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礦產資源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我國礦產資源發展現狀及礦產資源國際貿易的重要性
(一)我國礦產資源發展現狀
從地理分布視角看,我國是一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國家,礦產資源總儲量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其中,少數稀有礦產資源只在我國境內少量存在,這使我國具備了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優勢。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迅猛發展和工業化進程加快,國內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再加上長期大量出口礦產資源,導致我國大宗礦產資源供需失衡矛盾日益凸顯,中國正從一個礦產資源儲量大國逐漸轉變為礦產資源貧瘠的國家。礦產資源作為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其貿易歷來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歷史上發生的多次戰爭都與礦產資源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鑒于此,為了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同時考慮到子孫后代的后續資源利用,我國需要盡快采取措施,合理高效利用礦產資源,對礦產資源國際貿易應嚴把出口關,否則中國先天的礦產資源優勢就會很快消失。在世界政治風云變幻的今天,保護礦產資源不僅對國內經濟發展有利,一旦出現戰爭、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時,礦產資源還能起到保護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須加大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力度,科學規劃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二)礦產資源國際貿易的重要性
在國際貿易中,礦產資源的占比較大,是各國最關注的重要領域之一。研究我國礦產資源管理水平和礦產資源國際合作戰略對推動我國建立全球合作網絡和雙邊、多邊合作交流機制具有重要意義。通常情況下,一國礦產資源國際貿易水平能夠決定該國的國際競爭力。在國際貿易中,如果一個國家控制了礦產資源價格,就能極大地影響國際貿易市場,表現為市場控制力。正是因為礦產資源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且數量有限、全球分布不均衡,才更加凸顯了礦產資源國際貿易的重要性。世界各國為了獲得本國缺乏的礦產資源,就必須用自己生產的產品和服務或者依靠本國的優勢礦產資源來進行交換,各取所需,這是礦產資源國際貿易產生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國在世界礦產資源國際貿易中仍然處于劣勢地位,為改變現有處境,政府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來維護我國的合法權益。在我國,礦產資源仍然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基本要素,工業生產嚴重依賴于礦產資源。目前我國的工業化發展正處于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如果礦產資源供不應求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勢必會影響到整個工業化的發展進程。改革開放以前乃至改革開放之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都是礦產資源出口大國,多數礦產資源都能滿足國內發展需求,較少進口初級礦產資源。隨著國內供應量和需求量一減一增的變化,我國礦產資源出口優勢正在逐漸消失,每年均需進口一些緊缺的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此外,在國際貿易中,我國低價出口、高價進口問題凸顯,一些價值較高的稀缺礦產資源受國家進出口政策影響,一直難以發揮價格優勢,沒有給國家帶來應有的回報。
二、我國礦產資源國際貿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土地沙漠化
全國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積約為262.2萬km2,占國土面積的27.3%;其中99.6%分布在中國西部420個縣鎮。現正在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擴展。已有向東部漫延的趨勢。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40億元,相當西北5個省1999年度財政收入的7.5倍;間接損失2700億元。沙塵暴已殃及首都北京,不可忽視。
2解決荒漠的出路
①尊重自然規律,讓其自然恢復。對與成礦條件優越:巖漿作用、火山作用、植被不甚發充的貧困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可優先考慮。對于環境破壞嚴重,不好治理的礦區、礦田,可以留下來等待技術過關時再行開發利用。
②儲量豐富,國民經濟建設中及需的礦產資源可優先考慮開發利用。
③地質工作程度低,成礦條件好,潛力巨大(特別在覆蓋層下)的地區,可以先進行地質勘查找礦,分層次、分批次進行開采利用。④開采運輸條件好,采礦成本低,解決當地經濟發展的地區可優先開發礦產資源。
一直是該領域內投資者以及潛在投資者頗為關注的問題之一,亦有不少國內外投資者曾經向筆者咨詢過該問題。憑著對國家礦產資源領域內法律政策的理解以及實際操作過的項目,筆者欲從實務的角度,簡要分析一下我國現行礦產資源開發稅收體系,并對今后相關稅收政策的發展趨勢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見,以期對礦業領域內的投資者有所裨益。
一、礦產資源開發稅收法律政策研究的必要性
對于礦業領域內的投資者或潛在投資者,了解并熟悉現行法律法規甚至是地方性規定對于礦業稅收的具體要求,是極為重要的。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或影響著投資者投入成本與資本回收之間的比例,資金壓力大小,以及收回成本時間等諸多方面,進而左右著投資者是否進入礦業領域或具體進入哪個礦種領域。
