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文學經典藝術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文學經典是藝術生獲取知識的寶庫、認識生活的教科書。當今的藝術專業與其他學科在知識和能力方面相互遷移、融會貫通,使藝術生獲取通識知識,依然是專業藝術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同時,生活是藝術的創作源泉,積累生活閱歷是加強藝術修養的必備功課。中國電影戲劇理論家洪深認為,演員最好自己去閱歷人生,次之直接觀察人生,即對生活的直接體驗與間接體驗都有助于藝術才能的發揮。文學經典是知識的寶庫,是生活的教科書。《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內容豐富。讀《衛風•伯兮》《小雅•采薇》,可窺見古代徭役戰爭帶給人們的痛苦;讀《鄭風•子衿》《邶風•靜女》《鄭風•將仲子》《邶風•谷風》《衛風•氓》,可了解古人對待愛情婚姻的態度;讀《豳風•七月》,可明了奴隸在一年中的勞動與生活。孔子說讀《詩經》可以“多識鳥獸草木之名”,即能夠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紅樓夢》里,生活圖景洋洋大觀,園林建筑、酒水菜肴、衣著服飾、方劑藥單歷歷在目。巴爾扎克在《人間喜劇》里給我們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人們從中所學到的東西,甚至“比當時所有職業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里學到的東西還要多”。
文學經典能夠潛移默化地培育藝術生的情感表現力。情感是藝術的法則與靈魂,直接影響藝術的表現。《樂記》肯定音樂是表達情感的藝術,認為“凡音而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斯坦尼在他的表演體系中表示“第一個和最重要的統帥,創作的推動者和動力”就是“情感”。當今時代,人與人之間有疏遠、淡漠的傾向,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感情世界是重要的教育內容。一個人情感豐富不豐富,善不善于體驗、表達、處理情感,表明了一個人的情感表現力。情感表現力是人的情感發生、感受、表達、提升、創造、處理等的綜合能力。比如演員在創造角色形象時,情感的創造非常重要。而創造角色情感首先要有相關的情緒和情感體驗。缺乏情感表現力,就無法創造人物的情緒體驗,反之,就比較容易把握角色的情緒與情感,從而塑造出鮮活的人物形象。情感表現力既是先天質素,也是后天能力。可通過日常生活實踐培養,也可以在文學藝術活動中培育。情感是文學的本質。經過審美的提升,文學情感比日常生活情感更具美質。文學經典以恰當精妙的語詞,以描寫、敘述、比喻、暗示、象征等手法,細膩地展現人的復雜的內心活動。通過系列練習,讀者可增強情感感受能力。
文學經典可提高藝術生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是人們認識美、評價美的能力。文學經典作為藝術,首先是審美的。“沒有審美價值,文學經典就失去了靈魂,失去了立命之本。”通過美的藝術形式,文學經典把現實中的自然之美和社會之美,典型地表現出來,形成美的藝術形象。審美感知能力是最基本的審美能力,對作品欣賞品評時,欣賞者憑借感知能力捕捉形象畫面,對審美對象形式的把握能力會得以培養和強化。審美想象能力是最突出的審美能力,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是帶有創造性的能力。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可以使人才思敏捷,一個情節的敘述、一個場景的描繪、一個比喻的運用、一個詞語的取舍,無不與作者的想象力相關。藝術對想象力的要求是豐富而活躍的,對藝術來說,想象力是極為可貴的品質。黑格爾曾說:“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想象是文學經典飛翔的翅膀,“在文學的建筑工藝學上,想象力成為最重要的建筑師”。馬克思推崇古希臘神話、荷馬史詩,因為它們有豐富的想象力。藝術想象貫穿在文學意象創造和文學欣賞再創造的整個過程中,通過文學創作訓練和文學欣賞操作可以培養受教者的審美想象能力。此外,描寫藝術的佳作讓受教者體驗各種口味的美感。“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林嗣環《口技》),讓人體驗民間仿聲藝術的魔力;“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魏學洢《核舟記》),讓人體驗微雕工藝的精巧絕倫;“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琵琶行》),讓人體驗琵琶女演技的高超;“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讓人體驗公孫大娘剛柔相濟、吞吐自如的舞蹈風神。在此,文學與藝術水乳交融,引人無限遐思。
文學經典能夠拓展藝術生的精神空間,塑建其審美境界。藝術是精神活動的產物,人的精神活動越豐富,藝術創造力就越強。“藝術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們在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活動中產生一種身心的喜悅,一種美感的喜悅,從而進入一種具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人生境界。”文學最本質的功能就是讓人的精神活動越來越豐富,精神空間越來越寬廣。學者錢理群曾指出,要用“科學的眼睛”和“文學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才會豐富多彩。文學經典構筑了獨特的心靈空間,“在超感性的體悟中,人們擺脫了感性物態和現實生活的種種羈絆,使精神獲得升華,從現實境界進入到理想的境界”。通過對文學的審美形式意味的感受、領悟,使情感、心靈受到滌蕩、凈化,從而塑建審美的人生境界。
文學經典能夠健全藝術生的心理與人格,提升其道德水準。藝術之路漫漫,既有快樂幸福,也有辛苦、痛楚甚至折磨。培養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是專業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作為心靈活動的具有代表意義的載體,文學經典是心靈的棲息地。“在什么地方人才能找到自己夢牽魂繞的心靈家園呢?回答當然只能在文學與其他藝術里,因為除此之外,并沒有什么東西能使人既置身于一個個十分具體的境界又可以對它們來開審美的距離,獲得心靈的滿足。”文學經典讓人宣泄內在情感,心靈得到解放。“藝術在我們身上引起的溫和的麻醉,可以暫時抵消加在生活需要上的壓抑。”文學可以療傷,“藝術本質上是肯定,是幸福,是生存的神話,是人們的自我救治、自我保健。”文學經典使人心胸開闊、心靈純潔、人格完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游于藝”,孔子認為,君子人格的養成從始至終都離不開文藝經典的熏陶與啟迪。“文學的目的……就是在人們的靈魂中間喚起羞恥、憤怒和英勇,并想盡辦法使人變得高尚有力,使他們能夠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文學經典的精神道德力量巨大。屈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杜詩的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的圣潔情懷,保爾相信自己、不怕困難,牛虻信念堅定、敢于犧牲,令眾多讀者受到鼓舞、獲得力量。復旦大學教授陳思和說:“文學不是一門職業,但是,它對于人們認識自身的感情世界的豐富性,洞察人性的復雜性,以及學習美,感受美,傳播美,進而提高人的整體性修養,有著根本性的意義。”要之,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使文學經典與其他藝術門類具有共通性質,能使接受藝術教育的人觸類旁通,對藝術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作者:邢香菊李斌娟單位:河北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