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資源建設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社會信息化環境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教育資源的支撐。為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目標,通過查閱文獻研究界定網絡教育資源的概念,分析當前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建設問題,最后從建立良好管理機制,優化資源建設;突破資源“孤島”,實現互動共享;注重建設隊伍培訓,注重學習者體驗三方面提出建設網絡教育資源的途徑。
關鍵詞:寧夏高校;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研究綜述
我國從20世紀末就開始教育現代化探索,頒布了一系列關于加強國家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加快教育信息化等規劃與政策,明確提出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遠程教育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的要求,強調要關注網絡環境下教育資源整合、資源共享、資源應用與實踐研究。如今,網絡化教育已滲透到教育領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對推進和完善國家教育事業具有重要意義。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載體、新方式,深刻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作為其重要支撐,對于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目標、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義。因此,要想充分利用網絡這一載體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必須有完備的教育資源作為“后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與時俱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應勢應時的產物,有助于強化其工作實效性,提高其工作科學化水平。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順利開展的必要前提與重要支撐,同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順應新趨勢的必要條件。伴隨現代化教育不斷向深層次探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關網絡資源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內完全貼合或針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的研究較為鮮見,針對寧夏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綜合近年來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研究發現,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概念的厘清、建設問題的總結、相關路徑的探索等幾方面,具體如下:
一、網絡教育資源概念
總覽我國既有的研究成果,對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界定較為鮮見,對網絡教育資源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綜合資源說。有學者認為,“網絡教育資源就是服務于教育目的的各種資源的總和”(胡歡,2009),“網絡教育資源是指以數字化形式在網絡,特別是互聯網上傳送的具有一定教育價值的各類信息總和”(區建峰,何克抗,2006),“網絡教育資源就是為完成特定教學目的而設計的,或者能被用于實現教育目的的各種資源的總和”(高建新,2013)。二是特殊資源說。有學者認為,“網絡教育資源是不同于自然資源,且具有無限、可再生、可共享、目標導向、整合性等特點,以及檢索和利用不受時空、語言、地域限制,與時俱進的獨特信息資源”(李方裕,楊霞,2011),“網絡教育資源從狹義理解是一種特殊的信息資源,是經過選取、組織,使之有序化的、適合學習者發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李松,黃榮懷,2008)。
二、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國網絡教育仍處于發展階段,網絡教育資源建設也處于探索中,雖已有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各自為政,共享性差。在網絡教育資源建設過程中,高校擁有的資源由于各種原因形成了“資源孤島”的現狀。有學者認為是“管理不當和共享機制不完善,從而導致共享性弱。因為缺乏相應的系統化管理,網絡教育資源和共享的利益聯系不夠明確,從而導致網絡教育資源各自為政、反復無效建設、共享效益低”(鄭根讓,王海軍,2018)。“高校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化資源共享機制,一味追求和強調資源的應用范圍,在某些方面阻礙了網絡教育資源的構建與共享,從而導致網絡教育資源孤島現象的產生”(陳陽,鄒步,張紅巖,2017)。但也有學者認為是由于高校共享意識淡薄,導致“資源孤島”“高校之間與高校內部交流與協作平臺少,橫向、縱向都缺乏溝通,網絡信息資源沒有互通有無,也沒有集中某些優勢,形成合力”(錢曉田,陳赟暢,2014)。
2.資源配置不均,過時重復建設。“在一定范圍內資源整體規劃布局不合理,同一范圍內的高校發展失衡,網絡信息資源重復建設,嚴重浪費”(楊建良,2016),“資源整合結構不合理,使高校內部大學生網絡教育信息資源的重復建設率很高,橫向、縱向溝通少,網絡信息資源類似、雷同、過時、乏味,缺乏系統性、規范性,學校網絡教育資源大量的低水平重復建設,費時、費力、費錢”(錢曉田,陳赟暢,2014),“相關教育資源混亂無序,諸多網絡教育資源由于初期建設缺乏系統、科學、權威的布局規劃造成相關網絡教育資源的雜亂、反復、滯后,缺乏動態平衡與科學合理的資源體系與結構”(余勝泉,2003)。
3.管理不當,缺乏規劃。有學者堅持“機制不完善而導致網絡教育資源建設出現問題。高校網絡教育資源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沒有長期有效的規劃,對相關教育資源建設的長效性意識不夠,導致相關網絡教育資源的長效有機建設受阻,阻礙了教育資源的長久發展的可能性”(鄭根讓,王海軍,2018),“學校注重加強網絡教育資源建設,但仍出現缺乏科學和系統的規劃、缺乏有效的目標性或計劃性,師資隊伍缺乏有效的培訓,管理不當等不利于高校網絡教育資源的良性建設的狀況”(陳陽,鄒步,張紅巖,2017)。