礦山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需要繳納多項稅收。歷經多次稅收政策改革,對于礦業領域內稅收的征收種類,征收范圍,征收幅度等,我國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備的法律體系。盡管相關政策從理論層面仍然存在諸多爭議,實踐操作上也受到眾多質疑。然而,從實務角度來講,相關法律政策并不因為爭議或質疑而不被執行。一旦在稅收方面出現漏洞,礦山企業將會面臨巨大的法律風險。
二、現行礦產資源開發稅收法律政策體系概覽
對于礦山企業來說,其需要繳納的稅種既包括一般企業可能面臨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以及營業稅等稅種,也包括只有本行業內企業才需要繳納的資源稅,具體來看,礦山企業需要繳納的主要稅種包括: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筆者將于下文這些稅種的征繳的范圍以及征繳標準等諸多問題進行詳細闡述。
礦產資源屬于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是人類生存、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管理問題一直是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問題。如何合理利用和保護我縣的礦產資源,加強全縣的能源保護和生態環境治理,實現“綠色崛起”,造福子孫后代,是擺在礦產資源管理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但是,由于我縣地廣人多、經濟落后,給礦產資源管理工作帶來諸多困難,甚至引發一些瀆職犯罪。為此,我院專門組織人力結合辦案實際到部分鄉鎮、單位深入調研,詳細了解我縣礦產資源管理現狀,認真分析存在問題,提出建議,以期對我縣礦產資源管理工作有所幫助、有所促進。
一、我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我縣地處粵東地區,居韓江上游,礦產資源相對豐富,已發現的礦種有53種,分布于全縣各鄉鎮。主要礦種有煤礦、水泥用灰巖礦、高嶺土、鎢礦、鉬礦、錫礦、稀土礦、瑩石礦、建筑用花崗石、礦泉水、地熱水等。我縣現有持證開采礦山企業38家和鐵礦、鉬礦、鉛鋅礦、瓷土礦等勘查項目16個。有證開采的礦種主要為鉬礦(華城)及非金屬礦產(如高嶺土、建筑用花崗石、地熱水、礦泉水等),其中持證開采礦山企業有采石場18家、礦泉水1家、鉀長石礦2家、地熱水1家、螢石礦1家、瓷土礦13家和石灰石礦2家。無證非法開采的礦場有36個,主要分布在安流、棉洋、周江等鎮。經過近幾年的大力整治,我縣礦業秩序有了很大的好轉。但是,因為管理機構和體制改革滯后,地方性配套的政策法規尚未健全,礦產開發過程中出現的違法行為往往得不到及時制止和糾正,甚至一些非法礦點“死灰復燃”的現象時有發生。自2005年以來,全縣關閉非法采礦點83處。公安機關查處相關責任人38人,其中刑事拘留20人,治安拘留10人。我院反瀆職侵權部門共立查危害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瀆職犯罪6人。立查的案件涉及土地、林業、鄉鎮一級政府和基層一線執法部門等。而且犯罪造成的危害后果觸目驚心,有的造成人員傷亡,有的造成比較大的經濟損失和無法彌補的能源、生態環境破壞,廣大人民群眾反映十分強烈。從中可見,我縣礦產資源管理工作還面臨諸多問題,實現“綠色崛起”任重道遠。
二、我縣礦產資源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我院近年來辦理瀆職類案件的情況及近段時間對有關鄉鎮的調查情況來看,我縣有關職能部門及基層政府對轄區內的礦產資源管理存在如下幾個主要問題:
1、技術落后,開采無序。礦山開采由于技術力量不足,設備短缺,再加上利益的驅動,一些地方的私營礦山只追求眼前利益,對上級的政策法規陽奉陰違,我行我素。采富棄貧、亂采濫挖、破壞資源的現象十分嚴重。全縣38家礦產企業中,無大型、中型礦山,均為小型礦山,大部分小型礦山生產技術和工藝水平落后,一般只出售原礦,部分只生產半成品,經濟效益差,環境污染問題較多。
摘要:由于意識形態的影響,對于礦權和礦業權的認識無論中外都有各自的偏差和歧見,文中試圖透過礦業資源權屬的演變和國際礦業權長期博弈形成的現行有效模式的分析,結合占有和所有權的真實歷史邏輯,得出礦權和礦業權的本質屬性,即礦權和礦業權都是對礦床的一種占有權,它們具有所有權的一切特征,是一種“準共同所有權”。
關鍵詞:礦權;礦業權;礦產資源權屬演變
0引言。
目前,一般的觀念都認為礦產資源也是有歸屬的,要么國家所有,要么私人所有;礦業權是一種新型物權,類似用益物權,但是,這并不符合人類歷史上礦產資源權屬演變的實際。私權是從占有開始的,私權是靠強權和法律來維護的,先有占有權,在既得利益的安排下,占有權演變成所有權。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大部分對物的占有權基于法律成為所有權;而礦業的發展仍然處于高風險時代,單純的對礦產資源所有權分析并不能很好地解釋和處理當今礦業發展的現象,相反,叢林法則仍然在礦業界持續發揮基礎性作用。同時,雖然原始礦權人擁有勢力范圍的自然資源占有權,但如果地下的礦產資源沒有被發現和開采,并不能真正為原始礦權人帶來權屬利益,原始礦權人必須對發現礦產資源的風險承擔者給與授權,讓社會資本勘探和開發自己占有的礦床,繼而實現自己占有礦床的現實經濟利益。
1資源、自然資源和礦產資源。
什么叫資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為:“所謂資源,特別是自然資源,是指在一定時間、地點的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的、以提高人類當前和將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和條件。”上述資源的概念是農業和工業社會的觀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經濟的初露端倪,資源的概念無論從內涵還是外延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可以說資源就是現實或潛在資產的來源,是人類創造社會財富的起點,其組成包括一切可資利用的有形物質和無形要素;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精神上所需的所有物質、能量、信息、勞力、資金、技術、機能和環境要素都是資源。