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法律基礎課學生法治素養培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職學生法治意識培養的現存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的法治觀念淡薄,課堂教學指導的重視程度不足及院校管理方式有待改進三個方面。高職院校需要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加強學生法治素養的培育,使學生能夠認識法律、學習法律,增強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塑造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基于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性格特點及課程教學內容,提出法治素養培育的價值及方法。借助“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強化責任感,形成良好的法治素養。以科學的教育理念,創新的教育模式,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靈活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習興趣,滲透法律條例、法律思想及法律責任等內容,使更多的高職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學習及理解法治內容,逐步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更多遵紀守法、正直自律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學生;法治素養
一、引言
在我國法治社會建設的過程中,學生的法律知識掌握程度、法治素養,能夠直接展現當代社會的文明發展進程,關系到法治社會構建的效果。法律具有約束人的作用,使各項工作、行為能夠有章可循。強化高職學生的法治素養,是社會發展及國家建設的重要保障,能夠培養更多遵守法律規定,正直守法的人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高職院校重要的思想引導性課程,主要是以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法治意識為主。教師需要基于學生學習及生活的情況,實施針對性思維引導,普及法律知識,滲透法律意識,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法治素養。文章將結合當前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的現狀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相關教研工作帶來參考作用。
二、高職院校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的現狀分析
1.學生法治意識淡薄。在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下,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便利的生活方式、多樣的信息來源渠道,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是隨之而來也造成了各類不良思想的發展。比如不良的網絡風氣,“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等,均會影響高職學生的積極心理狀態。縱觀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發展的現狀,多具有法治觀念淡薄的問題,學生的法治相關知識、法律內容掌握不全。在受到不良思想、行為影響的情況下,則會做出違法的行為。比如在社會不法青年的誘導下,參與賭博活動,銷售違法產品或者加入違法組織等等,均會影響學生的個人成長,對其積極思想的形成及未來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以近年來很多學生所陷入的“網絡借貸”糾紛為例,一些學生為了追求物質生活的富足,滿足其個人虛榮心,參與到“裸體貸”、“網絡貸”等違法活動中,對其個人經濟生活、心理狀態等均造成了無法磨滅的傷害。同時一些高職學生參與校園暴力、網絡直播或者是網絡詐騙等活動,也造成了各類違法行為的頻頻發生。這些問題的發生,均與學生法治意識淡薄密切相關。學生未能夠深刻認識到法律的力量,在面對一些金錢或者利益誘惑的情況下,抱有僥幸心理,最終形成嚴重結果。
2.法治教育方式落后。法治教育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法治教育是高職院校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結合當前教育管理的現狀而言,盡管很多高職院校認識到法治培育、法治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具體教學指導過程中,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教育模式落后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影響著學生法治意識形成的質量。其一,一些高職院校對法治意識培育工作缺乏正確認識,重視程度不足。學校比較重視學生專業課程的學習、實踐操作鍛煉,但是對學生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培育的關注不足。學生法治意識較弱,法治意識培育的課程流于形式,難以真正彰顯其教育價值。其二,高職院校法治意識培育的方式比較落后,僅僅應用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講解,學生傾聽,課堂缺乏互動。長時間單一的教育模式下,學生的法治知識學習興趣較差,課堂教學形成“事倍功半”的局面,嚴重影響學生法治觀念的形成,不利于高職院校法律知識的普及與滲透。其三,學生法治意識的培育,僅僅通過教師的指導是遠遠不足的。高職院校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法治意識講解活動,將法治觀念滲透到校園中,使學生能夠知法、懂法、守法。但是當前很多高職院校法律相關活動開展較少,專業的法律教師分身乏術,影響教學質量。非專業的教師法律教育知識不足,難以結合本專業內容實施法治知識講解,影響學生的法治思維。
3.管理方式有待改進。高職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需要結合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多方力量的支持。但是結合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的現狀而言,學校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法治素養及政治覺悟管理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多比較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業率等,對其思想發展及心理狀態關注較少。一些學生開展不良網絡直播活動,或者在互聯網上散步消極思想等。在缺乏有效、嚴格監管的情況下,則會造成不良思想的傳播,影響校園學習氛圍。一些學生甚至在課堂學習期間,存在學習態度不佳,時常遲到、早退等問題。還有一些學生僅僅為了考勤和學分而學習,未能夠真正體會到法律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難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的價值分析