4.檢索不便,導向性弱。網絡自身開放、自由、海量的特點,使人們在利用資源庫或平臺進行資源檢索時,出現針對性差、信息繁雜、導向性弱、資源獲取和利用率低等狀況。一定程度削弱了網絡教育資源的實效性。有學者認為,“在資源庫建設過程中,僅是簡單的資源的堆積,忽視了網絡教育資源實用性。因此在之后的建設中應注重方便、快捷的檢索工具以實現教學的最優化”(羅廷錦,余勝泉,2002),“網站構建的技術應用水平仍需強化,大多數網站仍缺乏站內檢索引擎或導航,瀏覽者難以及時檢索所需資源,妨礙資源與使用主體的雙向互動,更不利于資源庫的更新與長期發展”(李方裕,楊銳,2010),“許多資源沒有科學合理的資源結構,也缺乏方便快捷的導航工具,許多教學資源因長期不使用或無法使用而成為‘僵尸資源’”(鄭根讓,2018)。
三、網絡教育資源建設途徑
1.建立良好的管理機制,優化資源建設。有學者認為,“實現網絡教育資源的管理、整合、利用,積極構建網絡教育平臺。要加強校園網信息的管理工作,建立網絡信息管理的常設機構,配備專職管理人員,強化對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的管理力度”(單樺,2005),“健全數字資源與服務管理機制,強化管理后期績效評價與智能治理相結合,有助于推進網絡教育資源的良性開發與利用”(陳明選,蔡慧英,2018),“建設優質網絡教育資源共享平臺、資源庫,離不開共享協調管理,以及高校網絡教育資源管理機構對高校教師資源的管理與建設機制”(陳謖,2018)。
2.突破資源“孤島”,實現互動共享。有學者提出:“進行教學資源重構,打破網絡教學資源庫或平臺間的壁壘,利用網絡技術對各類教學資源實施清理、優化、整合,提高網絡教學資源利用率,實現網絡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鄭根讓,2018),“在網絡教育環境下,注重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的共建共享與開放聯通,注重構建網絡教育資源的云服務體系,盡可能整理整合已有的相關信息資源,提供高質量的學習資源的共享服務,提高網絡教育實效性”(熊頻,胡小勇,2011),“在高校統一規劃相關網絡教育資源整理的前提下,堅持系統化、生態化的需求,各高校應主動尋找優質資源展開合作共建,這不僅有利于高校學生個體發展,還能夠吸收不同層次的反饋意見與建議,有利于幫助高校不斷完善相關網絡教育資源建設”(楊英華,2018)。
3.注重建設隊伍培訓,注重學習者體驗。“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是建設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基礎”(任改梅,焦建利,2014),“網絡教育資源建設過程中,需加大經費投資進行教師培訓,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轉變教育觀念,充分利用現代新教育傳媒,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積極開展行之有效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周瑩,2013)。隨著現代化教育不斷向深層次發展,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的探索也朝著縱深化、精細化、科學化發展。學界關于網絡教育資源“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研究日臻完善,但僅局限于宏觀方面研究;而關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并沒有系統化、全方面的研究。事實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是否良性運行對個人發展、高校建設、國家教育事業推進,甚至未來社會發展的價值走向都有重要意義。而關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研究尚有諸多問題。第一,理論研究不夠系統深入。學界關于“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的相關研究已有了一定理論與實踐積累,但針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的理論或實踐探索研究不多,其內涵尚停留在字面表象,缺乏學理支撐。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的系統性、科學性研究有待進一步加強。第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成效不顯著。從現有研究成果來看,我國就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的研究很籠統。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研究并不多見,仍存在缺乏理論體系、現狀研究低效反復、建設路徑實效性差等問題。顯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科學性、實效性探索仍有研究空間,學者仍需深入探索。第三,路徑研究不全面,缺乏科學理論指導。無論是對網絡教育資源還是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研究,學界主要集中于“怎么樣建設”,但提出路徑單一重復;同時,并未提出建設什么樣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即缺乏建設理念與原則的理論指導。因此,在日后研究中,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設路徑的探索有待完善與強化。第四,要開拓國際化視野。雖然西方沒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但西方對網絡教育資源建設研究有其優勢。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大力開拓國際視野,積極“取長補短”,以期對我國的研究有所啟發與借鑒。網絡技術快速發展,引領社會走向“網絡時代”和“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改變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傳統模型,突破了高校的思維定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作為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依托,是高校網絡思政教育開展的重要前提。從理論層面講,應探究其相關概念與內涵,有利于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理論研究,有利于完善豐富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從實踐層面講,它不僅有利于克服當前寧夏高校網絡教育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還有利于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寧夏的推廣,更有利于強化寧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實效。總體而言,既有的一系列相關研究是以往建設經驗教訓的凝練,為今后的相關研究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礎。已有研究中存在的諸多不足,需要學者進一步彌補、豐富、深化和完善。
作者:魏云霞 單位:寧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