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職課程改革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以就業為導向是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本文對以就業為導向的中職學校課程改革模式進行研究,主要從課程體系的設計、課程資源的開發、課程教學的提升、課程評價的開展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就業導向中職學校課程改革模式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針對職業教育明確指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這進一步明確了中職學校的課程教學改革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職業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就業教育。就業不僅是職業教育的特色,更是職業教育的使命。
一、就業導向的課程體系設計
1.市場化的專業設置
中職學校的專業建設必須依托市場,與社會需求零距離,并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就業導向的課程改革要對就業市場做深入調研,全面把握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再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中職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專業方向,使中職學校的專業方向永遠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
2.模塊化的課程體系
就業導向的模塊化課程體系,以核心專業技能為主線,以特定的工作崗位為依托,以就業能力為依據,以工作流程為基礎,實現學校學習與企業工作崗位需求良好的銜接,為學生獲得職業能力和順利就業搭建橋梁。
3.能力化的課程標準
就業導向的課程改革模式強調能力化的課程標準,也就是說在制定中職學校的課程標準時,不僅要與人才市場的需求接軌,即瞄準學生未來就業的工作崗位,還要與行業企業的職業能力標準對接,強化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能力培養,以實現中職學校的課程體系與工作崗位的職業標準無縫對接。
4.實踐化的課程結構
就業導向的課程改革模式要重新序化課程結構,有機融合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強化突出實踐課程。課程要從職業崗位出發,將變化的具體工作過程中不變的關鍵要素提取出來,并歸納形成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綜合性的學習任務,獲得知識、鍛煉技能。
二、就業導向的課程資源開發
1.項目化的課程內容
就業導向的項目化課程內容開發,主要是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職業能力標準,以實際工作過程或具體產品為載體,提取完成工作任務和解決實際工作所需的關鍵知識和主要技能,并將提取出來的關鍵知識點和主要技能具體化,然后與具體的專業課程相結合,最終形成相應的項目化的課程內容。項目化的課程內容能更好地體現“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指導思想。
2.企業化的師資隊伍
就業導向的課程改革模式要求加強校企師資互動和交流學習。一方面,中職學校要加強教師到企業實踐,特別是專業課教師必須不斷深入企業一線鍛煉學習。這樣既可以及時了解企業對人才的數量和質量等要求,又可以及時學習企業的新知識、新工藝和新技術,以使中職學校傳授的知識、技能不落后于市場的需要。另一方面,中職學校還要經常聘請企業專家來學校指導,這樣不僅可以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更新培訓,還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技能,引導職業生涯發展。
3.場景化的實訓平臺
就業導向的課程改革模式要建設場景化的實訓平臺。中職學校在實驗設備和實訓設施建設過程中,要模擬學生未來就業的工作環境和工作設施,讓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模擬未來工作崗位操作,感受未來職業場景,以便學生就業后能很快地適應企業的工作環境和技術要求。
4.立體化的課程教材
立體化的教材即多種教學材料的統稱,包括課本和教學輔助材料(例如教學光盤和仿真軟件)等服務于教學活動的材料。在就業導向的課程改革模式下,立體化的教材開發要打破以系統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學科教材樣式,應以職業能力標準為基礎,以工作崗位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工作任務項目為實現形式,把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融合成相應的模塊,并配以仿真模擬實訓軟件,更好地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逼真性和實效性。
三、就業導向的課程教學實施
1.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就業為導向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采用理論中加以實踐鍛煉、實踐中加以理論引導,即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中穿插相關的實踐操作訓練,在實踐操作訓練中傳遞必要的理論知識,以實踐技能培養為主導訓練,以理論知識學習為輔助提升,把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
2.行動導向的教學方式
行動導向的教學方式主要通過“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教”的參與式教學,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從而構建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體系。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以技能訓練為重點、以現代化教育技術為依托,積極開展參與式教學,給學生更多動口、動手和動腦的機會,讓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一種或多種知識和操作技能。
3.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就業導向的課程改革模式強調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實施高效的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的組織過程中,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按照不同的層次、不同的條件,實施分層教學、個性化教學,讓每位學生都按照個性特點掌握知識、掌握技能。
四、就業導向的課程教學評價
1.評價主體多元化課程教學評價的主要作用是檢查和促進課程教學的實施情況。就業導向的課程教學評價在評價主體上,要打破以前教師一元評價模式,實現教師考評、學生自評、同學互評、企業抽評等多元化評價。就業導向的多元主體評價模式,即教師考評是主體,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是主旨,企業抽評是主導的多元綜合評價方式。
2.評價內容綜合化
就業導向的課程評價是對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綜合化考核。職業素養的考核是就業導向的課程評價指標體系中首要考核的內容,職業素養考核評價主要從學習態度、學業表現、職業態度、敬業精神、創新精神、職業道德意識、合作意識、適應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進行重點考核。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考核應該與用人企業的技能考核標準相對接,以考核未來職業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和基礎技能為重點。
3.評價方式多樣化
在評價方式上,重視過程性評價,并結合結果性評價。應關注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果和表現。在評價方法上,采取項目化開放綜合考核辦法,把試卷開放綜合項目化,把試題工作任務協同化,讓學生們互相配合查閱資料,列出關鍵知識點,尋找解決方案,最終協同完成試卷項目的綜合考核。在評價方式上,要體現多類型、多渠道、多樣化。除了采用傳統的書面考試和技能測試考核評價外,還可以采用面試、問題答辯、作業、筆記、課堂活動、實踐作品、實驗報告、社會實踐、社會調查、技能競賽等多種考核形式。
參考文獻:
[1]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技術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李雄杰.職業教育理實一體化課程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石偉平,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雷正光,郭蘇華.職業教育課程建設的理性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1).
[5]石偉平,徐國慶.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理論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1).
[6]雷正光“.就業導向”的職教課程發展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5).
[7]廖敏華,廖禮平.關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課程新體系開發[J].職教論壇,2011(14).
作者:余幸輝 單位:洛陽鐵路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