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設目標下金融專業(yè)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建設目標與設計思路
1.建設目標
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貨幣是一個以貨幣和票據為主題的數字金融博覽館展示了中國貨幣發(fā)展的歷史概貌。從實物貨幣、金融鑄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等四方面藝術地向觀眾展示了我國的貨幣歷史和錢幣文化,同時也有部分歐美、大洋洲、非洲及亞洲周邊國家的貨幣,還列示了錢莊、儲蓄所和電子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演進歷程和錢幣鑒別的基本方法。形形色色的貨幣,構成了一部部耐人尋味的歷史文化旅途,給人以啟迪,給人以思索,給人以智慧,每一個貨幣背后都代表著一段悠久的歷史,一個生動的故事、一曲耐人尋味的樂章,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歷史紀念價值,對探尋一國文化,認識貨幣和經濟發(fā)展走勢有重大參考價值。鑒于上述實體博覽館的功能和價值,虛擬貨幣博覽館的設計則必須在保持其基于貨幣文化的弘揚與傳承的功能基礎上,將現代信息技術的信息呈現多媒化、信息流通多渠道、信息反饋多樣化等特性與財經素養(yǎng)的教學結合,創(chuàng)建為集資源共享與學習探究為一體的學習平臺。
2.設計思路為實現
上述傳承貨幣文化和探究學習平臺的建設目標,系統的設計思路則是以用戶體驗滿意度高、師生平臺學習便捷為宗旨,要充分發(fā)揮基于二維網頁的教學交互豐富、資源搜索方便和web3D虛擬現實技術高度的沉浸感和靈活的交互性,將館藏的貨幣與票據資源以文本、圖形、視頻、音頻及三維建模等形式完美呈現,從而實現貨幣的三維立體展示,Flash動畫展示,全景平面展示。
二、內容組織與系統架構
1.內容組織
任何數字化資源的開發(fā),其工作量在于資源的數字化和平臺的搭建。項目首先對館藏資源進行了整理歸類,并處理為數字化素材。
2.系統架構
本系統主要分為二維網頁呈現的金融票據票證博覽館和三維虛擬博覽館兩種形式,其欄目,對于三維方面的設計主要為貨幣博物館建筑的虛擬、展覽場景的虛擬、貨幣實物的虛擬。
三、技術開發(fā)和用戶體驗
1.技術開發(fā)
本項目的開發(fā)主要包括二維網頁呈現的金融票據票證博覽館和三維虛擬貨幣博覽館,此處簡要概述三維貨幣博覽館的技術開發(fā)。
2.用戶體驗為更好的提高用戶體驗效果
三維虛擬貨幣博覽館在以下若干方面進行了優(yōu)化:(1)模型構建注重加載顯示。在模型構建過程中盡可能的達到模型的精致化,模型面數盡可能的減少,用盡可能簡單的資源來表現復雜的效果,從而減少加載量,提高顯示速度;(2)提供操作簡要說明。在進入平臺后,系統提示利用鍵盤和鼠標進行場館游覽的操作方法;(3)提供場景導覽地圖。將用戶游覽點至于場景地圖中,提醒用戶在場景中的方位;(4)提供文字指示和語音解說。對于一些重要和典型的古代貨幣,用戶只要將鼠標至于貨幣上,就提示貨幣的名稱,同時也會提供該類貨幣的產生和使用情況,便于用戶了解古幣的相關知識;(5)提供360°全景展示。對于部分貨幣,通過高保真采集原圖,利用360°全景展示,可以全角度查看貨幣。
四、虛擬貨幣博覽館
在《現代金融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金融是經濟的核心,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高速發(fā)展,一方面加速了金融領域的改革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促進了金融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手段的更新,學習者學習渠道、學習模式越來越多樣化,有利于終身學習理念的形成。《現代金融基礎》是2008年國家精品課程,2013年入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是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校本課程。第一節(jié)貨幣與貨幣制度,需要掌握貨幣的含義、了解貨幣產生的四個階段、理解貨幣形態(tài)的演變、能運用貨幣基礎知識解釋相關貨幣現象、能夠對貨幣產生的歷史有全面的了解、能理解和判斷貨幣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趨勢。通過課堂講授和網絡自主學習授課視頻、教學課件、教學案例等,線上和線下學習有機融合,學習者能大致掌握貨幣基礎知識,但是對具體貨幣沒有全面系統理解,對貨幣歷史、金融文化缺乏直觀的感性認識。引入虛擬貨幣博覽館作為課程實訓,給觀賞者帶來“身臨其境”的現場感,虛擬貨幣博覽館展示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強調學習者動手操作,顛覆了傳統實踐教學形式,提高實驗實訓效率,給學習者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在網絡中遨游、在快樂中學習、在游戲中領會古今中外貨幣金融文化,能夠快速吸引學習者興趣,給學習者留下深刻印象。在虛擬貨幣博覽館做好課程實訓的同時,輔以中央電視臺《貨幣》視頻以及課程自主開發(fā)的原創(chuàng)視頻、動畫、在線測試等數字化教學資源,對各種教學資源有機整合,將信息時代知識點的學習遠程化、可視化和動態(tài)化,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可視性和可選擇性。同時基于互聯網自身的自由、開放、創(chuàng)造、普惠的參觀和學習環(huán)境,學習者可以在網絡課程學習時利用各種先進的網絡交流工具,如留言、電子郵箱、論壇等和貨幣博覽館的專家、金融專業(yè)的教師以及在線的所有貨幣愛好者進行廣泛咨詢和交流,比如比特幣是貨幣嗎?我們正在走向無現金社會嗎?這些問題的交流可也以有針對性的促進虛擬貨幣博覽館的建設和應用,最大程度發(fā)揮虛擬貨幣博覽館在金融基礎課程教學中的作用。虛擬現實技術的發(fā)展為現代職業(yè)教育和基礎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很好的技術實現手段。本項目在理論意義上發(fā)揮了虛擬博覽館作為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專業(yè)學術研究、貨幣知識普適教育為一體的功能,在技術實踐上對博覽館的功能應用實現了一定的拓展。隨著當前各類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我們更應該在各類資源建設中考慮教與學融合的需求,從而發(fā)揮技術促進教育的作用。
作者:張國民吳金旺單位: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