1.提高思想修養,形成正確觀念。“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開展,能夠在傳授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關注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積極且正確的價值觀念,能夠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益。高職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重要組成力量,需要具備較好的法律意識、思想覺悟,約束自身的行為,塑造積極、健康人生觀念,這對高職學生未來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均能夠產生重要影響。
2.增強責任意識,培養法治素養。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育的開展,能夠將法律內容、法治觀念等滲透到課程活動中。基于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法治意識等實施針對性指導。以法律的約束力、執行力為基礎,使學生深刻認識到觸犯法律的危害及影響,深刻領悟遵守法律的必要性。日常保持對法律的敬畏之心,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真正彰顯法治素養培育的價值。
四、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學生法治素養培育的方式分析
1.完善教育體系,保持清醒認識。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需要堅持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充分發揮課程教育指導的優勢,積極改進當前教育指導中的不足之處,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與思維形成平臺,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認知能力,保持清晰的認識。高職院校需要提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育的重視程度,基于學生法律認識、教育目標及方法等方面進行教學體系的設計。在完善的教育體系構建方式下,切實發揮教育指導的作用,預防不良問題的發生。高職院校可以定期組織開展專題知識講座活動、法治知識競猜活動或者教研會等等。為高職學生介紹法治相關知識,滲透法律內容。將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內容與多樣化的知識普及活動相互融合,實現教育目標的銜接,保證課程教學質量與活動培育的方向能夠一致,增強高職學生的法治觀念,培養法治素養。比如高職院校可以定期開展法治知識競猜活動,法律為主題的演講活動、情景表演活動及書畫比賽活動等等,以多樣化的方式,使更多的高職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展現學生的才能,也能夠使法治意識能夠滲透入高職校園中。高職學生已經具備獨立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而參與實踐活動,能夠提升學生的法治知識掌握能力,是培育法治意識的重要方法。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以實踐活動中學生的表現情況為主,評價其知識掌握情況,且可以將評分納入到學分與學業專業考評的內容中。比如可以參與社會普法行動,參與監察員、法院組織的各類社會志愿者活動中等。學校積極與相關企事業單位合作,為學生創設更多的實踐機會。在學校、社會、家庭及學生的聯動下,優化落實法治教育的內容。
2.創新教育模式,強化影響效果。深刻提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內容,創新教育模式與方法,是滲透法治意識,普及法治知識、法律條例的重要方法。高職院校可以定期邀請專業的法律專業人才、指導教師等參與到普法活動中,定期為高職院校學生實施法治知識的指導,成立專業的高職院校法律教育師資團隊,提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育的質量,實現學生法治素養的形成。教師需要創新教學的方法,以多樣化的教育模式,滲透法治知識,培育法治素養。比如教師可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枯燥、抽象的法治知識,以生動的視頻、動畫呈現出來。以“繼承愛國傳統”內容為例,可以播放《祖國啊,我永遠熱愛你》、《龍的傳人》等歌曲,為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展示傳統優秀美德的視頻,比如《孔融讓梨》的視頻,《韓信守信》的視頻等,提問學生“優秀傳統美德對我們的影響有哪些?”等問題。在此基礎上,結合生活引入問題,比如“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針對于一些香港大學生辱華的行為,你怎么看?”、“他們觸犯了哪些法律規定?”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可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生活元素、生活真實案例融入其中,理論與生活相互關聯,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意義,豐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育內容的同時,使教學工作更加具有教育意義。教師還可以結合社會真實案例,組織學生以參與多樣化的法律知識學習活動,開展案例教學活動。比如以“高職學生不堪網貸壓力選擇輕生”等社會新聞作為教學案例,以“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為主題開展案例教學。課堂中提出案例,組織學生自主討論或者合作討論等。比如可以將3-4名學生劃分為一個合作小組,小組成員相互分配任務,查找資料、整體內容,匯集為報告。以PPT的形式展示,為其他同學演講等。這種方式下能夠檢驗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在論證自身觀點的同時,需要引入大量的法律知識。在學生活動參與的過程中,拓展其知識視野,保持探究的意識,提升法律素養。
3.健全評價機制,信息反饋引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需要健全的評價機制予以保障,從多個方面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評價,避免僅僅通過期中、期末考試評價學生能力,關注學生法律意識的形成。高職院校可以根據學生法治意識培育的具體要求,構建針對性的評價、反饋制度。比如高職院校可以通過教師評價、學生互相評價及學生自主評價等方式,豐富評價體系。教師給與整體性的評價,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為學生提出改進與發展的方向。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則能夠從細節之處,從學生的角度提出建議,對學生社會交往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有益。學生自主評價,則能夠根據學生的自我理解、自主設定的學習目標等評價,使學生學會自我反思、自主進步。同時,高職院校還可以通過學分制、星級評定等評估機制,對學生整體能力進行評價,注重教學評估、經驗整體及信息反饋,持續改進教育模式,使高職學生法治意識的培育工作能夠有序開展。
五、結語
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培養學生法治素養,增強學生法治知識的重要平臺,需要提升教育的重視程度,豐富教育模式,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學校、社會及家長支持的方式下,全面提升教育的質量,促進學生法治意識的形成。
作者:董祥武 單位: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