監理失察,使一些本可避免的事故頻頻發生;租賃企業和個體租賃人單純追求經濟利益,購置、出租不合格,甚至報廢的機械設備,對設備只使用,不維護,不保養,更無技術檔案;另外,設備的正常保養、維修、更新改造、報廢,缺乏必要的監管。凡此種種,必然給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帶來嚴重隱患,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經濟糾紛也很多。雖然該行業發展還算平穩,但是,當前行業發展中存在著一定的微妙關系。這種微妙關系的產生,根源在于前兩年“井噴”式的發展一度沖昏了人們的理智,節節攀升的銷量數據降低了人們分析問題的能力,隨之而來的宏觀調控在很多行業人士的思想意識里面留下了比較深的烙印。許多人頭腦里的緊張情緒仍然不敢放松,大家都在觀望一些問題,例如:宏觀調控何時候結束、人民幣升值是否會對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去年裝載機的價格大戰是否還在演變、配套件行業的發展應該有著什么樣的思路等等。但這些問題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的,更是協會下一步工作需要面對的新課題。
2加強我國建筑工程機械行業管理的相關舉措
2.1避免認識誤區現在有一些認識誤區,認為市場經濟下企業發展是企業的事,政府不能再過問了。實際上就是實行自由市場經濟制度的美國,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也都把發展經濟放在重要位置,經濟不好,選民就要把你選掉,而發展經濟只能靠企業,只有當地企業發展了,稅收和就業充分了,政府才坐得穩。所以美國各級政府為企業發展也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包括公共財政中相當比例支持企業的研發項目。而我們還處在轉軌經濟下,工程機械行業的主體企業還是地方國有,所以地方政府一定要加強對行業發展的決策工作。由于原來的行業主管部門已撤消,地方政府綜合經濟部門不可能擁有一批工程機械行業專業人才,這樣就要解決好行業發展、決策體制問題。要建立地方民營化的工程機械發展研究咨詢機構(也可由當地工程機械企業建立),政府定期確定課題項目和提供充足的課題資金,通過招標確定1至3個項目承擔機構(包括外地、外國的咨詢機構,當然培養本地、本國研究機構是方向)政府在這些研究機構提出的決策方案中選擇決策。
2.2整頓行業市場,規范行業市場管理首先,要健全機構,充實隊伍,制定政策,建立切實可行的運行機制,發揮管理部門的領導作用,行業協會的主導作用,監理部門的監管作用,多方聯動,杜絕以包代管、以租代管現象,保證現場機械安全運行。其次,實行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租賃企業,必須具備相應的資質,用行業準入的方法,規范市場,使企業按照行業確認的標準進行自我完善,這對強化行業管理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不能讓一些不合格的企業濫竽充數,把整個行業市場搞亂。目前對租賃企業的管理相對嚴格一些,但對一些小型的生產企業和設備經銷商,在管理上卻是一個盲區。一些個人作坊,租一塊場地,臨時雇一些人員,就可進行零部件甚至整機的生產,大量的三無產品就是從這些地方流向市場的。第三,建立企業信譽檔案,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對企業實行信用評價,這對進一步規范市場是一個有力的促進,也能進一步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企業的誠信度,產品的性能,后續服務質量,事故率及處理效果等等均納入企業信譽檔案,這樣不但有利于推進行業自律機制建設,同時還能規范行業競爭行為,凈化行業風氣,提高行業素質,共同維護行業利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第四,堅持以人為本,提高生產、操作、維修人員素質,嚴格實行從業人員準入制度,對無證上崗、無證操作、無相應專業知識的人員進行堅決清退,并對使用單位進行相應的處罰。
一些生產企業缺乏合格的產業工人,沒有嚴格的檢驗手續,致使大量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一些施工企業,盲目追求進度,不實行嚴格的交接班制度,安排無證人員頂崗替崗,給安全生產埋下了嚴重隱患。特別是一些重要崗位和工種,更要嚴加監管,要建立一套長效機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能培訓和教育,針對從業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必要時實行備案登記和年審年檢制度,杜絕因人為原因而引起的災難性事故。
總之,加強建筑工程行業的管理需要社會各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